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眉頭皺起,臉上的神色就算是傻子都能夠看得出這會兒朱厚照的心情非常之不好。
朱厚照的心情能好了才怪,雖然說當初楚毅提議他允準禦用監搭理皇家商隊的事情,身為天子的朱厚照並沒有怎麽放在心上。
在朱厚照看來,這也不過是一支商隊罷了,既然楚毅提議了,那麽就組建出來便是。
至於說指望這一支商隊為皇室帶來多大的利益,朱厚照還真的沒有考慮過這些。
如果說不提及的話,朱厚照可能便將這一支商隊的事情忘在腦後了,但是現在林德所帶來的消息卻是讓朱厚照心中泛起了無名怒火。
就在不久之前,華亭市舶司被人勾結倭寇滅門之事便已經是讓朱厚照對東瀛生出了怒火,要不是楚毅一直以前期準備不足的緣由勸解的話,隻怕朱厚照早就派遣大軍前往東瀛了。
現在倒好,這才不過幾個月的功夫,代表著大明皇室的商隊竟然在海上被倭寇所截殺。
雖然說海上海寇出沒的事情非常之普遍,要是說這一支商隊是在沒有表明身份的情況下被海寇所截殺的話那倒也罷了,隻能怪運氣不夠好。
但是聽林德的意思,魯抗等人分明是向著那些倭寇表明了身份,明確的告知對方他們乃是大明皇家商隊,背後站著的是他這位大明天子,代表著的是大明皇室的顏麵。
或許大明皇家商隊就算是滿朝文武都不怎麽放在心上,就算朱厚照自己也不太重視,可是再怎麽說,那也是代表著大明皇室的商隊啊。
天下隻此一家的商隊結果卻是被人給截殺了,就連皇宮內侍表夢境身份的情況下都被對方毫不猶豫的殺害。
在朱厚照看來,這就不是一次簡單的倭寇劫掠商船時間了,而是直接上升到了大明皇室顏麵的問題。
而大明皇室便是大明的代表,那些倭寇連大明皇室的商船都敢劫掠,這就是在啪啪啪的打臉大明皇室,打臉大明。
所以說這會兒莫說是朱厚照臉色不好,可以說但凡是聽了林德稟明倭寇劫掠大明皇家商隊的經過的一眾人都露出了怒色。
此番同朱厚照一同離京的人不多,也就是楊一清等幾位新晉的勳貴罷了,畢竟朱厚照此番同楚毅離京目的便是查看一下新軍的操練情況,這種情況下,朱厚照自然是帶上幾位新晉的軍中勳貴。
按照楚毅的說法,朱厚照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拉近同這些軍中勳貴之間的關係。
這幾年當中,幾場大戰下來,軍中卻是崛起了不少新秀,在楚毅和朱厚照的刻意扶持下,同樣也誕生了一批勳貴。
這些勳貴以楊一清、王守仁、程向武、盧大柱、韓坤、徐天佐、孫秋等人為代表性人物,漸漸有了平衡朝堂之勢。
此番隨同朱厚照離京的便有楊一清、韓坤二人,楊一清貴為晉國公,執掌兵部,而韓坤同樣也因功封侯,執掌騰襄四衛營,雖然說論及底蘊或許不如英國公、定國公這些老牌國公府,可是當下論及權勢的話,就算是如英國公、定國公這般的存在都無法同楊一清、韓坤他們相比。
無論是楊一清還是韓坤那都是因為軍功而封爵之人,絕對是軍方的大佬人物,而這些人也是對於楚毅、朱厚照擴大軍事的強有力的支持人物。
此刻聽到東瀛小國竟然如此打臉他們大明帝國,正所謂主辱臣死,哪怕此番打臉大明的隻是東瀛倭寇,可是從小看大,就連東瀛倭寇都敢動不動斬滅大明官員,劫掠代表著皇家的商船,要說東瀛對大明有什麽敬畏之心,恐怕在場之人都不會有幾個人會相信。
也就是楊一清、韓坤他們不知道未來數十年後,大明同東瀛糾纏極深,從倭寇禍亂東南沿海到赫赫有名的萬曆三大征,其中皆有東瀛的影子。
雖然說林德乃是錦衣衛一員暗探,可是並不意味著他就沒有感情啊,那麽多的同伴被倭寇所殺,林德曆盡生死總算是逃了回來,卻是從來沒有忘記魯抗曾說過的話。
但凡是有人活著逃回大明,務必要將倭寇之猖狂稟明天子。
就見林德五體投地向著朱厚照、楚毅拜倒,口中顫聲道:“臣鬥膽,肯定陛下、大總管,為那些被倭寇所害之人報仇啊!”
朱厚照麵色有些漲紅,一個字一個字的道:“倭寇該殺!”
說話之間,朱厚照目光落在楚毅身上道:“大伴,朕且問你,尚且還需多久,我大明天兵才可以跨海而去,直入東瀛?”
楚毅神色之間一片平靜之色,絲毫看不出楚毅內心的情緒,然而跟隨楚毅日久的齊琥、林平之等人卻是下意識的低下頭去,目光撇過楚毅一隻手輕輕的摩挲著指尖的玉扳指。
隻看楚毅的小動作,齊琥、林平之便知曉楚毅這是要殺人的節奏。
隻聽得楚毅緩緩開口,聲音之間帶著幾分冷冽道:“陛下,臣已經自各地征調海船,並且集結人馬,最遲半個月時間,便可以集結戰船百餘艘,跨海而去。”
朱厚照眼中閃過一道精芒,他自然知道楚毅一直都在集結人馬,隻是沒想到速度竟然這麽快。
畢竟朱厚照也不是一點都不了解,出擊東瀛不比陸上征戰,需要準備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就連陸上征戰,從準備到出征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夠做好籌備工作,而這次卻非是一般的征戰,而是要跨越汪洋大海,將大量的人馬投放到另外一個國度當中,這其中所要考慮的方方麵麵即便是準備上一年時間,朱厚照都不會覺得有什麽好奇怪的。
現在楚毅竟然告訴他,最多需要一個月時間,大軍便可以開拔,這如何不讓朱厚照為之驚訝。
注意到朱厚照的神色,身為兵部尚書的楊一清向著朱厚照一禮道:“陛下,臣這些時日以來一直在輔助大總管籌備征伐東瀛之事,大總管所言屬實,至多一個月時間,我大明便可以將五萬大軍投放到東瀛之地。”
朱厚照強忍著內心的激動,不過卻是帶著幾分鄭重之色看著楚毅、楊一清幾人道:“朕讀史書,昔日蒙元兩度征伐東瀛,每次都是出兵十幾萬之眾,即便是如此,也都因為種種緣由而失敗……”
顯然朱厚照的意思很明顯,就是在說楚毅和楊一清隻出兵五萬,相對於攻伐一方國家來說,這點兵馬是不是太過少了一些啊。
好歹東瀛之地,那也是有著數以百萬計的異族,尤其是東瀛之地正處在一片混亂之中,也可以算得上是兵馬眾多,各地大名手中的人馬加起來隻怕不下數十萬之多。
楚毅微微一笑,解釋道:“陛下所慮,臣等自然知曉,不過五萬兵馬隻是先鋒大軍罷了,隻需要先鋒大軍在東瀛之地站穩了腳跟,我大明自然會接著將兵馬投放到東瀛之地。”
朱厚照點了點頭,向著楚毅還有楊一清、韓坤幾人道:“既然大伴還有晉國公你們心中有數,朕也就安心了。”
說著朱厚照目光落在林德身上,稍稍沉吟一番道:“林德有勇有謀,此番傳遞消息有功,朕便封你錦衣衛千戶,實授百戶!”
林德聞言頓時心中大喜,恭恭敬敬的向著朱厚照叩拜,口中高呼道:“臣林德,拜謝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林德不過是一錦衣衛暗探罷了,似這等暗探,錦衣衛不知道在天下間發展了多少人。
在錦衣衛當中,暗探差不多可以說是地位最低等的存在了,此番朱厚照封林德為錦衣衛千戶,實授百戶,也就是說,林德享千戶之榮耀,而行百戶之實權。
不要小瞧了錦衣衛百戶,大明得以授錦衣衛千戶的人不在少數,但是這不過是一種榮耀罷了,根本就沒有什麽實權的,對於這些所謂的千戶,根本就別想調動錦衣衛一人。
而實權錦衣衛百戶,那大小也算得上是一個人物了,要知道錦衣衛百戶很多時候下放到地方,那都是可以執掌一地錦衣衛大權的存在,所以說朱厚照的封賞對於林德來說,已經可謂是皇恩浩蕩了。
朱厚照擺駕回宮,而林德所帶回的消息沒有多久便傳開了。
本身朱厚照還有楚毅都沒有下令封鎖消息的意思,加之知曉這件事情的人不下數十人之多,被傳開自然是一點都不奇怪。
大明皇家商隊在海上竟然被東瀛倭寇所截殺的消息一下子將整個京師這一灘水給炸開了漣漪。
畢竟當初大明皇家商隊的出現就引起了不少人的議論,事涉皇家,而在大明皇家商隊的背後更是隱隱有楚毅的影子存在,所以大家不管心中怎麽想,卻是沒有人敢說什麽。
現在突然傳出大明皇家商隊在海上被倭寇所劫殺的消息,大家自然是議論紛紛。
有人對此冷嘲熱諷,認為這是一種報應,堂堂皇家,竟然與民爭利,莫名其妙的搞什麽皇家商隊啊,活該被倭寇所截殺。
當然這也隻是極少數的人的想法,而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自然是提及倭寇便忍不住大罵不已。
或許這個時候還沒有形成所謂的愛國意識,但是在大明百姓的心中,大明乃是煌煌天朝上國,如東瀛、朝鮮、安南等周邊效果盡皆是蠻夷之邦。
做為天朝上國之百姓,看周邊異族的時候自然是帶著幾分輕蔑,至少在心理上自覺高了周邊異族一頭。
現在這些異族竟然連代表著皇家的商隊都敢截殺,這是在打臉皇家,同樣也讓很多人感覺心中很是不忿,什麽時候蠻邦異族竟然這麽的張狂了?
最為關鍵的是就在不久之前,大明更是將禍害了的大明數十年的韃靼異族給擊敗,並且生擒了達延汗,愣是讓大明百姓那種天朝上國的心理飆了幾分。
有了大敗韃靼的勝利在前,東瀛小國劫掠皇家商隊的事情也就一下刺激到了許多人。
“區區東瀛蠻邦而已,竟然這麽張狂,真希望大總管能夠給這些蠻夷一個教訓!”
“就連韃靼都大敗於我大明,東瀛小國,真真不知天高地厚啊!”
茶館中,酒肆裏,甚至青樓之中也有說不好文人雅客談及此事,畢竟眼下京城之中最為火爆的便是這件事情,要是口中不談論此事的話,就如同落伍了一般。
早早先前,楚毅便已經下令自軍中挑選熟悉水性的士卒並且將這些士卒集結起來,如今已然是準備的差不多了。
天津衛
一艘艘的大船被楚毅自各地調來,整個天津衛港口之上可以說是大船林立,眾多的大船幾乎將港口都給堵滿了。
其中最為醒目的赫然是十幾艘船體龐大的戰船,隻可惜昔日曾見過鄭和寶船的人差不多都已經老去,否則的話這些人若然見到這十幾艘大船,隻怕會驚呼出聲。
這十幾艘大船正式仿照鄭和寶船所建造,從建造到現在差不多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到現在也不過是才下水了這麽十幾艘而已,卻是被楚毅一次征調了過來。
這十幾艘龐大的艦船不隻是船體龐大,船上的火炮更是經過了改裝的火炮,每一艘的大船之上都攜帶了幾十門經過改進的火炮,戰力絕對驚人。
刨除這十幾艘最為醒目的打船之外,天津衛港口之中的那些大船卻是要差了許多,其中數十艘的戰船雖然說看上去非常之威武,但是其戰力如何,說實話,就算是楚毅都沒有多少信心。
不過一時之間,楚毅也隻能調來這些艦船,至於說投入到建造當中的諸多艦船,從下令建造等到下水,怕是沒有個一年半載的是沒有什麽希望的。
可是無論是楚毅還是朱厚照顯然都不可能等這麽久,所以楚毅隻能簡單的對那些老式艦船進行改造,換上了最新鑄造的火炮,倒也讓這些老式艦船的戰力飆升許多。
ps:推一本新書,明天上架,《虎君》,少年披麻衣,大雪壓黑龍,這個江湖裏有酒、有刀、有故事。
朱厚照的心情能好了才怪,雖然說當初楚毅提議他允準禦用監搭理皇家商隊的事情,身為天子的朱厚照並沒有怎麽放在心上。
在朱厚照看來,這也不過是一支商隊罷了,既然楚毅提議了,那麽就組建出來便是。
至於說指望這一支商隊為皇室帶來多大的利益,朱厚照還真的沒有考慮過這些。
如果說不提及的話,朱厚照可能便將這一支商隊的事情忘在腦後了,但是現在林德所帶來的消息卻是讓朱厚照心中泛起了無名怒火。
就在不久之前,華亭市舶司被人勾結倭寇滅門之事便已經是讓朱厚照對東瀛生出了怒火,要不是楚毅一直以前期準備不足的緣由勸解的話,隻怕朱厚照早就派遣大軍前往東瀛了。
現在倒好,這才不過幾個月的功夫,代表著大明皇室的商隊竟然在海上被倭寇所截殺。
雖然說海上海寇出沒的事情非常之普遍,要是說這一支商隊是在沒有表明身份的情況下被海寇所截殺的話那倒也罷了,隻能怪運氣不夠好。
但是聽林德的意思,魯抗等人分明是向著那些倭寇表明了身份,明確的告知對方他們乃是大明皇家商隊,背後站著的是他這位大明天子,代表著的是大明皇室的顏麵。
或許大明皇家商隊就算是滿朝文武都不怎麽放在心上,就算朱厚照自己也不太重視,可是再怎麽說,那也是代表著大明皇室的商隊啊。
天下隻此一家的商隊結果卻是被人給截殺了,就連皇宮內侍表夢境身份的情況下都被對方毫不猶豫的殺害。
在朱厚照看來,這就不是一次簡單的倭寇劫掠商船時間了,而是直接上升到了大明皇室顏麵的問題。
而大明皇室便是大明的代表,那些倭寇連大明皇室的商船都敢劫掠,這就是在啪啪啪的打臉大明皇室,打臉大明。
所以說這會兒莫說是朱厚照臉色不好,可以說但凡是聽了林德稟明倭寇劫掠大明皇家商隊的經過的一眾人都露出了怒色。
此番同朱厚照一同離京的人不多,也就是楊一清等幾位新晉的勳貴罷了,畢竟朱厚照此番同楚毅離京目的便是查看一下新軍的操練情況,這種情況下,朱厚照自然是帶上幾位新晉的軍中勳貴。
按照楚毅的說法,朱厚照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拉近同這些軍中勳貴之間的關係。
這幾年當中,幾場大戰下來,軍中卻是崛起了不少新秀,在楚毅和朱厚照的刻意扶持下,同樣也誕生了一批勳貴。
這些勳貴以楊一清、王守仁、程向武、盧大柱、韓坤、徐天佐、孫秋等人為代表性人物,漸漸有了平衡朝堂之勢。
此番隨同朱厚照離京的便有楊一清、韓坤二人,楊一清貴為晉國公,執掌兵部,而韓坤同樣也因功封侯,執掌騰襄四衛營,雖然說論及底蘊或許不如英國公、定國公這些老牌國公府,可是當下論及權勢的話,就算是如英國公、定國公這般的存在都無法同楊一清、韓坤他們相比。
無論是楊一清還是韓坤那都是因為軍功而封爵之人,絕對是軍方的大佬人物,而這些人也是對於楚毅、朱厚照擴大軍事的強有力的支持人物。
此刻聽到東瀛小國竟然如此打臉他們大明帝國,正所謂主辱臣死,哪怕此番打臉大明的隻是東瀛倭寇,可是從小看大,就連東瀛倭寇都敢動不動斬滅大明官員,劫掠代表著皇家的商船,要說東瀛對大明有什麽敬畏之心,恐怕在場之人都不會有幾個人會相信。
也就是楊一清、韓坤他們不知道未來數十年後,大明同東瀛糾纏極深,從倭寇禍亂東南沿海到赫赫有名的萬曆三大征,其中皆有東瀛的影子。
雖然說林德乃是錦衣衛一員暗探,可是並不意味著他就沒有感情啊,那麽多的同伴被倭寇所殺,林德曆盡生死總算是逃了回來,卻是從來沒有忘記魯抗曾說過的話。
但凡是有人活著逃回大明,務必要將倭寇之猖狂稟明天子。
就見林德五體投地向著朱厚照、楚毅拜倒,口中顫聲道:“臣鬥膽,肯定陛下、大總管,為那些被倭寇所害之人報仇啊!”
朱厚照麵色有些漲紅,一個字一個字的道:“倭寇該殺!”
說話之間,朱厚照目光落在楚毅身上道:“大伴,朕且問你,尚且還需多久,我大明天兵才可以跨海而去,直入東瀛?”
楚毅神色之間一片平靜之色,絲毫看不出楚毅內心的情緒,然而跟隨楚毅日久的齊琥、林平之等人卻是下意識的低下頭去,目光撇過楚毅一隻手輕輕的摩挲著指尖的玉扳指。
隻看楚毅的小動作,齊琥、林平之便知曉楚毅這是要殺人的節奏。
隻聽得楚毅緩緩開口,聲音之間帶著幾分冷冽道:“陛下,臣已經自各地征調海船,並且集結人馬,最遲半個月時間,便可以集結戰船百餘艘,跨海而去。”
朱厚照眼中閃過一道精芒,他自然知道楚毅一直都在集結人馬,隻是沒想到速度竟然這麽快。
畢竟朱厚照也不是一點都不了解,出擊東瀛不比陸上征戰,需要準備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就連陸上征戰,從準備到出征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夠做好籌備工作,而這次卻非是一般的征戰,而是要跨越汪洋大海,將大量的人馬投放到另外一個國度當中,這其中所要考慮的方方麵麵即便是準備上一年時間,朱厚照都不會覺得有什麽好奇怪的。
現在楚毅竟然告訴他,最多需要一個月時間,大軍便可以開拔,這如何不讓朱厚照為之驚訝。
注意到朱厚照的神色,身為兵部尚書的楊一清向著朱厚照一禮道:“陛下,臣這些時日以來一直在輔助大總管籌備征伐東瀛之事,大總管所言屬實,至多一個月時間,我大明便可以將五萬大軍投放到東瀛之地。”
朱厚照強忍著內心的激動,不過卻是帶著幾分鄭重之色看著楚毅、楊一清幾人道:“朕讀史書,昔日蒙元兩度征伐東瀛,每次都是出兵十幾萬之眾,即便是如此,也都因為種種緣由而失敗……”
顯然朱厚照的意思很明顯,就是在說楚毅和楊一清隻出兵五萬,相對於攻伐一方國家來說,這點兵馬是不是太過少了一些啊。
好歹東瀛之地,那也是有著數以百萬計的異族,尤其是東瀛之地正處在一片混亂之中,也可以算得上是兵馬眾多,各地大名手中的人馬加起來隻怕不下數十萬之多。
楚毅微微一笑,解釋道:“陛下所慮,臣等自然知曉,不過五萬兵馬隻是先鋒大軍罷了,隻需要先鋒大軍在東瀛之地站穩了腳跟,我大明自然會接著將兵馬投放到東瀛之地。”
朱厚照點了點頭,向著楚毅還有楊一清、韓坤幾人道:“既然大伴還有晉國公你們心中有數,朕也就安心了。”
說著朱厚照目光落在林德身上,稍稍沉吟一番道:“林德有勇有謀,此番傳遞消息有功,朕便封你錦衣衛千戶,實授百戶!”
林德聞言頓時心中大喜,恭恭敬敬的向著朱厚照叩拜,口中高呼道:“臣林德,拜謝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林德不過是一錦衣衛暗探罷了,似這等暗探,錦衣衛不知道在天下間發展了多少人。
在錦衣衛當中,暗探差不多可以說是地位最低等的存在了,此番朱厚照封林德為錦衣衛千戶,實授百戶,也就是說,林德享千戶之榮耀,而行百戶之實權。
不要小瞧了錦衣衛百戶,大明得以授錦衣衛千戶的人不在少數,但是這不過是一種榮耀罷了,根本就沒有什麽實權的,對於這些所謂的千戶,根本就別想調動錦衣衛一人。
而實權錦衣衛百戶,那大小也算得上是一個人物了,要知道錦衣衛百戶很多時候下放到地方,那都是可以執掌一地錦衣衛大權的存在,所以說朱厚照的封賞對於林德來說,已經可謂是皇恩浩蕩了。
朱厚照擺駕回宮,而林德所帶回的消息沒有多久便傳開了。
本身朱厚照還有楚毅都沒有下令封鎖消息的意思,加之知曉這件事情的人不下數十人之多,被傳開自然是一點都不奇怪。
大明皇家商隊在海上竟然被東瀛倭寇所截殺的消息一下子將整個京師這一灘水給炸開了漣漪。
畢竟當初大明皇家商隊的出現就引起了不少人的議論,事涉皇家,而在大明皇家商隊的背後更是隱隱有楚毅的影子存在,所以大家不管心中怎麽想,卻是沒有人敢說什麽。
現在突然傳出大明皇家商隊在海上被倭寇所劫殺的消息,大家自然是議論紛紛。
有人對此冷嘲熱諷,認為這是一種報應,堂堂皇家,竟然與民爭利,莫名其妙的搞什麽皇家商隊啊,活該被倭寇所截殺。
當然這也隻是極少數的人的想法,而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自然是提及倭寇便忍不住大罵不已。
或許這個時候還沒有形成所謂的愛國意識,但是在大明百姓的心中,大明乃是煌煌天朝上國,如東瀛、朝鮮、安南等周邊效果盡皆是蠻夷之邦。
做為天朝上國之百姓,看周邊異族的時候自然是帶著幾分輕蔑,至少在心理上自覺高了周邊異族一頭。
現在這些異族竟然連代表著皇家的商隊都敢截殺,這是在打臉皇家,同樣也讓很多人感覺心中很是不忿,什麽時候蠻邦異族竟然這麽的張狂了?
最為關鍵的是就在不久之前,大明更是將禍害了的大明數十年的韃靼異族給擊敗,並且生擒了達延汗,愣是讓大明百姓那種天朝上國的心理飆了幾分。
有了大敗韃靼的勝利在前,東瀛小國劫掠皇家商隊的事情也就一下刺激到了許多人。
“區區東瀛蠻邦而已,竟然這麽張狂,真希望大總管能夠給這些蠻夷一個教訓!”
“就連韃靼都大敗於我大明,東瀛小國,真真不知天高地厚啊!”
茶館中,酒肆裏,甚至青樓之中也有說不好文人雅客談及此事,畢竟眼下京城之中最為火爆的便是這件事情,要是口中不談論此事的話,就如同落伍了一般。
早早先前,楚毅便已經下令自軍中挑選熟悉水性的士卒並且將這些士卒集結起來,如今已然是準備的差不多了。
天津衛
一艘艘的大船被楚毅自各地調來,整個天津衛港口之上可以說是大船林立,眾多的大船幾乎將港口都給堵滿了。
其中最為醒目的赫然是十幾艘船體龐大的戰船,隻可惜昔日曾見過鄭和寶船的人差不多都已經老去,否則的話這些人若然見到這十幾艘大船,隻怕會驚呼出聲。
這十幾艘大船正式仿照鄭和寶船所建造,從建造到現在差不多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到現在也不過是才下水了這麽十幾艘而已,卻是被楚毅一次征調了過來。
這十幾艘龐大的艦船不隻是船體龐大,船上的火炮更是經過了改裝的火炮,每一艘的大船之上都攜帶了幾十門經過改進的火炮,戰力絕對驚人。
刨除這十幾艘最為醒目的打船之外,天津衛港口之中的那些大船卻是要差了許多,其中數十艘的戰船雖然說看上去非常之威武,但是其戰力如何,說實話,就算是楚毅都沒有多少信心。
不過一時之間,楚毅也隻能調來這些艦船,至於說投入到建造當中的諸多艦船,從下令建造等到下水,怕是沒有個一年半載的是沒有什麽希望的。
可是無論是楚毅還是朱厚照顯然都不可能等這麽久,所以楚毅隻能簡單的對那些老式艦船進行改造,換上了最新鑄造的火炮,倒也讓這些老式艦船的戰力飆升許多。
ps:推一本新書,明天上架,《虎君》,少年披麻衣,大雪壓黑龍,這個江湖裏有酒、有刀、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