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舜南巡蒼梧,升仙成神。在臨走之前雖然已經向上天舉薦了大禹繼任天子,也任命了大禹代行天子之事。可是那必定是隻是“舉薦”和“代行”,還不是名正言順的真正的天子。要當名正言順的真正天子,還必須要舉行儀式,祭告天地之後,才正式算數。


    天下不可無君。皋陶、後稷、伯益、勾股、九章、玄弓、黃戈、長辛、豎亥愚等眾大臣都勸大禹早日踐位。


    大禹卻覺得自己應該避嫌,將天子之位讓與帝舜的兒子義均。可是帝舜有先見之明,料道大禹會有今日之避讓之事,於是早早就把兒子義均封到了外地做諸侯,遠離了朝廷,避開了大禹。


    朝中的大臣們都知道帝舜的用意,也知道義均不勝大任,所以也沒有人去理會義均,都一致擁戴大禹踐天子之位。


    大禹左右為難,既怕辜負了帝舜對自己的一片良苦用心,又怕背上一個篡位謀權的千古罵名。無可奈何之下,最後幹脆離開朝廷,回家避嫌,悄悄地駕車連夜躲進了自己的封地夏邑,躲在家中再不露麵,來了一個以退為進,靜觀其變。


    後世人猜想,大禹是真的不想做天子嗎?是真的想讓給義均嗎?都不是,誰不想當天子呢?可是為什麽大禹反而躲開了呢?


    其實隻是為了避嫌,怕留下千古罵名,而采取的不得已的策略罷了。


    眾大臣見大禹死活也不肯踐天子位,最後竟然躲了起來。於是,采取了伯益的計策,即以朝中大臣的名義,向天下八百諸侯發出了共同擁戴大禹踐天子位的倡議。


    天下八百諸侯,紛紛響應,擁戴大禹做天子的奏章象雪片一樣飛進了朝堂。帝都近處的諸侯幹脆親自來到帝都,要當麵勸進大禹。


    朝中的大臣們傾巢出動,用車子載著八百諸侯的奏章與來到朝堂的諸侯一起,浩浩蕩蕩,奔向了夏邑,登門勸進大禹。


    大臣和諸侯都湧進了大禹的府內,站滿了明堂。尋到了大禹,將天下八百諸侯的表章都搬到了大禹的麵前,又齊刷刷地跪了一膽h≯f≯f≯f≯,兀請大禹踐位?br />


    可是大禹仍不為所動,隻是:“眾位不可,眾位不可,大禹不敢,大禹不敢。”


    最後急得伯益、勾股、九章、神農仔和愚都哭了。伯益道:“天下的人都知道帝舜臨升仙之前,已經向上天舉薦了夏伯繼任天子。隻有夏伯繼任了天子,國家才會安定,天下才會太平,百姓才能過上好日子。


    如果夏伯不順應民意,再不踐位,而是把天下讓給一個昏庸的人,或者是暴虐的人。那不是害了國家,害了百姓?天下百姓豈不是要遭殃嗎?


    你這樣推來推去,堅辭不受,時間拖得長了,焉知天下不會生出禍亂來?就在前幾天,三苗已經宣布反叛了朝廷了。誰知還會不會再有別的諸侯國效仿三苗呢?


    難道夏伯隻為了愛護個人的好名聲,而忘記了天下百姓嗎?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難道夏伯以前所的話,所做的事都是假的嗎?連治水都是假意的嗎?難道你所作所為的這些都不是為了天下百姓嗎?”


    伯益言辭激烈,終於打動了大禹。大禹關切地問道:“三苗果真反叛了嗎?天下真的會大亂嗎?百姓真的會遭難嗎?”


    伯益道:“三苗已反,這是真的。國家裏沒有天子,遲早會出事的。天下大亂也是遲早的事。天下大亂,百姓必然遭難,這也是一定的。要是被哪個野心家趁機鑽了空子,反悔都來不及了。”


    大禹聽到這裏,終於長歎一聲道:“都是你們逼我背上了不仁不義的壞名聲,我被你們給架到了烈火上了。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好吧,我踐天子位,後人要罵便隨他罵吧。”


    伯益等兄弟這才破涕為笑。道:“這才是天下為公的大禹呀!”


    眾大臣見大禹了頭,生怕他再反悔,想請他即刻即位,便遷就大禹。連忙道:“事不宜遲,現在就舉行祭天儀式,祭台就設在均台上吧,”有人問道:“那帝都設在哪裏呢?”伯益道:“帝都就定在夏邑吧。”


    於是玄弓、黃戈,二將軍監督設壇;伯益、勾股、九章操辦議式;長辛、豎亥二們大臣張羅安頓朝中眾大臣和到會的各國諸侯。眾人各司其事,一切準備就緒。


    祭天儀式簡單而莊重,壇上插滿了紅、黃、藍、白、黑五色旗幟,眾大臣和諸侯立在壇下,將軍率領士兵列隊站在四周,遠處圍著看熱鬧的百姓。


    大禹沐浴更衣,登壇焚香,再拜上天。高聲告曰:“龍的傳人,炎黃子孫。華夏大禹,祭告天地。禹本愚鈍,承帝舜舉薦,繼承堯舜大業,即位天子。大禹心存敬畏,誠慌誠恐。定將殫精竭慮,勤勉施政。造福萬民,惠及遐邇。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上天明鑒。”


    大禹祭告完畢,百官朝賀。山呼:“大夏朝!大禹帝!大夏朝!大禹帝!”


    從此大禹正式踐天子之位,稱為帝禹。建國號夏,定都夏邑。


    中國稱為華夏便始於此時。


    大禹剛剛祭天完畢,忽然天上金光萬道,滿天祥雲,雲端裏響起了鍾鼓之聲,接著空中便落下了金色的穀粒來,紛紛揚揚就象下雨一樣。金燦燦的穀粒,粒粒飽滿,地上就象鋪了一層金粒,不大一會兒便堆滿了均台和前邊的空地上。


    參加祭天的大臣和諸侯還有看熱鬧的老百姓,驚喜萬分,歡呼雀躍。以前隻聽過天雨粟,這次親眼看到了,知道這是盛世的預兆。老百姓們紛紛跑出家門,手中拿著盆、罐和蘿筐,往家裏收穀子。


    這時正值春耕播種的季節,老百姓們的田地剛剛耕完,還未下種。天降的金穀,落到了田裏,老百姓連種子都沒下,第二天田野便長出了禾苗,到了秋天,獲得了的大豐收,老百姓家家戶戶的糧囤裏都裝滿了金燦燦的、香噴噴的穀子,吃也吃不完。


    天上剛剛下完了金燦燦的穀子,人們又看見從西方飛來了三隻青色的大鳥。大鳥的身上都長著青色的羽毛,迎著陽光閃著金色光輝。


    三隻大鳥飛到了均台上空,便撲啦啦地落了下來。眨眼之間變成了三個青衣大漢,一個個都長著紅色的臉膛。大禹和兄弟們一看便認出來,他們是西王母的使者,大黧、少黧和青鳥。


    三位使者向帝禹躬身行禮。道:“昆侖山西王母祝賀華夏天子大禹即位。特送奉羊脂白玉璧一對做為賀禮,祝華夏永世昌盛,萬代繁榮。”


    大禹拜受白玉璧。道:“多謝西王母來賀。大禹不勝榮幸,華夏不勝榮幸,祝西王母仙顏永駐,永世造福人間。”


    三青鳥拱手告辭道:“大禹保重,我等回昆侖山複命去了。”罷騰身而起,瞬間又變成了三隻青鳥,向西方飛去。


    滿朝大臣和各國諸侯及眾百姓,親眼看見連西王母都來祝賀,知道大禹的確是天命天所在,是真命天子。都傾心吐膽,從心底擁護大禹,賓服大禹,把大禹看做天神一樣,都象敬重天神一樣敬重大禹。於是把均台改稱做“大禹台”。


    俗話一朝天子一朝臣。大禹踐位天子,要推行新政。可是,望朝堂上一看,都是帝舜時代的老臣。一個個老態龍鍾,須發皆白。亟待提拔一批年富力強,有進取精神的後起之秀,來充實大臣隊伍。也有必要調整朝廷的職能,重設百官。


    大禹特別器重當年跟隨自己治水的一班兄弟和文武隨員。知道他們有才學,有能力,有闖勁兒。經過了十三年治水的曆練,如今已經都成長起來,成熟起來。個個都是精英,足堪大任。


    於是任命伯夷為相國。任命伯益為大司農。任命勾股為大司空。任命九算為大司戶,任命愚為匠作司。任命玄弓、黃戈為左右大司馬。任命長辛、豎亥為左右禦史大夫。隻有神農仔扁鵲執意不接受高官厚祿,仍舊願意如閑雲野鶴一般,率意行走於華夏大地上,為百姓醫病,解除病痛。老臣之中皋陶繼續留任國師,管法律刑獄。


    大禹又修曆法,設學校,建官署,建倉廩,強化軍隊。從此以後,朝政一新。


    帝都夏邑,人口驟增,麵貌大變。一派欣欣向榮,生氣勃勃的景象。


    大禹治理國家,殫精竭慮,心存敬畏,如臨深淵,如履溥冰。正所謂治大國如烹鮮,處處心謹慎,既修文治,又修武功。幾年之後新興的夏朝,政通人和,國力富強。


    於是大禹決定,在塗山國召開諸侯大會。大會天下八百諸侯。把朝廷的新曆法、新政教和新主張推行到天下八百諸侯國裏去。讓天下的老百姓都沐浴到朝廷的恩澤。


    大禹把自己的想法與眾大臣一。皋陶、伯夷、伯益、勾股、九章、玄弓、黃戈、長辛、豎亥愚等一致讚成。


    於是派出長辛、豎亥帶領幾百使節。按華夏九州,分別通知天下諸侯。要求八諸侯於八月十五日中秋望日,齊集塗山國開會。帶上本國的土地、人口、物產的冊籍。朝廷將根據這些冊籍,按等級冊封賜爵位、區分待遇、核定貢賦。


    朝中留下了伯夷。皋陶等大臣留守。伯夷為人賢良,成熟厚重,深得大禹的器重,是大禹的心腹之人。早在治理夏邑的時候,就顯現出了出眾的才華,和超凡的領導才能。德高望重。


    大禹此次出行帶著伯益、勾股、九章。愚和神農仔扁鵲同行。玄弓、黃戈二將軍率領朝廷的三千精銳軍隊承擔護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禹治水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外散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外散仙並收藏大禹治水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