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帶著伯益和神農仔,乘著應龍一路向東,飛回了邙山腳下黃河邊上的滎陽大營。四員天將駕雲在天上一路緊緊相隨。


    到了滎陽大營,玄弓、黃戈、勾股、九章和小愚一同上前迎接。大禹和伯益、神農仔先後跳下了龍背,大禹拍了拍應龍的犄角,說道:“應龍,在這次到西方導河治水中,你立下了大功,這一路上辛苦了,去好好休息吧。幾天之後導鴻溝之還少不了你。”


    應龍聽大禹又誇獎了自己,很高興。美滋滋地說道:“多謝夏伯誇獎,應龍不辛苦,夏伯才辛苦,應龍隨時準備聽候夏伯的吩咐。”說罷隱進了雲端,眨眼不見。


    玄弓、黃戈請大禹回到大帳。大禹得知向帝都報捷的長辛和前往治水沿途征調民夫和糧草的豎亥還都沒有回來,於是決定,趁著這段空檔,明日開始率領五個小兄弟一同前往鴻溝的沿途,考查地形,勘測水道,設計施工方案。


    鴻溝本來是中原大地上的一條天生的大裂穀。又寬又深,呈西北至東南走向。西北起自黃河邊上的滎陽,東南直達淮河的淮陰。南北長達五’六百裏,最寬之處十餘裏,站在鴻溝岸邊望對岸,不辨馬牛。鴻溝沿途連接黃河與淮河之間的濮水、汴水、睢水、穎河、渦河、汝河和濟水、泗水及圃田澤,構成了一條鴻溝水係。


    早年的鴻溝,雖然不能全線通航,但是其中有那麽幾段卻是蓄滿了清水,起到了調節洪水的作用。近些年來,由於中原大地上洪水泛濫,特別是黃河決口改道,遍地橫流,漸漸地淤塞了鴻溝,使鴻溝失去了泄洪分流導水的功能。


    這次大禹下決心要疏導鴻溝,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把積存在中原大地上的洪水通過鴻溝導入淮河,再經過淮河東流入東海。徹底消除中原地區的水患。


    大禹疏導鴻溝的第二個目的,便是要借鴻溝當作一條貫通南北交通的水上通道。使中原大地與東南沿海地區聯係得更緊密。這樣一來,西有轘轅陸上通道,東有鴻溝這條水上通道,讓中原華夏的文明更快地傳播到南方和東南沿海的未開化之地。


    第二天一早,大禹便帶領伯益、勾股、九章、神農仔和小愚一齊來到了帳外,大禹向空中喝道:“應龍何在?”


    應龍應聲答道:“應龍在此,聽候夏伯吩咐。”


    大禹問道:“應龍休息好了沒有?”


    應龍答道:“回夏伯的話,應龍早就的休息好了。”


    大禹說道:“既然休息好了,那今天就帶著我和小兄弟們前往鴻溝去考查勘測如何?”


    應龍答道:“應龍明白,請夏伯和小兄弟們坐上來吧。”一邊說著,一邊落在了大禹的麵前。


    大禹帶著五個小兄弟陸續跨上了龍背,應龍說了一聲:“都坐穩了,起!”話音未落便已經騰空而起。飛到了鴻溝的上空,便沿著鴻溝自北向南地緩緩地飛去。應龍飛得很低,大禹和小兄弟們一覽無餘的都能清楚明白地觀察到鴻溝的每個細節。


    伯益的手中拿著筆和圖板,勾股手持量天尺,九章手捧大算盤,一邊觀看,一邊測量,一邊計算,一邊畫圖。隻有神農仔和小愚清閑,便盡情地欣賞鴻溝沿途的風光,一邊驚歎,一邊議論,一邊品評著。


    時值春未夏初,豔陽高照,清風送爽,藍色的天空上偶爾飄過幾朵白雲。遠處青山隱隱,山崗上綠樹紅花,蝶舞蜂飛。大地上淤滯的洪水還沒有退盡。再看鴻溝裏,大部分溝段已被淤泥淤滿,早已失去了泄洪的功能。


    大禹帶領幾個小兄弟,一處一處地看,一段一段地察,遇到在空中看不明白的地方,便叫應龍落下來,眾人來到地麵上仔細研究。幾天下來,應龍從北到南,又從麵向北,往來飛了一個來回。大禹也把鴻溝看了一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對疏通鴻溝有了一個整體的方案。


    大禹和應龍及五個小兄弟一行勘察設計完鴻溝導水方案,回到了大營。長辛和豎亥二人也都回到了大營。豎亥已經從沿鴻溝沿岸的諸侯國裏征調了一萬民夫和幾百擔糧草,長辛也從帝都帶回來了帝舜的詔書。


    大禹從長辛的手中接過了詔書,展開來當眾讀道:“夏伯大禹,自受命治水以來,心係天下百姓,率先垂範,足跡踏遍天下四方,劈山、疏河,導水四瀆。風餐露宿,櫛風沐雨,胼於胝足。如今天下洪水已退十分有九。夏伯大禹,治水一十三年,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應天順人。望早日完成收官工程,班師回朝,以慰吾望。”


    眾人聽完了帝舜頒下的詔書,一片歡騰。


    大家都平靜下來之後,大禹說道:“我們還沒有取得治水大業的最後勝利,帝舜的詔書中囑咐我們做好治水的收官工程。我們一定要將這最後的收官工程做好。現在我命令:“玄弓、黃戈二將仍舊為萬夫長,率領一萬民夫疏通鴻溝水道。長辛、豎亥二將仍舊為軍需官,主管糧草的籌措,發放和後勤保障。勾股、九章、小愚為工程總監督,指導疏導工程並監督工程質量。神農仔為總醫官,專門負責為民夫們醫治傷病。伯益與小愚協助我總攬全局協調各部門。四員天將和五百士兵負責安全保衛和警戒。明日一早開工。”


    眾人齊聲應道:“遵命!”


    第二天早飯後,玄弓、黃戈帶領一萬民夫,來到鴻溝兩岸,雁翅排開。大禹親手執耒,小愚手拿钁頭。大禹一聲令下:“開工”,便第一個跳進了溝中,挖出了第一耒淤泥。小愚也緊隨著大禹,揮起了手中的钁頭,忘我地幹了起來。


    一萬多民夫見大禹身先士卒,率先垂範,親身實幹,備受鼓舞,一個個也都爭先恐後地跳進了溝中,挖泥的挖泥,挑擔的挑擔,你追我趕地幹了起來。


    這裏是中原腹地,沒有山精水怪前來搗亂,天公做美,一連多日的大晴天,豔陽高照,清風送爽。大禹與眾民夫同吃、同住、同勞動,一萬多民夫深受鼓舞。一個個揮汗苦幹,疏溝治水的工程進展飛快,一天一天向前推進。


    勾股手執量天尺,九章手捧大算盤,往來檢查、測量、計算。大禹帶著伯益和小愚,哪裏有困難便在哪裏出現,專門啃那些硬骨頭,大禹的開山神斧,小愚的家傳钁頭,攻無不克,無堅不摧。伯益則協助大禹參謀籌劃各項雜事。


    節令已近盛夏,天氣漸漸炎熱起來。鴻溝疏通工程已經過半。一日大禹正在帶領小兄弟們一起低頭挖泥。個個汗流滿麵。大禹偶一抬頭擦汗,忽然發現從東方的遠處奔跑過來一個巨人,那個巨人正朝著鴻溝方向飛跑。大禹不由得一驚,立刻召呼小兄弟們一起觀看。


    這時四員天將也發現了奔跑著的巨人,慌忙從空中迎了上去。


    但見那巨人,長得象山一般高大,白雲就在他的腰間飄過,一步就跨過了一座小山,再一步就又跨過了一道大川,在他的身後趟起了滾滾的灰塵。


    四員天將駕雲飛到巨人的耳邊,就象幾隻燕雀飛在山崖邊,庚辰高聲喝道:“你是何方神聖?難道是來幫大禹的嗎?”


    那巨人一邊奔跑一邊答道:“我不是神,我是人,我也不幫大禹。”


    庚辰又問道:“那你是來找大禹麻煩的嗎?”


    巨人答道:“我也不找大禹的麻煩。”


    庚辰又問:“那你要幹什麽?”


    巨人答道:“我要追趕太陽。”


    就在這一問一答的功夫,巨人已經跑到了鴻溝岸邊。


    眾民夫們都仰望著那巨人,那巨人仿佛象巨靈神的樣子,光著上身,赤著胳膊,腰間圍著一條鹿皮縫製的短裙。赤著雙腿雙腳。往臉上看,一雙濃眉就象兩把竹掃帚一樣。又濃又密,兩隻大眼就象兩顆流星一樣放著光芒。鼻子象山梁一樣高聳,四方大口,絡腮的胡須,披散著一頭亂發。雙臂上和兩腿上的肌腱突出,一雙大腳丫子就象兩隻大船,十個腳趾象十隻榔頭,個個粗壯。


    那巨人沒幾步便奔跑到了鴻溝前,一步便跨過了鴻溝,巨人腳下的大地在劇烈的抖動,巨人每向前跨一步,便是“通”的一聲震響,人們在他的腳下,就象一群小螞蟻一樣,小得可憐。


    這時,工地上所有的人都停下了手中的活,仰著頭,看著巨人從頭上跨過去。巨人跨的腳步太大,邁過了所有工地上的人們,一萬多民夫和士兵,沒有一個人被巨人踩死。


    四員天將騰雲跟在巨人的旁邊,生怕他對民夫們不利,時時地警惕著,一直禮送巨人走遠。


    這個巨人是誰,他要到哪裏去?他要幹什麽?大禹突發少年人的好奇心。於是向空中喝道:“應龍何在?”


    應龍應聲答道:“應龍在此。聽候夏伯吩咐。”


    大禹用手一指西去的巨人的背影,說道:“應龍帶上伯益,去追上那個巨人,問一問他是誰,要到哪裏去,去幹什麽?”


    伯益聽大禹哥哥叫自己和應龍去看巨人,非常高興,正合自己的心願。於是不待大禹說完就說了一聲遵命,一躍跳到了應龍的背上。應龍也說了一聲遵命,便帶著伯益,騰空而起,箭一般向西追了上去。


    伯益和應龍遠遠地就望見了那個巨人向前飛奔。應龍拿出了真本事,使了一招飛火流星術,龍尾一擺從身後噴出了一束火焰,就象一支燃燒火箭一般向前射去。


    應龍飛了一柱香的功夫,終於追趕上了巨人。應龍帶著伯益飛到了巨人的耳朵旁,就象一隻蜻蜓飛舞在人的耳邊一樣,伯益用雙手攏在嘴上,衝著巨人的耳朵大聲喊道:“巨人,你是誰?”


    那巨人答道:“我叫誇父。”


    伯益又問道:“誇父,從哪裏來?”


    誇父答道:“我從東海邊上來。”


    伯益又問道:“為什麽奔跑?”


    誇父答道:“我要追趕太陽。”


    伯益又問道:“為什麽要追太陽?”


    誇父答道:“我要和太陽比一比,看誰跑的更快!”


    伯益問道:“你能追上太陽嗎?”


    誇父答道:“一定能!”


    誇父一邊奮力地奔跑著,一邊回答著伯益的問話。


    伯益說道:“誇父,好樣的,我們陪你一起去追趕太陽。”


    誇父腳步不停的大步奔跑著,中午前後太陽發出火一般的光芒,照耀著大地上的萬物。誇父熱得汗水直流,越追就離太陽越近,天氣也就越熱,誇父流的汗越來越多。誇父直覺得口幹舌燥,渾身的汗就要流盡了,身體就象要被烤幹一樣。誇父張大了嘴巴,喘息著,奔跑著,一直腳步不停的向西方奔跑著。


    誇父離太陽越來越近了,誇父也越跑越熱,身體就象要燃燒了一般。


    追到了傍晚,追到了西方太陽落山的地方。這個地方叫做禺穀。誇父熱得眼冒金星,口中著火,他終於停了下來。爬到黃河邊上,大口地喝著黃河裏的水。“咕咚,咕咚,咕咚”,他喝呀喝呀,越喝越渴,越喝越想喝,一直把黃河裏的水喝幹了。


    可是口中還是焦渴,於是他又跑到渭河邊上,爬在渭河邊喝渭河裏的水,又是咕咚,咕咚咕咚,一陣大喝,又把渭河裏的水喝幹了。


    可是誇父還是口渴難忍,於是便想要跑到北邊的玄裏去喝水玄湖裏的水。他趔趔趄趄地向北邊走去,可是還沒有走到玄湖的邊上,便渴死了。


    誇父高大的身軀“咕咚”一聲摔倒在了大地上,手中拄著的木杖也扔在了一旁。他直到死時,還惦記著追趕太陽,頭朝著西方。


    誇父死後,他的身軀化作了一座大山,人們便把這座山稱做誇父山,他的手杖扔在地上化作了一片挑林,人們也稱做鄧林。


    伯益和應龍親眼目睹了這一切。這時太陽要落山了。於是應龍和伯益便飛回了大營,向大禹和眾人報告了所看到的一切。


    大禹和眾人一陣歎息,議論紛紛。有的讚歎,有的惋惜。大禹說道:“誇父雖然狂枉自大,不自量邊,一直到死都沒有追上太陽。但是誇父的這種執著精神,卻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導河治水,也要有這種執著精神。不取得最後勝利,決不收兵。”


    眾人齊聲答道:“對,不取的最後勝利,決不收兵。”


    一天天過去,一程一天天向前推進,自滎陽黃河起,經過汴梁,再折向南,連接濟水,過圃田澤,入潁河,直下淮陰段的淮河。幾個月下來,鴻溝已經疏通完畢,最後隻剩下幾處通河、通水的緊要之處,沒有打通,隻等最後的階段再打通。


    大禹召下了應龍,說道:“應龍這回輪到你大顯身手的地方了。鴻溝與各條河流,水道相連接的地方還都沒有打通,你要一一打通各處。一路上如果還有尚未打通之處,或者不夠深度的地段,你都要打通、趟平,什麽時候看到黃河水與淮河相通了,什麽時候便完成了任務。”


    應龍答應了一聲:“應龍明白。”話音未落,應龍已經不見了。


    應龍來到黃河堤岸與鴻溝相接之處,首先探龍爪在黃河堤岸上抓出了一道深溝,然後將龍尾伸到黃河裏,一個烏龍攪水,再用龍尾一趟。趟出一道又寬又深的水道。黃河之水便立刻從豁口之處,傾瀉進入了鴻溝。洪流滾滾,濁浪濤天。應龍順著水流一路向前,蕩平了一處處障礙。又連接了濟水,連接了圃田澤,通進了穎河。又連接了濮水、汴水、睢水、渦河、汝河、泗水,一直到達淮河。應龍又在淮河岸邊抓了幾爪,便抓出了一條又寬又深的河道,放鴻溝裏的洪水奔騰咆哮著泄入了淮河。再順著淮河流進了東洋大海。


    一萬民夫們看見自己的勞動成果,一邊歡呼一邊跳躍一片歡騰。


    至此,中原大地上的洪水全部退淨,大禹治水取得了全麵的勝利。大禹與四員天將,四員凡將,五個小隨著一萬民夫一道歡呼勝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禹治水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外散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外散仙並收藏大禹治水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