楊誌用腰刀就決定了悶聲大發財的結果,無意中給方方麵麵的破案造成了困難;宋保義在軍營的行動大獲成功,殺死了花豹劉在內的二十多名幫助施恩控製外麵生意的囚犯,武鬆和施恩被拿下。可是兩位軍政大員同一天被殺死在鴛鴦樓,讓宋保義欲哭無淚,這可是闖了大禍,案件直達中樞,就是知府都不能阻礙。


    孟州官府的壓力不是一般的大,想要立馬把凶殺案定在某個人身上,偏偏一點線索都沒有。宋保義聽從吳用的勸告,以要向童貫匯報為名,不顧一夜辛苦,也不要方方麵麵的孝敬,一大早就離開了孟州。


    知府趙有開大人找到文伯虎等人商議,管營施綸心裏最痛快,那位陸公子分明是快活林派來向張蒙方求援的,張團練本來就是蔣門神的好友,流雲榭的官方後台,這次一下子都死了,冒莫愁那個女人隻能低頭。哪怕武鬆和施恩還在監獄裏,現在張蒙方兩人死了,誰還會堅持與自己為難,難道在孟州還有人認為自己的腦袋比張蒙方硬。


    知府大人問了幾遍,可是沒有一個人出麵回答,似乎今天一個個耳朵都聾了,沒有人聽見上峰的問話。在一般官員的心目中,就這分明就是張團練和施管營兩個人別苗頭,爭奪城外的那匹快活林,都監張蒙方被張團練收買了,企圖以勢壓人,讓施恩武鬆死,但是江湖上的日子不好混,張都監三人就被人殺了。


    要說凶手,第一個值得懷疑的就是站在一旁的施綸,張蒙方官大,施綸不敢硬頂,但是找人殺人還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誰也不敢說,要是現在嘴快,晚上再被人殺了,那不是自己尋死嗎?


    知府大人趙有開是皇族,實際上來孟州之前沒有做過什麽地方官員,原來是直秘閣的朝議大夫,因為讚成聯金伐遼被宋徽宗看重,與趙良嗣、王環出使一趟金國回來後,被提拔到孟州做了一個知府。趙有開把緝捕使臣和都頭都痛罵了一頓,限定時間破案,隨即回過頭來隻點名:“文伯虎,你看該如何向上麵交差?”


    知府趙有開清楚,張蒙方兩人分別是高俅、童貫的人,如果沒有找到真正的罪犯,很可能被兩個權臣認為是自己在孟州鏟除異己,找江湖人士做的案。文伯虎明白趙有開的心態,嚴肅地說:“現在孟州突然成為各方看重的地區,江湖人物蜂擁而來,這是紛亂之起,張都監與張團練興許正是因為出麵阻擾,才被人滅口。”


    文伯虎心中猜測必定是楊誌所為,為的就是擾亂孟州,讓晁蓋等人的真麵目浮出水麵,除了佩服這個同榜進士敢作敢為,這些事與自己無關;所以文伯虎用的就是穩妥的辦法,不能讓知府想凶手,而是要從大局著想。


    高、高,讀書人的想法果然不一樣,正在鬱悶的緝捕使臣聞言,立即上前讚同說:“文主薄所言極是,那些殺人犯一旦作案便逃到千裏之外,唯獨幕後黑手還在孟州,想要在徹查,先清理孟州才是上策。”


    施綸的手下都是軍營中的囚徒,昨夜狠角色幾乎被宋保義一氣殺光,施綸現在對這些江湖人物恨之入骨,望著幾位緝捕使臣遞過來的顏色,施綸欣然開口說:“此案的根源就在江湖人物身上,那些門派恣意妄為,稍有不和就殺人滅門,更是懸賞殺人,實在是過分。”


    施綸的心裏很清楚,自己與張團練其實都是高俅的人,但是因為自己已經在孟州成為豪強,高俅不放心才派張團練過來。蔣門神,實際上是張團練私下夾帶的買賣,現在張團練死了,自己大不了給高俅高太尉再送上一份厚禮,服服軟,一切興許都過去了;至於武鬆和兒子施恩,花錢打點就是。


    楊誌不知道孟州城的變化,第一時間逃去了石窟寺,龍門石窟周邊的一個小型石窟群,北魏隋唐所建,但是現在是個人跡罕至的地方,隻有真正的信徒才會前往那裏,但是對於楊誌來說,是個暫時藏身的好地方;在那裏,有苦道人收的一個和尚徒弟,叫歐陽象,苦道人給他取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僧名六牙。


    楊誌想看看這個六牙還是不是抱著初心,在石窟寺修行,依舊抱著僧道一家的理想,在楊誌心目中,六牙是無論如何都應該成為新的一派成員,如果六牙和尚實現了自己的抱負,那種成就之高應該還在楊誌之上;如果六牙和尚在多年的挫折後放棄了理想,這樣的人楊誌還是考慮拉來一起做強盜。


    石窟寺並不遠,離孟州不過一百多裏地,等楊誌跑到,問了附近的村民,自己也找了一圈,根本沒有看見什麽寺廟,隻有滿山的石窟,據說少數的修行者,都是在山洞或者其他地方苦修。楊誌站在峽穀中,望著兩邊石壁上的佛像有些發怔,不得不感歎人工的浩大創造出來的奇跡。


    左邊是一個中央有方形塔柱的石窟,窟壁和塔柱四麵各開龕設像,看上去結構複雜,工匠處理得卻十分貼切,主座上的如來佛像迎風而來,雙鉤衣紋簡潔平穩,那些小的佛龕都是浮雕的化佛,既增加了如來佛像的氣勢,同時又形成了一個錯落有致的整體,表現出一中彌勒淨土的氛圍。


    右邊的彌勒坐像直到山崗的頂端,姿態端莊華麗,衣紋聚散,使佛像增加了活潑的氣氛,關鍵是這座佛像的麵目看上去有女性的特征;包括下麵的一尊觀音像,也是用男體女態的方式處理,極妙地表現出肉體、紗衣、飾物三者之間穿插迂回。反倒是文殊、普賢兩位脅侍菩薩,顯得是那般的無奈。


    既然到了佛像前,楊誌好歹名義上是悔禪上人與智真大師的記名弟子,表麵的樣子還是要做做的,楊誌對著兩邊的佛像各自拜了三拜,楊誌不打算一個洞一個洞去尋找,如果歐陽象選擇了苦行僧的道路,楊誌並不打算改變他。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鈒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雲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雲客並收藏鈒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