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阮氏養在池塘裏的一小片荷花都謝完了的時候,陸家終於來了兩駕馬車並一些仆人,將她們迎回國公府。行李足足整出了好幾車,都跟在馬車後麵,從珍珠胡同裏悄無聲息地出發。
陸雲嵐在上馬車前,回頭看了一眼這處她們住了十多年的小宅院。
這兒,也曾有碧樹紅花,夏日蟲鳴,冬日白雪。
“嵐娘?有什麽忘帶了的麽?”
阮氏在馬車裏見她遲遲不上來,好奇地喊了一句。
陸雲嵐收回視線,掀了簾子笑道,“娘親,我隻是有些舍不得,想多看幾眼。”
阮氏也笑,拍了拍她的手,母女二人並坐在前頭的馬車中,陸承然則由乳母帶著,坐後一輛馬車——今日,她們便要去國公府了。
珍珠胡同住的多是有些臉麵的商賈,是以馬車經過也無人大驚小怪。她們很順利地從住處出發,來到了外頭的大街,馬車平穩地走著,漸漸外頭傳來了叫賣聲。
有捏泥人的,有做糖葫蘆、糖糕的,有畫糖畫的,還有賣藝的、說笑的……簡直熱鬧非凡。馬車一時因為人流而減了速度,阮氏見狀頗有些不安,想拉開簾子看一眼外頭,但她又不是大膽之人,當街拋頭露麵……
正在猶豫間,阮氏聽見女兒的聲音。
“聽爹爹提過,這京城裏最富庶熱鬧的便是朱雀街,算算時間,咱們也差不多到這兒了。”
阮氏聞言心下鬆快,眉間不複緊張。
“你爹爹什麽都與你說呀?”
陸雲嵐故作俏皮地笑起來,“娘親若問,爹爹肯定也會說,隻是我問的多,爹爹無奈,便都說給我聽。”
雖然現今男女大防沒有前朝這般厲害了,但是有頭有臉人家的婦人、小姐,都是不許輕易在外走動。哪怕是要去打個首飾、做件衣服,都得馬車軟轎的送來,再原樣送回去,是以阮氏和陸雲嵐都鮮少在外走動。
“……嵐娘,”阮氏終於說出了猶豫許久的話,“入了府,你得喊夫人‘母親’,可不能再隨便……”
“娘親!”陸雲嵐直接打斷了阮氏的話,一雙明眸似清秋剪水,“女兒會按照規矩喚夫人‘母親’,可您也是我的‘娘親’,這二者關係,女兒分得清楚。”
阮氏先是一怔,但她也覺得女兒說的有理,便隻能無奈歎氣,將人攬過來,就好像陸雲嵐還隻有七八歲大一樣,抱著她,輕聲細語。
“那你同娘說說,這朱雀街上都有什麽好玩的?也叫我開開眼。”
阮氏怕自己想東想西,便扯了話題,陸雲嵐也不點破,隻是依偎在母親身旁,將自己所知道的盡數道來。
“……朱雀街上有家百寶閣,是老底子的店了,據說連宮裏的娘娘都願意派人來尋時興花樣呢……那仙客居就在長街中央,真真是極好的地段,當日所賣的頭牌菜隻肯限量供應,價格昂貴,卻也供不應求……還有,仙客居附近有家茶樓,最出名的卻不是茶水點心,而是在樓裏說書唱戲的固定班子……”
陸雲嵐所說的這幾處,其實她都沒有親自去過,有一些是陸哲說的,另一些則是紀明河與同僚吃酒回來時說的。隻是她天生有這個本事,能將聽說來的東西形容的活靈活現,因此阮氏聽的津津有味,一時間竟完全入了神。
馬車行至仙客居樓下時,三樓的雕花扶欄邊靠著個身著紫衣的少年。說他是少年也不盡然,實則也就十八九歲模樣,他身邊還站著個腰杆筆挺的隨侍,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出身軍伍。
紫衣少年徑自嗑著花生,目光散漫。
“阿玉,樓下這個趕馬車的好像似乎有些眼熟?”
被叫做“阿玉”的隨侍順著紫衣少年的視線看去,隻見兩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馬車一前一後從路當中過去,後麵還跟著幾車各色物件,看上去倒像是在搬家。他盯著前頭那個趕馬車的車夫仔細看了看,才道。
“回主子,應當是慶國公府的下人。”頓了一頓,像是知道紫衣少年還會接下去問,他又道,“……從後麵幾輛跟著的車看,似乎車裏的是位婦人。”
紫衣少年饒有興趣地剝了一顆花生,口中喃喃。
“不曾聽陸老二提過他們府裏有親戚上門啊。”
阿玉聞言,無奈地替他們少爺口中的“陸老二”辯解了幾句,“……表少爺或許對內宅之事不太關心吧。”
“那——陸老三也不曾提過呀?”
阿玉的臉皮抽搐了一下,放棄辯解,直接嚴肅道。
“主子,夫人交代過,您不能總是……這樣喊兩位表少爺,若叫夫人知道了,小的怕是又要被訓斥了。”
紫衣少年嗤了一聲,將最後一顆花生剝好、吃掉,這才拍了拍手,將桌上剩餘不多的酒給一飲而盡。他起身繞開麵前的阿玉,什麽都不交代便下了樓。
“主子!您這是要去哪兒!”
“哦,也無事,去探望探望表姨夫。”
等阿玉腦子裏轉了個彎,想到紫衣少主口中的“表姨夫”便是方才提到的陸家兩位少爺的父親,他捂著臉便追了出去。
說起來,這樁關係當年在京中也是佳話。
世代簪纓的孟氏一族前後抬出兩位堂姐妹,分別嫁入了安國侯府與慶國公府,大孟氏嫁的是當時的安國侯世子紀雍,生下長子紀淩——便是方才提及的紫衣少年;小孟氏則嫁於慶國公三子陸亭,生有陸承瑾和陸承遙。
所以先前紀淩張口閉口的“陸老二”、“陸老三”,正是陸家三爺的兩個兒子在堂兄弟間的排行,他倒也不算喊錯,隻是叫法過於粗俗,讓人聽了背後發笑。
可又說了,大孟氏與小孟氏在閨中便關係極好,出閣後又各自嫁入公卿之家,這京城裏的關係網本就複雜至極,紀家與陸家便借著這一層姻親,來往密切。
陸家的馬車大約又行駛了一個時辰,這才停下。馬車在原地晃了晃,隨後外頭便傳來阮氏身邊的大丫鬟春容的聲音。
“夫人,小姐,咱們到了。”
阮氏本是握著女兒的手,聞言心下一緊,手上的力道也加大了幾分。陸雲嵐對這一點心知肚明,可她也知道安慰無用,便抬頭對阮氏笑了一笑。
“娘親,咱們就要見到爹爹了呢。”
提到陸哲,阮氏才又平複些,她深呼吸一口氣,然後由春容拉起簾子把她扶下馬車,胡婆子等人各帶了常用的家什跟在後頭。陸雲嵐步子輕巧地從馬車上下來,搭著蓮蓉的手,目光卻被前方氣派萬千的匾額給吸引了視線。
慶國公府。
這四個大字,還是高皇帝大筆揮就,至今已傳承多年。
門房處早就有人候著了,一打眼看,是個打扮規矩又不失富貴的婆子。那婆子見她們下車,便客客氣氣地走上前來福了一福,恭聲道,“奴婢是大夫人派來的,特地迎姨娘與哥兒、姐兒入府拜見。”
阮氏見狀也恭恭敬敬地行了個禮,將早已備好的幾錠銀子包在個不起眼的香囊裏遞了過去,溫聲道,“嬤嬤辛苦了,還不知道如何稱呼嬤嬤……?”
婆子不動聲色地接過,掂了一掂,臉上多出兩分喜色。
“姨娘喚我李嬤嬤便可。”
這時,陸承然也由乳娘帶著從後麵的馬車過來了,他同陸雲嵐一起也給這位李嬤嬤見了禮,母子三人這才由李嬤嬤迎入府中去拜見,而其餘胡婆子等人,便由下人帶到她們晚些會住的院子裏。
慶國公府自高祖皇帝賞賜起,多年來一直不斷修繕、擴張,院中麵積廣闊令人咂舌,而亭中花草更是繁複多樣,陸雲嵐隨同阮氏走在李嬤嬤後麵,心裏卻一直回想著她那位嫡母——
嫡母許氏是陸哲發妻,為陸家生下長子長女,可不管是前生還是今世,這位許氏都似乎對她父親沒有過多的情誼——不像姚姨娘,也不像她母親,會為了父親流連別的女人的床而輾轉反側。許氏大多數時候都自顧自地生活著,父親對她的關懷,更像是對一位病人。
穿過幾道垂花門,她們又邁入了另一個院子,前院寫著“攬翠院”三個大字,入眼的丫鬟們穿著亦與之前看到的不同,陸雲嵐心知,她們已經到了許氏的院子裏。
這會兒正是午後,許氏有吃茶的習慣,聽人來報說阮氏母子三人到了,便揮了揮手,讓人將她們帶進來。
一陣釵環響動後,青衣女子盈盈拜倒在堂下,聲音柔軟和煦若三月春風。
“……妾身阮氏,攜嵐娘、承然,見過夫人……”
“起來吧,”許氏撥了撥茶蓋,聲音平和親切,她道,“……這些年你在外頭拖兒帶女也是不易。”
阮氏頗有些不安地動了動嘴唇,但最終未說出什麽,她來之前已經仔細想過了,慶國公府不比家中小院,多說多錯是肯定的。
許氏仔細打量了一番,隻見阮氏清麗無匹,但若論鮮妍豔麗,還不如虛長五歲的姚姨娘,隻是……那眉目之間有些眼熟,倒叫她十分疑惑。
“你本是良家女子,又為老爺生兒育女,陸家不會虧待你的。”
“多謝夫人……”
“聽老爺說,姐兒仿佛是叫嵐娘?”
陸雲嵐正在為母親忽如其來的小心而苦笑,冷不防被人點名叫到。
一抬頭,許氏雖然麵色蒼白,卻正笑盈盈地看向自己,陸雲嵐本就對這位嫡母頗有好感,她鎮定自若地行了禮,又聽見對方問了一句,“嵐娘看上去,倒是比夢娘還小些……李嬤嬤,你說呢?”
李嬤嬤賠笑道,“按長幼齒序,還是二房的兩位姑娘稍大些呢。”
“那邊是五娘了。”
許氏撫掌而笑,眼中頗為愛憐地看向她,招了招手。
“嵐娘,到母親這兒來。”
按照規矩,嫡母是所有庶出子女的母親,姨娘是不配被稱作為“母親”的,陸雲嵐知道規矩,不會因此小家子氣的生氣苦惱,她給了阮氏一個安心的眼神,大大方方地上前。
許氏在看見少女的姿態時暗暗點頭,覺得好歹是大家風範,雖然多年養在外頭,也不至於做出什麽令人恥笑的行為。而她細細審視了少女尚且稚嫩的麵容,眼中閃過一絲更深的疑惑,但她並未說什麽,反倒是直接褪下了手上的一枚羊脂玉手鐲,包在帕子裏塞給了陸雲嵐。
陸雲嵐吃了一驚,這在上一世可沒出現過。
“你是個好孩子,模樣好,言行也好,這隻手鐲便算我與你的見麵禮罷。”
見過舉止,便要看言行。許氏不過是想借鐲子試探一下眼前少女的見識,若是她過度高興或者過度惶恐,未免眼皮子淺,得好生教導一番,免得出門被人笑話——可出乎她意料,淺湖綠色長裙的少女隻是稍稍吃驚,隨即接住,恭恭敬敬地行了禮。
“多謝母親。”
“——母親好硬的心腸!女兒向您求了這鐲子幾個月,您都不肯,如今見五妹妹乖巧,便想也不想的賞了她。”
陸雲嵐在上馬車前,回頭看了一眼這處她們住了十多年的小宅院。
這兒,也曾有碧樹紅花,夏日蟲鳴,冬日白雪。
“嵐娘?有什麽忘帶了的麽?”
阮氏在馬車裏見她遲遲不上來,好奇地喊了一句。
陸雲嵐收回視線,掀了簾子笑道,“娘親,我隻是有些舍不得,想多看幾眼。”
阮氏也笑,拍了拍她的手,母女二人並坐在前頭的馬車中,陸承然則由乳母帶著,坐後一輛馬車——今日,她們便要去國公府了。
珍珠胡同住的多是有些臉麵的商賈,是以馬車經過也無人大驚小怪。她們很順利地從住處出發,來到了外頭的大街,馬車平穩地走著,漸漸外頭傳來了叫賣聲。
有捏泥人的,有做糖葫蘆、糖糕的,有畫糖畫的,還有賣藝的、說笑的……簡直熱鬧非凡。馬車一時因為人流而減了速度,阮氏見狀頗有些不安,想拉開簾子看一眼外頭,但她又不是大膽之人,當街拋頭露麵……
正在猶豫間,阮氏聽見女兒的聲音。
“聽爹爹提過,這京城裏最富庶熱鬧的便是朱雀街,算算時間,咱們也差不多到這兒了。”
阮氏聞言心下鬆快,眉間不複緊張。
“你爹爹什麽都與你說呀?”
陸雲嵐故作俏皮地笑起來,“娘親若問,爹爹肯定也會說,隻是我問的多,爹爹無奈,便都說給我聽。”
雖然現今男女大防沒有前朝這般厲害了,但是有頭有臉人家的婦人、小姐,都是不許輕易在外走動。哪怕是要去打個首飾、做件衣服,都得馬車軟轎的送來,再原樣送回去,是以阮氏和陸雲嵐都鮮少在外走動。
“……嵐娘,”阮氏終於說出了猶豫許久的話,“入了府,你得喊夫人‘母親’,可不能再隨便……”
“娘親!”陸雲嵐直接打斷了阮氏的話,一雙明眸似清秋剪水,“女兒會按照規矩喚夫人‘母親’,可您也是我的‘娘親’,這二者關係,女兒分得清楚。”
阮氏先是一怔,但她也覺得女兒說的有理,便隻能無奈歎氣,將人攬過來,就好像陸雲嵐還隻有七八歲大一樣,抱著她,輕聲細語。
“那你同娘說說,這朱雀街上都有什麽好玩的?也叫我開開眼。”
阮氏怕自己想東想西,便扯了話題,陸雲嵐也不點破,隻是依偎在母親身旁,將自己所知道的盡數道來。
“……朱雀街上有家百寶閣,是老底子的店了,據說連宮裏的娘娘都願意派人來尋時興花樣呢……那仙客居就在長街中央,真真是極好的地段,當日所賣的頭牌菜隻肯限量供應,價格昂貴,卻也供不應求……還有,仙客居附近有家茶樓,最出名的卻不是茶水點心,而是在樓裏說書唱戲的固定班子……”
陸雲嵐所說的這幾處,其實她都沒有親自去過,有一些是陸哲說的,另一些則是紀明河與同僚吃酒回來時說的。隻是她天生有這個本事,能將聽說來的東西形容的活靈活現,因此阮氏聽的津津有味,一時間竟完全入了神。
馬車行至仙客居樓下時,三樓的雕花扶欄邊靠著個身著紫衣的少年。說他是少年也不盡然,實則也就十八九歲模樣,他身邊還站著個腰杆筆挺的隨侍,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出身軍伍。
紫衣少年徑自嗑著花生,目光散漫。
“阿玉,樓下這個趕馬車的好像似乎有些眼熟?”
被叫做“阿玉”的隨侍順著紫衣少年的視線看去,隻見兩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馬車一前一後從路當中過去,後麵還跟著幾車各色物件,看上去倒像是在搬家。他盯著前頭那個趕馬車的車夫仔細看了看,才道。
“回主子,應當是慶國公府的下人。”頓了一頓,像是知道紫衣少年還會接下去問,他又道,“……從後麵幾輛跟著的車看,似乎車裏的是位婦人。”
紫衣少年饒有興趣地剝了一顆花生,口中喃喃。
“不曾聽陸老二提過他們府裏有親戚上門啊。”
阿玉聞言,無奈地替他們少爺口中的“陸老二”辯解了幾句,“……表少爺或許對內宅之事不太關心吧。”
“那——陸老三也不曾提過呀?”
阿玉的臉皮抽搐了一下,放棄辯解,直接嚴肅道。
“主子,夫人交代過,您不能總是……這樣喊兩位表少爺,若叫夫人知道了,小的怕是又要被訓斥了。”
紫衣少年嗤了一聲,將最後一顆花生剝好、吃掉,這才拍了拍手,將桌上剩餘不多的酒給一飲而盡。他起身繞開麵前的阿玉,什麽都不交代便下了樓。
“主子!您這是要去哪兒!”
“哦,也無事,去探望探望表姨夫。”
等阿玉腦子裏轉了個彎,想到紫衣少主口中的“表姨夫”便是方才提到的陸家兩位少爺的父親,他捂著臉便追了出去。
說起來,這樁關係當年在京中也是佳話。
世代簪纓的孟氏一族前後抬出兩位堂姐妹,分別嫁入了安國侯府與慶國公府,大孟氏嫁的是當時的安國侯世子紀雍,生下長子紀淩——便是方才提及的紫衣少年;小孟氏則嫁於慶國公三子陸亭,生有陸承瑾和陸承遙。
所以先前紀淩張口閉口的“陸老二”、“陸老三”,正是陸家三爺的兩個兒子在堂兄弟間的排行,他倒也不算喊錯,隻是叫法過於粗俗,讓人聽了背後發笑。
可又說了,大孟氏與小孟氏在閨中便關係極好,出閣後又各自嫁入公卿之家,這京城裏的關係網本就複雜至極,紀家與陸家便借著這一層姻親,來往密切。
陸家的馬車大約又行駛了一個時辰,這才停下。馬車在原地晃了晃,隨後外頭便傳來阮氏身邊的大丫鬟春容的聲音。
“夫人,小姐,咱們到了。”
阮氏本是握著女兒的手,聞言心下一緊,手上的力道也加大了幾分。陸雲嵐對這一點心知肚明,可她也知道安慰無用,便抬頭對阮氏笑了一笑。
“娘親,咱們就要見到爹爹了呢。”
提到陸哲,阮氏才又平複些,她深呼吸一口氣,然後由春容拉起簾子把她扶下馬車,胡婆子等人各帶了常用的家什跟在後頭。陸雲嵐步子輕巧地從馬車上下來,搭著蓮蓉的手,目光卻被前方氣派萬千的匾額給吸引了視線。
慶國公府。
這四個大字,還是高皇帝大筆揮就,至今已傳承多年。
門房處早就有人候著了,一打眼看,是個打扮規矩又不失富貴的婆子。那婆子見她們下車,便客客氣氣地走上前來福了一福,恭聲道,“奴婢是大夫人派來的,特地迎姨娘與哥兒、姐兒入府拜見。”
阮氏見狀也恭恭敬敬地行了個禮,將早已備好的幾錠銀子包在個不起眼的香囊裏遞了過去,溫聲道,“嬤嬤辛苦了,還不知道如何稱呼嬤嬤……?”
婆子不動聲色地接過,掂了一掂,臉上多出兩分喜色。
“姨娘喚我李嬤嬤便可。”
這時,陸承然也由乳娘帶著從後麵的馬車過來了,他同陸雲嵐一起也給這位李嬤嬤見了禮,母子三人這才由李嬤嬤迎入府中去拜見,而其餘胡婆子等人,便由下人帶到她們晚些會住的院子裏。
慶國公府自高祖皇帝賞賜起,多年來一直不斷修繕、擴張,院中麵積廣闊令人咂舌,而亭中花草更是繁複多樣,陸雲嵐隨同阮氏走在李嬤嬤後麵,心裏卻一直回想著她那位嫡母——
嫡母許氏是陸哲發妻,為陸家生下長子長女,可不管是前生還是今世,這位許氏都似乎對她父親沒有過多的情誼——不像姚姨娘,也不像她母親,會為了父親流連別的女人的床而輾轉反側。許氏大多數時候都自顧自地生活著,父親對她的關懷,更像是對一位病人。
穿過幾道垂花門,她們又邁入了另一個院子,前院寫著“攬翠院”三個大字,入眼的丫鬟們穿著亦與之前看到的不同,陸雲嵐心知,她們已經到了許氏的院子裏。
這會兒正是午後,許氏有吃茶的習慣,聽人來報說阮氏母子三人到了,便揮了揮手,讓人將她們帶進來。
一陣釵環響動後,青衣女子盈盈拜倒在堂下,聲音柔軟和煦若三月春風。
“……妾身阮氏,攜嵐娘、承然,見過夫人……”
“起來吧,”許氏撥了撥茶蓋,聲音平和親切,她道,“……這些年你在外頭拖兒帶女也是不易。”
阮氏頗有些不安地動了動嘴唇,但最終未說出什麽,她來之前已經仔細想過了,慶國公府不比家中小院,多說多錯是肯定的。
許氏仔細打量了一番,隻見阮氏清麗無匹,但若論鮮妍豔麗,還不如虛長五歲的姚姨娘,隻是……那眉目之間有些眼熟,倒叫她十分疑惑。
“你本是良家女子,又為老爺生兒育女,陸家不會虧待你的。”
“多謝夫人……”
“聽老爺說,姐兒仿佛是叫嵐娘?”
陸雲嵐正在為母親忽如其來的小心而苦笑,冷不防被人點名叫到。
一抬頭,許氏雖然麵色蒼白,卻正笑盈盈地看向自己,陸雲嵐本就對這位嫡母頗有好感,她鎮定自若地行了禮,又聽見對方問了一句,“嵐娘看上去,倒是比夢娘還小些……李嬤嬤,你說呢?”
李嬤嬤賠笑道,“按長幼齒序,還是二房的兩位姑娘稍大些呢。”
“那邊是五娘了。”
許氏撫掌而笑,眼中頗為愛憐地看向她,招了招手。
“嵐娘,到母親這兒來。”
按照規矩,嫡母是所有庶出子女的母親,姨娘是不配被稱作為“母親”的,陸雲嵐知道規矩,不會因此小家子氣的生氣苦惱,她給了阮氏一個安心的眼神,大大方方地上前。
許氏在看見少女的姿態時暗暗點頭,覺得好歹是大家風範,雖然多年養在外頭,也不至於做出什麽令人恥笑的行為。而她細細審視了少女尚且稚嫩的麵容,眼中閃過一絲更深的疑惑,但她並未說什麽,反倒是直接褪下了手上的一枚羊脂玉手鐲,包在帕子裏塞給了陸雲嵐。
陸雲嵐吃了一驚,這在上一世可沒出現過。
“你是個好孩子,模樣好,言行也好,這隻手鐲便算我與你的見麵禮罷。”
見過舉止,便要看言行。許氏不過是想借鐲子試探一下眼前少女的見識,若是她過度高興或者過度惶恐,未免眼皮子淺,得好生教導一番,免得出門被人笑話——可出乎她意料,淺湖綠色長裙的少女隻是稍稍吃驚,隨即接住,恭恭敬敬地行了禮。
“多謝母親。”
“——母親好硬的心腸!女兒向您求了這鐲子幾個月,您都不肯,如今見五妹妹乖巧,便想也不想的賞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