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timeout"似乎還不是終極"怕角兒",還需要一個更強有力的措施來保證。你叫他站牆角,如果他不站呢?你怎麽懲罰他?如果你沒辦法懲罰他,那你的"timeout"就失效了。也許隻好伸出手臂把他"釘"在那裏,或者打他屁屁,但那又搞成體罰了。


    米媽問奶奶:"米爸小時候的-怕角兒-是什麽?"


    奶奶回憶說:"我們沒打過他,但用-打-嚇唬他還是有的,一般都是說:-再別這樣了,不然媽媽打你手手了!-"


    "那能嚇得住他嗎?"


    "一般都能嚇得住,不過有一次忘了是為什麽事,他造反了,我舉起一隻手,做個打人的樣子,他也舉起一隻手,做個打人的樣子。他說不了我那麽長的句子,但他嘴裏也呀呀吧吧地說-打打。我又好氣又好笑,說:-咦,你今天還不得了呢,要造反了?居然要打媽媽?-"


    米媽很感興趣地問奶奶:"那後來怎麽樣呢?你打他沒有?他打你沒有?"


    米爸插嘴說:"嗬嗬,你就是唯恐天下不亂——"


    奶奶說:"不記得那次是怎麽了結的了,反正我沒打過他,他也沒打過我。"


    想不到米爸這麽憨包子的人也有過這麽叛逆的時候!米爸辯解說:"那哪裏是叛逆?隻不過是太小了,不懂為什麽大人可以打小孩,小孩就不能打大人。人是天生就有平等意識的嘛,別人能幹什麽,我就能幹什麽,你能打我,我就能打你。不平等的條約都是後天被人灌輸到腦子裏的——"


    米爸堅決不讚成用打來嚇唬孩子:"既然你們都舍不得打,那就幹脆就別做個紙老虎了,你們舉了手做打人狀,如果沒嚇唬住他,你們還是不會打下去,那不成了說話不算話了?小孩子聰明得很,他試兩次就能試出來——"


    米媽打電話問素芳奶奶和艾民爺爺,看米媽小時候的"怕角兒"是什麽。


    素芳奶奶說米媽小時候最怕的就是失寵,一般到了說不服米媽的時候,素芳奶奶隻需要說一句:"媽媽說了你不聽,媽媽不喜歡你了——"


    據說這句話很奏效,米媽聽了,雖然礙於麵子不會立即改正,但也不再堅持,等父母給個台階,就乖乖地下來了,事後還不斷想出鬼點子來檢驗自己究竟失寵了沒有,搞得父母一遍遍說"我們喜歡你","iloveyou",米媽還不放心。


    素芳奶奶講了米媽小時候一件事,話說米媽小時候愛熱鬧,周末待家裏不出去,米媽就懨懨的,像生了病一樣,所以爹媽每個周末都帶米媽出去玩,公園啊,朋友家啊,親戚家啊,總之就是"寧在外麵磨,不在屋裏坐"。


    米媽每次去的時候,都是興高采烈,龍精虎豹,玩起來也是精力充沛,大呼小叫。但一到了回家的路上,米媽就情緒低落,垂頭喪氣,總是坐在自行車後座的兜子裏"栽瞌睡",頭枕在爹媽的後背上滾來滾去,滾醒了就發脾氣,哭哭啼啼,掃興而歸。


    爹媽都是"弱愛"孩子的人,所以並不介意,反而覺得自己沒照顧好,趕快改進,用寬布條子把米媽的竹座椅封上口,免得米媽睡著了掉出來。素芳奶奶還專門做了個靠枕樣的東西綁在艾民爺爺背上,供米媽睡覺用。艾民爺爺怕米媽睡著了把自己的口鼻捂住堵死,總是一邊騎車,一邊伸手到後麵試探米媽還有沒有鼻息。


    米媽的奶奶比較嚴格,捉住機會警告米媽:"你怎麽這麽個-狗臉不生毛-呢?你爹媽辛辛苦苦帶你出去玩,不就是為了討你高興嗎?你玩累了就瞎哭鬧,那誰還帶你出去玩?你再這麽不識抬舉,你爹媽不喜歡你了。"


    據說這番話把米媽嚇死了,生怕爹媽不喜歡自己了,又怕爹媽再不帶出去玩了。到了下次出遊歸來的路上,米媽就一路強打精神,自說自唱,猛做歡快狀。結果米媽勉強撐到家,就"累癱條"了,晚飯都等不及吃,倒頭便睡,把爹媽心疼得要命。


    米媽是存不住話的人,很快就把奶奶的教訓匯報給爹媽了。不用說,老爹又去給奶奶提意見,叫她不要嚇唬艾米:"如果我們真是不喜歡她,那您這樣說說還有點道理,但我們根本都沒因為她累了哭鬧就怪她,您何必這樣嚇唬她呢?她是最怕爹媽不喜歡她的,您上次這樣說了,她這次回來的路上,一路硬挺著不敢睡覺,還自說自唱的,累得一到家就睡著了,怪可憐的——"


    據說素芳奶奶很慚愧,私下檢討說:"再不這樣嚇唬孩子了,這像什麽話?就這麽一件事,就搞得媽媽不喜歡女兒了,這不等於說媽媽是個沒原則的人嗎?做錯一件事,隻錯在一件事上,怎麽能一下就把媽媽的愛給奪走了呢?"


    艾民爺爺告誡米媽說:"你們可別這樣嚇唬孩子,我們早就認識到這樣做不對了,因為這等於不給孩子留後路,做錯了一件事,就全盤盡失父母的愛,那孩子還有什麽希望?不如破罐子破摔,那不成了官逼民反了?做錯哪件事,就是哪件事,不能一棍子把人打死,要實事求是,一分為二,全麵地看待問題——"


    米媽開玩笑說:"哇,你們的政策太英明了,那你們後來用什麽來嚇唬我這個刁民呢?"


    素芳奶奶說:"我們都是溺愛得一塌糊塗的,你做什麽我們都覺得可愛,就怕你在外麵也這樣做,人家看不慣,所以總是說-在外麵可不能這樣,不然別人會不喜歡你的-——"


    米媽恍然大悟:"可能就是小時候被你們嚇唬多了,嚇出膽子來了,我現在徹底不怕-別人不喜歡-了。喜歡就喜歡,不喜歡拉倒,whocares?"


    米媽轉了一圈,請各位家長憶苦思甜,傳經送寶,結果什麽高招都沒學到,隻得到一個"盡情溺愛,聽天由命"的印象。


    後來,不知道是誰興起的,米爸的臉就成了黃米的"怕角兒",每次需要嚇唬黃米的時候,幾位女家長就會滿臉敬畏地指指米爸,說:"看爸爸的臉!爸爸不高興了,快別這樣了——"


    這一招還挺管用,黃米會小心翼翼地瞄爸爸的臉,雖然在米媽看來,爸爸的臉上全都是受害者的無辜,但不知道黃米看出了什麽,總之就怕了,然後就訕訕地改正錯誤了。


    米爸覺得很冤,私下抱怨說:"你們怎麽要拿我當惡人?怎麽不叫他看你們的臉?"


    米媽辯解說:"我們幾張臉都這麽明目皓齒,燦若桃花,哪裏能起到威懾作用?你的臉好歹總有些鐵青色可以唬人,誰叫你長胡子的?"


    米爸抗議了幾次,奶奶太奶奶都改正了,但米媽癡心不改,遇到需要嚇唬黃米的時候,仍然是"你看,你看,爸爸的臉",米爸沒辦法了,隻好木起一張臉,充當兒子的"怕角兒"。


    "爸爸的臉"派上用場的時候並不多,不知道是黃米聽話,還是米媽太"弱愛"了,自己的兒子嘛,怎麽看怎麽好,沒什麽要"扳正"的。比較用得上的就是出門到"磨"(mall)裏去玩的時候,需要說服黃米穿上"尿褲褲"(diaper)。他在家裏通常不穿,因為很小就開始"把尿",他知道拉尿前發警報,大人也很注意察言觀色,到時候就帶他去洗手間,所以他很少尿褲子。再說都是自家的地毯,就算被兒子尿濕了,大家也不在乎,反而覺得別有一番風味。


    但在"磨"裏玩不同,黃米玩起來高度投入,有時會忘了拉警報,那裏是公共場所,廁所不像家裏的那麽近,很容易尿在地上,隻好穿個"尿褲褲",以防萬一。


    但黃米最不喜歡穿"尿褲褲",每次出門之前,都要磨一番嘴皮子,勸說他穿上"尿褲褲",如果道理講盡了還不肯穿,米媽就把爸爸的臉搬出來:"看爸爸的臉!"


    爸爸又被做了稻草人,萬般無奈,隻好嚴肅地說:"快穿上,不穿不能去-磨-裏的——"


    有次黃米倔上了,一直"no,no"地不肯穿,米爸隻好一直木著臉,坐在沙發上不起動。黃米避開他爸,到幾個女家長那裏去求情:"媽媽,磨!關嬤,磨!歸嬤,磨!"


    聲音細嫩得近乎哀求,幾個女家長早就心軟了,但大家做懼怕狀,看米爸一眼,全都不敢動的樣子,反反複複就一個政策:"爸爸說了的,不穿尿褲褲不能去-磨-裏玩。"


    太奶奶看黃米四處求情太可憐,想轉個彎:"算了,這次不穿吧,下不為例。寶寶,到了-磨-裏,記得早點叫-批-啊——"


    米爸大義滅親地說:"不行,不穿尿褲褲,就不能去-磨-裏玩——"


    黃米求了一圈,沒有求動一個人,隻好自己跑到門邊去張望,指著停在外麵的車說:"車車,磨——",宛如坐監的人渴望自由一般。


    米爸的眼淚都快出來了,但咬牙堅持著。


    黃米也不告饒,一個人趴在沙發上,悶頭不吭聲,幾個大人各懷鬼胎,不知道這事該怎麽了結。最後太奶奶再次出來"轉彎",拿了尿褲褲,連勸帶逼地給黃米穿上,又牽著他到米爸麵前,教他說:"爸爸,我穿了尿褲褲了,我們去-磨-裏吧——"


    黃米還沒說出這話,米爸已經跳將起來,抱了兒子,左親右親,邊往門外走邊說:"兒子,爸爸也是沒辦法呀,你不穿尿褲褲,把-磨-裏的地毯打濕了,警察叔叔要抓你的呀——"


    艾米:黃米的金牌夢


    米爸米媽小時候都做過金牌夢,不過那時對"金牌"這個詞還不怎麽熟悉,隻知道"冠軍"或者"第一名"的說法。


    米媽小時候打過很多運動項目的主意,但都是半途而廢,或者應該說是"起跑而廢",因為如果以金牌為終極目的的話,那米媽還遠遠沒到半途,都是尚未入門就廢了。


    米媽學過體操,不知道是看了誰們的平衡木表演或者訓練,就迷上了人家那根窄木頭。瞧!那麽窄一根木頭,人家居然能在上麵"左翻右翻",是多麽了不起啊!想象如果是自己在那根窄木頭上左翻右翻,那該是多麽的——多麽啊!於是吵著鬧著要去學體操。


    父母挖空心思費盡心機找了教練,讓米媽去學體操,結果米媽學了沒多久就不肯去了,原因是"不好玩",教練老也不教米媽"左翻右翻",連那根窄木頭都不讓米媽上,卻老是叫米媽們一幹小孩子跑步壓腿什麽的,煩不煩啊?


    父母解釋說跑步壓腿都是"基本功",不先練跑步壓腿怎麽可能去平衡木上"左翻右翻"呢?


    米媽才不管你什麽"雞本功,鴨本功",不好玩就是不好玩,堅持說:"我不想學基本功,我隻想學平衡木。"


    老爸老媽見米媽把"基本功"和"平衡木"對立起來了,知道這孩子與那根窄木頭是沒緣了,遂不再勸說,隻給教練陪個禮,就再也沒送米媽去學什麽體操了。(很可能埋沒了一個世界級窄木頭冠軍,誰知道呢?勝利不是往往來自再堅持一下嗎?)


    米媽的興趣後來就轉到芭蕾舞和各種樂器上去了,當然全都是"起跑而廢",而且都廢在"基本功"上。米媽學芭蕾,是衝著"天鵝湖"那樣的"踮腳尖"去的,但芭蕾老師偏要叫米媽練什麽"下腰"之類的枯燥玩意;米媽學拉提琴,是衝著"梁祝"們去的,但提琴老師偏要叫米媽拉空弦,還要練夾琴,夾得米媽腮幫子生疼,疼得米媽暗罵那個發明提琴的家夥:身上這麽多地方,琴放哪裏不好?偏要夾在腮幫子下麵!


    米媽在體育方麵主動要求的"金牌培訓"就這麽結束了,但因為個子比較高,在學校讀書時還不斷被拉進籃球隊、排球隊裏去"被動培訓"。但米媽是同樣的老毛病,就是不喜歡"基本功",隻喜歡"賽球"。偏偏排球隊、籃球隊的教練都喜歡"基本功",動輒就是跑步壓腿摸高那一套,一練好久都不讓米媽嚐嚐"賽球"的滋味。


    米媽堅持了一段時間,心思隻在"賽球"上,對於跑步壓腿之類的"基本功"恨之入骨,能混就混,能逃就逃,忍受了幾年折磨,終於沒超出校隊的範圍。


    米爸比米媽強多了,至少能忍受那些千篇一律的"基本功"訓練,所以能將乒乓球打出校隊,打出市隊,一直打到省裏去。不過米爸的誌向也就那麽大了,到了決定是到省裏去讀體校,還是留在本地讀普校的關鍵時刻,米爸就聽從父母的意見,留在了本地讀普校。


    爺爺奶奶一直都在懷疑,是不是把一個世界級金牌選手給扼殺了?


    但太奶奶很堅定:"要那個金牌做什麽?運動員就是吃一碗年輕的飯,年齡一過,退下陣來,隻剩一身的傷。金牌有什麽用?能吃一輩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憨包子與小丫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艾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艾米並收藏憨包子與小丫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