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既然已經摸過了封底閥門,那麽,我們對君子之道的輪廓性描述,也可以暫告結束了。


    當然,如果以高層學術研究的完整性來要求,這個課題還留下了很多重要的項目。例如,諸子百家對君子之道的不同意見,君子之道在以後兩千多年演變的過程,君子之道的負麵變形和消極後果,君子之道與中國曆史上的聖人、大丈夫、覺者、至人、禪者等人格模型的異同,以及君子之道的國際認知和未來處境,等等。我所開列的這些研究項目,學術價值都不低,可以寫出一部部專著,相信會有很多學者各顯其能,各盡其責。


    我自己的興趣焦點,隻在以文化人類學的立場探索中華民族的集體人格,並從曆史的選擇、大地的沉澱中,權衡是非輕重。我還故意把自己的讀者,劃定在文化學術圈外的普通民眾。這種劃定,當然也與文化人類學有關。因為我堅信,與普世社會的真實互動,哪怕是淺語輕言,也超過那些小圈子裏的唇焦舌燥。


    探索中華民族的集體人格,這件事我很早就開始做了。比較拿得出手的成果,就是十餘年前我對“小人”的係統研究。那篇歸結性的文章《曆史的暗角》,不僅在中國大陸,而且在中國台灣、中國香港和馬來西亞及歐美華文圈也產生了出乎意料的重大反響。可見隻要是中國人,都會對自己心中的集體人格極為敏感。


    我研究小人,不是目的,目的在君子。那麽多年過去,直到今天,終於可以擱筆搓手,告訴讀者,我把事情的另一半也做了。


    做一件事花了那麽多年,並不奇怪。探索中華民族的集體人格,不僅要大量閱讀古今書籍,而且要深入觀察身邊人群,還要到世界各國進行橫向對比。正麵、反麵都這樣做,自然要耗費漫長的時間。不管做得好不好,對我自己來說,也算已經完成。一個人生命有限,對自己的要求不能太多太高。


    估計有很多年輕的讀者並沒有讀過我研究小人的文章。因此我要向他們建議,如果時間寬裕,可找來一讀,作為對照。那篇文章的標題已改為“大地小人”,是我的《中國文脈》一書的結尾篇目。因為我認為,文脈之根,在於人格。


    感謝大家隨著我的目光,在君子、小人的背後追蹤了那麽久。追蹤之後一定不會有太多的抱怨,因為終於發現,我們是在追蹤自己,追蹤中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君子之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餘秋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餘秋雨並收藏君子之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