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四章 改革十年的變化
重生1980之強國崛起 作者:滿城風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現階段,國家進行招標的企業多是重工行業,尤其是能源行業,在國家經濟飛速發展之下,薄弱的工業科技已經顯露出了不足,這限製了企業的發展,國內還沒有相應的技術,所以這些企業多是向國外招標。
“好家夥,這些招標項目最小金額也得幾千萬吧!這錢還真的是好賺呀!”
劉琅一邊看一邊感慨。
改革開發至今已有十年了,在普通人眼裏這十年來發生了巨大變化顯而易見,十年前很多人家連飯都吃不飽,這跟有沒有錢沒關係,沒錢是沒飯吃,有錢也吃不飽,每人每月就那點糧食,限量供應憑票購買,全國人民勒緊了褲腰帶也活的艱苦。
十年後再看這個國家,吃飯問題已經不再是大問題了,糧票這種東西已經漸漸淡出了老百姓的生活,尤其是首都、滬市這種大城市糧票基本上都不再使用了,就是阜城這樣的小城市,國有糧店裏還允許使用糧票,不過要是你拿著糧票去買糧,服務員對你的態度一定不會太友好,這種東西遠不如錢好用。
十年後,市場上的各種商品已經能夠滿足老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電視機能夠買到;洗衣機能夠買到;電冰箱能夠買到,要是有錢的話,空調也能買到,十年前年輕人結婚要配有手表、自行車、縫紉機,這又稱“三大件”,能夠湊齊這三件物品的人家也是少之又少,劉琅的父母就是在那個時代結婚的,家裏隻買了一台自行車,勉強湊齊了“一大件”,縫紉機還是結婚後一家人湊錢買的。
而十年後呢,年輕人結婚也要有“三大件”,不過此時已經換成了冰箱、電視機、洗衣機,為了區別兩者,很多人稱呼前者為“老三件”,後者為“新三件”,看看兩者之間的價值就能看出時代的變化了,“老三件”加起來也就是四五百塊錢而已,而要湊齊這“新三件”,沒有個三四千塊錢是別想了。
十年前,阜城的道路還都是土路,路上最多的是自行車,其次就是馬車,至於說汽車,你站在路邊可能半個多小時都看不到一輛,而現在呢,已經變成了柏油路,而且道路加寬了很多,中間特意給機動車留出車道,路上偶爾還會出現島國和美國的進口車。
這些都是普通眼中的變化,而對於劉琅來說,他的目光是放在了國家對資金和技術的需求方麵,這種變化才是決定著國家的未來發展。
十年前,國家需要的是大量的資金用於增加自己的外匯儲備,有了錢,國家才能購買大量的物資,於是國外的大量企業進駐國內,同時也製定了很多政策,比如允許國外企業購買內地土地等等。
而十年後,近千家國際大公司在內地設立了工廠,國家的外匯儲備已經不再捉襟見肘,但總是依靠外國企業也不是長久之計,國家發展最大的動力還是要靠自己,國家又把目光投到內部,技術升級改造成了這一時間的主要方式,於是國內企業開始在技術上下功夫,想要提升自己的產能,但現實是很殘酷的,國家在技術層麵上還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要想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隻能通過招標的方式引入國外的技術。
沒辦法呀!要是國家有相應的技術也不會用國外的,這就是現狀。
國家在幾年前的工業發展規劃中已經將這一段時期寫了出來,先引進國外先進的工業技術,然後逐漸消化這些技術,慢慢的把技術變成自己的,再在其基礎上發展自己的技術,這個過程是沒有問題的,也應該是這麽發展,但關鍵的問題就在於誰主導這項工作,國家是希望企業和國家一起來做這項工作,國家來引導,企業才是主體,畢竟企業有資金有人才,做起來方便。
但從前世來看,這種方式有些不理想,並不是這種方式本身存在問題,而是那些企業沒有按照國家的思維來發展。
即便是國企,在市場經濟浪潮下也是要以盈利為目的的,國家也是這麽想,就像阜城的那些製造企業,很多都無法盈利,國家現在也管不了,雖然還沒有公開宣城讓他們自生自滅,但也隻能勉強維持,工人連工資都開不足額,隻有一些關係到民生大計的企業國家才會力保他們。
是企業就要追求利潤,這是任何企業不變的準則,那一個企業的利潤是如何構成的?大體上就是總收入減去成本,所以企業一方麵要提高總收入,一方麵也要降低成本,提高總收入自然是很好理解,擴大銷售,提高產品質量,那麽如何降低成本呢?
國家的企業在降低成本方麵做得很不好,國外的企業倒是很簡單,比如裁員就是一種方式,國內現階段還是國企,裁員是不可能了,那就隻能在其他方麵想辦法,提高生產效率就是方法之一,很多企業引進先進的技術也是提高生產效率,同時也提高了產品質量。
但是成本裏麵還有一個最最關鍵的一項,那就是研發費用,其實這才是成本構成中的大頭,為了降低成本,國內的企業就把研發費用給降到了最低,甚至根本就不設研發部門。
如果是做進出口貿易,那沒有研發部門也無所謂,但是製造產品的企業,尤其是工業企業,沒有研發部門那簡直是無法想象的,可是現階段就是有很多企業處於這個狀態,為了降低成本根本就不考慮研發自己的產品,當然,他們也有依仗,覺得既然能從國外購買的資金和技術,用得著自己花大價錢去搞研發嗎?
說到底,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核心科技對企業的價值,隻有掌握了自己的核心科技,才能把利潤最大化。
改革開發已經十年了,說實話,國家工業方麵的技術還沒什麽能拿得出手的,這次改革開發十年慶祝活動中,國家自主生產的芯片是一個亮點,這項技術不說達到了世界一流,起碼二流水平是沒問題的,而且現在國家已經開始著手製造自己的光刻機,隻要這項技術實現突破,那麽國家的芯片產業將會實現真正的崛起,再加上這一世有萬安公司相助,國家不會再像前世那樣在芯片上受製於人。
可是除了這芯片產業外,其他方麵就差強人意了,也不能說沒有成績,當年大眾汽車國產化的過程中促進了很多製造企業的提升,但也是靠著德國安德魯斯公司的機床完成的,不過有很多機床廠也發現了這個機會,買進德國安德魯斯的機床進行仿造,幾年下來也有了一些成績,雖然不能說完全仿造成功,可也算是模仿了八成左右,算是一些成績了。
。m.
“好家夥,這些招標項目最小金額也得幾千萬吧!這錢還真的是好賺呀!”
劉琅一邊看一邊感慨。
改革開發至今已有十年了,在普通人眼裏這十年來發生了巨大變化顯而易見,十年前很多人家連飯都吃不飽,這跟有沒有錢沒關係,沒錢是沒飯吃,有錢也吃不飽,每人每月就那點糧食,限量供應憑票購買,全國人民勒緊了褲腰帶也活的艱苦。
十年後再看這個國家,吃飯問題已經不再是大問題了,糧票這種東西已經漸漸淡出了老百姓的生活,尤其是首都、滬市這種大城市糧票基本上都不再使用了,就是阜城這樣的小城市,國有糧店裏還允許使用糧票,不過要是你拿著糧票去買糧,服務員對你的態度一定不會太友好,這種東西遠不如錢好用。
十年後,市場上的各種商品已經能夠滿足老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電視機能夠買到;洗衣機能夠買到;電冰箱能夠買到,要是有錢的話,空調也能買到,十年前年輕人結婚要配有手表、自行車、縫紉機,這又稱“三大件”,能夠湊齊這三件物品的人家也是少之又少,劉琅的父母就是在那個時代結婚的,家裏隻買了一台自行車,勉強湊齊了“一大件”,縫紉機還是結婚後一家人湊錢買的。
而十年後呢,年輕人結婚也要有“三大件”,不過此時已經換成了冰箱、電視機、洗衣機,為了區別兩者,很多人稱呼前者為“老三件”,後者為“新三件”,看看兩者之間的價值就能看出時代的變化了,“老三件”加起來也就是四五百塊錢而已,而要湊齊這“新三件”,沒有個三四千塊錢是別想了。
十年前,阜城的道路還都是土路,路上最多的是自行車,其次就是馬車,至於說汽車,你站在路邊可能半個多小時都看不到一輛,而現在呢,已經變成了柏油路,而且道路加寬了很多,中間特意給機動車留出車道,路上偶爾還會出現島國和美國的進口車。
這些都是普通眼中的變化,而對於劉琅來說,他的目光是放在了國家對資金和技術的需求方麵,這種變化才是決定著國家的未來發展。
十年前,國家需要的是大量的資金用於增加自己的外匯儲備,有了錢,國家才能購買大量的物資,於是國外的大量企業進駐國內,同時也製定了很多政策,比如允許國外企業購買內地土地等等。
而十年後,近千家國際大公司在內地設立了工廠,國家的外匯儲備已經不再捉襟見肘,但總是依靠外國企業也不是長久之計,國家發展最大的動力還是要靠自己,國家又把目光投到內部,技術升級改造成了這一時間的主要方式,於是國內企業開始在技術上下功夫,想要提升自己的產能,但現實是很殘酷的,國家在技術層麵上還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要想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隻能通過招標的方式引入國外的技術。
沒辦法呀!要是國家有相應的技術也不會用國外的,這就是現狀。
國家在幾年前的工業發展規劃中已經將這一段時期寫了出來,先引進國外先進的工業技術,然後逐漸消化這些技術,慢慢的把技術變成自己的,再在其基礎上發展自己的技術,這個過程是沒有問題的,也應該是這麽發展,但關鍵的問題就在於誰主導這項工作,國家是希望企業和國家一起來做這項工作,國家來引導,企業才是主體,畢竟企業有資金有人才,做起來方便。
但從前世來看,這種方式有些不理想,並不是這種方式本身存在問題,而是那些企業沒有按照國家的思維來發展。
即便是國企,在市場經濟浪潮下也是要以盈利為目的的,國家也是這麽想,就像阜城的那些製造企業,很多都無法盈利,國家現在也管不了,雖然還沒有公開宣城讓他們自生自滅,但也隻能勉強維持,工人連工資都開不足額,隻有一些關係到民生大計的企業國家才會力保他們。
是企業就要追求利潤,這是任何企業不變的準則,那一個企業的利潤是如何構成的?大體上就是總收入減去成本,所以企業一方麵要提高總收入,一方麵也要降低成本,提高總收入自然是很好理解,擴大銷售,提高產品質量,那麽如何降低成本呢?
國家的企業在降低成本方麵做得很不好,國外的企業倒是很簡單,比如裁員就是一種方式,國內現階段還是國企,裁員是不可能了,那就隻能在其他方麵想辦法,提高生產效率就是方法之一,很多企業引進先進的技術也是提高生產效率,同時也提高了產品質量。
但是成本裏麵還有一個最最關鍵的一項,那就是研發費用,其實這才是成本構成中的大頭,為了降低成本,國內的企業就把研發費用給降到了最低,甚至根本就不設研發部門。
如果是做進出口貿易,那沒有研發部門也無所謂,但是製造產品的企業,尤其是工業企業,沒有研發部門那簡直是無法想象的,可是現階段就是有很多企業處於這個狀態,為了降低成本根本就不考慮研發自己的產品,當然,他們也有依仗,覺得既然能從國外購買的資金和技術,用得著自己花大價錢去搞研發嗎?
說到底,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核心科技對企業的價值,隻有掌握了自己的核心科技,才能把利潤最大化。
改革開發已經十年了,說實話,國家工業方麵的技術還沒什麽能拿得出手的,這次改革開發十年慶祝活動中,國家自主生產的芯片是一個亮點,這項技術不說達到了世界一流,起碼二流水平是沒問題的,而且現在國家已經開始著手製造自己的光刻機,隻要這項技術實現突破,那麽國家的芯片產業將會實現真正的崛起,再加上這一世有萬安公司相助,國家不會再像前世那樣在芯片上受製於人。
可是除了這芯片產業外,其他方麵就差強人意了,也不能說沒有成績,當年大眾汽車國產化的過程中促進了很多製造企業的提升,但也是靠著德國安德魯斯公司的機床完成的,不過有很多機床廠也發現了這個機會,買進德國安德魯斯的機床進行仿造,幾年下來也有了一些成績,雖然不能說完全仿造成功,可也算是模仿了八成左右,算是一些成績了。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