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勞吾子。”q微笑,作揖還禮。子鵠命守衛讓開道路,禦人揚鞭,車駕緩緩駛入宮城。


    衛伯王孫牟在正宮中與我們相見,幾年過去,他的樣子沒什麽改變,精神奕奕,麵色平和。


    看到q身旁的我,王孫牟頗為意外:“甥女也來了。”


    我上前見禮:“杞菁司恕!


    “甥女勿須多禮。”王孫牟虛扶一把,含笑地看著我。這時,他的目光落在我穿的斬衰上,凝住,唇邊的髯須動了動。稍頃,他看向q,深深地歎下口氣,道:“我同母之手足,唯汝母而已,現下獨我一人。”說著,他眼圈微微泛紅,神色間染滿傷戚。


    “舅舅節哀。”q低聲揖禮道。


    王孫牟略略側頭,舉袖拭拭眼角,再轉回來,對我們笑笑,道:“爾等遠道而來,舅舅卻這般失態,罷了罷了!”他命寺人上膳,邀q和我坐下。


    席間隻有三個人,王孫牟解釋說衛伯夫人身體不大好,到鄉邑中休養去了;太子衍和公子頊正在宗周的辟雍中受教,還未歸來。


    “太子喪中來衛,不知所為何事?”洗漱時,王孫牟問道。


    q在座上欠身:“實不相瞞,q此來乃為尋人。“


    “哦?”王孫牟訝然:“何人?”


    “不知舅舅可聽說過農師散父?”


    “散父?”王孫牟一怔。


    “正是。”q頷首,誠懇地說:“兩年來旱澇相加,杞國微小,再不堪經受,q無奈之下,想起散父。兩年前,q無意中在衛見到一渠,與豐渠甚為相似,故妄猜散父在衛,特來探訪。”


    “如此。”王孫牟眉頭微微皺起,道:“隻怕太子白來一趟。”


    q吃了一驚,與我對視一眼,問:“舅舅何出此言?”


    王孫牟道:“衛國之渠,確為散父所修,不過。是在滅商之前。”


    我和q望著他,仔細地聽下去。王孫牟說,當年,文王用散父在豐開渠,莊稼收成甚為可觀,轟動一時。消息傳到商王帝辛處,引起了他的興趣,便將散父召到了當時還叫“牧”的朝歌。據說那時散父很得帝辛的欣賞,特地在牧野和濟水邊的濱邑各賜給他一片田土,任他試驗鑽研。後來,周人伐商,周師攻入牧,帝辛自盡,散父卻也從此失蹤了。


    “濱邑也有渠?” q問道。


    “然也。”王孫牟說:“散父其人,我過去也曾好奇,打聽許久,隻得知其修渠之地,他下落卻眾說紛紜。有人說他為商紂所殺,有人說他死於亂軍,也有人說他隨商人逃難遠去。”


    “如此。”q說,臉上掩不住的失望。


    我看看q,問王孫牟:“散父可曾將所學教授於人?”


    王孫牟搖搖頭,道:“不曾,是以天下通此術者唯散父。”


    我微微點頭,心想也是,如果散父有傳人,q就不必這樣艱難地尋找了。


    堂上幾人沉默了一會,q與王孫牟不再談散父,轉而聊起時事。


    說起大澇,王孫牟道:“今年雨水不斷,夷人之地洪水泛濫,近來中原竟也有逃荒來的夷人。”


    夷人?我想起路上旅館中那幾人的談話。這個時代,國與國之間很少接壤,存在著大片的荒地,想要穿行各國間並不困難。


    q問:“吾聞有夷人作亂搶掠之事,可確切?”


    王孫牟點頭,說:“搶劫皆因饑餓而起,夷人分散,隻三五成群,尚不足為慮。各國鄉邑已是嚴防,待大l之後,我自當率殷八師驅趕。”


    “大l?”q想了想,道:“q曾往虢國,虢子言及幾日後,舅舅將與諸侯行獵於野,大l可是在此之後?”


    “正是。”王孫牟笑道:“天子命殷八師會同成周八師大l於雒,行獵之後,我即率師往成周。”


    q頷首。


    散父沒找著,這趟衛國之行似乎真的是白來了。


    q正在孝中,並不打算參加射獵。第二天,當宮城外響起迎接諸侯到來的陣陣鼓角之聲時,我和q正討論著回杞的事。


    “此番返國,我等不必繞路,也不必在虢停留,沿周道,不出十天,便可至雍丘。”我說。


    “嗯。”q應道,雙眼卻望著外麵,不知在想什麽。“焙靡換幔防矗骸拔秩韻胙澳強酢!


    我詫異地看他:“依衛伯方才所言,散父已是無望,阿兄意欲何為?”


    q歎了口氣:“話雖如此,為兄仍想往濱邑,看過才甘心。”


    我瞅他:“衛伯既早已尋訪,濱邑也不過有渠罷了,阿兄此去又何益之有?”


    q拍拍我的肩膀:“便是往濱邑留宿幾日也好,或許可悟出些道理。”


    我睜大眼睛:“阿兄要自己來?”


    q笑了笑:“為兄說或許。”


    我點點頭。先不說能不能成功,難得出來一趟,多待幾天我倒沒意見。


    事情決定下來,兩人打算去見王孫牟。不料,還沒出門,就聽寺人來報,說虢子已至庭外,欲進來拜訪。


    虢子?我一愣,看向q,他臉上很快恢複自若,吩咐將虢子請進來。兩人回到堂上坐下,沒多久,隻見一人風塵仆仆地登階上堂,正是虢子。


    “國君。”q起身相迎,與之見禮:“再遇國君,杞q幸甚!”


    “叨、叨擾太子。”虢子笑道。


    又待與我見禮後,q請他坐到席上。


    虢子仍然與幾日前一般和氣,與q閑談起衛國,興致很高。他問我們是否參加田獵及大l,q說我們正值母喪,不宜宴樂,打算往濟水濱邑逗留幾日便返國。


    “濱邑?”虢子好奇地說:“濱邑甚、甚小,過河後,車、車行半日可、可至虢國,太子不若往、往虢。”


    q笑而謝道,我們此去濱邑乃為尋訪做客,不便往虢。


    虢子頷首,說姝臨近生產,他此番出行,心中掛慮,準備大l一過就立即返國。


    一提起姝,虢子的臉上就喜意流露,他指著身邊一個寺人對我們說:“此人為吾、吾婦隨人,吾婦憂、憂我在外不、不便,又甚念想太、太子公女,特遣他來跟、跟隨,一可侍奉,二可往、往來問候。”


    往來問候嗎?我看著那寺人,心裏好不驚奇。從道理上講,姝畢竟是杞人,與母家保持表麵上的關係絕對必要,但是,這般熱情卻著實令人費解了些。


    q臉上淡笑,波瀾不興。他問那寺人:“你叫什麽?”


    “小人侈。”寺人將眼睛看了看q,恭聲答道。


    q看著他,道:“寺人侈,庶夫人若問起,便說我與君主鹺茫罌砂殘摹!


    “諾。”寺人侈道。


    q點頭,再沒說什麽。


    又寒暄了一會,虢子說還有事務須安排,起身告辭。待將他送走,q和我便去向王孫牟告別。


    正宮外,寺人說王孫牟正會見諸侯。q看看我,說既然這樣,由他一人入內即可,讓我先回住處等候。我看著宮內影影綽綽的朝服衣冠,也正覺得沒興趣摻和,欣然應允。


    q的背影消失在宮門內,我駐足片刻,轉身往回走。


    衛宮的宮道比杞國要長許多,望著兩旁的高牆,我心裏不住盤算,上次衛佼在信裏說很想再見我一麵,現在我到了衛國,是否該找她?衛佼已經嫁人,就不會再住在宮中,找她需要時間,偏偏現在又決定要走了。我不禁有些懊悔,要是昨晚問問子鵠該多好……


    沿著原路,前麵出現一個岔口,我正要過去,卻見一個寺人正從岔路中出來,身後,跟著一個總角少年。


    看清那少年的臉,我猛地止住步子,懵然不敢相信——竟是公明!


    公明看到我,也突地停腳,怔了片刻,臉倏地沉了下來:“是你!”


    “何事止步?”不等我回應,一個熟悉的聲音忽而響起。


    我頓時愣在當下,望著公明身後那人,一動不動。那麵容深深地映入心底,曾經銘刻的記憶頃刻間覺醒過來,掀起洶湧巨浪。目光在相遇的瞬間凝住,燮的身形一頓,看著我,目中滿是驚訝。


    四周寂然無聲,我定定地與燮對視著,嘴唇如同壓著萬斤重物,怎麽也張不開來。曾經預想過無數重逢,事到臨頭,多少準備卻全都化作徒勞,隻餘茫然。


    “兄長,”公明瞅瞅我,又看向燮,說:“還須去見衛伯。”


    燮仍然看著我,好一會,他才緩緩將視線移開,略一頷首。我看見他朝我走來,站在我麵前,注視著我,臉色平靜,眸色柔和:“!


    那目光一如既往的溫潤,我望著他,唇邊慢慢地舒展開:“燮。”


    相視片刻,燮低聲問道:“我災鏈耍俊


    “我隨兄長來探舅舅。”我說。


    燮微微點頭。他的目光稍稍向上,似乎落在我綰起的發髻上。


    “燮呢?”我問。


    “衛伯邀我田獵。”燮收回視線,看著我,答道。


    “如此。”我說。


    “兄長。”這時,公明又在前方提醒了一聲。


    燮看看他,轉向我,開口道:“倚胂燃啦!


    “好。”我望著他,輕聲說。


    我不清楚自己是怎麽回到居所的,思緒仍停留在剛才的岔道口上。


    忽然憶起燮走開時,眼神似乎在我的裳上停駐了片刻,我低頭看去,上麵空空如也,沒有墜飾,也沒有鳳形佩……手不自覺地探向袖間,摸出丘給我的小口袋,鳳形佩靜靜地躺在裏麵,包裹得很好。


    我拆開絹布,走出堂外,將鳳形佩在天光下仔細端詳。


    當看到背麵時,我愣了愣,不敢相信地揉揉眼睛,再看,隨即大驚——一條細細的裂痕,自係繩處往下延伸,將鳳形佩的色澤斷作兩半。


    “ 閉幕乓飴壹洌q的聲音在前麵響起。我抬頭,他滿麵笑容地走來:“為兄已向衛伯辭行,你我午後便可啟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雙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海青拿天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海青拿天鵝並收藏雙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