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是儒家設定的思維杠杆。


    但是,他們又把這種思維杠杆看成是君子應有的美德,並且頒布了一個判別基準: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禮記·中庸》


    孔子甚至不無激動地說:


    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論語·雍也》


    這就把中庸說成了最高道德。


    “中”是指避開兩頭的極端而權衡出一個中間值,“庸”是指一種尋常實用的穩定狀態。這明明屬於方法論的範疇,怎麽會成為一種最高道德呢?


    主要原因,與文明的艱難曆程有關。


    人類在開始拓植文明之後的很長時間,艱險的環境危及生存,不得不處處運用過度之力。麵對荒昧,麵對野蠻,麵對邪惡,若不超常用力,怎麽能夠活下來?終於,活下來了,那又必定加倍地動用重力、暴力、武力進行自衛和懲罰。既然一切都以超常的形態出現,當然又會引發更加超常的報複。時間一長,以暴易暴,成了人類生活的第一規則,幾乎誰也免不了。連不少仁慈的宗教,也發動了一次次宗教戰爭。強大、威武、雄蠻,變為多數權勢者和庇蔭者的人格企盼,也成為大家的生存方略。在這種情況下,誰都不敢承認,卻又不能不承認,人類正由俞演俞烈的殺伐程序走向自毀自滅。


    一切都起之於過度用力,又以道義的借口讓那些過度之力走向了極端主義。極端主義,聽起來好像是一個現代命題,其實在遙遠的古代已經是一個廣泛滲透的意識形態。


    明白了這麽一個整體背景,我們也就懂得,孔子為什麽要把中庸思想說成是最高道德了。


    他很清楚,如果種種極端不受控製,人類的災難必將無窮無盡。那麽,靠什麽來控製極端呢?一定不是另一種極端方式,而隻能是中庸。


    中庸思想要求,“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禮記·中庸》)。“執”,是指執行和掌控,那也就是說,把兩端掌控住了,隻取用兩端之間的“中”,才可能有利於萬民。這個“中”,就是處於中間部位的一個合適支點。這個支點不同於兩端,卻又照顧著兩端,牽製著兩端,使兩端不要“懸崖滑落”。因此,這個“中”,不僅避免了兩端的禍害,而且也挽救了兩端,所以成了最高道德。


    孔子對這種思維的概括是四個字:允執厥中。


    這裏邊的“厥”字,在古文中是代詞,與“其”字同義,因此這四個字也可以說成“允執其中”。允,是指公允、實在。連在一起,就是好好地執行中庸之道。


    孔子坦陳,這個說法不是他自己發明的,而隻是在複述古代堯帝對舜帝的囑咐。


    那天,堯對舜說:


    谘!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厥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論語·堯曰》


    翻譯一下,大體是:


    咳,你,舜啊!上天的命數已經落到你身上,好好地執行中庸之道吧。要是四海困窮,你的天命也就永遠終結了。


    那麽,舜是怎麽做的呢?他的做法,就是上文提到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完全沒有辜負堯的囑咐。


    你看,堯、舜以及中華文明的其他創建者,都把上天命數、四海生機與中庸思想緊緊相連,可見其重要。


    “允執厥中”這四個字,我們還能在《尚書》中看到: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唯一,允執厥中。


    《尚書·大禹謨》


    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說就是:人心崩潰,大道難見,唯一可行的,是好好地執行中庸之道。


    這也就是說,產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困局,全是因為脫離中道,走了極端。


    把中庸看成是至高無上的天理、天命、天道,這與“天人合一”的基本思維有關。中華文明的基礎是農耕文明,緊緊地依賴著四季循環、日月陰晴,因此很清楚一切極端主義都不符合天道。夏日炎熱到極端必起秋風,冬天寒冷到極端即來春天,構成一個否定極端主義的生態循環圈。《周易》用一貫神秘的語氣宣布:


    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命也。


    《周易·彖傳》


    一“中”一“正”,實為天命,不該違背。


    現代社會有一個重大誤會,常常以為中庸是平庸,激烈是高尚。進一步,又把中庸者看成是小人,把激烈者看成是君子。但是,偉大的古代哲人告訴我們,事情正好相反。


    那些在兩個懸崖之間低頭為普遍民眾找一條可行之路的,一定是君子;相反,那些在懸崖頂端手舞足蹈、大喊大叫、裝扮勇猛的,一定是小人。所以又可回到我們這一論述的起點:“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這句話的另一種說法是:“小人極端,君子反極端。”


    環視全人類,這種中庸思想,或者說這種從屬於君子之道的中庸之道,為中華民族所獨有。國外也有“取中間值”的方法論,但不像中華民族那樣,把中庸奉為至高,不可或缺。


    中國的古代哲人把中庸看成是存亡的關鍵,而事實證明,中華文明確實成了人類古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或湮滅的幸存者。


    據我本人對各大古文明遺址的實地考察、對比、研究,確認中庸之道是中華文明長壽的最重要原因。正是這種堅守中間態、尋常態、隨和態的彈性存在,使中華文明避過了無數次斷裂和崩塌。


    相比之下,直到今天,世界上很多國家和民族,不管經濟情況如何,都喜歡炫耀極端。要讓他們了解中庸,執行中庸,實在非常困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君子之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餘秋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餘秋雨並收藏君子之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