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夏含清和夏含煜兩個人就這樣在黃橋鄉長生村住下來。
夏含清年紀小,可這附近沒有幼兒園,爺爺奶奶考慮之後,決定讓夏含清進一年級,和夏含煜在一個班——這也是夏含清自己的要求。
在鄉下讀小學有一個好處,學籍管製的不嚴格,隻要有名字、交學費,都可以辦學籍,不需要戶口本。
就這樣,夏含清和夏含煜成了長生小學的學生。
每天,趙不亮騎著自行車帶孩子上學放學。前麵的單槓上坐著夏含清,後麵坐著夏含煜。幾分鍾時間,就能從家到學校。夏景之選擇把孩子託付給趙不亮兩口子,就是考慮到趙不亮小學校長的身份。
小學的內容很簡單,夏含清讀過幼兒園,又跟著奶奶學過漢語拚音,學語文學數學都難不倒夏含清。小學的日子簡單,但快樂。在夏含煜的陪伴下,在爺爺奶奶的嗬護下,夏含清幸福快樂的成長。
偶爾思念爸爸媽媽,卻接不到爸爸媽媽打來的電話,就拿出他們從遠方寄來的信件,一遍又一遍的看。
說好隻去一年,轉眼間一千多個日夜。
打從讀書開始,夏含清在同年級裏永遠是最小的那個,所有同學都像哥哥姐姐一樣愛護她。而老師,更是會把她當成小寶貝來照顧。2004年9月到長生小學,夏含清直接跟著上一年級,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爺爺奶奶想讓他留級,她不樂意,明明隻有成績最差的人才會留級。結果,二年級三年級就這麽上了下來,到現在,她已經是四年級的學生。
別的孩子上學盼著放假,夏含清也盼著。可不管是一個月的寒假,還是兩個月的暑假,爸爸媽媽始終沒有回來過。
例如夏含清生日這樣的特殊時間,趙紅袖和夏景之會到縣城,給家裏打通電話。更多時候,他們會把那些生活中的瑣事,寫成文字,將信寄回家。在那些寄回來的信件中,夏含清可以知道,爸爸媽媽生活的地方,究竟有多麽艱難,多麽困苦,那裏的條件有多差。
那裏的人,多麽需要他們。
5月11號,母親節。趙紅袖特意往家裏打了個電話,夏含清也藉機向媽媽說了許多好話,祝她節日快樂。然後,對著他們撒嬌,讓他們早點回來。
每次通話,夏含清都要提起這件事,然而,趙紅袖總是說,一定早點回來,一定早點回來,卻一直沒有回來。
夏含清曾經甚至偷偷問媽媽,是不是在那生了小弟弟,所以不要她了,那次她被趙紅袖狠狠罵了一頓。
但趙紅袖自己也知道,是得早點回去了。這裏的孩子是孩子,自家的孩子也是大寶貝啊!再不回去,孩子都要長大了。
「寶寶你放心,這學期教完,媽媽一定回去!」趙紅袖跟夏含清保證。
幾年過去,夏含清已經是個四年級的學生,在媽媽趙紅袖心裏,她還是當初那個軟乎乎的小寶寶
趙紅袖這次是說真的,回去的報告已經打好,審批都通過,這學期結束,她就會和夏景之一起回家。
可惜,就跟那個「狼來了」的故事一樣,趙紅袖說的話,夏含清已經不太相信,她隻能強調再強調,「媽媽,你千萬不要騙我。」
「媽媽保證,這次絕對不會騙你。」趙紅袖很無奈,她想著,幸好這次是真的要回去,不然她這個當媽的在女兒心裏倒是沒一點兒信譽了。
和女兒說了一會兒話,又讓兒子接電話,聊了一會兒之後,她掐著點掛斷電話。這是長途電話,收費還挺貴。
剛過來這邊的時候,兩口子都帶著手機,後來發現,他們工作的那個地方,壓根兒就沒信號,倆人的手機號都是工作號,單位裏麵給幫忙停了機,至於手機,兩口子直接給賣了。
沒辦法,缺錢。
這手機承載了他們工作之初,對彼此的小浪漫,但人,還真不能光指著浪漫過。
兩口子一個醫生一個教師,不換手機不買包,就連節假日都不休息也不回家,偏偏日子過得比誰都苦,要說出去誰信呀?
沒辦法,自從來到西川,他們是真的盡力在做事。有時候半夜三更,躺在硬邦邦的床上,甚至會動搖,自己這樣做,到底有沒有意義。
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趙紅袖想,他們能貢獻給這塊土地的,也就隻有這幾年了。
第二天,西川地震。
剛聽到有人說西川地震的時候,夏含清還沒弄懂,到底發生了什麽。
科技在進步,時代在發展,爸爸媽媽身處在沒有信號、不能打電話的地方,而身邊的老師卻能用手機看新聞。
事實上,當老師隨口向學生說起這件事的時候,就連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次地震到底有多大,造成的破壞有多嚴重。
下午放學和往常一樣,兄妹倆坐著爺爺騎的自行車回家。夏含清敏銳的發現,爺爺心情很不好,精神也有些不集中,平時走慣了的路,今天卻差點兒栽進溝裏,還好有她及時提醒。
回到家,夏含清想跟奶奶匯報爺爺的情況,同她打小報告,卻發現奶奶的心情比爺爺更不好,臉色很奇怪,簡直像是要哭了一樣。
這種事情,幾百年也不該發生一次才對,夏含清很難以置信。
「爺爺奶奶,你們怎麽了?」夏含清很納悶,可爺爺奶奶都說沒事,讓她回屋寫作業。
夏含清住在西廂房,但她更喜歡在奶奶的屋子裏待在,有空還能玩電腦遊戲——當然不是接蘋果那種簡單低級的遊戲。
把書包放到書桌上,夏含清想偷偷玩個小遊戲,剛坐上椅子,就看到了沒有關閉的網頁。
標題上就有今天下午剛聽到的「西川地震」幾個字,四年級學生的詞彙量,足以支持她連蒙帶猜地看懂這篇文章。
朦朦朧朧間,夏含清忽然想起來,爸爸媽媽在的地方,就是西川。
此時,關於地震的準確消息並不多,這篇文章大篇幅引用幾十年前另一場地震的數據和圖片,觸目驚心。
夏含清和夏含煜兩個人就這樣在黃橋鄉長生村住下來。
夏含清年紀小,可這附近沒有幼兒園,爺爺奶奶考慮之後,決定讓夏含清進一年級,和夏含煜在一個班——這也是夏含清自己的要求。
在鄉下讀小學有一個好處,學籍管製的不嚴格,隻要有名字、交學費,都可以辦學籍,不需要戶口本。
就這樣,夏含清和夏含煜成了長生小學的學生。
每天,趙不亮騎著自行車帶孩子上學放學。前麵的單槓上坐著夏含清,後麵坐著夏含煜。幾分鍾時間,就能從家到學校。夏景之選擇把孩子託付給趙不亮兩口子,就是考慮到趙不亮小學校長的身份。
小學的內容很簡單,夏含清讀過幼兒園,又跟著奶奶學過漢語拚音,學語文學數學都難不倒夏含清。小學的日子簡單,但快樂。在夏含煜的陪伴下,在爺爺奶奶的嗬護下,夏含清幸福快樂的成長。
偶爾思念爸爸媽媽,卻接不到爸爸媽媽打來的電話,就拿出他們從遠方寄來的信件,一遍又一遍的看。
說好隻去一年,轉眼間一千多個日夜。
打從讀書開始,夏含清在同年級裏永遠是最小的那個,所有同學都像哥哥姐姐一樣愛護她。而老師,更是會把她當成小寶貝來照顧。2004年9月到長生小學,夏含清直接跟著上一年級,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爺爺奶奶想讓他留級,她不樂意,明明隻有成績最差的人才會留級。結果,二年級三年級就這麽上了下來,到現在,她已經是四年級的學生。
別的孩子上學盼著放假,夏含清也盼著。可不管是一個月的寒假,還是兩個月的暑假,爸爸媽媽始終沒有回來過。
例如夏含清生日這樣的特殊時間,趙紅袖和夏景之會到縣城,給家裏打通電話。更多時候,他們會把那些生活中的瑣事,寫成文字,將信寄回家。在那些寄回來的信件中,夏含清可以知道,爸爸媽媽生活的地方,究竟有多麽艱難,多麽困苦,那裏的條件有多差。
那裏的人,多麽需要他們。
5月11號,母親節。趙紅袖特意往家裏打了個電話,夏含清也藉機向媽媽說了許多好話,祝她節日快樂。然後,對著他們撒嬌,讓他們早點回來。
每次通話,夏含清都要提起這件事,然而,趙紅袖總是說,一定早點回來,一定早點回來,卻一直沒有回來。
夏含清曾經甚至偷偷問媽媽,是不是在那生了小弟弟,所以不要她了,那次她被趙紅袖狠狠罵了一頓。
但趙紅袖自己也知道,是得早點回去了。這裏的孩子是孩子,自家的孩子也是大寶貝啊!再不回去,孩子都要長大了。
「寶寶你放心,這學期教完,媽媽一定回去!」趙紅袖跟夏含清保證。
幾年過去,夏含清已經是個四年級的學生,在媽媽趙紅袖心裏,她還是當初那個軟乎乎的小寶寶
趙紅袖這次是說真的,回去的報告已經打好,審批都通過,這學期結束,她就會和夏景之一起回家。
可惜,就跟那個「狼來了」的故事一樣,趙紅袖說的話,夏含清已經不太相信,她隻能強調再強調,「媽媽,你千萬不要騙我。」
「媽媽保證,這次絕對不會騙你。」趙紅袖很無奈,她想著,幸好這次是真的要回去,不然她這個當媽的在女兒心裏倒是沒一點兒信譽了。
和女兒說了一會兒話,又讓兒子接電話,聊了一會兒之後,她掐著點掛斷電話。這是長途電話,收費還挺貴。
剛過來這邊的時候,兩口子都帶著手機,後來發現,他們工作的那個地方,壓根兒就沒信號,倆人的手機號都是工作號,單位裏麵給幫忙停了機,至於手機,兩口子直接給賣了。
沒辦法,缺錢。
這手機承載了他們工作之初,對彼此的小浪漫,但人,還真不能光指著浪漫過。
兩口子一個醫生一個教師,不換手機不買包,就連節假日都不休息也不回家,偏偏日子過得比誰都苦,要說出去誰信呀?
沒辦法,自從來到西川,他們是真的盡力在做事。有時候半夜三更,躺在硬邦邦的床上,甚至會動搖,自己這樣做,到底有沒有意義。
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趙紅袖想,他們能貢獻給這塊土地的,也就隻有這幾年了。
第二天,西川地震。
剛聽到有人說西川地震的時候,夏含清還沒弄懂,到底發生了什麽。
科技在進步,時代在發展,爸爸媽媽身處在沒有信號、不能打電話的地方,而身邊的老師卻能用手機看新聞。
事實上,當老師隨口向學生說起這件事的時候,就連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次地震到底有多大,造成的破壞有多嚴重。
下午放學和往常一樣,兄妹倆坐著爺爺騎的自行車回家。夏含清敏銳的發現,爺爺心情很不好,精神也有些不集中,平時走慣了的路,今天卻差點兒栽進溝裏,還好有她及時提醒。
回到家,夏含清想跟奶奶匯報爺爺的情況,同她打小報告,卻發現奶奶的心情比爺爺更不好,臉色很奇怪,簡直像是要哭了一樣。
這種事情,幾百年也不該發生一次才對,夏含清很難以置信。
「爺爺奶奶,你們怎麽了?」夏含清很納悶,可爺爺奶奶都說沒事,讓她回屋寫作業。
夏含清住在西廂房,但她更喜歡在奶奶的屋子裏待在,有空還能玩電腦遊戲——當然不是接蘋果那種簡單低級的遊戲。
把書包放到書桌上,夏含清想偷偷玩個小遊戲,剛坐上椅子,就看到了沒有關閉的網頁。
標題上就有今天下午剛聽到的「西川地震」幾個字,四年級學生的詞彙量,足以支持她連蒙帶猜地看懂這篇文章。
朦朦朧朧間,夏含清忽然想起來,爸爸媽媽在的地方,就是西川。
此時,關於地震的準確消息並不多,這篇文章大篇幅引用幾十年前另一場地震的數據和圖片,觸目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