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筆記中的一個片段,題《儒士行惡》,讀後頗有印象。
海隅某鎮,突來三名惡棍,專事入室強暴民女。鎮民憤恨,便去幾裏地外的兩位儒士住所,請教如何報官捉拿。不料,這兩位儒士篤信“麗服誨淫,豔容引奸”的道學教條,聞之反責民女不守婦德,勾引世人。
此後,每當惡棍再度得手,儒士仍然不問惡棍蹤跡,隻責民女不軌。鎮民粗鄙無文,皆信之而息聲。
半年後,惡棍更加囂張,鎮民遷出逾半,餘者逆來順受。某夜一村婦驚見,兩位儒士早已與惡棍混為一體。
筆記者曰:助惡、行惡,本不可分。兩位儒士為何曆來隻責民女麗服豔容?可見關注久矣。為何關注?饑渴久矣。
不解者問:滿口道義,義正詞嚴,豈能盡假?
筆記者曰:不屑道義而明施害者,小惡棍也;高倡道義而暗施害者,大惡棍也。小惡棍為大惡棍開道,大惡棍為小惡棍立言,自古皆然。
餘評之曰:中國民間,曆來將文人與惡棍分作對立族群,乃大誤也。“文”無拒惡之能,“人”有握棍之性。惡而不文,是為小惡;惡而沾文,方成大凶。天下惡棍文人,大多藏惡顯文。然而每觀其文,大抵空言道義,而作酷評。酷評之始,必先顛倒黑白,指善為惡,為惡掃庭。此評一出,挑起低劣輿情,方圓再無是非,酷評者由助惡而行惡,亦無阻矣。
故餘歎曰:巨惡之半,起於文人。文惡之半,起於酷評。遠溯“文革”,近觀民粹,同此程序,皆可證也。
海隅某鎮,突來三名惡棍,專事入室強暴民女。鎮民憤恨,便去幾裏地外的兩位儒士住所,請教如何報官捉拿。不料,這兩位儒士篤信“麗服誨淫,豔容引奸”的道學教條,聞之反責民女不守婦德,勾引世人。
此後,每當惡棍再度得手,儒士仍然不問惡棍蹤跡,隻責民女不軌。鎮民粗鄙無文,皆信之而息聲。
半年後,惡棍更加囂張,鎮民遷出逾半,餘者逆來順受。某夜一村婦驚見,兩位儒士早已與惡棍混為一體。
筆記者曰:助惡、行惡,本不可分。兩位儒士為何曆來隻責民女麗服豔容?可見關注久矣。為何關注?饑渴久矣。
不解者問:滿口道義,義正詞嚴,豈能盡假?
筆記者曰:不屑道義而明施害者,小惡棍也;高倡道義而暗施害者,大惡棍也。小惡棍為大惡棍開道,大惡棍為小惡棍立言,自古皆然。
餘評之曰:中國民間,曆來將文人與惡棍分作對立族群,乃大誤也。“文”無拒惡之能,“人”有握棍之性。惡而不文,是為小惡;惡而沾文,方成大凶。天下惡棍文人,大多藏惡顯文。然而每觀其文,大抵空言道義,而作酷評。酷評之始,必先顛倒黑白,指善為惡,為惡掃庭。此評一出,挑起低劣輿情,方圓再無是非,酷評者由助惡而行惡,亦無阻矣。
故餘歎曰:巨惡之半,起於文人。文惡之半,起於酷評。遠溯“文革”,近觀民粹,同此程序,皆可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