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俄國故事看起來很尋常:


    一個早就離了婚的中年男子和一個年齡相仿佛的獨身女子一見鍾情,但這個獨身女子其實是有丈夫的,那是一個關在監獄裏的醉鬼。由於這個醉鬼的隱約存在,男女雙方都受到了一種愛情之外的道德約束,未能繼續靠近。


    如果僅僅這樣,那就是一個太一般的故事,並不深刻。但是,它還是讓人微微震顫了,由於它超常的平靜。男女主角其實早已作出判斷,對方是自己一生中的“唯一”,但他們隻表達了這個判斷,並沒有多大激動。這是為什麽呢?


    他們好像早就料到,唯一最適合自己的人會在這個時候、這個地方出現。也就是說,必然出現在已經沒有希望了的時候和地方。


    人類最喜歡讚美的是初戀,但在那個介乎少年和青年之間的尷尬年歲,連自己是誰還沒有搞清,怎麽可能完成一種關及終身的情感選擇?因此,那種選擇基本上是不正確的。人類明知如此,卻不吝讚美,讚美那種因為不正確而必然導致的兩相糟踐。


    在這種讚美和糟踐中,人們會漸漸成熟,結識各種異性。大抵在中年,終於會發現那個“唯一”的出現。但這種發現多半已經沒有意義,因為他們肩上壓著無法卸除的重擔,再準確的發現往往也無法實現。


    既然無法實現,就不要太在乎發現。即使是“唯一”,也隻能淡然頷首、隨手揮別。此間情景,隻要能平靜地表述出來,也已經是人類對自身的嘲謔。


    更大的嘲謔是年齡的錯位。為什麽把擇定終身的職責,交付給半懂不懂的年歲?為什麽把成熟的眼光,延誤地出現在早已收獲過了的荒原?隻要人類存在,大概永遠也逆轉不了這種錯位,因此這種嘲謔幾乎找不到擺脫的彼岸。


    由此可見,僅年齡一端,人生的況味也可品咂得難以言表。我認為很多作家躲開這個問題不是由於疏忽,而是由於害怕。


    人類這個共同陷阱的井口看似平常,但伸頭一看卻深不可測。陰冷的水汽帶出了大地掩藏著的重重怪異,晃蕩的井水居然還照出了自己的麵影。有多少人願意長久地逼視那個變了形的自己呢?隻能趕快走開。


    是啊,人生的許多問題不能太往深裏想。你看,把年齡問題稍稍想深一點,就引發出了對生命程序的整體嘲謔。可見,人生的問題隻可作泛論而不能深究。永遠的啟蒙調教,永遠的淺嚐輒止。對人生的過度深究會造成人們群體性的“反芻效應”和“惡心效應”,從心理上加劇人類遇到的危機。


    因此,隻能回歸泛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君子之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餘秋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餘秋雨並收藏君子之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