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三章 混亂的國內電器市場
重生1980之強國崛起 作者:滿城風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孫明凡介紹的很詳細,劉琅不住的點頭,格美空調廠現在已經占領了國家空調市場的大半天下。
“要清涼,選格美,要溫暖,選格美,格美空調讓您的家四季如春!”
這句格美空調廣告詞也是家喻戶曉,成了這個時代一句經典的廣告詞,雖然比不得“當我看到天邊的綠洲,我就會想起東方齊洛瓦!”這麽魔性,但格美空調的廣告可是找了大明星劉小慶來做,
“格美空調廠”的營銷手段是非常“殘暴”的,那就是邀請當紅的明星加盟做廣告,劉小慶就是現在國內最火的明星,於是孫明凡花了二十萬元找來對方。
二十萬元的代言費在八十年代可是天價,兩年前健力保的李經天邀請“體操王子”代言時也隻花了五萬塊錢。
“格美空調廠二十萬元天價邀請劉小慶代言,創下記錄……!”
這條消息還被刊登在《群眾日報》上,成為了社會上議論的焦點,很多人都覺得這件事宣揚了錢的作用,有損社會主流價值觀,不應該提倡,但還有人覺得這件事很正常,企業有錢,明星得到錢也是合法,這就是市場經濟中的公平交易。
社會評論非常激烈,雖然有好有壞,但毫無疑問,“格美空調廠”的名氣徹底打了出去,即便老百姓買不起空調,可他們都知道這個“格美空調廠”的名字了,孫明凡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可以說,“格美空調廠”成了改革開放後企業聘請大牌明星的開創者,一定會被載入國家廣告發展的史冊,當然,這招還是劉琅出的,論宣傳的本事沒有人比的上劉琅,當初李經天的健力保向農村發展的營銷戰略都是劉琅提出的,李經天也因此發了大財。
格美空調當然不能向農村發展,那就要走高端戰略,別管你買得起買不起,先製造噱頭讓全國都知道,這個廣告也起到了作用,前年格美空調一年的產量才六千多台,去年就達到了七千台,今年更是很可能突破八千台。
不僅僅是劉小慶,劉琅還準備找港台明星來做代言,比如什麽劉福榮、黎天明,找這些人就是他一句話的事情,甚至不給對方代言費他們也會高高興興,劉琅可是聖唐公司的大老板,討好這位大佬是所有藝人做夢都想做的事情。
劉琅對“格美空調廠”已經不怎麽管了,孫明凡的能力完全可以帶領企業向更高的目標發展,而且他已經在做了,幾個月前在東南亞的泰國投資三百萬元建立了一座分廠,正在建設,建成後可以年產三千台空調。
“格美空調廠”又成了國內第一家在國外建廠的私人企業,真正的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亞洲,或許以後還能走向世界。
格美空調廠之所以能發展如此迅速,遠遠把其他電器製造廠甩在後麵,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工廠擁有完全自主的空調壓縮機,這也是“格美空調廠”最大的資產,現在整個國家還沒有第二家工廠能夠製造出這樣的壓縮機。
國外很多企業也在中國建廠了,比如島國的三洋、德國的西門子、荷蘭的飛利浦等等,這些公司的技術當然比格美空調強出不少,例如在動力、節能等方麵,如果把格美空調放在歐洲市場,雙方的競爭力根本不在一個檔次。
可這是在中國,價格才是決定因素,格美空調廠的生產線全部是自主生產,一套生產線成本一百多萬元人民幣,折合十多萬美元,員工都是國人,工資每個人每年一千多美金,一台空調的所有成本加起來不過兩千多塊錢。
那些外國企業的製造成本遠遠高於格美空調,即便是當地建廠租用本地人,可是生產線還是本國製造的,人力成本加上各種關稅,一套生產線最少也得四十多萬美元,最後的成品不會低於六千人民幣,比格美空調的價格高出一倍左右。
而且在外觀來看,因為格美空調是劉琅設計的,外觀風格非常前衛,乍一看去反倒是國外的品牌顯得lo了。
價格比你便宜,外觀還好看,即便性能上差些,但普通人哪裏看得出來這點差距,連“不差錢”的政府部門為了支持國貨也會購買格美的空調,隻有那些外資企業才會購買國外品牌的空調,一年有五六千台的銷量。
正是格美空調廠有著完全自主的專利,才造就了國內市場近乎壟斷的地位,完全是壓的國外品牌喘不上氣來。
反觀其他電器就不同了,國內市場就是一片混戰,比如電冰箱市場,國外一家名叫利勃海爾的企業賣給國內八套生產線,每套生產線的價格是三十多萬美元,這八家公司拿著同樣的生產線製造出八個品牌,什麽“青島利勃海爾”“南京利勃海爾”“首都利勃海爾”等等,這八家企業的電冰箱性能沒什麽差別,但市場就那些,買這種品牌的多些買那種品牌的就少些,於是這八家企業開始在價格上做文章,你賣一千五,我就賣一千二,你賣一千二,我就賣一千一,完全是在價格上做文章,為了降價想盡各種辦法,比如在原材料上降低成本,或者在人工上降低工資。
打價格戰就是一種惡性循環,在劉琅前世這些企業也是這麽做的,當時很多人都覺得這種方式也是正常的。
大打價格戰的結果就是把那些挺不住的企業淘汰出市場,最後隻剩下了一兩家企業,他們成了最後的贏家。
看似大浪淘沙,實際上他們走錯了方向,正確的道路就是“格美空調廠”走的道路,自己研發產品,靠著硬實力打敗對手。
在前世的這段時間了沒有格美空調出現,所以很多企業家都覺得價格戰是占領市場的好方法,但在這一世,格美空調廠橫空出世,給了很多企業家不小的啟示,企業強大終究是科技為本,所以一些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家在大打價格戰的同時,也開始偷偷研發自己的技術,雖然他們投入的資金還很少,但起碼有所行動了,這就是個好的兆頭。
“要清涼,選格美,要溫暖,選格美,格美空調讓您的家四季如春!”
這句格美空調廣告詞也是家喻戶曉,成了這個時代一句經典的廣告詞,雖然比不得“當我看到天邊的綠洲,我就會想起東方齊洛瓦!”這麽魔性,但格美空調的廣告可是找了大明星劉小慶來做,
“格美空調廠”的營銷手段是非常“殘暴”的,那就是邀請當紅的明星加盟做廣告,劉小慶就是現在國內最火的明星,於是孫明凡花了二十萬元找來對方。
二十萬元的代言費在八十年代可是天價,兩年前健力保的李經天邀請“體操王子”代言時也隻花了五萬塊錢。
“格美空調廠二十萬元天價邀請劉小慶代言,創下記錄……!”
這條消息還被刊登在《群眾日報》上,成為了社會上議論的焦點,很多人都覺得這件事宣揚了錢的作用,有損社會主流價值觀,不應該提倡,但還有人覺得這件事很正常,企業有錢,明星得到錢也是合法,這就是市場經濟中的公平交易。
社會評論非常激烈,雖然有好有壞,但毫無疑問,“格美空調廠”的名氣徹底打了出去,即便老百姓買不起空調,可他們都知道這個“格美空調廠”的名字了,孫明凡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可以說,“格美空調廠”成了改革開放後企業聘請大牌明星的開創者,一定會被載入國家廣告發展的史冊,當然,這招還是劉琅出的,論宣傳的本事沒有人比的上劉琅,當初李經天的健力保向農村發展的營銷戰略都是劉琅提出的,李經天也因此發了大財。
格美空調當然不能向農村發展,那就要走高端戰略,別管你買得起買不起,先製造噱頭讓全國都知道,這個廣告也起到了作用,前年格美空調一年的產量才六千多台,去年就達到了七千台,今年更是很可能突破八千台。
不僅僅是劉小慶,劉琅還準備找港台明星來做代言,比如什麽劉福榮、黎天明,找這些人就是他一句話的事情,甚至不給對方代言費他們也會高高興興,劉琅可是聖唐公司的大老板,討好這位大佬是所有藝人做夢都想做的事情。
劉琅對“格美空調廠”已經不怎麽管了,孫明凡的能力完全可以帶領企業向更高的目標發展,而且他已經在做了,幾個月前在東南亞的泰國投資三百萬元建立了一座分廠,正在建設,建成後可以年產三千台空調。
“格美空調廠”又成了國內第一家在國外建廠的私人企業,真正的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亞洲,或許以後還能走向世界。
格美空調廠之所以能發展如此迅速,遠遠把其他電器製造廠甩在後麵,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工廠擁有完全自主的空調壓縮機,這也是“格美空調廠”最大的資產,現在整個國家還沒有第二家工廠能夠製造出這樣的壓縮機。
國外很多企業也在中國建廠了,比如島國的三洋、德國的西門子、荷蘭的飛利浦等等,這些公司的技術當然比格美空調強出不少,例如在動力、節能等方麵,如果把格美空調放在歐洲市場,雙方的競爭力根本不在一個檔次。
可這是在中國,價格才是決定因素,格美空調廠的生產線全部是自主生產,一套生產線成本一百多萬元人民幣,折合十多萬美元,員工都是國人,工資每個人每年一千多美金,一台空調的所有成本加起來不過兩千多塊錢。
那些外國企業的製造成本遠遠高於格美空調,即便是當地建廠租用本地人,可是生產線還是本國製造的,人力成本加上各種關稅,一套生產線最少也得四十多萬美元,最後的成品不會低於六千人民幣,比格美空調的價格高出一倍左右。
而且在外觀來看,因為格美空調是劉琅設計的,外觀風格非常前衛,乍一看去反倒是國外的品牌顯得lo了。
價格比你便宜,外觀還好看,即便性能上差些,但普通人哪裏看得出來這點差距,連“不差錢”的政府部門為了支持國貨也會購買格美的空調,隻有那些外資企業才會購買國外品牌的空調,一年有五六千台的銷量。
正是格美空調廠有著完全自主的專利,才造就了國內市場近乎壟斷的地位,完全是壓的國外品牌喘不上氣來。
反觀其他電器就不同了,國內市場就是一片混戰,比如電冰箱市場,國外一家名叫利勃海爾的企業賣給國內八套生產線,每套生產線的價格是三十多萬美元,這八家公司拿著同樣的生產線製造出八個品牌,什麽“青島利勃海爾”“南京利勃海爾”“首都利勃海爾”等等,這八家企業的電冰箱性能沒什麽差別,但市場就那些,買這種品牌的多些買那種品牌的就少些,於是這八家企業開始在價格上做文章,你賣一千五,我就賣一千二,你賣一千二,我就賣一千一,完全是在價格上做文章,為了降價想盡各種辦法,比如在原材料上降低成本,或者在人工上降低工資。
打價格戰就是一種惡性循環,在劉琅前世這些企業也是這麽做的,當時很多人都覺得這種方式也是正常的。
大打價格戰的結果就是把那些挺不住的企業淘汰出市場,最後隻剩下了一兩家企業,他們成了最後的贏家。
看似大浪淘沙,實際上他們走錯了方向,正確的道路就是“格美空調廠”走的道路,自己研發產品,靠著硬實力打敗對手。
在前世的這段時間了沒有格美空調出現,所以很多企業家都覺得價格戰是占領市場的好方法,但在這一世,格美空調廠橫空出世,給了很多企業家不小的啟示,企業強大終究是科技為本,所以一些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家在大打價格戰的同時,也開始偷偷研發自己的技術,雖然他們投入的資金還很少,但起碼有所行動了,這就是個好的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