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在黃河之上劈開了三門峽,又鑿出了“中流砥柱”。『≤,這一段治理好了之後,便率領四員天將、四員凡將、五個小兄弟,帶著塗嬌和啟兒,帶著五百士兵,離開了三門峽,向上遊移師。這一日來到了西嶽華山的腳下。


    人說嵩山如臥、華山如立,真是一點也不假。眾人來到華山腳下,抬頭仰望華山雄峰,隻見壁立陡峭、奇峰插雲,直刺青天。白雲在山尖上飄浮、蒼鷹在山半腰上盤旋。


    四員天將、四員凡將、五個小兄弟和塗嬌母子都很興奮,特別是五個小兄弟都嚷嚷著要登上華山絕頂,領略華山的雄風,一覽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奇景,以不虛此行。


    伯益向大禹懇請道:“大禹哥哥,人們都說華山是天下第一奇險之峰,我們幾個小兄弟都是第一次來到華山。既然來到了華山腳下,不可錯過了登山的機會,咱們就登一次華山絕頂如何?”


    大禹心中也想道:“自己雖然在十幾年前帶著玄弓、黃戈二人登上過華山,可是那次是剛出家門,登華山為了拜後土先生為老師。所以並未顧得上登上峰頂細看黃河,因此留下了遺憾。”


    伯益見大禹並未作聲,於是又說道:“登上華山便可將黃河一覽無餘。咱們既然要治理黃河,就要做到對黃河了如指掌,登上華山峰頂,俯看黃河再清楚不過了。對於咱們導山治水,大有裨益。”


    其實即使伯益不提登山的建議,大禹也是要登山的。於是說道:“兄弟們的想法與我想到了一處。那咱們就登華山吧,這回一定站在華山之顛,將這黃河看一個清清楚楚,真真切切。”


    大禹吩咐五百士兵在華山腳下選一處高阜之地安下營寨。自己則帶領四員天將、四員凡將、五個小兄弟及塗嬌母子一起登華山,看黃河。


    因為華山險峻陡峭,號稱天下第一奇險之山,為了防止幾個小兄弟和塗嬌母子出現意外,大禹吩咐四員天將負責照顧他們。四員天將齊聲答道:“遵命”


    大禹神功在身,矯健而輕靈,登高山如履平地。並且這次已經是第二次登華山了,駕輕就熟,有時縱躍,有時騰挪,也有時又攀爬。


    玄弓、黃戈、長辛、豎亥四員凡將,緊跟在大禹的後邊,一個個也都施展功夫,拿出看家的本領。玄弓、黃戈二人年輕力壯,功夫紮實,內力深厚。而長辛、豎亥二人身高腿長,天生健走,能日行千裏。


    四將雖然使出全力,奮力攀登,終究追下上大禹,被大禹拉下了一大截。大禹還不時停下來等一等他們。


    再看那五個小兄弟和塗嬌母子。神農仔必定是一個小妖仙,有仙根靈氣,又是那登山采藥嚐百草的炎帝神農的傳人。視登山如走泥丸,走行高興的時候還玩幾個花樣,不是來一串空翻,就是鑽進地下走一程,看似不緊不慢,實則速度飛快。


    小愚生在大山裏,長在大山裏,自幼與大山為伴,家傳的挖山絕技又練就了一身的好本事。體質奇好,耐力綿長。從一開始就跟定了神農仔,走在了伯益的前頭。


    伯益年少方剛,正值青春年少,一身功夫出類拔萃,並且生性爭強好勝,從來都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這幾年跟隨大禹治水,風裏走,雨裏鑽,翻山越嶺,涉川過河,磨煉了意誌,強勁了筋骨,今日視登華山若閑庭信步。


    天將良辰從塗嬌的手中接過了啟兒。讓啟兒騎在自己的脖子上,啟兒覺得新奇好玩,樂得手舞足蹈,一邊拍手一邊竄高。


    塗嬌騰出了雙手,登華山便不在話下了。塗嬌本是昆侖山西王母身邊的仙女轉生。前生常在昆侖山上行走,那昆侖山本是西方的天柱,遠比華山高峻。而塗嬌卻視為坦途。今日登華山,隻見塗嬌身輕如燕,體態輕盈,風姿飄逸,抬腿投足之間,都顯流露出仙女的風範,就象腳踏雲朵向山峰上飄去一樣。


    勾股、九章二人與其餘人相比,攀登立陡奇險的華山就顯得有些吃力了。別看兩個人搞勘測做計算都是天下的奇才,善思考,反應快。可是這兩個人卻又恰恰是幾位小兄弟裏邊武功最差勁的。既沒有內力,也沒有外力。更談不上有多深的功夫。多虧這些年來跟隨大禹治水,風餐露宿,櫛風沐雨,爬山涉水,練出了一身肌肉,練就了一身本領。可是到底比不過前頭那三個一身“童子功”的兄弟。被他們甩在了最後邊。天將中的孔律和大彰,不時地拉他們一把,扶一下,或者幹脆攜起來躍過山澗峽穀和無處著腳的懸崖。


    剛一開始登山的時候,幾個小兄弟有說有笑,一邊爬山,一邊鬥嘴。


    見神農仔走在了最前麵,伯益衝他說道:“神農仔登得那麽快,是到山上搶媳婦去呀?”


    神農仔答道:“是你自己想媳婦了吧!我是神仙,不娶媳婦。”


    伯益又問道:“那你登得那麽快幹什麽呀?”


    神農仔說道:“西王母在山頂上擺了蟠桃宴,等著我吃呢!你上去晚了可全被我吃光了呀。”


    九章插嘴說道:“神農仔、小愚、伯益你們三個留點勁,往上還有更陡的山要爬呢,先把勁使完了,到後來可上去了。到時候哭都來不及了。”


    勾股說道:“我目測了一下,眼下我們爬的地方坡度是六十度。而前邊的‘千尺幢’坡度是將近九十度,幾乎垂直。弟兄們都先攢點勁到‘千尺幢’再使吧。”


    大家一邊說著,一邊爬著,經過了五裏關、莎蘿坪,一直來到了回心石。神農仔指著回心石說道:“這就是回心石,九章和勾股如果不敢再往上爬的話,幹脆就從這裏往回走吧。九章和勾股回敬道:“你要是想回去的話就自己回去,我們兩個可不陪你。”


    膽子小的人,功夫淺的人到了回心石就再也不敢向上登了。因為前邊就是絕壁“千尺幢”了。沒有幾個好漢能夠登得上去。因此隻好回心轉意,打道回府了。


    “千尺幢”是嵌在一麵峭壁上的裂縫,陷在兩旁的巨石之間,似路非路,似崖非崖,俯視腳下如臨深淵,仰望頭頂,一線天開,有如井口。被稱為太華咽喉。如果將上方的“井口“蓋住,上山的道路便被堵死了。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隻有猿猱才能攀緣通過。如果是身上沒有功夫的凡人,斷難攀過。


    剛一開始登山,幾個小兄弟有說有笑,一邊爬山,一邊鬥嘴,經五裏關,過莎蘿坪,一直到回心石,一直說個不停,笑個不停。可是到了千尺幢下麵,卻再也聽不到說話的聲音了,一個個都閉上了嘴巴,瞪大了眼睛屏住了呼吸,手腳並用。誰不敢有絲毫大意,深恐一失足成千古恨。


    四員天將之中,除了良辰肩上馱著啟兒,騰不出手來,其餘三員天將都在一旁防護著幾個小兄弟,隨時扶這個一把,拉那個一把。終於都順利地登上了千尺幢,一個個又笑逐顏開,說笑起來,鬥起嘴來。


    登上千尺幢,便到了百尺峽。


    百尺峽,兩旁岩壁高聳,在岩壁的高處夾著一塊天生的巨石。人從懸石下邊的小路穿過,戰戰兢兢,時刻擔心著頭上邊的巨石跌落。真是令人驚心動魄。


    過了百尺峽,便登上了華山的北峰,雲台峰。北峰峭拔峻秀,雖然沒有蓮花峰、朝陽峰和落雁峰那樣的高峻,但是卻從北麵拱衛,環侍著三峰。不過要觀看黃河,最佳的地方還是東峰。


    東峰也叫朝陽峰,拔地而起,峭壁高聳,直插雲霄,東峰的腳下,便是波濤洶湧的萬裏黃河。


    大禹率領眾人陸續地都登上了東峰峰頂。放眼望去,隻見滾滾奔流的黃河之水,從北邊的天跡,自北向南一路咆哮著,排山倒海一般向華山湧來。流到了風陵渡,又接納了從關中大地上奔流過來的渭河之水。使黃河的水勢變得更大。當洪水撲到華山腳下時,被高大的華山所阻,便激蕩著、徘徊著,穿過華山與首陽山之間的夾縫折向東方奔流而去,一直流向了東洋大海。


    南岸的華山與北岸的首陽山兩山對峙,山根相連,兩山之間隻有一條窄窄的夾縫。裹挾著泥沙的黃河之水,便從這條夾縫中擠了過去。這裏就象一條束住黃河的腰帶,翻滾的黃河水被兩山束住,在這裏徘徊打轉,逼高了上遊的水位。洪水隨時都有向兩岸溢出的危險,時時刻刻威脅著兩岸無數百姓的生命安全。一但決口,後果不堪設想。


    再望西看,隻見清清的渭河之水沿著關中平原的北緣,自西向東流淌而來,接納了涇河之後,流到了風陵渡,匯入黃河。


    再望東方看,黃河流過華山之後,一路向東方奔流,直達天邊,遠處海天相連。


    大禹仔仔細細地看了又看,看了北邊又看西邊,看了西邊又看東邊,看清了每一處細節。心中已經對擗開華山,導黃河東流有了初步的打算。


    眾小兄弟都是第一次登華山,能征服號稱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西嶽華山,大開了眼界,都感到很自豪。興奮得不得了。一個個嘰嘰喳喳,指指點點,又驚訝,又讚歎,胸中更升起了治伏洪水的豪情壯誌。


    為了更加祥細地了解西嶽華山,大禹想要將華山神召來,請他細說華山。於是祭起了《召神符籙》,口中念道:“大禹治水,號令神鬼,華山神來見。”話音剛落,隻見從華山主峰落雁峰的半山腰裏升起了一朵白雲,迅速向這裏飄了過來。


    來到近前,才看清楚,原來雲朵裏現出來一個神祇,騎著一條白龍。那神祇跳下龍背,向大禹拱手行禮,口中說道:“華山神華閑參見夏伯,望夏伯恕遲來之罪。”


    大禹看那華山神華閑,生得虎頭環眼,獅鼻方口,一頭金色的長發,像一頭雄獅,身上穿一身白色綢緞衣裳,腰間懸著一把豹尾鋼鞭,威風凜凜,一身殺氣。


    大禹也拱手還禮,說道:“大禹治水來到西嶽華山。今日登山察看華山及黃河的形勢。因為身在華山之中,反而看不見華山的全貌,特請尊神給我指點祥情。


    華山神華閑說道:“夏伯過謙了,能為治水出力,也是我的份內之事。既然夏伯想聽,那我就為夏伯細說一說這西嶽華山和腳下的這條黃河。”


    華山,又叫太華山,因為其五座山峰呈花瓣狀排列,所以以前叫花山。華山西接太白山,太白山又叫秦嶺,是華夏大地上南方和北方的分水嶺。秦嶺淮河以北為北方。秦嶺淮河以南為南方。華山就位居秦嶺的東北緣上。


    華山的五座山峰分別是北峰雲台峰、西峰蓮花峰、東峰朝陽峰、中峰玉女峰和南峰落雁峰。南峰落雁峰為太華山的主峰。我們所在的是東峰朝陽峰。對麵的黃河北岸便是中條山脈的首陽山。


    華山與首陽山本來是一脈相承,隻是中間有一道陝穀,黃河水才得以從中間流過。因為兩山距離太近,峽穀太窄,約束住了流水通過,象兩隻大手掐住了黃河的脖子。要想讓黃河之水順暢地流過兩山之間的峽穀,就必須拓寬河道,或者將華山與首陽山擗開,拉開了兩山之間的距離,可是一邊是中條山,一邊是華山,都是壁立千仞的大山,豈是說擗開就能擗得開的嗎?:難啊,太難了!


    小愚向前對大禹說道:“大禹哥哥,挖山是我家的傳家本領,我不怕難,再難挖的山,我也敢挖。”


    一邊說著,一邊從身後抽出了钁頭,說道:“我小愚的钁頭可不是吃素的。一邊說著,一邊高高地舉起了钁頭,奮力地向地下刨去,隻聽得哢嚓的一聲響,將钁頭崩起了多高,低頭再看那剛刨過的地方,堅硬的山石上隻留下了一道白印,約有二、三寸深淺。


    小愚不覺脹紅了臉,再一次高高地舉起了钁頭,使出了全身的力氣,向地上使勁刨了去。又是哢嚓的一聲響,亂石紛飛,直震得小愚兩臂發麻,虎口生痛,抬起了钁頭再看,隻見地上被刨出了一道半尺左右深溝。小愚看了不覺吐了一下舌頭,說道:“太華山上的石頭太硬了。一邊說著一邊尷尬地撓了撓頭皮,可是心裏並不服氣。


    大禹見華山的岩石這般堅硬,也很吃驚,心中也沒有了底。為了驗證華山岩石的硬度,大禹要親自砍上一斧,看一個明白。說道:“讓我也來試試。”大禹一邊說著一邊從背後抽出了開山神斧。運起了黃帝混元功,看準了一處岩石,奮力地劈下去,隻聽得哢嚓的一聲巨響,光星四濺,碎石紛飛。待抬起神斧,察看斧痕時發現,也隻是砍入地下三、五尺深,隻砍下了幾塊鬥大的石塊。


    大禹大吃一驚,說道:“太華山上的石頭果然與眾不同。因為以前用開山神斧劈山鑿岩,凡是一出手便能劈下半個小山。可是今天卻碰上了華山這塊難啃的骨頭。


    小愚說道:“再難挖的山我也不怕,雖然一天隻能挖一點,可是隻要天天挖山不止,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有孫子,而山不再長高,挖一點就少一點,總有一天會挖完的。”


    華山神笑著說道:“小愚兄弟說得不錯,可是時間不等人啊,那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治伏洪水呀?天下的老百姓都在翹首盼望大禹早日治伏洪水,好回家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呢!朝庭上帝舜和滿朝大臣也都把希望寄托在了夏伯的身上呢!難道我們要把治水的擔子推到啟兒這些下一代人的身上嗎?”


    啟兒騎在良辰的肩膀上,看著這些大人指點著自己在說話,也不知道他們說的是什麽,隻是覺得好玩,於是也跟著嗬嗬地笑著,拍著手。


    這時伯益走上前來問華山神道:“尊神既然是華山之神,當然最熟悉華山的情況了,請問尊神有什麽更好的辦法嗎?”


    華山神說道:“單靠凡人的力量辦不到的事情,如果要是有神仙幫忙的話,就會好辦多了。比如說這位小愚兄弟的曾祖北山愚公當年移山的時候,還不是感動了天帝,最後是天帝派了誇娥氏的兩個兒子下凡,背走了太行和王屋兩座大山的嗎?”


    伯益問道:“尊神是說我們劈華山,也要請神仙幫忙嗎?”


    華山神說道:“隻要夏伯去請西王母幫忙,不費吹灰之力便可辦到。”說著將眼光轉身了大禹。眾人的眼光也都一齊向大禹望過去。


    大禹說道:“西王母是全力支持我治水的,還特地派來了四員天將前來幫忙。隻要是她老人家能幫上的忙,她肯定幫忙。這樣既可省下大批民夫,減輕了百姓的負擔,又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大大的縮短治水的工期,那我就請西王母再幫一次忙,使治水早日成功。”


    良辰將肩上的啟兒交到了繇餘的手上,向前說道:“我願為夏伯去昆侖山走一趟,請西王母幫忙,派一位神仙前來移走華山。”


    大禹轉而問華山神道:“不知華山神以為這樣可否?”華山神說道:“有西王母出麵幫忙,這事情一定成功。”


    大禹最後拍板說道:“那就這麽辦,庚辰速往昆侖山走一趟,代表我問候西王母,並請求她老人家派神仙下凡,幫助我們移走華山,速去速回。”


    庚辰答應了一聲:“遵命!”一縱身跳上了雲端,直往西方昆侖山而去。


    華山神對大禹說道:“夏伯沒有事的話,本神也告退了,待到移山的時候,再來站腳助威。”


    大禹道:“尊神請便,移山時再見。”華山神跨上他的白龍,回他的仙洞去了。


    大禹率領眾人在山上再看黃河,又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東看西看,遠看近看,觀察了半日,方才下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禹治水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外散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外散仙並收藏大禹治水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