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不說話的王甫、曹節其實一直在尋找著破綻,他們想開始用獨孤九劍找到破綻一劍封喉,卻不曾想到,對方這一次防守很嚴密,而且很團結,短時間內確實很難找到破綻。


    但是現在不得不出招,因為不能讓對方贏!怎麽辦,作為修為最好的兩位大內高手被逼亮劍,既然沒有破綻可尋,那索性先來個混淆視聽,打亂這些愛較真的文人的思維。


    “大家別忘了,當年外戚梁冀伏誅,先帝劉誌就曾取消梁皇後的資格,她的墓地被改為‘貴人塚’,還有漢武大帝廢棄衛子夫皇後,改與李夫人合葬。如今竇家也罪孽深重,竇太後怎能跟先帝合葬?”,王甫、曹節裝出振振有詞狀。


    從字麵上看,這句話很有道理。但認真分析,卻有邏輯問題!梁冀的罪惡天下皆知,劉誌要廢梁皇後的資格,也是理所當然。但衛子夫這個事卻值得商榷,當年漢武帝聽信奸人江充的話,逼急太子劉據,父子倆在皇宮裏幹戈相見,導致劉據自殺,衛子夫被廢。可這事過了以後,劉徹已懺悔了。此時把兩件本質不相同的事拉到一塊,這擺明就是故意混淆視聽!


    這招其實也挺猛的,因為多年和知識分子打交道,宦官們很了解他們的對手,這幫家夥就愛認死理較真,使出一招混淆視聽目的是想搬出劉徹和衛子夫的話題來讓知識分子們互相討論,因為他們對這件事也是各自看法不同,沒準也能讓他們內部打起架來!這一招他們也曾無數次用過,命中率也是很高,而且屢試不爽。


    然而,這一次卻沒有命中。


    李鹹首先就明白王甫的用意了,於是他直接告訴對方“老夫還是那句話,陳廷尉說得極好,我堅持他的看法!”,明擺著不吃你們那一套。


    見對方不上鉤,王甫、曹節等人便使出了死纏爛打的招數,我纏住你不放,因為太監們這幾年也形成了一種習慣性的思維:小皇帝聽我們的話!那麽嚷嚷一會兒,讓皇帝一煩並且無法決斷,來一個“散會”,後麵慢慢再拿下這個小皇帝,不就萬事大吉了麽。


    兩邊如小兒鬥嘴,你一言我一語地杠上了,滿大殿幾百人如好幾百烏鴉聚攏在一起一樣,吵個不停。


    果然,小皇帝煩了,沉著連站了起來。


    太監們看見皇帝站了起來,高興了,就降低了吵鬧的聲音,因為接下來肯定是皇帝宣布散會,擇日再議!然而,太監們的習慣性思維這一次也沒有用得上,小皇帝突然改變了以前的做事方式,隻見他手一揮,隻說了一句話:“竇氏雖為不道,但太後有德於聯,不宜降黜!好了,眾愛卿散會!”說完就迅速離開了。


    知識分子隱藏了很久了,這幾年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工作著,因為他們知道,暫時還沒有辦法和太監們抗衡,隱而不發是想尋找機會,終於這個機會來了。


    於是在劉宏時代,也出現了像劉誌時代那樣的情況,就是文官集團和宦官集團的你死我活的鬥爭,然而這一次鬥爭,除了上陣的高手有所變化之外,最重要的是皇帝變了,當年劉誌主要是站在太監一邊的,那麽劉宏呢?他站在哪一邊呢?想知道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接著往下看。


    知識分子終於等到了可能翻身的機會,借著這個機會,一定要趁熱打鐵。


    皇帝剛剛回去,還沒顧得上喝一口水,有人報告,李鹹的奏書已經奏上來了,奏書的核心內容就是找到一個重要的論據來駁倒曹節、王甫,內容為:“當年竇太後陷害漢和帝劉肇的母親梁貴人,和帝照樣也沒為難竇太後;還有閻皇後曾罷黜太子劉保,等到漢順帝劉保登基時,也照樣不去動閻皇後的陵墓。竇太後以陛下為子,陛下豈得不以竇太後為母?子無黜母,臣無貶君”,果然很具有說服力,


    果然很有說服力,漢靈帝劉宏的一顆心徹底放下來了。公元172年7月2號,劉宏下詔:把竇太後合葬宣陵。


    這一次,在皇帝的支持下,文官集團取得了忍了很久之後的開門紅,然而與宦官集團的鬥爭是持久戰,沒有時間的考驗是不知道最後的結果的。


    竇太後的屍體算是有了最後的歸宿,得以安葬入土。但是不久,不知是誰竟在朱雀闕下貼出了一張大字報“天下大亂,曹節、王甫幽殺太後,公卿皆屍祿,無忠言者!”。


    這明顯是針對宦官的,上次輸了一陣的宦官們當然不服,看到這份大字報那更是恨的牙癢癢,他們當然知道對手就是文官集團。怎麽對付這一招呢,上次吃了點虧的太監們明白,這個小皇帝有點長大了,翅膀也慢慢有點硬了,快要脫離他們的手掌心了,不是那麽好玩。


    有了皇帝的這一層顧慮,經過反複思考論證之後,太監們拿出了最佳對付方案:借刀殺人。刀在何處?劉宏手中。


    怎麽樣借?得想辦法讓拿刀子的人對自己恨的人也產生恨,那麽怎麽樣產生恨呢,很簡單,就是給皇帝洗個腦,因為當年他們也沒有少給劉誌洗腦,現在又輪到劉宏了。


    於是這些天天伺候皇帝的太監就采取了一係列的洗腦行動,時間不久,人格還沒有塑造完全的孩子皇帝劉宏在太監們的忽悠下產生了這樣一個想法:“那份大字報的目的不是罵太監,也沒有罵大臣,而罵的是朕!”這是什麽邏輯,明明罵的是宦官,但是經過某些太監們的仔細認真分析,更深一層的意思是:太監不行,公卿不忠,那說明皇帝不行!


    嗬嗬,在太監們多年內功的作用下,憤怒的劉宏馬上給司隸校尉劉猛下了一個命令:必須把這貼大字報的抓出來!


    按說皇帝下達的旨令,很快就會有結果。然而過了一個多月了,抓人的報告還沒有呈上來,太監們著急了。便派人到司隸校尉的辦公室詢問劉猛,劉猛看著來咄咄逼人的太監,回答了三個字:“沒結果!”太監們當然對這三個字很不滿意了,又問“沒結果是個什麽意思?”


    “我還沒有去查呢,怎麽會出結果呢?”劉猛回答。


    好麽,竟然把皇帝的話當做耳旁風,這膽子也太大了吧。其實劉猛根本就沒有心思去查,傻子都知道太監的目的是什麽,再說了,這大字報說的是實話,有什麽好查的。


    宦官集團聽到劉猛如此回答,就已經明白了劉猛此時在文官集團的隊裏站著,好呀,這種關鍵時候,竟然敢站到他們那邊,這明擺著就是不想混了。


    很快,劉猛接到了因自己失職而被降職的聖旨。


    劉猛被降職之後,司隸校尉一職空了出來,太監們當然早已經安排好了這個適合的人選,當然,聽到他的名字你就知道,皇帝也不會反對的,他就是那位“涼州三明”之一的,平羌大將軍,一向雷厲風行的猛人——段熲。


    段熲是個功臣,為了邊境,他可是數十年如一日,刀裏來劍裏去,從來就沒睡個安穩覺。但為什麽太監們極力推薦他來調查這大字報事件呢?理由很簡單:段熲與前兩任同僚都不一樣,張奐是鐵杆士大夫集團的,皇甫規也自以為跟士大夫們是一夥的。唯有這段熲很例外!他的例外之處,不是無黨無派,而是很聽宦官的使喚。


    段大將軍一上任,便拿出了當年剿滅叛亂的精氣神,在接到了劉宏的詔書:“務必查出貼寫大字報的人”之後,一鼓作氣,很快將一千多名大學生抓到了監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那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海邊的眺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海邊的眺望並收藏三國那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