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率領四員天將,五個小兄弟與應龍一起,劈開了巫山,鑿開了巫峽。又在塗山國老神仙九尾白狐的指引下,溯長江而上,進入到巴山蜀水治水之地認親。他們先後到了蜀國,巴國和塗山國。疏導了岷江和嘉陵江,降伏了盤據在兩江匯合口作亂的地頭蛇小白龍。在返回的路上,又走一路治了一路,一直將長江之水導出了三峽。至此長江治水勝利完成。


    長江流出三峽,天地豁然開朗,滔滔江水直奔東海。大禹和五個小兄弟乘著火紅色的應龍,後邊跟隨著四員天將,一路歡歌,凱旋返回帝都。


    火紅色的應龍神氣地在藍天上飛翔,象一團燃燒的火熖,一路飛過了大巴山,飛過了秦嶺,飛過了熊耳山,再飛過了秦嶺。飛過了漢水,飛過了洛水,又飛過了黃河風陵渡。田野裏勞作的老百姓,都抬頭向天空中仰望著,得知是大禹治水勝利還都,都吹呼了起來。


    華夏大地上的洪水早已退盡,山山水水都煥發出了勃勃生機,田野裏都種滿了莊稼,村莊裏炊煙嫋嫋,真是一片希望的田野,一派祥和的景象。


    大禹和五個小兄弟乘著應龍,飛過了黃河風陵渡。隻見清清的汾水自北向南,蜿蜒流過了汾河平原,汾水兩岸綠野如茵,山花爛漫,沃野千裏,五穀飄香。山青青,水藍藍,錦鱗遊泳,百鳥飛翔,風光無限。


    距離帝都還有十餘裏路程的時候,大禹一行便追趕上了先期率領五百士兵還都的玄弓和黃戈二將。


    大禹吩咐應龍按下雲頭,落在隊伍旁邊。應龍應道:“應龍明白”。說罷,降落了下來。大禹和五個小兄弟都跳下了龍背。玄弓、黃戈二將上前參見大禹,向大禹報告了一路上的經過,正在說話之時,隻見從身後邊的大路上又追趕上來了兩個大個子。原來正是奉大禹之命丈量天下方圓的長辛和豎亥二將。


    大禹治水的三路人馬,一時間在還都的路上一時都會齊了。眾人大喜,互相見禮,問候畢,大禹吩咐重新整隊,準備列隊入城。


    伯益、勾股,九章、神農仔、小愚等五個小兄弟走在隊伍的最前頭。


    伯益身後背著一大卷山海經的書簡。


    勾股懷中抱著規、矩、準繩和量天尺。


    九章背後背著一把大算盤。


    神農仔腰間挎著一個藥葫蘆。


    小愚身後背著一柄鐵钁頭。


    一個個挺胸昂頭,神氣活現的走著,他們的後麵是大禹率領著玄弓、黃戈、長辛、豎亥等四員將軍,也是精神抖擻,意氣風發地邁著大步,臉上掛著勝利的微笑。


    火紅色的應龍收縮身形,隻剩一丈長短,張牙舞爪地飛在大禹的頭頂上,象一團火焰一樣跟隨著大禹一樣。


    四員凡將的身後列隊走著五百士兵,一個個雄糾糾,氣昂昂,列著整齊的隊伍,邁著豪邁的步伐進城。


    四員天將升到空中騰雲行走,一個個威風凜凜,挺胸腆肚,護衛在大禹的後邊。


    這時候早有侯騎探馬將大禹治水成功,凱旋還都的消息傳進了都城,傳到了朝堂上。朝野上下一片歡騰,帝舜更是欣喜異常,以手加額,舒了一口長氣。說道:“大禹果然不負我望,不負天下百姓所望。終於治服了天下洪水,從此天下百姓可以安居樂業了。”


    從朝堂上的百官,到平常百姓,都奔走相告。老百姓們都跑出了家門,自發的湧上了大街,迎接治水的英雄凱旋還朝,都想要爭先目睹大禹的英雄豐采。


    十三年前,大禹率領四員天將,四員凡將,四個小兄弟及塗嬌,帶著五百士兵,從帝都出發,前去治理天下洪水。這一走就是一十三年,在這一十三年之中,大禹一直奔走在挖河治水的第一線。從東海之濱的碣石山下,到黃河之源的“阿尼瑪卿”。又從淮河入海的連雲山下,到千裏淮河的源頭桐柏山上;從長江入海口的揚子江邊,到巫山,到巴蜀之地的岷山腳下。鑿開了中原通向南方的軒轅隘道;又疏通了黃河到淮河,通長江的鴻溝水道。一共三橫二縱,行程十多萬裏,一直到治伏天下洪水,這中間一次也沒有回到過帝都。


    大禹出發治水的時候,還是一個十八歲的青年,如今已經長成了三十多歲的壯年人。他出發的時候,江河泛濫,洪水遍地,百姓流離失所,被洪水趕到了山上,吃樹葉啃草根。


    那時帝堯尚在,帝都因為避洪水而遷到了太原。如今大禹治水勝利還都的時候,帝堯已將天子之位傳給了帝舜,帝都又從太原遷回了臨汾。這十三年來的變化,真可謂是天翻地覆,滄海桑田啊。


    大禹一行人馬列著整齊的隊伍,盔明甲亮,刀槍耀眼,旗幟飄揚,步伐豪邁地走進了帝都。站在道路兩旁迎接的百姓,一個個都伸長了脖子,踮著腳尖向隊伍望去,一邊歡呼,一邊拍手,一邊跺腳,口中都高喊著:“大禹!大禹!大禹!”“神禹!神禹!神禹!”“禹王!禹王!禹王!”。


    大禹和五位小兄弟一邊前行,一邊向兩旁的百姓們招手致意。老百姓們簞食壺漿,慰勞凱旋的將士。老婆婆、大嫂子,一個勁地往小兄弟和士兵們的手裏塞著紅棗、栗子和煮熟的雞蛋。小兄弟和士兵們臉上掛著笑容,嘴裏吃著,手上拿著,兜裏還揣著,忙的不亦樂乎。


    在空中相隨的應龍和四員天將,從來也沒有見過這麽盛大而熱烈的場麵。應龍簡直不知該如何是好了,不住的伸頭縮頸,左顧右盼,四員天將倒是不失天將的範兒,一個個端足了架子,挺胸昂首,威風八麵。


    大禹一行人馬在百姓們的歡呼聲中走過了長街,來到了朝堂前麵。帝舜早就率領朝庭的大小百官迎侯在了朝堂門前。


    帝舜站立在最前頭,左邊站著士師皋陶,右邊站著大司農後稷,後邊站著“四嶽”、“四正”、“八元”和“八凱”。再後麵跟著大小百官。


    帝舜見大禹的隊伍走過來,滿麵春風地大步迎了上去。大禹也趕忙快走幾步,上前參見帝舜。


    還未等大禹行禮,帝舜便上前一把拉住了大禹的雙手。上下打量了大禹一遍,動情地說道:“大禹兄弟,治水辛苦了。你我一別就是一十三年,這些年來,可想死哥哥了。如今治水成功,你人也曬黑了,累瘦了,但是也更成熟了。”一邊說著,不禁眼中湧出了喜極而泣的淚水來。


    大禹深受感動,說道:“大禹感天子的知遇之恩,雖萬死不惜。今日治水成功,全賴天子做堅強的後盾和後勤保障,以及天下百姓民夫們的效力。大禹不過做了組織工作罷了。”


    帝舜一直緊緊拉住大禹的手,生怕被別人搶去了似的。說道:“大禹兄弟一路辛苦。走,咱們到朝堂上說話。”一邊說著,一邊拉著大禹,肩並肩地走上了朝堂。


    應龍見大禹要走進朝堂,也想跟著到朝堂上看一看。於是將身體縮小,變成了一隻壁虎大小,蹲在了大禹的肩膀上,東瞅瞅,西望望。


    五個小兄弟和四員天將、四員凡將也進到朝堂上,都齊刷刷地站在了階下,五百士兵則在千夫長的帶領下列隊在朝堂外麵。


    帝舜與大禹來到朝堂之上,肩並肩地坐在了大殿之上,百官們在兩廂站立。帝舜親手倒了一碗香茶端給大禹解渴,大禹慌忙站起,雙手接過,一飲而盡。


    然後退到了階下,再次向上躬身行禮。啟奏道:“臣大禹奉召治水,帶領幾個有誌於治水的小兄弟和逃難而來的塗山國公主塗嬌。率領西王母派來的四員天將,及本朝的四員將軍和五百士兵,行程十萬餘裏,曆時一十三年,先後從各地征調了二十餘萬民夫。從東到西,又從西到東,治理了黃河、淮河和長江等三條橫穿華夏大地的大河。又鑿開了中原西部通向荊襄的轘轅隘道。疏通了黃河滎陽到淮河淮陰的鴻溝水道。不但導出了中原積存的洪水,也使中原的華夏文明之光,通過這條水上通道照亮了南方及東南沿海的荒蠻之地。


    臣首先治理了橫穿華北的黃河水係,從東海之濱的碣石山治起,采取倒著治的辦法,就是先治下遊,後治中遊,再治上遊。


    大東海神君‘禺浩’給臣派來了曾經在幫助黃帝大戰蚩尤的戰鬥中耗盡了神力,因而無法重返天庭的應龍,助臣治水降妖。在東海之濱首戰鬥敗了東海巨獸夔牛。再戰鬥敗了東海無賴黑蛟龍。疏通了被洪水淤塞死了的黃河故道,使黃河回歸故道,泄出了下遊泛濫的洪水,東流入海。


    緊接著,臣又在黃河周邊疏導了“九河”。率領應龍和四員天將,收伏了巨怪“沐腫”,將他化害為善,變成了蚯蚓,放入田野,幫助百姓改良土壤。又鬥敗了封豨、封豕和罔象一夥妖獸,將數萬群妖趕進了東海,變成了海豚,海象和海鯨。同時治理好了大陸澤。


    到此時,黃河下遊的水患已經基本平複,那裏的百姓們可以返回家園,安居樂業了。


    接下來臣並沒有接著到黃河中上遊治水,而是來到了洪水災害嚴重的淮河流域治理淮河。


    在千裏淮河治水。首戰來到了東海之濱的連雲山下。首先召來了各路風神。有箕伯、有颶母、有巽二、封十八姨和孟婆。召開了風神大會,約住了風神,請他們在我治水期間不得興風作浪,以助我治水成功。


    接著又請來了前朝的幾位老神仙。有火正祝融、木正句芒、金正蓐收、水下玄冥、臣的老師土正後土和風神巽二。請他們幫忙煉造出了定海神針。派應龍提到東海,安置在“歸墟”之側,定住東海波濤,不使向陸地上的江河倒灌海水。又煉成鐵鑄夔牛,用他的一隻足塞住了“海眼”,不使海眼再往外冒海水。


    這期間,有號稱“天下第一奇妖”的淮河水妖巫支祁,幾次前來搗亂。那巫支祁的身上流淌著天帝的血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熟諳水性,武功精湛,有萬夫不擋之勇。嘯聚了千裏淮河流域的十洞妖王,網羅了數千嘍囉妖兵,在淮河到處發水,為所欲為。是治水淮河的攔路虎、絆腳石。


    正在臣與巫支祁對峙之時。有塗山國的老神仙九尾白狐,前來作媒,指示臣與江淮大國塗山國聯姻,娶塗山國公主塗嬌為妻,以此與塗山國結成聯盟。強強聯手,共同打敗巫支祁。


    臣借成親的機會,一共用了“辛、壬、癸、甲”四天,與塗山國聯手。一舉打敗了盤據在千裏淮河百年之久,自稱“淮河水君”的奇妖巫支祁。將他用玄鐵長鏈鎖進了淮河水底。這才疏通了淮河,導淮河洪水流入了東海。


    之後,又在西王母和北海神禺強的指示下,請來了北海玄龜,封印曾治過的山川。使之千年不被妖邪損毀。


    臣又在沂蒙山治水,除掉了巫支祁的爪牙,原沂河水神,蛇妖百花仙子。在泗水治水時,斬除了泗水群怪泗肥。然後又疏通了濟水、漯河、漳河,使諸河即道。又在淮河洪泛區“破釜塘”,牽島築堤,圍成了“洪澤湖”。在淮河上遊馴服了淮河惡霸,淮河鼉龍,將他變成了鱷魚,流放到楊子江裏。又在桐柏山上鏟除了巫支祁的爪牙,桐柏山虎妖桐寅大王、柏寅大王。至此,千裏淮河水患平複,百姓們都返回了家園,安居樂業了。


    在返回黃河中上遊治水的路上,順便鑿通了嵩山上的轘轅隘道,打通了中原通向荊襄的西部通道,使中原文明的曙光照亮了江南荊州大地。接著在治理伊水的時候,斬首了伊河水妖化蛇。在“伊水”降伏了龍門二隻惡龍,鑿出了伊闕龍門。


    來到黃河中遊治水,開鑿“三門峽”的時候,先是有前朝的“戰神”共工現身阻擋。是臣和幾個小兄弟與他鬥智鬥勇,令他知難而退,心服口服,讓開了道路。臣劈出了“神門”。隨後又有“鬼王”蚩尤攔路,又是臣與幾個小兄弟,先鬥智,再比武,使蚩尤敗下陣來,臣又劈出了“鬼門”。在劈“人門”的時,有北山愚公一家前來助陣,幫助臣等劈開了“人門”。


    在三門峽的下方臣又將黃河的河心山鑿成了象征炎黃子孫不屈不撓的拚搏精神的“中流砥柱”,用來警示後人。


    在黃河自此向東的大轉變處,有首陽與太華山相連,束住了河水下泄,臣請西王母幫忙,派來了河神巨靈,擗開了二山,放黃河與渭河之水東流入海。之後又溯黃河向上,鑿開了龍門,打敗了前來搗亂的“九嬰”,又鑿開了黃河壺口,打敗了“大漠金雕”。


    在西上治理黃河上遊的路上,在共工台下斬首了西方的巨妖“相柳”。來到了黃河祖源,疏導了女媧煉石灘,積石成山,在河灘旁壘起了積石山。


    到此,黃河治水全線告捷,黃河流域上的老百姓都返回了家園,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治理完黃河之後,臣又率師東進,直指黃河中遊邙山腳下的滎陽。從滎陽開始疏導鴻溝水係,直下淮河通達長江。不但疏導出了黃淮之間積存的洪水,而且還打通了黃河、淮河到長江的南北水上通道。中原的文明之光從這條水上通道便可以照亮東南沿海的荒蠻之地,東南的物產也可以通過這條水上通道運送到中原來。


    臣最後治理長江。治理長江,關鍵在於巫山峽和巴山峽。


    首先從巫山治起,有巫山女神贈給了仙書《上清寶文》。臣在那裏鬥敗了二條洞庭惡龍。臣又與應龍配合,劈開了巫山,鑿寬了三峽,導出了三峽裏的洪水。又在塗山國老祖仙的指引下來到了巴蜀腹地的巴國、蜀國和塗山國,在塗山國又認了親。製伏了地頭蛇小白龍,鑿開了巴山峽,導出了巴蜀腹地的洪水。在歸途中,又沿路治水,見一處治一處,直到三峽以外,至此,長江治水完工。


    以上便是臣在治水中所實施的三橫二縱全部工程。在這十三年的治水中,臣率領伯益、勾股、九章、神農仔及塗嬌、小愚,帶領玄弓、黃戈、長辛、豎亥、四員將軍,另有西王母派來助我治水的四員天將:庚辰、繇餘、大彰和孔律及大東海神禺浩派來助臣治水的神勇無比的應龍。走遍了華夏大地的東、西、南、北,足跡遍布天下。


    在治水中,櫛風沐雨,風餐露宿,天當房,地做床,有時幾天吃不到一頓飽飯。泥裏滾,水裏趟,劈荊斬棘。一邊勘察,一邊測量,一邊計算,一邊施工。征調民夫、征調糧草。挖河道,清淤泥。劈山嶺,鑿岩石,疏河導水。時時與山精水作鬥爭,與毒蟲瘴氣相抗衡,幾次出生入死,才取得治水的最後的勝利。


    這勝利,不是臣一個人的功勞,而是我們治水團隊的功勞,這功勞,也有天下百姓和民夫一份。


    伯益、勾股、九章和神農仔幾個小兄弟,自始至終,一直追隨在臣的左右,都為治水勝利立下了大功。


    伯益是少年英才,自幼讀書,聰明睿智,足智多謀。在治水中是臣的左右膀臂,智囊和參讚,助臣謀劃全局,使臣每戰必勝。除此之外伯益還抽出功夫篆寫出了我們華夏的第一部地理誌《山海經》。並且向所經之地的百姓們傳授種植稼穡的技術。


    勾股和九章均為少年英才,在治水中,勾股手持量天尺,運用規、矩和準繩,測量山川、河穀,規劃水道。為劈山鑿岩、導河挖渠,早日治伏洪水,作出了決定性的貢獻。


    九章是數學天才,在治水工程的計算上,在錢糧供應的計算上,手中捧著自己發明的大算盤,運用天才的數學計算知識,無論是計算土石方,還是計算用工量,施工天數和糧草供應的多少,從無差錯,為治水早日成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神農仔,本是一個三七仙,身懷異能,精通醫術,是一個不受拘束的山野精靈。他也有誌於治水,一直追隨在臣的身邊。在治水時救死扶傷,治水中臣等次中毒、中瘴,都是他妙手回春,將眾人從死神的手裏奪了回來。他是治水大軍之中的寶貝圪墶。也為治水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小愚本是北山愚公之後,自從劈三門峽時,隨同家人前來助戰,從此之後便留在了臣身邊,他憑借著愚公家族的挖山長技,跟隨治水大軍,一路劈山鑿岩,吃苦耐勞,忘我實幹,也為治水勝利做了應有的貢獻。


    玄弓、黃戈二位將軍,是臣兒時的夥伴,一直伴隨在臣的身邊,治水以來,一直督率征調來的民夫奮戰在挖河治水、劈開鑿岩的第一線,身先士卒,率先垂範,與民夫同吃、同住、同挖河、同鑿岩,在鬥山精水怪時,武功高強,奮不顧身,屢建功勳。


    長辛和豎亥二位將軍,是多年來追隨家父治水的宿將,老成幹煉,經多曆廣。以善走而著稱,二將軍負責征調糧草、征調民夫和保證軍需後勤供應。二位將軍辦事穩重得法,統籌兼顧,從無疏漏。為治水的勝利,起到了保障作用。最後長辛、豎亥二位將軍又對天下的方圓作了丈量,為劃九州、定貢賦,提供了準確的數據。


    應龍,本是天上的神龍,當年因為助黃帝打敗蚩尤耗而盡了功力,因此而無法返回天庭,留在了東海裏調養生息,以期重返天庭。臣初到東海治水時,他受大東海神君禺浩的指點,佐臣治水。並許他治水成功之後,恢複他的神力,重返天庭。


    在治水中,應龍能上天,能入海,能噴火,能吐水,大顯身手,舍身治水。參與規劃水道,疏通河道,噴火燒岩。呼之即應,招之即到。鬥山精,戰水怪,無往不勝。並且經常充當臣的坐騎,馱載臣等往來於千裏之間,眨眼便到,為治水贏得了許多時間,為治水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庚辰、繇餘、大彰、孔律等四員天將,奉昆侖山西王母之命,助臣治水。四員天將,武功高強,在治水中,大顯身手,斬妖降魔,鬥山精,戰水怪,舍生忘死,身經百戰,降妖無數,為保障治水勝利,保護眾將士、民夫的安全,立下了汗馬功勞,功垂華夏。


    以上便是臣一十三年治水的簡略經曆,及團隊眾人在治水中的功績。臣奏報完畢。”說完垂手退在一旁。


    大禹一口氣向帝舜奏報了十三年的治水經曆,並將治水團隊中的眾人所做的貢獻,一一奏報,為眾人請功。


    帝舜在朝堂上專心地聆聽著大禹的奏報,生怕漏掉一句話、一個字。眾朝臣站在兩廂,屏住呼吸傾聽著。朝堂上一片肅靜。


    待大禹奏報完畢,帝舜說道:“大禹治水十三年,不負眾望,大慰我心,如今洪水消退,凱旋還朝,功在華夏,利在千秋,真是千古一人,千古絕唱,為民族,為百姓立下了千古奇功。夏伯大禹聽封:”


    大禹站在玉階下,再次向上行禮,拱手聽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禹治水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外散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外散仙並收藏大禹治水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