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饉》譯者附記〔1〕


    薩爾蒂珂夫(michailsaltykov1826—1889)是六十年代俄國改革期〔2〕的所謂“傾向派作家”(tendenzios)〔3〕的一人,因為那作品富於社會批評的要素,主題又太與他本國的社會相密切,所以被紹介到外國的就很少。但我們看俄國文學的曆史底論著的時候,卻常常看見“錫且特林”(sichedrin)〔4〕的名字,這是他的筆名。


    他初期的作品中。有名的是《外省故事》〔5〕,專寫亞曆山大二世〔6〕改革前的俄國社會的缺點;這《饑饉》,卻是後期作品《某市的曆史》〔7〕之一,描寫的是改革以後的情狀,從日本新潮社《海外文學新選》第二十編八杉貞利〔8〕譯的《請願人》裏重譯出來的,但作者的鋒利的筆尖,深刻的觀察,卻還可以窺見。後來波蘭作家顯克微支的《炭畫》〔9〕,還頗與這一篇的命意有類似之處;十九世紀末他本國的阿爾誌跋綏夫的短篇小說,也有結構極其相近的東西,但其中的百姓,卻已經不是“古爾波夫”〔10〕市民那樣的人物了。


    ※※※


    〔1〕本篇連同《饑饉》的譯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四年十月《譯文》月刊第一卷第二期,署名許遐。


    薩爾蒂珂夫,筆名謝德林(m.euyr]tjaighpf,1826—1889),俄國諷刺作家及批評家,曾因抨擊沙皇專製製度被流放幾達八年。著有長篇小說《戈羅夫略夫老爺們》、《一個城市的曆史》等。《饑饉》,又譯《饑餓城》,是《一個城市的曆史》中的一篇。


    〔2〕六十年代俄國改革期一八六一年二月十九日(公曆三月三日),沙皇亞曆山大二世在農民反封建鬥爭和革命民主主義運動的壓力下,頒布法令,宣布廢除農奴製。


    〔3〕“傾向派作家”一八四八年薩爾蒂珂夫發表中篇小說《莫名其妙的事》,被沙皇政府認為“含有危害甚大的思想傾向”和“擾亂社會治安之思想”,判處流放。後即指他和涅克拉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杜布洛留波夫等反對沙皇專製和農奴製度的革命民主主義作家為“傾向派作家”。


    〔4〕“錫且特林”通譯謝德林。


    〔5〕《外省故事》今譯《外省散記》,發表於一八五六年。


    〔6〕亞曆山大二世(eui]xnfghq2,1818—1881)俄國沙皇。一八五五年即位,後在彼得堡被民粹派的秘密團體民意黨人炸死。


    〔7〕《某市的曆史》即《一個城市的曆史》,薩爾蒂珂夫後期著名的諷刺長篇小說之一。


    〔8〕八杉貞利(1876—1966)日本的俄語學者,東京外語大學教授。一九四六年創立“日本俄羅斯文學會”,擔任會長。


    〔9〕《炭畫》波蘭作家顯克微支作的中篇小說。有周作人譯本,一九一四年四月北京文明書局出版。


    〔10〕“古爾波夫”俄語mu


    htj的音譯,“愚人”的意思。小說《一個城市的曆史》是假讬“古爾波夫市”的曆史以諷刺現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文序跋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魯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魯迅並收藏文序跋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