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一</h2>


    東北終究是東北,現在已是盛夏的尾梢,江南的西瓜早就收藤了,而這裏似乎還剛剛開旺,大路邊高高低低地延綿著一堵用西瓜砌成的牆,瓜農們還在從綠油油的瓜地裏一個個捧出來往上麵堆。買了好幾個搬到車上,先切開一個在路邊啃起來。一口下去又是一驚,竟是我平生很少領略過的清爽和甘甜!


    這裏的天藍得特別深,因此把白雲襯托得銀亮而富有立體感。藍天白雲下麵全是植物,有莊稼,也有自生自滅的花草。與大西北相比,這裏一點也不荒瘠;但與江南相比,這裏又缺少了那些溫馨而精致的曲曲彎彎,透著點兒蒼涼和浩茫。


    這片土地,竟然會蘊藏著這麽多的甘甜嗎?


    我提這個問題的時候心頭不禁一顫,因為我正站在從牡丹江到鏡泊湖去的半道上,腳下是黑龍江省寧安縣,清代稱之為“寧古塔”的所在。隻要對清史稍有涉獵的讀者都能理解我的心情。在漫長的數百年間,不知有多少“犯人”的判決書上寫著:“流放寧古塔。”


    有那麽多的朝廷大案以它作為句點,因此“寧古塔”這三個字成了全國官員心底最不吉利的符咒。任何人都有可能一夜之間與這裏產生終身性的聯結,就像墮入一個漆黑的深淵,不大可能再泅得出來。金鑾殿離這裏很遠又很近,因此這三個字常常悄悄地潛入高枕錦衾間的噩夢,把那麽多的人嚇出一身身冷汗。


    清代統治者特別喜歡流放江南人,因此這塊土地與我的出生地和謀生地也有著很深的緣分。幾百年前的江浙口音和現在一定會有不少差別了吧,但是,雲還是這樣的雲,天還是這樣的天。


    地可不是這樣的地。有一本叫做《研堂見聞雜記》的書上寫道,當時的寧古塔幾乎不是人間的世界,流放者去了,往往半道上被虎狼惡獸吃掉,甚至被餓昏了的當地人分而食之,能活下來的不多。當時另有一個著名的流放地叫尚陽堡,也是一個讓人毛骨悚然的地方,但與寧古塔一比,尚陽堡還有房子可住,還能活得下來,簡直好到天上去了。也許有人會想,有塔的地方總該有點文明的遺留吧?這就搞錯了。寧古塔沒有塔,這三個字完全是滿語的音譯,意為“六個”(“寧古”為“六”,“塔”為“個”),據說很早的時候曾有兄弟六人在這裏住過,而這六個人可能還與後來的清室攀得上遠親。


    由寧古塔又聯想到東北其他幾個著名的流放地,例如,今天的沈陽(當時稱盛京)、遼寧開原市(當時的尚陽堡)、齊齊哈爾(當時稱卜魁)等處。我,又想來觸摸中國曆史身上某些讓人不大舒服的部位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山河之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餘秋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餘秋雨並收藏山河之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