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宦官作祟(二)


    公元172年,即建寧5年3月8號,82歲的老頭子、太傅胡廣死了。這個人就是現在靈帝時代朝臣之首,在官場沉浮,胡大人還算是有一套的,仔細看他的履曆,就會發現,這位仁兄竟然是6朝大臣,那麽多複雜的鬥爭,他都經曆過來了,而且安然無恙,最後壽終正寢,真可謂是厲害至極啊,且不說此人為官政績如何,不得不佩服此人能耐之大超過了任何一個我們之前提到過的人,因為他不但做官時間長,在政治漩渦中屹立不倒,而且從漢安帝以來,每一任皇帝都對他很好,都對他禮遇有加,做官做到這個水平,那真叫官運亨通。


    但是一個人再有能力,再能生存,最終都會麵對生命的極限,沒有一個人會突破這個極限,比如當年絕世高手秦始皇就想挑戰這個極限,最後都以失敗告終,何況胡大人隻是個官,資源沒有嬴政那麽豐富,怎麽可能突破這個極限呢?


    那麽肯定有人會問,這麽一個傳奇人物,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呢?據記載,此人“練達故事,明解朝章。但無忠直之風,常遜言恭色以取媚當時,故天下薄之。甚至有諺語‘萬事不理問伯始(胡廣字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我大概給大家翻譯一下這幾句話哈,所謂練達,就是現在說的人情世故方麵比較出類拔萃,而且還特別能忽悠,對朝廷的一切規章製度啊還有政治風波啊,看得十分透徹,但是他沒有忠臣的風格,經常在皇帝和很多人麵前溜須拍馬說人家的好話,誰也不得罪,到誰跟前也說好話,看似沒有一點主見,其實這可能是人們的誤解,想想那樣複雜的政治環境,沒有主見能活到今天?


    胡大人死了兩個月之後,漢靈帝劉宏又一次下詔:“大赦天下。”


    當時漢廷內,並不是所有的宦官都如曹節、王甫那樣現在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也有倒黴鬼,比如很早之前提到過得那位和張儉因墳墓而產生矛盾的宦官侯覽,就沒有那麽順遂了,此時他的官位是長樂太仆,這時候被人舉報他“專權驕奢”,被定罪之後被沒收印綬,最後自殺,侯覽的親信當然也被罷了官。


    再說那位被太監軟禁再南宮的竇太後,這幾年過得是鬱鬱寡歡,近日又聽說自己被流放在日南郡比景縣的老母親死了,悲傷過度,到了6月10號這一天她再也堅持不住了,撒手人寰。竇太後就這樣死去了,從劉誌死亡讓她登上了權力的頂峰,人生到達了最輝煌的頂點,然而這種輝煌是短暫的,轉瞬即逝;我們中國人都相信命運之說,有時候你在大街上遇到一個算命先生,偶爾路過看他給別人說:“你的前半生如何如何,後半生如何如何……”等等,也聽周圍很多人說自己的命苦或者命好。我想,對於竇太後來說,我隻能用命運這種玄妙的東西來解釋,她出生於書香門第,女兒身時確實是大家閨秀,後來在陳蕃的推薦下,嫁給了皇帝,從她的前半生看,她沒有受過什麽苦難,而且還嫁給了天下最有勢力的男人,可謂命好到了極點;劉誌死了,她在老爹和陳蕃的幫助下又穩坐了太後之位,這一切順風順水。但是她的後半生卻是命苦到了極點,她生命中有兩一難,一是中年喪偶,但是這一難對她的實際影響不大,另一難就是被軟禁,當時宦官們和文人士大夫鬧了起來,她也和了兩天稀泥,從心裏上來說,她是一個正常的女人,一個虛榮的愛聽好話的女人,所以她對天天拍自己馬屁的太監們下不了手……到後來,太監們勝利之後,反咬一口,忘記了她的好,把他軟禁在了南宮,加之皇帝年幼,所以她的軟禁生活如同被打入冷宮,幾乎無人問津;她掛念她的親人,聽說他們有的自殺的,有的被流放了,心裏也是無限的淒涼和無奈;所以鬱鬱寡歡,日久成疾……


    竇太後死了,最高興的當然是宦官了,平時還得提防這個已經被軟禁起來的皇後,現在死了,省心多了。但是,事情還沒有結束。


    按理說,這人都死了,入土為安就是了;但是太監們不幹,他們集體要求:不能將竇太後埋進皇家陵園!那該往哪裏埋呢?對不起,暫時還不知道,這件事還要經過深入討論,拿出一套成熟的方案,最終執行。好吧,那就討論吧。來了很多人,經過很多天,最終討論出了一個執行度比較高的方案:以貴人身份埋葬竇太後!


    說到這裏,很多人就會問了,以太後的身份埋和以貴人的身份埋,沒什麽大的區別吧,想象中除了待遇不同以外,都是皇帝的老婆,隻不過帶後字的是正宮而已。其實,這裏大有文章,對於太監們來說,這區別可大了,如果是太後死去,那肯定是和先皇埋葬在一起,永遠享受和皇帝在一起的待遇,而其他嬪妃,或者就說貴人,死了,那是不能和皇帝埋在一起的,至於說應該埋哪裏,我隻能這麽說,除了先皇的身邊,其他地方都可以考慮!


    這麽個簡單的方案,其實一瞬間就能決定,但是在太監們的操作下,拖了很多天,這些天內,竇太後的屍體被裝在了一輛木車裏,停放在了洛陽城南的市場官舍中,用簡單的衣服包裹著,6月的天氣,估計早都臭了。


    方案討論成熟了,最後的審批權卻在現任皇帝劉宏的手中。


    當漢靈帝劉宏一看宦官們送上來的這麽一份方案書,感到很不理解:明明是太後,怎能以貴人的身份入土呢?這也做得太過了吧?劉宏告訴曹節、王甫等人“沒竇太後,就沒朕的今天!如果以貴人身份下葬,朕首先就不同意”


    宦官們卻告訴劉宏“竇太後就是不能埋在先皇身邊!”


    那麽問題來了,宦官們就是不同意太後埋在先皇身邊,到底是為什麽?其實這個問題我個人的看法是為了將竇太後身前身後的所有勢力全部壓死,如果不將竇太後埋在先皇身邊,等於不承認竇太後最終的皇後位置,那麽竇太後身後的那些小魚小蝦和陳蕃竇武留下來的那些殘餘勢力就更加失望,更加覺得複仇無望,才能讓他們緊張脆弱的心靈得到稍許的寬慰。當然,也有人會認為這是宦官對竇太後的報複,讓她徹底的身敗名裂,但是我認為邏輯不通,因為此時太監掌權,如果想讓太後身敗名裂,那麽在她活著的時候做作用會更大,再說了,太監們對竇太後也沒有多大的仇恨,幹嘛讓她身敗名裂?軟禁太後的目的,可能有兩個:一個是把太後當做人質,讓陳蕃竇武的殘餘勢力和竇太後的勢力投鼠忌器,不能輕舉妄動;另一個是為了堵住天下悠悠之口,他們本來已經被很多人唾棄,如果再殺了竇太後,那麽可能會遭到公憤,因為竇太後曾經是他們的保護神;


    那麽,既然不能埋在先皇的身邊,要埋在哪裏才能起到宦官們需要的作用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那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海邊的眺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海邊的眺望並收藏三國那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