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三章
正統十年的六月,江南可以稱得上酷熱了,浙江一地,天氣悶熱,全仗著靠海,然而空氣中水汽不多不少,悶人是夠了,但是下雨……還差了那麽一丟丟,從淳安往黃岩縣去,一路上田中的苗稼都有些枯黃了。
“今歲這浙江,隻怕又要免征一茬夏糧了啊。”商輅看著田間地頭的景象,不由得歎息了一聲,“這年景,卻是一年不如一年啊。”
去年浙江水災,免了一茬秋糧的賦稅,這今年再免個夏糧的賦稅,整個大明朝的財政都得受到影響,沒辦法,江南一地本來就是大明版圖裏麵少有的重稅區域,再加上經過曆朝曆代的開發、一年兩熟甚至三熟的農作物生長周期,讓這裏成了整個大明朝的糧倉。
可以說,江南一生變動,整個大明朝的糧食安全都要受到威脅。
朱棣以降的帝王也明白江南的重要性,所以除了北直隸之外,還弄了個南直隸出來,這可不是什麽新建個衙門,新添一點兒編製,給饑渴難耐的士大夫階層們安排一下就業問題,更不是什麽“遵循祖製”之類的問題,而是因為大明朝需要一個穩定的南方。
無比的需要。
所以走在這一路上,商輅看著田間地頭那些皺著眉頭,一臉愁苦的老農,不由得歎了口氣。
“若是今夏大旱,莊稼減產了,怕是又要來一輪人吃人啊。”商輅歎了口氣,輕輕地敲了敲窗棱。
旁邊的家人一臉的呆萌:“少爺莫要杞人憂天,這朝廷減租免賦,再有官員前來賑災,如何能有人吃人的場景?”
商輅看了自己的家人一眼,也隻能輕輕地歎了口氣,這家人算是商家的家生子,就是單純地伺候他起居的,這輩子沒有讀過什麽書,自然也沒有吃過什麽苦,勉強算得上識得幾個字罷了,這民間的疾苦,休說在竹簡木牘之中讀到,便是親眼看見的,都沒有過。
看著商輅不說話,這家人撓了撓頭,自然是也不敢多說什麽了。
馬車一路朝著黃岩縣方向興趣,很快就到了黃岩縣地界,在一座小橋旁,就站著幾個穿著公服的巡檢司弓手,負責盤查過往行人,這會兒人還不算多,有肩挑手提的,也有趕著車的,不過受檢查的時候,臉上都沒有什麽不安的神色,反倒是一個個滿臉笑容,有說有笑。
這和其他巡檢司查驗行人的時候,狀況截然不同。
這也引起了商輅的興趣,要知道,他在北京國子監的時候,也不是天天埋首八股文之中的,對於他這個級別的天才選手,教習、祭酒等教職人員,可是真的會做到因材施教的,提前接觸一些實務,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他掀開窗簾,對著最近的貨郎招了招手:“這位老丈,前方可是黃岩縣巡檢司臨時設卡,緝拿人犯的?”
這貨郎看麵相足有五十多了,被叫做老丈也是應該的,一看見一個穿著綾羅綢緞的公子哥和自己打招呼,連忙往前湊了湊,笑著答道:“回這位公子的話,正是。不過這卡設了能有小半年的功夫了,一直都在,算不得臨時的。”
頓了頓,這貨郎接著說道:“公子這是外地來這兒求學的士子吧?如今這黃岩縣裏麵也沒甚麽流寇之類的了,早被清剿了個幹淨,外地的流匪,但凡是消息靈通一點兒的,都不會傻嗬嗬地往咱們黃岩縣裏麵鑽。”
“老丈這是如何看出來的?”商輅眉頭就是一挑。
“這些天的功夫,咱們黃岩縣可是來了不少的士子,都奔著那書塾去了。”貨郎幹脆放下了挑子,笑著回答,“不說臨縣有名兒的那些個才子了,就是台州府那邊,都來了不少人,別的不說,光是老頭兒我這生意,都跟著好了不少。”
商輅聞言,瞧了瞧這貨郎的挑子,就見裏麵全是些胭脂水粉一類的物件,不由得心下了然。
嗯,作為士子裏麵最出類拔萃的那一撥兒,他當然理解什麽叫做“風流倜儻”了,或者說什麽叫“士子風流”了。
說白了就是去青樓裏麵裝逼,吟詩作賦之餘,來個一夕之歡,整出來一堆“連襟弟兄”。
當然了,逛青樓什麽的,你不能隻撒錢,你還得送點兒文雅的、有情趣的東西,才能讓人家記住你,否則,人家青樓裏麵的歌妓每天接客那麽多,遇到忙的時候上下兩張嘴一起不閑著,誰能記住你是誰?
所以這個時候就要送點兒墨寶啊、胭脂水粉啊、綾羅綢緞啊一類的東西了。
第一個是墨寶,送墨寶對士子的要求是很高的,最起碼你要出名,否則免談,隨便一個窮酸過來說要給提個字,然後來一宿白嫖……你當你玩崩崩崩還是窯子前線,隨便氪點兒也能玩的很爽?護院的打不死你。
綾羅綢緞嘛,對士子的要求也不低,最起碼你得有錢,就算不是最頂級的蘇絲,你也得送個差不多的,這和擱五百年後做糖爹一樣,送“幹女兒”愛馬仕送不起,奧萊裏麵的驢牌你也得來一個吧?江南皮革廠的東西,人家敢接你送的出手?
所以嘛,胭脂水粉這種東西,就成了消耗最大的產品了,你得挑著顏色鮮豔的,還得挑著味道噴香撲鼻的,也好在這年月的黃岩縣裏麵,沒有什麽大牌子的胭脂水粉,尋常貨色隻要質量過得去,也能糊弄一番,五百年後,化妝品直接作假往外送的還少了麽?
畢竟……一般人隻認識牌子,和驢牌啊、愛馬仕啊,不對是絲綢啊這種一眼就能看出質量如何的東西不一樣,有幾個人還去研究化妝品成分對不對的?
然後就看見這個貨郎一臉神秘地湊了過來:“公子我告訴你啊,這城中最好的樓子呢,叫百花樓,最好的姑娘叫綺楓姑娘,最喜歡的可就是小老兒這水粉了,公子如此風流倜儻,尋常的姑娘怕是看不上眼了,要不要來上幾盒,以備不時之需啊?()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正統十年的六月,江南可以稱得上酷熱了,浙江一地,天氣悶熱,全仗著靠海,然而空氣中水汽不多不少,悶人是夠了,但是下雨……還差了那麽一丟丟,從淳安往黃岩縣去,一路上田中的苗稼都有些枯黃了。
“今歲這浙江,隻怕又要免征一茬夏糧了啊。”商輅看著田間地頭的景象,不由得歎息了一聲,“這年景,卻是一年不如一年啊。”
去年浙江水災,免了一茬秋糧的賦稅,這今年再免個夏糧的賦稅,整個大明朝的財政都得受到影響,沒辦法,江南一地本來就是大明版圖裏麵少有的重稅區域,再加上經過曆朝曆代的開發、一年兩熟甚至三熟的農作物生長周期,讓這裏成了整個大明朝的糧倉。
可以說,江南一生變動,整個大明朝的糧食安全都要受到威脅。
朱棣以降的帝王也明白江南的重要性,所以除了北直隸之外,還弄了個南直隸出來,這可不是什麽新建個衙門,新添一點兒編製,給饑渴難耐的士大夫階層們安排一下就業問題,更不是什麽“遵循祖製”之類的問題,而是因為大明朝需要一個穩定的南方。
無比的需要。
所以走在這一路上,商輅看著田間地頭那些皺著眉頭,一臉愁苦的老農,不由得歎了口氣。
“若是今夏大旱,莊稼減產了,怕是又要來一輪人吃人啊。”商輅歎了口氣,輕輕地敲了敲窗棱。
旁邊的家人一臉的呆萌:“少爺莫要杞人憂天,這朝廷減租免賦,再有官員前來賑災,如何能有人吃人的場景?”
商輅看了自己的家人一眼,也隻能輕輕地歎了口氣,這家人算是商家的家生子,就是單純地伺候他起居的,這輩子沒有讀過什麽書,自然也沒有吃過什麽苦,勉強算得上識得幾個字罷了,這民間的疾苦,休說在竹簡木牘之中讀到,便是親眼看見的,都沒有過。
看著商輅不說話,這家人撓了撓頭,自然是也不敢多說什麽了。
馬車一路朝著黃岩縣方向興趣,很快就到了黃岩縣地界,在一座小橋旁,就站著幾個穿著公服的巡檢司弓手,負責盤查過往行人,這會兒人還不算多,有肩挑手提的,也有趕著車的,不過受檢查的時候,臉上都沒有什麽不安的神色,反倒是一個個滿臉笑容,有說有笑。
這和其他巡檢司查驗行人的時候,狀況截然不同。
這也引起了商輅的興趣,要知道,他在北京國子監的時候,也不是天天埋首八股文之中的,對於他這個級別的天才選手,教習、祭酒等教職人員,可是真的會做到因材施教的,提前接觸一些實務,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他掀開窗簾,對著最近的貨郎招了招手:“這位老丈,前方可是黃岩縣巡檢司臨時設卡,緝拿人犯的?”
這貨郎看麵相足有五十多了,被叫做老丈也是應該的,一看見一個穿著綾羅綢緞的公子哥和自己打招呼,連忙往前湊了湊,笑著答道:“回這位公子的話,正是。不過這卡設了能有小半年的功夫了,一直都在,算不得臨時的。”
頓了頓,這貨郎接著說道:“公子這是外地來這兒求學的士子吧?如今這黃岩縣裏麵也沒甚麽流寇之類的了,早被清剿了個幹淨,外地的流匪,但凡是消息靈通一點兒的,都不會傻嗬嗬地往咱們黃岩縣裏麵鑽。”
“老丈這是如何看出來的?”商輅眉頭就是一挑。
“這些天的功夫,咱們黃岩縣可是來了不少的士子,都奔著那書塾去了。”貨郎幹脆放下了挑子,笑著回答,“不說臨縣有名兒的那些個才子了,就是台州府那邊,都來了不少人,別的不說,光是老頭兒我這生意,都跟著好了不少。”
商輅聞言,瞧了瞧這貨郎的挑子,就見裏麵全是些胭脂水粉一類的物件,不由得心下了然。
嗯,作為士子裏麵最出類拔萃的那一撥兒,他當然理解什麽叫做“風流倜儻”了,或者說什麽叫“士子風流”了。
說白了就是去青樓裏麵裝逼,吟詩作賦之餘,來個一夕之歡,整出來一堆“連襟弟兄”。
當然了,逛青樓什麽的,你不能隻撒錢,你還得送點兒文雅的、有情趣的東西,才能讓人家記住你,否則,人家青樓裏麵的歌妓每天接客那麽多,遇到忙的時候上下兩張嘴一起不閑著,誰能記住你是誰?
所以這個時候就要送點兒墨寶啊、胭脂水粉啊、綾羅綢緞啊一類的東西了。
第一個是墨寶,送墨寶對士子的要求是很高的,最起碼你要出名,否則免談,隨便一個窮酸過來說要給提個字,然後來一宿白嫖……你當你玩崩崩崩還是窯子前線,隨便氪點兒也能玩的很爽?護院的打不死你。
綾羅綢緞嘛,對士子的要求也不低,最起碼你得有錢,就算不是最頂級的蘇絲,你也得送個差不多的,這和擱五百年後做糖爹一樣,送“幹女兒”愛馬仕送不起,奧萊裏麵的驢牌你也得來一個吧?江南皮革廠的東西,人家敢接你送的出手?
所以嘛,胭脂水粉這種東西,就成了消耗最大的產品了,你得挑著顏色鮮豔的,還得挑著味道噴香撲鼻的,也好在這年月的黃岩縣裏麵,沒有什麽大牌子的胭脂水粉,尋常貨色隻要質量過得去,也能糊弄一番,五百年後,化妝品直接作假往外送的還少了麽?
畢竟……一般人隻認識牌子,和驢牌啊、愛馬仕啊,不對是絲綢啊這種一眼就能看出質量如何的東西不一樣,有幾個人還去研究化妝品成分對不對的?
然後就看見這個貨郎一臉神秘地湊了過來:“公子我告訴你啊,這城中最好的樓子呢,叫百花樓,最好的姑娘叫綺楓姑娘,最喜歡的可就是小老兒這水粉了,公子如此風流倜儻,尋常的姑娘怕是看不上眼了,要不要來上幾盒,以備不時之需啊?()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