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了王玉芬肯定的答複,秀珠忽然沒有了繼續待下去的心情,便告別了王玉芬,先行離去。
時間尚早,說好來接自己的司機還未到,秀珠思考了片刻,跟著咖啡廳的侍者交代了一句,若是有人問她去向,讓他去街角那家書店找她。司機有過幾次送她去書店的經曆,知道那個地方,秀珠並不擔心他會找不到。
那家書店沒有名字,也沒有招牌,開在街道的角落,清淨少人。秀珠早已忘了當時是怎麽發現這家書店的,隻記得自從知道它的存在,她時常會去逛逛,一呆就是半天。
民國時代的娛樂活動,實在是少得可憐,電影業剛剛興起,經過現代立體電影技術洗禮的秀珠,對著無聲黑白影片無愛。北京城戲園子裏唱得幾乎都是京劇,演的永遠是那老幾樣,《貴妃醉酒》、《霸王別姬》、《鳳還巢》、《西廂記》、《白蛇傳》,不說那唱腔秀珠不喜歡,這些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她也沒有耐心看。除非是為了陪著白太太應酬,她極少進戲園子。
最讓秀珠難以忍受的還是文學作品的缺乏,本土新生的話本小說少得可憐,更不用說是從國外傳入的那些英文原版書,便是想找本翻譯本出來,也是極不容易。民國初期,即使是架空的時代,其曆史走向仍是大致按著正史行進,著名的五|四運動還差著一兩年,一大批在後世聲名赫赫的學者作家此時還在默默地求學,自然也不可能有那些經典的小說出現。
沒有人知道在誤入那一方小天地之後,秀珠心底是怎樣的驚喜。這種感覺完全不亞於一個獨自行走於茫茫沙漠的旅人,忽然間遇上了一大片水草豐美的綠洲。
小小的空間裏,那一排排整齊的書架上,滿滿的全是西方原版文學名著,大多是英文的,包括一些英譯本,也有少量法文、德文與意大利文的,雖是簡裝版,但勝在數量多、種類齊全,凡是已經刊印出版的作品,很多都能在這裏找到。不知不覺中,除了家裏學校,這裏已成了秀珠最喜歡來、且呆的時間最長的地方。
唯一讓秀珠萬般無奈又扼腕的是,書店裏所有的書一概拒絕外借與出售,這甚至讓秀珠一度懷疑這家書店的真實性,哪裏有書店拒絕賣書的?不賣書,不得盈利,書店靠什麽繼續存在下去?但是很快,秀珠便沉浸在文學的海洋裏,滿心歡喜地期待著店裏不時多出來的新書,將一切的不合理拋到腦後。
店主是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個子很高,消瘦,五官平凡無奇,鼻梁上架著一副大大的黑框眼鏡,整日裏板著一張臉,又極少說話,給秀珠的感覺有些木訥呆氣。他總是不大理人,幾乎每次見著他,他都是坐在店裏唯一的一張桌子後麵,或是安靜看書,或是寫寫畫畫。即使到了今日,秀珠仍是不知這店主姓甚名甚。
會給出這麽一個評價,秀珠絕不承認自己是在遷怒。初時仗著年紀小,秀珠曾經禁不起滿屋子書冊的誘惑,巴拉下自己的麵子,撒潑撒獎、插科打諢想讓店主賣她幾本。哪知這店主完全無動於衷,隻在秀珠快要破功的最後一刻,頭也不抬,直接對著門邊的牆麵一指。
那裏,貼著一張巴掌大、四四方方的紙片,上麵用鋼筆寫了一句話,“本店書冊概不外借出售”。便是再嚴格的規矩都有人情可講,店主這般不知變通、隻會拿這句話來壓人,可不就是木訥呆氣?她一點兒都沒有說錯!要不是他偶爾還能跟她蹦出幾個字來,說不得她會以為這是個實實在在的啞巴。
這書店規矩大,店主不但木訥呆氣,更兼任性、懶惰!在吃了好幾次閉門羹之後,秀珠忍不住對著店主抱怨,她也不指望店主能給她什麽反應,不過是忍不住習慣性地念叨兩句。直到有一日,不知是不是聽秀珠抱怨得次數多了,店主居然良心發現地在門口貼了一張“歇業”的紙條。再後來,每每店主外出歇業,門上總有紙條,如果店主隻是暫時離開,店門會關上,卻不會上鎖。
事實上,秀珠曾經越想越覺得不甘心,無數次給自己做心理建設,下定決心再也不去那裏,卻終是禁不起誘惑。她倒是可以拜托白雄起,幫她從國外帶原文書回來,但不知怎麽的,卻獨獨喜歡這裏的清淨,總是不知不覺便走到這裏來。
回想起這幾年來,跟著那家無名書店、以及那位無名店主“剪不斷、理還亂”的“孽緣”,秀珠不覺露出一抹笑來,加快了腳步。往日裏自己多是周末與假期去,倒是極少選在現在這種時候,也不知那店主在是不在。
慢慢地接近街道的轉角,再過去便是一條條小巷,秀珠周圍的行人逐漸減少,最後竟然隻有秀珠一人走到盡頭。
漆成棕紅色、油漆已有些剝落的木門關著,看來店主不在。秀珠掃了一眼,發現門上並未貼著紙條,心下一喜,暗道總算沒有白來一趟。緩步上前,輕輕推門,木門果然應聲而開。秀珠邁步走進屋內,順手合上門,靜靜地打量了一圈。
屋內一如既往的幹淨,不管是地麵還是書架,都是一塵不染,書冊理得整整齊齊,一絲不亂。靠近門口的那張桌子上,放著一本簇新的《堂·吉訶德》,書頁還翻著,夾著一枚長方形的手繪書簽。秀珠看了一眼,發現是英譯本。書冊的右手邊,放著一個紫砂的茶杯,杯蓋打開了,反放在杯子邊上,杯中的茶水還未冷透,升騰著嫋嫋的熱氣。
瞧這模樣,店主剛剛還在,這會兒暫時走開了,過得片刻自會回來。秀珠也不去管他,這麽些年下來,她早已習慣了店主的愛理不理與神出鬼沒。將視線移到靠著牆的那把椅子上,秀珠下意識地抿唇一笑。這把椅子,原是沒有的,秀珠來得次數多了,店主才在他自己用的那套桌椅基礎上,加了這一把椅子。
將書包擱在椅子上,秀珠轉過身,向著中間那個書架走去。那裏,有一本原版的《呼嘯山莊》。前世秀珠便極喜此書,不但買了中文和英文的精裝版收藏,還買了一套簡裝版的供平時翻閱之用,時不時讀上幾頁。上一回偶爾瞥見這裏多了這本書,卻未來得及拿出來看看,這次雖然時間緊了點,但也不想再錯過了。
依著記憶,秀珠很快找到了那本書。抬手小心地取下,捧在手裏,秀珠甚至萌生了將它偷渡回家的想法。當然,她隻是想想,不可能真的做出這麽掉價的事兒,這裏她還想繼續來呢!每次進了這裏,這種想法總要在她心底過上幾遍,要是哪一回不想了,那才叫奇怪了。
將書頁翻開,熟悉的字句印入眼簾,不過片刻,秀珠便沉浸在了裏麵,忘記了時間了流逝。周圍異常安靜,隻有秀珠自己淺淺的呼吸聲,與書頁翻動的輕響。
忽然聽得“咣當”一聲響,虛掩的木門被人從外麵重重推開。秀珠詫異地抬起頭來,卻見門口處多了一道修長的身影。
逆著光,看不太清楚長相,隻一雙眼睛極是明亮,向著秀珠看過來。
四目相對,這一眼,恍如相識。
時間尚早,說好來接自己的司機還未到,秀珠思考了片刻,跟著咖啡廳的侍者交代了一句,若是有人問她去向,讓他去街角那家書店找她。司機有過幾次送她去書店的經曆,知道那個地方,秀珠並不擔心他會找不到。
那家書店沒有名字,也沒有招牌,開在街道的角落,清淨少人。秀珠早已忘了當時是怎麽發現這家書店的,隻記得自從知道它的存在,她時常會去逛逛,一呆就是半天。
民國時代的娛樂活動,實在是少得可憐,電影業剛剛興起,經過現代立體電影技術洗禮的秀珠,對著無聲黑白影片無愛。北京城戲園子裏唱得幾乎都是京劇,演的永遠是那老幾樣,《貴妃醉酒》、《霸王別姬》、《鳳還巢》、《西廂記》、《白蛇傳》,不說那唱腔秀珠不喜歡,這些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她也沒有耐心看。除非是為了陪著白太太應酬,她極少進戲園子。
最讓秀珠難以忍受的還是文學作品的缺乏,本土新生的話本小說少得可憐,更不用說是從國外傳入的那些英文原版書,便是想找本翻譯本出來,也是極不容易。民國初期,即使是架空的時代,其曆史走向仍是大致按著正史行進,著名的五|四運動還差著一兩年,一大批在後世聲名赫赫的學者作家此時還在默默地求學,自然也不可能有那些經典的小說出現。
沒有人知道在誤入那一方小天地之後,秀珠心底是怎樣的驚喜。這種感覺完全不亞於一個獨自行走於茫茫沙漠的旅人,忽然間遇上了一大片水草豐美的綠洲。
小小的空間裏,那一排排整齊的書架上,滿滿的全是西方原版文學名著,大多是英文的,包括一些英譯本,也有少量法文、德文與意大利文的,雖是簡裝版,但勝在數量多、種類齊全,凡是已經刊印出版的作品,很多都能在這裏找到。不知不覺中,除了家裏學校,這裏已成了秀珠最喜歡來、且呆的時間最長的地方。
唯一讓秀珠萬般無奈又扼腕的是,書店裏所有的書一概拒絕外借與出售,這甚至讓秀珠一度懷疑這家書店的真實性,哪裏有書店拒絕賣書的?不賣書,不得盈利,書店靠什麽繼續存在下去?但是很快,秀珠便沉浸在文學的海洋裏,滿心歡喜地期待著店裏不時多出來的新書,將一切的不合理拋到腦後。
店主是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個子很高,消瘦,五官平凡無奇,鼻梁上架著一副大大的黑框眼鏡,整日裏板著一張臉,又極少說話,給秀珠的感覺有些木訥呆氣。他總是不大理人,幾乎每次見著他,他都是坐在店裏唯一的一張桌子後麵,或是安靜看書,或是寫寫畫畫。即使到了今日,秀珠仍是不知這店主姓甚名甚。
會給出這麽一個評價,秀珠絕不承認自己是在遷怒。初時仗著年紀小,秀珠曾經禁不起滿屋子書冊的誘惑,巴拉下自己的麵子,撒潑撒獎、插科打諢想讓店主賣她幾本。哪知這店主完全無動於衷,隻在秀珠快要破功的最後一刻,頭也不抬,直接對著門邊的牆麵一指。
那裏,貼著一張巴掌大、四四方方的紙片,上麵用鋼筆寫了一句話,“本店書冊概不外借出售”。便是再嚴格的規矩都有人情可講,店主這般不知變通、隻會拿這句話來壓人,可不就是木訥呆氣?她一點兒都沒有說錯!要不是他偶爾還能跟她蹦出幾個字來,說不得她會以為這是個實實在在的啞巴。
這書店規矩大,店主不但木訥呆氣,更兼任性、懶惰!在吃了好幾次閉門羹之後,秀珠忍不住對著店主抱怨,她也不指望店主能給她什麽反應,不過是忍不住習慣性地念叨兩句。直到有一日,不知是不是聽秀珠抱怨得次數多了,店主居然良心發現地在門口貼了一張“歇業”的紙條。再後來,每每店主外出歇業,門上總有紙條,如果店主隻是暫時離開,店門會關上,卻不會上鎖。
事實上,秀珠曾經越想越覺得不甘心,無數次給自己做心理建設,下定決心再也不去那裏,卻終是禁不起誘惑。她倒是可以拜托白雄起,幫她從國外帶原文書回來,但不知怎麽的,卻獨獨喜歡這裏的清淨,總是不知不覺便走到這裏來。
回想起這幾年來,跟著那家無名書店、以及那位無名店主“剪不斷、理還亂”的“孽緣”,秀珠不覺露出一抹笑來,加快了腳步。往日裏自己多是周末與假期去,倒是極少選在現在這種時候,也不知那店主在是不在。
慢慢地接近街道的轉角,再過去便是一條條小巷,秀珠周圍的行人逐漸減少,最後竟然隻有秀珠一人走到盡頭。
漆成棕紅色、油漆已有些剝落的木門關著,看來店主不在。秀珠掃了一眼,發現門上並未貼著紙條,心下一喜,暗道總算沒有白來一趟。緩步上前,輕輕推門,木門果然應聲而開。秀珠邁步走進屋內,順手合上門,靜靜地打量了一圈。
屋內一如既往的幹淨,不管是地麵還是書架,都是一塵不染,書冊理得整整齊齊,一絲不亂。靠近門口的那張桌子上,放著一本簇新的《堂·吉訶德》,書頁還翻著,夾著一枚長方形的手繪書簽。秀珠看了一眼,發現是英譯本。書冊的右手邊,放著一個紫砂的茶杯,杯蓋打開了,反放在杯子邊上,杯中的茶水還未冷透,升騰著嫋嫋的熱氣。
瞧這模樣,店主剛剛還在,這會兒暫時走開了,過得片刻自會回來。秀珠也不去管他,這麽些年下來,她早已習慣了店主的愛理不理與神出鬼沒。將視線移到靠著牆的那把椅子上,秀珠下意識地抿唇一笑。這把椅子,原是沒有的,秀珠來得次數多了,店主才在他自己用的那套桌椅基礎上,加了這一把椅子。
將書包擱在椅子上,秀珠轉過身,向著中間那個書架走去。那裏,有一本原版的《呼嘯山莊》。前世秀珠便極喜此書,不但買了中文和英文的精裝版收藏,還買了一套簡裝版的供平時翻閱之用,時不時讀上幾頁。上一回偶爾瞥見這裏多了這本書,卻未來得及拿出來看看,這次雖然時間緊了點,但也不想再錯過了。
依著記憶,秀珠很快找到了那本書。抬手小心地取下,捧在手裏,秀珠甚至萌生了將它偷渡回家的想法。當然,她隻是想想,不可能真的做出這麽掉價的事兒,這裏她還想繼續來呢!每次進了這裏,這種想法總要在她心底過上幾遍,要是哪一回不想了,那才叫奇怪了。
將書頁翻開,熟悉的字句印入眼簾,不過片刻,秀珠便沉浸在了裏麵,忘記了時間了流逝。周圍異常安靜,隻有秀珠自己淺淺的呼吸聲,與書頁翻動的輕響。
忽然聽得“咣當”一聲響,虛掩的木門被人從外麵重重推開。秀珠詫異地抬起頭來,卻見門口處多了一道修長的身影。
逆著光,看不太清楚長相,隻一雙眼睛極是明亮,向著秀珠看過來。
四目相對,這一眼,恍如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