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教誨,學生必銘記在心!”易子軒恭敬地行了一禮。


    慕知淺坦然受之,道:“男兒有誌氣,是好事,正所謂有誌者,事竟成,倘若沒有誌向,終究會一事無成。然則——”


    “修行之事,艱難無比,講究財、侶、法、地!唯有四者兼具,方能勇往直前。”


    “若說財,有巢村雖傳承久遠,曆史悠久,但並無深厚底蘊,老師又身無長物,財之一道於你並無助益。”


    “若說侶,你修煉家傳玄功,本應由汝父指導,隻是事違人願,老師雖才疏學淺,但想來也能為你解疑答惑,望你莫要嫌棄。”


    易子軒連稱不敢。


    慕知淺接著道:“若說法,憑你如今之修為,便可見易家玄功之精妙,可謂高深莫測,老師並非劍道中人,不敢說指教,隻能與你探討一二。”


    “至於地,今日先不談,待過上幾日,必見分曉,到那時,財之一道或許亦有轉機。”


    易子軒雖覺得好奇,但既然先生這麽說了,想必有他的道理,無需多問。


    “子軒,你覺得自己如今的實力在道基境中如何?”慕知淺問道。


    “這……”易子軒本來想說應該還算不錯,可一想到自己所修煉的滄月星海訣,便鬼使神差地回道:“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雖不中,亦不遠矣。”


    慕知淺長歎一聲,道:“道基境雖有小成,大成,小圓滿,大圓滿之分,但追根究底,不過是一身氣血之力和精神意誌有所差距,或者說,三鼎之力,精神化念,是突破識藏境最低的門檻,以此成為的神通者也是最弱的那種,基本上沒有突破成為真人的可能。”


    易子軒麵露驚疑之色,道:“先生是說,村長還有雷肅他們幾個都是這種最弱的神通者嗎?”


    “沒錯。”


    聞言,易子軒顯得有些失落,因為即便是最弱的神通者,他也不是一合之敵,不過很快,他就明白了慕知淺話中的真意,“先生,那照您的意思,道基境有許多人都能突破三鼎,達至更高境界?”


    “隻以小成,大成,小圓滿和大圓滿來判定道基境的修為和戰力,畢竟有所偏頗,所以,真正評判道基境戰力的,是靠所能凝聚的氣血之鼎的數量。氣血之鼎,以氣血為本,精神操控,元力為輔,最能體現一個修士的全麵戰力。南雨道外有許許多多資質不俗的修士,一般也隻能凝聚四鼎或五鼎,此後,他們便會考慮沉澱積累,搜尋靈丹妙藥,破入識藏境,成為其中不弱的存在。”


    慕知淺進一步解釋,道:“能夠凝聚六尊氣血之鼎的人已經算得上是此境中的佼佼者,至於能凝聚七鼎那必然是少見的天才,一道之地都難尋,不懼最弱的神通者,至於能出現八鼎的人自然是罕見的天賦異稟之輩,老師在外遊曆多年,也隻是有所耳聞,可謂鳳毛麟角。而凝聚九鼎之人,實為蓋世天驕,一般隻在古籍記載的傳說當中,現實中一旦出現,必然是天縱神資,同階無敵,足與識藏境中的強者搏殺而不落下風。”


    易子軒認真聽著,原來他現在就可以考慮衝關了,藉此破入更高的境界,但是,他顯然不會這麽選擇。


    道基境是修行道路中的第一境,其地位之重要,難以想象,每凝聚一尊氣血之鼎,潛能就多打開一部分,戰力倍增,不達到自身資質的極限,易子軒絕對不會貿然突破。


    即便達到了極限,他也要堅持下去,突破極限,成為道基至強。


    “先生,你覺得一位尊者在道基境時能夠凝聚幾尊氣血之鼎?”易子軒問道。


    慕知淺沉吟片刻,估測道:“九鼎不敢說,但想來八鼎是有的。”


    易子軒點了點頭,沒說什麽,而慕知淺也沒有問他,而是接著道:“所以,子軒,光是道基境,你要走的路還很長。”


    “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道基境所修的是十二正經與八大奇脈,倘若對身體經脈沒有細致入微的了解,任何一個疏忽都會導致境界不前,唯有對每一條經脈的每一寸情況都了然於胸,才能走的更遠。”


    易子軒正襟危坐,認真道:“還請先生賜教。”


    慕知淺躊躇片刻,好似在想如何用更為簡單的方法,好讓易子軒更易理解。直到略微思索之後,才抬起右掌,虛握成爪形,往前方一拉。


    “嘩——”


    一股楚江之水驟然升起,越過蒼老虯勁的古林,將片片樹葉洗刷得更加鬱鬱蔥蔥。接著又穿過斑駁生香的軒窗,在慕知淺身前凝成七尺人形,四肢皆在,五官俱全。


    然後慕知淺伸出一指,在水中所空之處刻畫起來。


    虛空如畫布,他的指尖輕輕地在空氣中劃過。


    藍色的纖細線條流暢地在指尖下延伸,從頭至尾,不斷增多。漸漸,十多條纖細的淡藍色線條出現在了易子軒眼中,隨著指尖的滑動而覆蓋住了整個水人。


    易子軒卻把目光投向慕知淺,隻見老先生眼神專注地盯著這個水人,呼吸輕緩,仿佛生怕驚動了什麽。仔細看的話,可以發現他的右手靈活得就像蛇一般,柔弱無骨。


    指尖驀地一頓,刻畫的速度逐漸慢了下來,接著水人之中又出現了數條赤色線條,交錯於淡藍色線條之中。與之相比,稍稍厚了一點,赤藍相貫,卻是顯得格外分明。


    “子軒,聽說你頗通醫道,不知你對人體經脈又有何了解?”慕知淺刻畫完畢,問道。


    易子軒指著那些淡藍色線條,一條接一條地緩緩說道:“十二正經分為手三陰,手三陽,足三陽,足三陰。”


    “手之三陰,從胸部至手末;手之三陽,從手末至麵部;”


    “足之三陽,從麵部至足末;足之三陰,從足末至腹部。”


    “陰陽相貫,如環無端。”


    易子軒的指尖劃過十二條接連成環的線條,區區數十字,便把十二正經講述得極為簡單易懂。


    接著,他又將八大奇脈敘述一遍。


    衝脈者,起於氣街,浮於外也,並足少陰之經,俠齊上行,至胸中而散,首足皆至,貫通全身,調節十二正經氣血,故稱“血海”。


    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行腹裏,入關元,至咽喉,上頤承漿,循麵入目,總任一身之陰經,故稱“陰脈之海”。


    督脈者,起於少腹以下骨中央,後至尾骶長強,沿脊柱,入風府,上至百會,下行素寥,總任一身之陽經,故稱“陽脈之海”。


    帶脈者,起於季脅,斜向下行至帶脈穴,繞身一周,如腰帶,束縱行諸脈。


    陰蹺、陽蹺者,左右成對,起於足踝,上至耳後,令身矯健,濡養眼目,司開合。


    陰維、陽維者,起於足外,經脅後,從腋上肩,至前額,維絡諸陰諸陽。


    易子軒剛剛打開的那一條經脈,便是八大奇脈中的帶脈。


    “尚可。”慕知淺微微點頭,又道:“你以精神意誌再看一次。”


    易子軒眼中遊弋陰陽魚,再次認真看向眼前的水人。


    轟隆!


    天地突然就變了,在易子軒的眼中,眼前的水人一瞬間變得巨大無比,充斥他的整個世界,一條條或淡藍或赤紅的線條變得越來粗,越來越清晰,纖毫畢現,如同一條條天軌,接連水人的四肢百骸,深入頭頂百會。


    每一條經脈中的節門都有十來丈高,看上去堅實無比,易子軒看著那水人越來越大,與他越來越近,到了最後,竟然融入了他的身軀。


    下一刻,他所看到的,就是自身經脈的情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紫薇劍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墨並收藏紫薇劍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