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這本小書是寫商州的。為商州寫書,我一直處在慌恐之中,早在七八年前構思它的時候,就有過這樣那樣的擔心。因為大凡天下流傳的地理之書,多記載的是出名人的名地,人以地傳,地以人傳。而商州從未出現過一個武官驍將,比如霸王,一經《史記》寫出,楚地便誰個不曉?但烏騅馬出自商州黑龍潭裏,雖能"追風逐日",畢竟是胯下之物、喑啞牲口,便無人知道了。也未有過傾國傾城佳人,米脂有貂蟬,馬嵬死玉環,商州處處隻是有著桃花,從沒見到有一年半載的"羞而不發",也終是於世默默,天下無聞。搜遍全州,可憐得連一座像樣的山也不曾有,雖離西嶽華山最近,但山在關中地麵,可望而不可得,有話說:在華山上不慎失足,"要尋屍首,山南商州",可此等忌諱之事,商州人誰肯提起?截至目前,中央委員會裏是沒有商州人的。三十年代,這一帶出了個打遊擊的司令鞏德芳,領著上千人馬,在商州城裏九進八出,威風不減陝北的劉誌丹,如今他的部下有在北京幹事的,有在西安省城幹事的,他應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了,可惜偏偏在戰爭中就死了。八十年代以來,姚雪垠先生著的《李自成》風靡於世,那就寫的是闖王在商州的活動,但先生如椽之筆寫盡軍營戰事,著墨商州地方的極少,世人仍是隻看熱鬧,哪裏管得地理風情?可賀可喜的是近幾年商州出了一種葡萄甜酒,暢銷全國,商州人以此得意外麵世界從此可知商州了,卻酒到外地,少數人一看牌子:"丹江牌",腦子裏立即浮起東北牡丹江來,何等悲哀之事!而又是多數人喝酒從不看標簽下的地方小字,何況杯酒下肚,醉眼蒙ィ誰能看清小字,誰看清了又專要記在心裏?
我曾經查過商州十八本地方誌,本本都有記載:商州者,商鞅封地也。這便是足見商州曆史悠久,並非荒洪蠻夷之地的證據吧!如果和商州人聊起來,他們津津樂道的還是這點,說丹江邊上便有這麽一山,並不高峻,山峁縱橫,正呈現一個"商"字,以此山腳下有一個鎮落,從遠古至今一直叫"商鎮"不改。還說,在明、清,延至民國初年,通往八百裏秦川有四大關隘,北是金鎖關,東是潼關,西是大散關,南是武關;武關便在商州。一條丹江水從秦嶺東坡發源,一路東南而去,經商縣,丹鳳,商南,又以丹鳳為中,北是洛南,南是山陽,西是柞水、鎮安,七個縣勻勻撒開,距離相等,勢如七勺星鬥。從河南、湖北、湖南、川、雲、貴的商人入關,三千裏山路,惟有這武關通行,而商州人去南陽擔水煙,去漢中販絲綿,去江西運細瓷,也都是由水路到漢口。龍駒寨便是紅極一時的水旱大碼頭。那年月,日日夜夜,商州七縣的山貨全都轉運而來,龍駒寨就有四十六家叫得響的貨棧,運出去的是木耳、花椒、天麻、黨參、核桃、板栗、柿餅、生漆、木材、竹器,運回來的是食鹽、堿麵、布匹、絲棉、鍋碗、陶瓷、煙卷、火紙、硝磺。但是,曆史是多麽榮耀,先業是多麽昭著,一切"俱往矣"!如今的商州,陝西人去過的甚少,全國人知道的更少。陝西的區域通稱陝南、陝北、關中;關中指秦嶺以北,陝南指安康、漢中;商州西部,北就有亙綿的秦嶺,東是伏牛山,南是大巴山;四麵三山,這塊不規不則的地麵,常常就全然被疏忽了,遺忘了。
正是久久被疏忽了,遺忘了,外麵的世界愈是城市興起,交通發達,工業躍進,市麵繁華,旅遊一日興似一日,商州便愈是顯得古老,落後,攆不上時代的步伐。但亦正如此,這塊地方因此而保持了自己特有的神秘。日今世界,人們想盡一切辦法以人的需要來進行電氣化、自動化、機械化,但這種人工化的發展往往使人又失去了單純、清靜,而這塊地方便顯出它的難得處了。我曾呼籲:外來的遊客,國內的遊客為什麽不到商州去啊?!那裏雖然還沒有通上火車,但山之靈光,水之秀氣定會使你不知汽車的顛簸,一到那裏,你就會失聲叫好,真正會感覺到這裏的一切似乎是天地自然的有心安排,是如同地下的文物一樣而特意要保留下來的勝景!
就在更多的人被這個地方吸引的時候,自然又會聽到各種各樣對商州的議論了。有人說那裏是天下最貧困的地方,山是青石,水是湍急,屋簷溝傍河而築,地分掛山坡,耕犁牛不能打轉。但有人又說那裏是絕好的國家自然公園,土裏長樹,石上也長樹,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有山窪,就有人家,白雲在村頭停駐,山雞和家雞同群。屋後是扶疏的青竹,門前是妖妖的山桃,再是木樁籬笆,再是青石碾盤,拾級而下,便有溪有流,遇石翻雪浪,無石抖綠綢。水中又有魚,大不足斤半,小可許二指,鰱、鯽、鯉、鯰,不用垂釣,用盆兒往外潑水,便可收獲。有人說那裏苦焦,人一年到頭吃不上一頓白麥饃饃,紅白喜事,席麵上紅蘿卜上,白蘿卜下,逢著大年,家家樂得蒸饃,卻還是一鬥白麥細粉,五升白包穀粗麵,摻和而蒸,以誰家饃炸裂甚者為佳。一年四季,五穀為六,瓜菜為四,尤其到了冬日,各家以八鬥大甕窩一甕漿水酸菜,窖一窯紅薯,苫一棚白菜,一個冬天也便過去了。更有那"商州炒麵客"之說,說是二三月青黃不接,沒有一家不吃稻糠拌柿子曬幹磨成的炒麵,澀不可下咽,粗不能屙出。但又會有人說,那裏不論到任何地方,隻要有水,掏之則甜,若發生口渴,隨時見著有長豬耳朵草的地方,用手掘掘,便可見一窪清泉,白日倒影白雲,夜晚可見明月,冬喝不卵潰夏飲肚不疼,所以商州人沒有喝開水的習慣,亦沒有喝茶水的嗜好,笑關中人講究喝茶,那裏水盡是鹽堿質的。還說水不僅甘甜,可貴的是水土硬,生長的糧食耐磨耐吃,雖一天三頓包穀糊湯,卻比關中人吃饃饃還能耐饑。陝北人稱小米為命糧,但陝北小米養女不養男,商州人稱包穀糊湯為命飯,男的也養,女的也養,久吃不厭,愈吃愈香,連出門在外工作的,不論在北京、上海,不論做何等官職,也不曾有被"洋"化了的而忘卻這種飯譜。更奇怪的是商州人在年輕時,是會有人跑出山來,到關中涇陽、三原、高陵,或河南靈寶、三門峽去謀生定居,但一過四十,就又都紛紛退回,也有一些姑娘到山外尋家,但也都少不了離婚逃回,長則六年七年,少則三月便罷,兩月就了。
眾說不一,說者或者親身經曆,或者推測猜度,聽者卻要是非不能分辨了,反更加對商州神秘起來了。用什麽語言可以說清商州是個什麽地方呢?這是我七八年來遲遲不能寫出這本書的原因。我雖然土生土長在那裏,那裏的一叢柏樹下還有我的祖墳,還有雙親高堂,還有眾親廣戚,我雖然塗抹了不少文章.但真正要寫出這個地方,似乎中國的三千個方塊字拚成的形容詞是太少了,太少了,我隻能這麽說:這個地方是多麽好阿!
它沒有關中的大片平原,也沒有陝南的鎂山峰,像關中一樣也產小麥,畝產可收六百斤,像陝南一樣也產大米,畝產可收八百斤。五穀雜糧都長,但五穀雜糧不多。氣候沒關中幹燥,卻也沒陝南沉悶。也長青桐,但都不高,因木質不硬,懶得栽培,自生自滅。橘子樹有的是,卻結的不是橘子,鄉裏稱苟蛋子,其味生臭,滿身是刺,多成了莊戶圍牆的籬笆。所產的蓮菜,不是七個眼,八個眼,出奇地十一個眼,味道是別處的不能類比。核桃樹到處都長,核桃大如山桃,皮薄如蛋殼,手握之即破。要是到了秋末,到深山去,栗樹無家無主,栗落滿地,一個時辰便撿得一袋。但是,這裏沒有羊,吃羊肉的人必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或是坐了月子的婆娘,再就是得了重病,才能享受這上等滋養。外麵世界號稱"天上龍肉,地上魚肉",但這裏滿河是魚,卻沒人去吃。有好事頑童去河裏捕魚,多是為了玩耍,再是為過往司機。偶爾用柳條穿一串回來,大人是不肯讓在鍋裏煎做,嫌其腥味,孩子便以荷葉包了,青泥塗了,在灶火口烘烤。如今慢慢有動口的人家,但都不大會做,如熬南瓜一樣,炒得一塌糊塗。螃蟹也多,隨便將河邊石頭一掀,便見拳大的惡物橫行而走,就免不了視如蛇蠍,驚呼而散。鱉是更多,常見夏日中午,有爬上河岸來曬蓋的,大者如小碗盤,小者如墨盒,捉回來在腿上縛繩,如擒到鬆鼠一樣,成為玩物。那南瓜卻何其之多,門前屋後,坎頭澗畔,凡有一禱仆林地,皆都生長,煮也吃,熬也吃,炒也吃,若有至賓上客,以南瓜和綠豆做成"攬飯",吃後便三天不知肉味。請注意,狼蟲虎豹是常見到的,冬日夜晚,也會光臨村中,所以家家豬圈必在牆上用白灰畫有圓圈,據說野蟲看見就畏而卻步,否則小者被叼走,大者會被咬住尾巴,以其毛尾作鞭趕走,而豬卻嚇得不吱一聲。當然,養狗就是必不可少的營生了,狗的忠誠,在這裏最為突出,隻是情愛時令人討厭,常交結一起,用棍不能打開。
可是,有一點說出來臉上無光,這就是這裏不產煤。金銀銅鐵錫樣樣都有,就是偏偏沒煤!以前總笑話銅關煤區黑天黑地,姑娘嫁過去要尿三年黑水,到後來說起銅關,就眼紅不已。深山裏,燒飯、燒炕,烤火,全是木塊木料,三尺長的大板斧,三下兩下將一根木椽劈開,這使城裏人目瞪口呆,也使川道人連聲遺憾。川道人燒光了山上樹木,又刨完了粗樁細根,就一年四季,夏燒麥秸,秋燒稻草,不夏不秋,掃樹葉,割荊棘。現在開始興沼氣池,或出山去拉煤,這當然是那些掙大錢的人家,和那些門道稠的莊戶。
山坡上的路多是沿畔,雖一邊靠崖,崖卻不貼身,一邊臨溝,望之便要頭暈,毛道上車輛不能通,交通工具就隻有扁擔、背簍。常見背柴人遠遠走來,背上如小山,不見頭,不見身,隻有兩條細腿在極快移動。沿路因為沒有更多的歇身處,故一條路上設有若幹個固定歇處,不論背百兒八十,還是擔百兒八十,再苦再累,必得到了固定歇處方歇,故商州男人都不高大,卻忍耐性罕見,肩頭都有拳頭大的死肉疙瘩。也因此這裏人一般出外,多不為人顯眼,以為身單好欺,但到了忍無可忍了,則反抗必要結果,動起手腳來,三五壯漢不可近身。曆代官府有言:山民如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若給他們滴水好處,便會得以湧泉之報,若欲是高壓,便水中葫蘆壓下浮上。地方誌上就寫有:李自成在商州,手下善攻能守者,多為商州本地人;民國年代,常有暴動。就是在"文化革命"中,每縣都有榔頭隊,拳頭隊,石頭隊,縣縣聯合,死人無數,單是山陽縣一次武鬥,一派用石頭在河灘砸死十名俘虜,另一派又將十五名俘虜用鐵絲捆了,從岸上"下餃子"投下河潭。男人是這麽強悍,但女人卻是那麽多情,溫順而善良。女大十八變,雖不是苗條婀娜,卻健美異常,眼都雙層皮,睫毛長而黑,常使外地人吃驚不已。走遍丹江、洛河、乾佑河、金錢河,四河流域,村村都有百歲婦女,但極少有九十男人。七個縣中的劇團,女演員台架、身段、容貌,唱、念、說、打,出色者成批,男主角卻善武功,乏唱聲,隻好在關中聘請。
陝北人講穿不求吃,關中人好吃不愛穿,這裏人皆傳為笑料,或譏之為"窮穿",或罵之為"瞎吃",他們是量家當而行,以自然為本,裏外如一。大凡逢年過節,或走親串門,趕集過會,就從頭到腳,花花綠綠,嶄然一新。有了,七碟子八碗地吃,色是色,形是形,味是味,富而不奢;沒了,一樣的紅薯麵,蒸饃也好,壓寧乓埠茫做漏魚也好,油鹽醬醋,調料要重,窮而不酸。有了錢,吃得像樣了,穿得像樣了,頂講究的倒有兩樣:一是自行車,一是門樓。車子上用紅線纏,用藍布包,還要剪各種花環套在軸上,一看車子,就能看出主人的家景,心性。門樓更是必不可少,蓋五間房的有門樓,蓋兩間房的也有門樓,頂上做飛禽走獸,壁上雕花鳥蟲魚,不論幹部家,農夫家,識字家,文盲家,上都有字匾,舊時一村沒有念書人,那字就以碗按印畫成圓圈,如今全寫上"山青水秀",或"源遠流長"。
我也聽到好多對商州的不遜之言,說進了山,男人都可怕,有進山者,看見山坡有人用尺二牙子钁在掘地,若上去問路,瞧見有錢財的,便會出其不意用钁頭打死,掏了錢財,掘坑將屍首埋了,然後又心安理得地掘他的地。又說男女關係混亂。有兄弟數人,隻娶一個老婆,等到分家,將家產分成幾份,這老婆也算作一份,然而平分,要櫃者,不能要甕,櫃甕都要者,就不得老婆……我在這裏宣布,這全是誣蔑!商州在舊社會,確實土匪多,常常路斷人稀,但如今從未有過以钁劈死過路人的事件,偶爾有幾個殺人罪犯,但誰家墳裏沒幾棵彎彎柏樹?世上的壞人是平均分配的,商州豈能排除?說起作風混亂,更是一派胡言,這裏男女可以說,笑,打,鬧,以爺孫的關係為最好,無話不說,無事不做,也常有老嫂比母之美談,但家哥和弟媳界限分明,有話則說,無話則避。尤其一下地幹活,男女會不分了老少,班輩,什麽破格話都可說,似乎一塊土地,就像城市人的遊泳池,男女都可以穿褲頭來。若是開會,更是所有人一起上炕,以被覆腳,如一個車輪,團團而坐。
商州到底過去是什麽樣子,這麽多年來又是什麽樣子,而現在又是什麽樣子,這已經成了極需要向外麵世界披露的問題,所以,這也就是我寫這本小書的目的。據可靠消息,商州的鐵路正在測量線路,一旦鐵路修通,外麵的人就成批而入,山裏的人就成批走出,商州就有它對這個社會的價值和意義而明白天下了。如今,我寫這本小書的工作,隻當是鐵路線勘測隊的任務一樣,先使外邊的多少懂得這塊地方,以公平而平靜的眼光看待這個地方。一旦到了鐵路修起,這本小書就便可作賣辣麵的人去包裝了,或是去當了商州姑娘剪鉸的鞋樣了。但我卻是多麽欣慰,多多少少為生我養我的商州盡些力量,也算對得起這塊美麗、富饒而充滿著野情野味的神秘的地方和這塊地方的勤勞、勇敢而又多情多善的父老兄弟了。
這本小書是寫商州的。為商州寫書,我一直處在慌恐之中,早在七八年前構思它的時候,就有過這樣那樣的擔心。因為大凡天下流傳的地理之書,多記載的是出名人的名地,人以地傳,地以人傳。而商州從未出現過一個武官驍將,比如霸王,一經《史記》寫出,楚地便誰個不曉?但烏騅馬出自商州黑龍潭裏,雖能"追風逐日",畢竟是胯下之物、喑啞牲口,便無人知道了。也未有過傾國傾城佳人,米脂有貂蟬,馬嵬死玉環,商州處處隻是有著桃花,從沒見到有一年半載的"羞而不發",也終是於世默默,天下無聞。搜遍全州,可憐得連一座像樣的山也不曾有,雖離西嶽華山最近,但山在關中地麵,可望而不可得,有話說:在華山上不慎失足,"要尋屍首,山南商州",可此等忌諱之事,商州人誰肯提起?截至目前,中央委員會裏是沒有商州人的。三十年代,這一帶出了個打遊擊的司令鞏德芳,領著上千人馬,在商州城裏九進八出,威風不減陝北的劉誌丹,如今他的部下有在北京幹事的,有在西安省城幹事的,他應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了,可惜偏偏在戰爭中就死了。八十年代以來,姚雪垠先生著的《李自成》風靡於世,那就寫的是闖王在商州的活動,但先生如椽之筆寫盡軍營戰事,著墨商州地方的極少,世人仍是隻看熱鬧,哪裏管得地理風情?可賀可喜的是近幾年商州出了一種葡萄甜酒,暢銷全國,商州人以此得意外麵世界從此可知商州了,卻酒到外地,少數人一看牌子:"丹江牌",腦子裏立即浮起東北牡丹江來,何等悲哀之事!而又是多數人喝酒從不看標簽下的地方小字,何況杯酒下肚,醉眼蒙ィ誰能看清小字,誰看清了又專要記在心裏?
我曾經查過商州十八本地方誌,本本都有記載:商州者,商鞅封地也。這便是足見商州曆史悠久,並非荒洪蠻夷之地的證據吧!如果和商州人聊起來,他們津津樂道的還是這點,說丹江邊上便有這麽一山,並不高峻,山峁縱橫,正呈現一個"商"字,以此山腳下有一個鎮落,從遠古至今一直叫"商鎮"不改。還說,在明、清,延至民國初年,通往八百裏秦川有四大關隘,北是金鎖關,東是潼關,西是大散關,南是武關;武關便在商州。一條丹江水從秦嶺東坡發源,一路東南而去,經商縣,丹鳳,商南,又以丹鳳為中,北是洛南,南是山陽,西是柞水、鎮安,七個縣勻勻撒開,距離相等,勢如七勺星鬥。從河南、湖北、湖南、川、雲、貴的商人入關,三千裏山路,惟有這武關通行,而商州人去南陽擔水煙,去漢中販絲綿,去江西運細瓷,也都是由水路到漢口。龍駒寨便是紅極一時的水旱大碼頭。那年月,日日夜夜,商州七縣的山貨全都轉運而來,龍駒寨就有四十六家叫得響的貨棧,運出去的是木耳、花椒、天麻、黨參、核桃、板栗、柿餅、生漆、木材、竹器,運回來的是食鹽、堿麵、布匹、絲棉、鍋碗、陶瓷、煙卷、火紙、硝磺。但是,曆史是多麽榮耀,先業是多麽昭著,一切"俱往矣"!如今的商州,陝西人去過的甚少,全國人知道的更少。陝西的區域通稱陝南、陝北、關中;關中指秦嶺以北,陝南指安康、漢中;商州西部,北就有亙綿的秦嶺,東是伏牛山,南是大巴山;四麵三山,這塊不規不則的地麵,常常就全然被疏忽了,遺忘了。
正是久久被疏忽了,遺忘了,外麵的世界愈是城市興起,交通發達,工業躍進,市麵繁華,旅遊一日興似一日,商州便愈是顯得古老,落後,攆不上時代的步伐。但亦正如此,這塊地方因此而保持了自己特有的神秘。日今世界,人們想盡一切辦法以人的需要來進行電氣化、自動化、機械化,但這種人工化的發展往往使人又失去了單純、清靜,而這塊地方便顯出它的難得處了。我曾呼籲:外來的遊客,國內的遊客為什麽不到商州去啊?!那裏雖然還沒有通上火車,但山之靈光,水之秀氣定會使你不知汽車的顛簸,一到那裏,你就會失聲叫好,真正會感覺到這裏的一切似乎是天地自然的有心安排,是如同地下的文物一樣而特意要保留下來的勝景!
就在更多的人被這個地方吸引的時候,自然又會聽到各種各樣對商州的議論了。有人說那裏是天下最貧困的地方,山是青石,水是湍急,屋簷溝傍河而築,地分掛山坡,耕犁牛不能打轉。但有人又說那裏是絕好的國家自然公園,土裏長樹,石上也長樹,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有山窪,就有人家,白雲在村頭停駐,山雞和家雞同群。屋後是扶疏的青竹,門前是妖妖的山桃,再是木樁籬笆,再是青石碾盤,拾級而下,便有溪有流,遇石翻雪浪,無石抖綠綢。水中又有魚,大不足斤半,小可許二指,鰱、鯽、鯉、鯰,不用垂釣,用盆兒往外潑水,便可收獲。有人說那裏苦焦,人一年到頭吃不上一頓白麥饃饃,紅白喜事,席麵上紅蘿卜上,白蘿卜下,逢著大年,家家樂得蒸饃,卻還是一鬥白麥細粉,五升白包穀粗麵,摻和而蒸,以誰家饃炸裂甚者為佳。一年四季,五穀為六,瓜菜為四,尤其到了冬日,各家以八鬥大甕窩一甕漿水酸菜,窖一窯紅薯,苫一棚白菜,一個冬天也便過去了。更有那"商州炒麵客"之說,說是二三月青黃不接,沒有一家不吃稻糠拌柿子曬幹磨成的炒麵,澀不可下咽,粗不能屙出。但又會有人說,那裏不論到任何地方,隻要有水,掏之則甜,若發生口渴,隨時見著有長豬耳朵草的地方,用手掘掘,便可見一窪清泉,白日倒影白雲,夜晚可見明月,冬喝不卵潰夏飲肚不疼,所以商州人沒有喝開水的習慣,亦沒有喝茶水的嗜好,笑關中人講究喝茶,那裏水盡是鹽堿質的。還說水不僅甘甜,可貴的是水土硬,生長的糧食耐磨耐吃,雖一天三頓包穀糊湯,卻比關中人吃饃饃還能耐饑。陝北人稱小米為命糧,但陝北小米養女不養男,商州人稱包穀糊湯為命飯,男的也養,女的也養,久吃不厭,愈吃愈香,連出門在外工作的,不論在北京、上海,不論做何等官職,也不曾有被"洋"化了的而忘卻這種飯譜。更奇怪的是商州人在年輕時,是會有人跑出山來,到關中涇陽、三原、高陵,或河南靈寶、三門峽去謀生定居,但一過四十,就又都紛紛退回,也有一些姑娘到山外尋家,但也都少不了離婚逃回,長則六年七年,少則三月便罷,兩月就了。
眾說不一,說者或者親身經曆,或者推測猜度,聽者卻要是非不能分辨了,反更加對商州神秘起來了。用什麽語言可以說清商州是個什麽地方呢?這是我七八年來遲遲不能寫出這本書的原因。我雖然土生土長在那裏,那裏的一叢柏樹下還有我的祖墳,還有雙親高堂,還有眾親廣戚,我雖然塗抹了不少文章.但真正要寫出這個地方,似乎中國的三千個方塊字拚成的形容詞是太少了,太少了,我隻能這麽說:這個地方是多麽好阿!
它沒有關中的大片平原,也沒有陝南的鎂山峰,像關中一樣也產小麥,畝產可收六百斤,像陝南一樣也產大米,畝產可收八百斤。五穀雜糧都長,但五穀雜糧不多。氣候沒關中幹燥,卻也沒陝南沉悶。也長青桐,但都不高,因木質不硬,懶得栽培,自生自滅。橘子樹有的是,卻結的不是橘子,鄉裏稱苟蛋子,其味生臭,滿身是刺,多成了莊戶圍牆的籬笆。所產的蓮菜,不是七個眼,八個眼,出奇地十一個眼,味道是別處的不能類比。核桃樹到處都長,核桃大如山桃,皮薄如蛋殼,手握之即破。要是到了秋末,到深山去,栗樹無家無主,栗落滿地,一個時辰便撿得一袋。但是,這裏沒有羊,吃羊肉的人必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或是坐了月子的婆娘,再就是得了重病,才能享受這上等滋養。外麵世界號稱"天上龍肉,地上魚肉",但這裏滿河是魚,卻沒人去吃。有好事頑童去河裏捕魚,多是為了玩耍,再是為過往司機。偶爾用柳條穿一串回來,大人是不肯讓在鍋裏煎做,嫌其腥味,孩子便以荷葉包了,青泥塗了,在灶火口烘烤。如今慢慢有動口的人家,但都不大會做,如熬南瓜一樣,炒得一塌糊塗。螃蟹也多,隨便將河邊石頭一掀,便見拳大的惡物橫行而走,就免不了視如蛇蠍,驚呼而散。鱉是更多,常見夏日中午,有爬上河岸來曬蓋的,大者如小碗盤,小者如墨盒,捉回來在腿上縛繩,如擒到鬆鼠一樣,成為玩物。那南瓜卻何其之多,門前屋後,坎頭澗畔,凡有一禱仆林地,皆都生長,煮也吃,熬也吃,炒也吃,若有至賓上客,以南瓜和綠豆做成"攬飯",吃後便三天不知肉味。請注意,狼蟲虎豹是常見到的,冬日夜晚,也會光臨村中,所以家家豬圈必在牆上用白灰畫有圓圈,據說野蟲看見就畏而卻步,否則小者被叼走,大者會被咬住尾巴,以其毛尾作鞭趕走,而豬卻嚇得不吱一聲。當然,養狗就是必不可少的營生了,狗的忠誠,在這裏最為突出,隻是情愛時令人討厭,常交結一起,用棍不能打開。
可是,有一點說出來臉上無光,這就是這裏不產煤。金銀銅鐵錫樣樣都有,就是偏偏沒煤!以前總笑話銅關煤區黑天黑地,姑娘嫁過去要尿三年黑水,到後來說起銅關,就眼紅不已。深山裏,燒飯、燒炕,烤火,全是木塊木料,三尺長的大板斧,三下兩下將一根木椽劈開,這使城裏人目瞪口呆,也使川道人連聲遺憾。川道人燒光了山上樹木,又刨完了粗樁細根,就一年四季,夏燒麥秸,秋燒稻草,不夏不秋,掃樹葉,割荊棘。現在開始興沼氣池,或出山去拉煤,這當然是那些掙大錢的人家,和那些門道稠的莊戶。
山坡上的路多是沿畔,雖一邊靠崖,崖卻不貼身,一邊臨溝,望之便要頭暈,毛道上車輛不能通,交通工具就隻有扁擔、背簍。常見背柴人遠遠走來,背上如小山,不見頭,不見身,隻有兩條細腿在極快移動。沿路因為沒有更多的歇身處,故一條路上設有若幹個固定歇處,不論背百兒八十,還是擔百兒八十,再苦再累,必得到了固定歇處方歇,故商州男人都不高大,卻忍耐性罕見,肩頭都有拳頭大的死肉疙瘩。也因此這裏人一般出外,多不為人顯眼,以為身單好欺,但到了忍無可忍了,則反抗必要結果,動起手腳來,三五壯漢不可近身。曆代官府有言:山民如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若給他們滴水好處,便會得以湧泉之報,若欲是高壓,便水中葫蘆壓下浮上。地方誌上就寫有:李自成在商州,手下善攻能守者,多為商州本地人;民國年代,常有暴動。就是在"文化革命"中,每縣都有榔頭隊,拳頭隊,石頭隊,縣縣聯合,死人無數,單是山陽縣一次武鬥,一派用石頭在河灘砸死十名俘虜,另一派又將十五名俘虜用鐵絲捆了,從岸上"下餃子"投下河潭。男人是這麽強悍,但女人卻是那麽多情,溫順而善良。女大十八變,雖不是苗條婀娜,卻健美異常,眼都雙層皮,睫毛長而黑,常使外地人吃驚不已。走遍丹江、洛河、乾佑河、金錢河,四河流域,村村都有百歲婦女,但極少有九十男人。七個縣中的劇團,女演員台架、身段、容貌,唱、念、說、打,出色者成批,男主角卻善武功,乏唱聲,隻好在關中聘請。
陝北人講穿不求吃,關中人好吃不愛穿,這裏人皆傳為笑料,或譏之為"窮穿",或罵之為"瞎吃",他們是量家當而行,以自然為本,裏外如一。大凡逢年過節,或走親串門,趕集過會,就從頭到腳,花花綠綠,嶄然一新。有了,七碟子八碗地吃,色是色,形是形,味是味,富而不奢;沒了,一樣的紅薯麵,蒸饃也好,壓寧乓埠茫做漏魚也好,油鹽醬醋,調料要重,窮而不酸。有了錢,吃得像樣了,穿得像樣了,頂講究的倒有兩樣:一是自行車,一是門樓。車子上用紅線纏,用藍布包,還要剪各種花環套在軸上,一看車子,就能看出主人的家景,心性。門樓更是必不可少,蓋五間房的有門樓,蓋兩間房的也有門樓,頂上做飛禽走獸,壁上雕花鳥蟲魚,不論幹部家,農夫家,識字家,文盲家,上都有字匾,舊時一村沒有念書人,那字就以碗按印畫成圓圈,如今全寫上"山青水秀",或"源遠流長"。
我也聽到好多對商州的不遜之言,說進了山,男人都可怕,有進山者,看見山坡有人用尺二牙子钁在掘地,若上去問路,瞧見有錢財的,便會出其不意用钁頭打死,掏了錢財,掘坑將屍首埋了,然後又心安理得地掘他的地。又說男女關係混亂。有兄弟數人,隻娶一個老婆,等到分家,將家產分成幾份,這老婆也算作一份,然而平分,要櫃者,不能要甕,櫃甕都要者,就不得老婆……我在這裏宣布,這全是誣蔑!商州在舊社會,確實土匪多,常常路斷人稀,但如今從未有過以钁劈死過路人的事件,偶爾有幾個殺人罪犯,但誰家墳裏沒幾棵彎彎柏樹?世上的壞人是平均分配的,商州豈能排除?說起作風混亂,更是一派胡言,這裏男女可以說,笑,打,鬧,以爺孫的關係為最好,無話不說,無事不做,也常有老嫂比母之美談,但家哥和弟媳界限分明,有話則說,無話則避。尤其一下地幹活,男女會不分了老少,班輩,什麽破格話都可說,似乎一塊土地,就像城市人的遊泳池,男女都可以穿褲頭來。若是開會,更是所有人一起上炕,以被覆腳,如一個車輪,團團而坐。
商州到底過去是什麽樣子,這麽多年來又是什麽樣子,而現在又是什麽樣子,這已經成了極需要向外麵世界披露的問題,所以,這也就是我寫這本小書的目的。據可靠消息,商州的鐵路正在測量線路,一旦鐵路修通,外麵的人就成批而入,山裏的人就成批走出,商州就有它對這個社會的價值和意義而明白天下了。如今,我寫這本小書的工作,隻當是鐵路線勘測隊的任務一樣,先使外邊的多少懂得這塊地方,以公平而平靜的眼光看待這個地方。一旦到了鐵路修起,這本小書就便可作賣辣麵的人去包裝了,或是去當了商州姑娘剪鉸的鞋樣了。但我卻是多麽欣慰,多多少少為生我養我的商州盡些力量,也算對得起這塊美麗、富饒而充滿著野情野味的神秘的地方和這塊地方的勤勞、勇敢而又多情多善的父老兄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