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後,徐文山右手戴上扳指,左手提著弓箭,把鹿澤打扮成童仆模樣,入了山。


    鹿鶴溝四麵環山,其中南麵深山,是一處天然的獵場,林中飛禽走獸數不勝數,鹿鶴溝幾乎所有獵戶,幾乎都在南麵山中打獵。


    徐文山的目標,就是南麵獵場。


    山間蚊蟲猖獗,敗草紮踝,枯藤遍垂,野兔亂躥,怪鳥泣血。兔子雖然還不錯,但徐文山看不上這點肉,手中箭支也不多,不想浪費在它們身上。


    在林中走了一會兒,徐文山發現一個大家夥。


    那是一頭體型龐大的麋鹿,通體黝黑,頭上鹿角像山一樣高高支起,正在遠處低頭吃草,時不時抬頭四處張望。


    徐文山趕緊蹲下。這個距離就算射中,弓箭造成的傷害也不足以擊殺,他蹲伏著向前移動,慢慢接近那頭麋鹿。


    一無所知的麋鹿還沒發覺自己已經被盯上了,但好似感受到殺氣一般,忽然直起身,警覺地四處張望,鼻頭抽動,好像嗅到了什麽氣味。


    如果再靠近,可能會被發覺,盡管不是最好的距離,但這可能是最後的機會,徐文山抽出箭支,搭在弦上,眼睛盯著麋鹿。


    正要彎弓射箭時,從另一個角落飛出一支箭,朝麋鹿的頭部激射去,就在這一瞬間,麋鹿低了低頭,那支箭撞到鹿角上,落在了地上。


    麋鹿被驚動了,撒腿就跑,很快就沒影了。假如剛才那一箭中了,倒還可以追,但現在無論如何是追不上了。徐文山無奈地站起來,看到不遠處,另一個人也站了起來。


    那人也看到了徐文山,顯得有些吃驚:


    “這不是徐家的少爺麽?怎麽到這裏來了?”


    此人徐文山也認識,是鹿鶴溝裏有名的獵戶,名叫李四六。在李四六旁邊,也站起來一個和徐文山年紀相仿的少年,是李四六的兒子李大壯。


    據說這李四六每次入山,都會帶一堆獵物回,人們都說他是鹿鶴第一獵手,不過這李四六倒挺謙虛,人前從不自矜功伐,有時還會送一些獵物下水給暫時困難的人家。


    李四六帶著大壯朝徐文山走來,又問了一遍:“少爺,你怎麽在這兒?”不等徐文山回答,又拍了一記大壯的後腦,道:“快見過少爺。”


    大壯憨憨地朝徐文山鞠了一躬,徐文山擺了擺手,舉了舉手中的弓箭,說:“跟你瞅上同一個獵物了。”


    李四六皺了皺眉,他並不相信徐文山真是來打獵的,在他看來,作為一個地主家的公子,怎知窮人家的艱辛?歪歪地挎著一副弓出來狩獵,旁邊還帶個漂亮小僮仆,想必也是想過把癮,他這種公子哥,哪像自己家這種要把腦袋別在褲子上討飯吃的人家?


    他根本就不懂狩獵的辛苦。李四六做出了判斷,並暗暗藏在心裏。


    李四六擅長狩獵、靠狩獵吃飯,因此也對狩獵有著超出一般人的崇敬。對於徐文山這種“褻瀆”狩獵的做法相當瞧不起,於是話語裏就帶了一絲不耐,跟徐文山說:“這裏很不安全,我看你啊,這身子板,還是快點回去歇著吧。”


    李四六對徐文山的語氣有些不善。


    李大壯知道自己父親的脾氣,他就是隻服比自己弓術好的,就算你是地主老爺本人,也休想得到他的褒獎,為這脾氣他總是得罪人。他局促地看了看徐文山,又看看自己老頭,不知道怎麽打破這尷尬局麵。


    徐文山自然不知道對方心裏繞了這麽多彎彎,隻是說:“不歇,剛出來,就是想學學打獵。久聞您是鹿鶴溝第一獵手,我可否跟著你,觀摩觀摩你的狩獵神技?”


    李四六受了這一記馬屁,倒對徐文山的觀感好了不少,語氣也變得善了許多,說:“跟著看倒行,不過到時我可沒功夫管你,自己小心別出危險。”


    徐文山便提著弓,默默地跟在李四六父子後麵。


    大壯轉過頭看了看徐文山,徐文山衝他笑了笑,他對徐文山做了個鬼臉,就快步跟上了自己的父親。


    事實證明李四六有兩把刷子,很快下一個獵物就出現了,這是一頭野豬。李四六回過頭看了看徐文山,發現徐文山已經持弓在手,輕蔑地笑了笑,轉頭對大壯說:“大壯,你看好了,打獵可不像別人想的那麽簡單,不是你射中了就算打著了。你看這野豬,它性情暴躁,一箭射中,它可能會反撲回來,這時候你就要小心了。”


    大壯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李四六又回過頭對徐文山說:“徐公子,你站遠點,不要貿然出手,會影響我獵殺這畜生的。如果等會兒我打中了,回頭分你點下水。”


    徐文山輕鬆地說:“我就站這兒看你怎麽獵吧。”


    李四六皺起了眉頭,說:“等會兒我可顧不上你,要受傷了你得自己走回去。”


    徐文山說:“不勞費心。”


    李四六彎弓搭箭,氣度沉穩,動作迅速,一看就是經驗豐富的老獵人。


    隻是給一旁的徐文山看傻了。


    並不是李四六太強,而是李四六太弱了!


    盡管徐文山之前就知道鹿鶴溝獵戶水平堪憂,但他還是看得一陣無語。


    李四六的開弓姿勢、撒放手法都不對,他用食指大拇指捏住箭尾,撒放就是兩指一張,箭就飛出去了。


    徐文山剛加入弓箭社團的時候,第一次玩弓就使用的這種撒放手法,結果被學長狠狠地糾正了。


    這種撒放手法叫做捏箭法,雖然不是不行,但缺點實在太多,用這種手法開弓必須馬上把箭射出去,否則手指會酸脹。


    實際上,鹿鶴溝獵手的撒放手法都是捏箭法以及捏箭法的變體。這種手法是人拿到弓箭後的第一反應。


    也不怪鹿鶴溝獵手們靠箭吃飯一輩子,也沒琢磨出正確的撒放手法,鹿鶴溝太封閉了,獵手們之間也缺乏交流,大多出於敝帚自珍的心理,把自己掌握的訣竅視為傳家秘訣。


    這樣的環境,再給五百年也未必能點出什麽科技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建聊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野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野亮並收藏重建聊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