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盯住中國市場不能放
重生1980之強國崛起 作者:滿城風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琅抽空到芝加哥去了一趟,和大衛斯特恩、奈特兩人看了一場nba球賽,這是九一至九二賽季第一場季後賽,對陣的雙方是芝加哥公牛與邁阿密熱火。
大衛斯特恩現在是春風得意,nba賽事如今已經完全步入了正規,美國的知名度也是越來越大,球迷超過了兩千萬,而且與日俱增,大有追趕北美冰球聯賽的趨勢,不過跟橄欖球聯賽還無法相比,這項賽事才是美國人的最愛,擁有過億的球迷。
nba影響力越來越大的原因有很多,斯特恩的管理有方,還有就是官方的大力宣傳,耐克公司的強力推廣以及“籃球之神”喬丹的崛起。
兩年前,劉琅曾經和斯特恩觀看了一場nba東部決賽,對陣的雙方是芝加哥和活塞,結果喬丹再次倒在了對方麵前,活塞隊也最終取得總冠軍。
那時斯特恩很撓頭,他很討厭底特律這個城市,這都是一幫粗魯沒有素質的產業工人,也討厭活塞隊這幫壞小子,他們打球太粗野了,像極了這座城市,他推崇的是優雅,就像喬丹一樣,因為喬丹,很多年輕人喜歡上了籃球,所以他要把喬丹推上神壇,可偏偏這群壞小子們擋在了喬丹成神的路上。
當年劉琅就曾告訴過斯特恩,明年,也就是九零至九一賽季便是喬丹降臨神壇的時刻,結果真的被劉琅言中了,在這一年喬丹打敗了所有對手,兵不血刃的獲得了自己第一個總冠軍,籃球之神就此降臨。
斯特恩驚訝於劉琅的判斷力,不,這哪裏是判斷力?而是預知未來的能力了。
喬丹成為總冠軍後聯盟開始了“造神”運動,這一年裏喬丹的名望達到了頂峰,耐克公司的“飛人”係列整整賣出了五百萬雙,耐克公司當然不會放過喬丹這位“大神”,雙方重訂了合約,耐克公司以每年一千萬美金的價格和對方簽了一個五年合約,同時還將“飛人”品牌的百分之五股份給予了對方。
按照這份合同,喬丹去年一年就可以在“飛人”品牌中獲得兩百萬美金的收入,這份合同也牢牢的把喬丹“綁在了”耐克公司身上,喬丹也是頗為滿意。
其實在前世,“飛人”這個品牌是喬丹和耐克公司一起創造出來的,甚至喬丹的作用更大一些,所以後來喬丹擁有了更多的股份,至少在百分之十以上,而這個品牌後來獨立於耐克公司其他品牌,成為了耐克公司最知名的品牌之一,以至於喬丹退役後多年每年還可以獲得超過一億美金的分紅,他什麽也不管,坐在家裏數鈔票就行了。
但這一世他沒這麽“走運”了,“飛人”品牌是劉琅設計出來的,甚至這個綽號也是劉琅起的,這跟喬丹一毛錢關係沒有,所以在股份分配上給他百分之五已經不低了,喬丹對這份合同也非常滿意,覺得耐克公司對自己不薄,誰能想到前世的他得到的比這一世要多得多,他也被劉琅給坑了。
喬丹的聲望達到了巔峰,nba的收視率也節節攀升,斯特恩非常高興,也對耐克公司拉攏喬丹做法很滿意,另外nba在中國的影響力也是飛速擴大,他想仿照劉琅那本《灌籃高手》漫畫在中國舉辦一個類似的高中籃球比賽,進而加強nba的聲望,他覺得這件事有必要和劉琅碰一下。
劉琅當然同意對方的提議,奈特其實也有此想法,劉琅在《灌籃高手》中早就宣傳了耐克的運動鞋,同時做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運動鞋也得到了中國官方的認可,隻是耐克鞋有點貴,在中國的售價最低也高達七十多塊錢,要知道一雙國產膠皮底的運動鞋才五六塊錢,整整高出十四五倍的價格,很少有人能為了孩子買這麽貴的鞋子。
nba也是如此,在最近幾年之內斯特恩可從來沒有想過從中國賺錢,事實上這幾年聯盟每年還會在中國市場花掉近百萬美金為內地建設了數千塊籃球場,但這並不妨礙聯盟和耐克公司加大在內地的投入,原因很簡單,他們看好的是中國的未來,而不是現在。
奈特和斯特恩兩人接觸中國太早了,奈特在八零年就來到了中國,然後在深市建造了自己的工廠,那時耐克公司還是一家年產值隻有幾百萬美金的小公司,仗著低成本勉強可以存活。
他還記得那時的深市還隻是大片的空地,很少都有一棟超過二十米高的建築,在深市招聘工人每個月的工資不到一百塊錢人民幣。
轉眼之間十年過去了,現在的深市是什麽樣子?處處高樓大廈,處處是公司企業,人均收入超過了五千元,十年時間一座現代化的城市出現了,這是什麽速度?無法想象呀!
更可怕的是中國的發展速度不僅僅沒有緩下來,還持續加速,上一個十年中國的經濟增長提高了兩倍,下一個十年呢?再提高三倍?還是四倍?
一些美國的經濟學家預測到下個世紀中國的人均年收入會突破一千美金,像奈特這樣對中國十分了解的人來說,這樣的預測是不準確的,可能全國平均收入會是這樣,但在首都、滬市、廣市乃至深市這樣的大城市遠遠不止是這些,比這要多得多,人均收入可能會超過兩千美金,這種收入水平完全可以承擔的起耐克品牌的消費。
還有就是中國的市場太大了,nba現在在美國也才隻有兩千萬的球迷,但在中國這個數字真是稀鬆平常,劉琅的《灌籃高手》漫畫書就賣出了千萬冊,這還不算盜版書,中國潛在的球迷很可能早就超過美國了,一旦中國的消費水平上來了,毫無疑問將會是一個天文數字。
一個卓越的企業家關注的不僅僅是現在的市場,更多的還是未來市場,甚至後者比前者更重要,斯特恩和奈特都是這樣的企業家,他們的目光時放在五年後的世界局勢,而五年後中國將成為一個誰也無法忽視的國家,十年後可能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消費大國,誰會放棄這樣的市場?
大衛斯特恩現在是春風得意,nba賽事如今已經完全步入了正規,美國的知名度也是越來越大,球迷超過了兩千萬,而且與日俱增,大有追趕北美冰球聯賽的趨勢,不過跟橄欖球聯賽還無法相比,這項賽事才是美國人的最愛,擁有過億的球迷。
nba影響力越來越大的原因有很多,斯特恩的管理有方,還有就是官方的大力宣傳,耐克公司的強力推廣以及“籃球之神”喬丹的崛起。
兩年前,劉琅曾經和斯特恩觀看了一場nba東部決賽,對陣的雙方是芝加哥和活塞,結果喬丹再次倒在了對方麵前,活塞隊也最終取得總冠軍。
那時斯特恩很撓頭,他很討厭底特律這個城市,這都是一幫粗魯沒有素質的產業工人,也討厭活塞隊這幫壞小子,他們打球太粗野了,像極了這座城市,他推崇的是優雅,就像喬丹一樣,因為喬丹,很多年輕人喜歡上了籃球,所以他要把喬丹推上神壇,可偏偏這群壞小子們擋在了喬丹成神的路上。
當年劉琅就曾告訴過斯特恩,明年,也就是九零至九一賽季便是喬丹降臨神壇的時刻,結果真的被劉琅言中了,在這一年喬丹打敗了所有對手,兵不血刃的獲得了自己第一個總冠軍,籃球之神就此降臨。
斯特恩驚訝於劉琅的判斷力,不,這哪裏是判斷力?而是預知未來的能力了。
喬丹成為總冠軍後聯盟開始了“造神”運動,這一年裏喬丹的名望達到了頂峰,耐克公司的“飛人”係列整整賣出了五百萬雙,耐克公司當然不會放過喬丹這位“大神”,雙方重訂了合約,耐克公司以每年一千萬美金的價格和對方簽了一個五年合約,同時還將“飛人”品牌的百分之五股份給予了對方。
按照這份合同,喬丹去年一年就可以在“飛人”品牌中獲得兩百萬美金的收入,這份合同也牢牢的把喬丹“綁在了”耐克公司身上,喬丹也是頗為滿意。
其實在前世,“飛人”這個品牌是喬丹和耐克公司一起創造出來的,甚至喬丹的作用更大一些,所以後來喬丹擁有了更多的股份,至少在百分之十以上,而這個品牌後來獨立於耐克公司其他品牌,成為了耐克公司最知名的品牌之一,以至於喬丹退役後多年每年還可以獲得超過一億美金的分紅,他什麽也不管,坐在家裏數鈔票就行了。
但這一世他沒這麽“走運”了,“飛人”品牌是劉琅設計出來的,甚至這個綽號也是劉琅起的,這跟喬丹一毛錢關係沒有,所以在股份分配上給他百分之五已經不低了,喬丹對這份合同也非常滿意,覺得耐克公司對自己不薄,誰能想到前世的他得到的比這一世要多得多,他也被劉琅給坑了。
喬丹的聲望達到了巔峰,nba的收視率也節節攀升,斯特恩非常高興,也對耐克公司拉攏喬丹做法很滿意,另外nba在中國的影響力也是飛速擴大,他想仿照劉琅那本《灌籃高手》漫畫在中國舉辦一個類似的高中籃球比賽,進而加強nba的聲望,他覺得這件事有必要和劉琅碰一下。
劉琅當然同意對方的提議,奈特其實也有此想法,劉琅在《灌籃高手》中早就宣傳了耐克的運動鞋,同時做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運動鞋也得到了中國官方的認可,隻是耐克鞋有點貴,在中國的售價最低也高達七十多塊錢,要知道一雙國產膠皮底的運動鞋才五六塊錢,整整高出十四五倍的價格,很少有人能為了孩子買這麽貴的鞋子。
nba也是如此,在最近幾年之內斯特恩可從來沒有想過從中國賺錢,事實上這幾年聯盟每年還會在中國市場花掉近百萬美金為內地建設了數千塊籃球場,但這並不妨礙聯盟和耐克公司加大在內地的投入,原因很簡單,他們看好的是中國的未來,而不是現在。
奈特和斯特恩兩人接觸中國太早了,奈特在八零年就來到了中國,然後在深市建造了自己的工廠,那時耐克公司還是一家年產值隻有幾百萬美金的小公司,仗著低成本勉強可以存活。
他還記得那時的深市還隻是大片的空地,很少都有一棟超過二十米高的建築,在深市招聘工人每個月的工資不到一百塊錢人民幣。
轉眼之間十年過去了,現在的深市是什麽樣子?處處高樓大廈,處處是公司企業,人均收入超過了五千元,十年時間一座現代化的城市出現了,這是什麽速度?無法想象呀!
更可怕的是中國的發展速度不僅僅沒有緩下來,還持續加速,上一個十年中國的經濟增長提高了兩倍,下一個十年呢?再提高三倍?還是四倍?
一些美國的經濟學家預測到下個世紀中國的人均年收入會突破一千美金,像奈特這樣對中國十分了解的人來說,這樣的預測是不準確的,可能全國平均收入會是這樣,但在首都、滬市、廣市乃至深市這樣的大城市遠遠不止是這些,比這要多得多,人均收入可能會超過兩千美金,這種收入水平完全可以承擔的起耐克品牌的消費。
還有就是中國的市場太大了,nba現在在美國也才隻有兩千萬的球迷,但在中國這個數字真是稀鬆平常,劉琅的《灌籃高手》漫畫書就賣出了千萬冊,這還不算盜版書,中國潛在的球迷很可能早就超過美國了,一旦中國的消費水平上來了,毫無疑問將會是一個天文數字。
一個卓越的企業家關注的不僅僅是現在的市場,更多的還是未來市場,甚至後者比前者更重要,斯特恩和奈特都是這樣的企業家,他們的目光時放在五年後的世界局勢,而五年後中國將成為一個誰也無法忽視的國家,十年後可能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消費大國,誰會放棄這樣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