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產業園區
重生1980之強國崛起 作者:滿城風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什麽想法?說說看?”
趙弘揚知道劉琅鬼主意多,趕忙問道。
“咱們國家的電子產業非常分散,很多企業都在生產同樣的元件,這無疑是會造成巨大的浪費,我覺得咱們國家可以成立一個產業園區!”
劉琅提出了一個名詞。
“產業園區?”
趙弘揚和杜宏達沒聽過這個名詞。
“產業園區就是指為促進某一產業發展創立的特殊區域,比如芯片行業屬於電子產業,那我們就建立一個電子產業園區,將所有相關企業都聚集於此,這些企業都不相同,有的生產晶體管、有的生產轉換電路、有的生產半導體、有的生產儲存器等等,每一家企業都是芯片產業的一部分,他們的產品集中在一起就可以製造出一個完整的芯片,
這種產業園區的優點是能夠有效地創造聚集力………嗯,聚集力就是合力,好比一個人的手指,每個手指的力量不大,但是合在一起就是拳頭,這力量就大了。
還有企業之間可以共享資源相互合作,這就能克服很多負麵效應,同時帶動關聯產業的發展,從而有效地推動產業化大型化形成。
我們國家有特區,特區的優勢是享受獨特的權利,有時甚至可以不受國家的法律的約束,比如土地販賣等等,而產業園區是某一產業的特殊區域,優勢就是上下遊協同作戰,可以形成一加一大於二的聚集效應!”
現在國家還沒有產業園區的概念,要等到九十年代初才會從國外引進過來,國家第一個產業園區就是於新加坡合作的蘇州產業園區,三十年後這個園區還發揮著巨大作用。
“哎呀!劉琅,這個產業園區的概念實在是太好了,太好了!”
趙弘揚一拍膝蓋大聲叫好。
他不懂什麽芯片,但是這種產業園區一聽就明白,把大量的企業聚在一起,每家各不相同,比如你做軸承、我做外殼,加在一起一台機床,這樣做就能有效防止浪費,的確可以做到如劉琅所說的合力,優勢自然不言而喻。
“我們不光可以有電子產業園區,還可以有製造業產業園區等等,即便是地方發展也可以采用這種方式。”
劉琅再次開口道。
“宏達,劉琅這個提議非常好呀!我覺得可以實行!”
“沒錯,沒錯!”
兩個人不住的點頭。
“我覺得可以在滬市實行這個電子產業園區,因為在滬市周邊聚集著大量的半導體和電子企業,隻是有些分散,需要把他們集中在一起!”
劉琅在產業年鑒裏看到滬市周邊有十幾家電子企業,什麽晶體管廠、無線電廠、半導體廠等等,在客觀上已經形成了一個聚集效應,隻是這些廠子都是各自為戰,從沒有相互聯合組成一個類似產業鏈的發展思路,一旦國家將這些企業放在一起重新整合,相信很快就能形成合力了,這樣就能產生一個類似美國矽穀那樣的高科技產業園區,成為未來國家高科技發展的搖籃,也或許成為國家第二個中關村。
說到產業園區,劉琅實在是太熟悉了,他前世可是阜城發改部門的工作人員,每天接觸的就是這些東西,不過在那時,產業園區實在是個“貶義”的詞匯。
在三十多年後,產業園區可是遍地開花,別說是國家,就是省市乃至區或者縣都要搞出幾個園區來,明目也是五花八門,什麽金屬材料產業園區、高新技術園區、農業園區、玻璃園區、皮革園區、小商品製造園區、建材園區等等,五花八門花樣翻新。
產業園區的優勢就在於集聚和互補,但想要成立產業園區就要有一定的先天條件,比如說農業園區當然要能種植出植物來,化工園區起碼得先有幾家化工廠吧。
當然,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可以,可是起碼你也得擁有一些其他地方不具備的優勢吧,就這麽強行上馬園區,浪費的隻是人力財力,結果還是白費。
就拿劉琅居住的阜城為例,十年多時間內出現了玻璃園區、皮革園區、液壓園區、農業園區、化工園區乃至手工藝品園區,幾乎是來一任主官就搞一個園區,也不管有沒有條件,反正就是先弄出點“業績”來再說,等這位主官一走下一任上來後立刻舍棄前任的園區,再接著搞個新東西,十幾年時間過去了,再看這座原本就很貧困的城市根本沒有多少進步,反而留下了一堆建成一半就擱置下來的破舊廠房,浪費掉的資源讓那時的劉琅心疼不已。
不過產業園區是個好東西,關鍵看決策者如何因勢利導來執行了,而在這個時代,產業園區絕對是個能夠整合資源的好方式,也非常適合現在的國家,所以劉琅提出來並非是心血來潮。
還拿劉琅的家鄉現在的阜城來說,一座小小的阜城有機床廠、軸承廠、輪軸廠、輕工機械廠、礦山設備廠、總機廠。
軸承廠製造軸承,輪軸廠生產輪軸,生產出的軸承和輪軸會被送到機床廠、礦山設備廠和輕工機械廠以製造機器,這些機器最後還要送到總機廠進行組裝後投入到煤礦用在生產之中,可以說,這些廠子圍繞著煤礦已經形成了一個產業鏈條,具備了最初級園區的功能。
如果這些廠子能夠實現整合,建立一個製造園區,絕對是一個非常好的舉措。
整合資源隻是第一步,最關鍵的還在於能製造出適應市場的產品來,阜城市的所有企業在十幾年後全部倒閉破產,就是因為那時煤礦開始萎縮,圍繞著煤炭的企業瞬間就沒有了根基,不破產等什麽?
產品質量低下,甚至是幾十年時間也沒有進行過任何的產業升級,最後隻能在時代的衝擊下成為流沙被淹沒在曆史之中,這種情況也是整個遼北省的縮影。
劉琅曾經想過,如果在九十年代初期,這些企業開始逐漸轉型,不說完全屏棄對煤炭或許某種單一產品的依賴吧,也要不斷進行產業升級,那麽幾年後會怎樣呢?可能也會被市場所淘汰,但是也有可能成為一片新的具有活力的重工業區域,成為中國的“魯爾區”。
當然,這些東西都是劉琅通過芯片行業想到的事情,他以後也要將這些所想付諸行動,隻是現在,成立國家第一個產業園區才是最重要的。
趙弘揚知道劉琅鬼主意多,趕忙問道。
“咱們國家的電子產業非常分散,很多企業都在生產同樣的元件,這無疑是會造成巨大的浪費,我覺得咱們國家可以成立一個產業園區!”
劉琅提出了一個名詞。
“產業園區?”
趙弘揚和杜宏達沒聽過這個名詞。
“產業園區就是指為促進某一產業發展創立的特殊區域,比如芯片行業屬於電子產業,那我們就建立一個電子產業園區,將所有相關企業都聚集於此,這些企業都不相同,有的生產晶體管、有的生產轉換電路、有的生產半導體、有的生產儲存器等等,每一家企業都是芯片產業的一部分,他們的產品集中在一起就可以製造出一個完整的芯片,
這種產業園區的優點是能夠有效地創造聚集力………嗯,聚集力就是合力,好比一個人的手指,每個手指的力量不大,但是合在一起就是拳頭,這力量就大了。
還有企業之間可以共享資源相互合作,這就能克服很多負麵效應,同時帶動關聯產業的發展,從而有效地推動產業化大型化形成。
我們國家有特區,特區的優勢是享受獨特的權利,有時甚至可以不受國家的法律的約束,比如土地販賣等等,而產業園區是某一產業的特殊區域,優勢就是上下遊協同作戰,可以形成一加一大於二的聚集效應!”
現在國家還沒有產業園區的概念,要等到九十年代初才會從國外引進過來,國家第一個產業園區就是於新加坡合作的蘇州產業園區,三十年後這個園區還發揮著巨大作用。
“哎呀!劉琅,這個產業園區的概念實在是太好了,太好了!”
趙弘揚一拍膝蓋大聲叫好。
他不懂什麽芯片,但是這種產業園區一聽就明白,把大量的企業聚在一起,每家各不相同,比如你做軸承、我做外殼,加在一起一台機床,這樣做就能有效防止浪費,的確可以做到如劉琅所說的合力,優勢自然不言而喻。
“我們不光可以有電子產業園區,還可以有製造業產業園區等等,即便是地方發展也可以采用這種方式。”
劉琅再次開口道。
“宏達,劉琅這個提議非常好呀!我覺得可以實行!”
“沒錯,沒錯!”
兩個人不住的點頭。
“我覺得可以在滬市實行這個電子產業園區,因為在滬市周邊聚集著大量的半導體和電子企業,隻是有些分散,需要把他們集中在一起!”
劉琅在產業年鑒裏看到滬市周邊有十幾家電子企業,什麽晶體管廠、無線電廠、半導體廠等等,在客觀上已經形成了一個聚集效應,隻是這些廠子都是各自為戰,從沒有相互聯合組成一個類似產業鏈的發展思路,一旦國家將這些企業放在一起重新整合,相信很快就能形成合力了,這樣就能產生一個類似美國矽穀那樣的高科技產業園區,成為未來國家高科技發展的搖籃,也或許成為國家第二個中關村。
說到產業園區,劉琅實在是太熟悉了,他前世可是阜城發改部門的工作人員,每天接觸的就是這些東西,不過在那時,產業園區實在是個“貶義”的詞匯。
在三十多年後,產業園區可是遍地開花,別說是國家,就是省市乃至區或者縣都要搞出幾個園區來,明目也是五花八門,什麽金屬材料產業園區、高新技術園區、農業園區、玻璃園區、皮革園區、小商品製造園區、建材園區等等,五花八門花樣翻新。
產業園區的優勢就在於集聚和互補,但想要成立產業園區就要有一定的先天條件,比如說農業園區當然要能種植出植物來,化工園區起碼得先有幾家化工廠吧。
當然,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可以,可是起碼你也得擁有一些其他地方不具備的優勢吧,就這麽強行上馬園區,浪費的隻是人力財力,結果還是白費。
就拿劉琅居住的阜城為例,十年多時間內出現了玻璃園區、皮革園區、液壓園區、農業園區、化工園區乃至手工藝品園區,幾乎是來一任主官就搞一個園區,也不管有沒有條件,反正就是先弄出點“業績”來再說,等這位主官一走下一任上來後立刻舍棄前任的園區,再接著搞個新東西,十幾年時間過去了,再看這座原本就很貧困的城市根本沒有多少進步,反而留下了一堆建成一半就擱置下來的破舊廠房,浪費掉的資源讓那時的劉琅心疼不已。
不過產業園區是個好東西,關鍵看決策者如何因勢利導來執行了,而在這個時代,產業園區絕對是個能夠整合資源的好方式,也非常適合現在的國家,所以劉琅提出來並非是心血來潮。
還拿劉琅的家鄉現在的阜城來說,一座小小的阜城有機床廠、軸承廠、輪軸廠、輕工機械廠、礦山設備廠、總機廠。
軸承廠製造軸承,輪軸廠生產輪軸,生產出的軸承和輪軸會被送到機床廠、礦山設備廠和輕工機械廠以製造機器,這些機器最後還要送到總機廠進行組裝後投入到煤礦用在生產之中,可以說,這些廠子圍繞著煤礦已經形成了一個產業鏈條,具備了最初級園區的功能。
如果這些廠子能夠實現整合,建立一個製造園區,絕對是一個非常好的舉措。
整合資源隻是第一步,最關鍵的還在於能製造出適應市場的產品來,阜城市的所有企業在十幾年後全部倒閉破產,就是因為那時煤礦開始萎縮,圍繞著煤炭的企業瞬間就沒有了根基,不破產等什麽?
產品質量低下,甚至是幾十年時間也沒有進行過任何的產業升級,最後隻能在時代的衝擊下成為流沙被淹沒在曆史之中,這種情況也是整個遼北省的縮影。
劉琅曾經想過,如果在九十年代初期,這些企業開始逐漸轉型,不說完全屏棄對煤炭或許某種單一產品的依賴吧,也要不斷進行產業升級,那麽幾年後會怎樣呢?可能也會被市場所淘汰,但是也有可能成為一片新的具有活力的重工業區域,成為中國的“魯爾區”。
當然,這些東西都是劉琅通過芯片行業想到的事情,他以後也要將這些所想付諸行動,隻是現在,成立國家第一個產業園區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