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嗬,王先生,山長說您喜歡清淨,小人便帶您來了這裏,山居簡陋,這一間已是書院裏剩下的居所中最好的一間,希望先生不要嫌棄。若是您還要添些什麽,直接吩咐小的去買就行!”


    在陸放翁家中用過晚飯,陸小安便帶著李修元來到了書院南邊的一間客舍中。


    “嗬嗬,這裏已經很好了,什麽都不缺,多謝小安先生!”天色將暝,李修元打開軒窗,在房中細細看了一番,向陸小安抱拳相謝。


    地方寬敞,裝飾古樸,周圍也很清淨,臥房中擺著一張床塌,床上放著厚厚衾被,中堂擺著一張木桌,三把竹椅,書房裏搬來了許多儒學經典,牆上也新掛上了幾張山水畫,看起來十分清雅。


    “王先生喜歡這裏就好!”陸小安輕笑一聲,躬身告退。


    李修元走進書房,端坐在書桌旁,開始翻起了儒學的經典,四書五經和曆代名家的經義釋讀都有。


    這些儒家經典都是陸放翁的平日裏喜歡閱覽的書籍,上麵還寫了一些小字批注,想來是陸放翁刻意為之。


    李修元一邊翻閱著儒家經典一邊還在沉思,初代儒聖是天道斬出的善屍,走人間教化之道,當世洛陽的二程已亡,朱熹和陸九淵還未出世,理學和心學都可以成為自己立身儒學的大道之基,不過是看那一個更契合自己的天性而已。


    其實,李修元想要傳承的儒道,在他來崇綺書院之前,就已經想好,否則他也不會作灰衣黑帽中年人裝扮,又化名為王雲了。


    王雲即是王守仁,因王守仁年輕時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中修行道法,自號為陽明子,因此他也被後世的學者稱為陽明先生。


    李修元的儒道之基便選擇了陽明心學。


    第二日一早,日頭高升,書聲朗朗,陸放翁在學子們一陣清亮的讀書聲中,帶著李修元來到了前院的學堂。


    崇綺書院連同陸山長,一共就隻有三位先生,收容的學生也不過八十三人,大多都是上不起臨安府學的寒門子弟。


    書院占地約四五十畝,將崇聖殿,講堂,藏書樓,廊房和三位先生的居所加在一起,也不過有三十多間房舍,院外還有十多畝書院的屬田,這些就是崇綺書院的所有財產了。


    整個書院的田產和房屋都是陸放翁用他自己積攢下的多年俸祿買來,如今他無官無俸,又無其他營生,就算竭盡全力也隻能勉強維持書院的運轉,境況顯得很破敗。


    “陸山長安好!”學堂中的儒生一見陸放翁走來,立即躬身問好。


    “諸生安好!”陸放翁輕笑著擺擺手,向身邊一指將李修元介紹給了甲字班的二十一人:“這位是老夫的舊友,紹興王雲王伯安,也是老夫為你們請來的新先生,以後便由王先生接替老夫之職,來為你們甲字班授課了!”


    甲字班的二十一名儒生算是崇綺書院中的佼佼者,之前李修元見過的梁山伯與祝英台二人赫然也在其列。


    “陸山長以後不再為我們授課了嗎?”一聽到陸放翁的話,祝英台立刻站起身,驚聲問道。


    “是啊,山長,我們不要什麽新先生,還是由您來授課吧,您可不能丟下我們啊?”又有數名儒生站了起來。


    之前這些甲字班的學生都是由陸放翁親自教授的,如今聽聞要換一位新來的王先生,眾學子們自然十分不樂意。


    “嗬嗬,諸生請坐,如今老夫年事已高,心力也漸漸不足,無法再繼續教授大家,還望諸生能夠體諒。


    不過大家放心,王先生的學問遠勝老夫,由他來為你們授課,老夫很心中十分滿意!


    以後,你們若是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也可以到老夫的居所中去找老夫,老夫雖然不再為你們授課,但仍然是你們的山長啊!”


    陸放翁帶著一臉和煦的笑意,看向學堂中的眾學子。


    “山長說的對,如今山長已有年歲,我等不能隻顧自己的學業,讓山長如此操勞!”梁山伯站起身來,對著眾人道。


    眾儒生雖然不舍陸山長辭課,卻也沒有再挽留,隻是看向新來的王先生時,神色中都流露出一絲不滿。


    陸放翁將在場諸生安撫住之後便退了出去,將學堂留給李修元。


    李修元站在三尺講台上,心情倒也十分平靜。


    隻聽他輕聲笑道:“在下王雲,別號陽明子,你們可以稱在下王先生,也可以叫在下陽明先生。”


    “陽明先生安好!”學堂中隻有三名儒生回了他,其他人都在看著祝英台的眼色行事,見祝公子默然不語,他們也不回話。


    李修元淡然一笑,抬手向回話的那三人一指:“你們叫什麽名字?”


    “回先生,學生梁山伯!”性子敦厚的梁山伯肅然回道。


    一名性格慷爽的英挺少年起來笑著道:“嘿嘿,回先生,學生寧采臣,與先生乃是同鄉!”


    “回王先生,學生鮑仁,乃是一名齊人。”鮑仁站起身來,神色有些拘謹。


    這是一名身材清瘦的俊秀少年,穿一件洗的發白的青色儒服,一看便知此人家境十分窘迫。


    李修元對著三人點點頭,表示記下了他們。


    學堂中其他的人看著梁山伯三人的際遇都有些後悔,早知道之前我也向王先生問好了,這樣先生也會記住我的名字了吧。


    李修元如今這般莊重威嚴的清奇形貌,對這些甲字班的眾位學子還是很有殺傷力的,他們預期中學識淵博的先生就該長成這樣,更何況,這位王先生可是得到過陸山長的推崇的,那必是有真才實學的大儒,若是能時常得王先生提點,肯定會學業大進。


    “聖人常言,教化之道在於有教無類,具體實施則要因材施教。在下如今為人師表,便要遵從聖人之言,不知諸生到書院進學所求為何啊?是想求個功名前程日後入仕為官還是想要繼承先賢之道成就一代名儒?”李修元環顧學堂眾人,又看向梁山伯笑道:“山伯,你先來說說!”


    梁山伯一愣,赧然回道:“學生沒有先生說的這麽大誌向,家母把學生送到書院來,就是為讀書識字,學些算術,好讓學生以後回鄉做一名賬房先生!”


    眾儒生都大笑,李修元又問道:“那你自己呢?如今你的誌向為何?”


    “學生願做一方縣令,為百姓做些實事!”


    “一方縣令?山伯不嫌官小?”李修元似笑非笑的看著他。


    梁山伯連連擺手:“不不不,以學生之能,最多就隻能做一方縣令。”


    李修元又問寧采臣:“采臣有何誌向?”


    寧采臣笑道:“哈哈哈,學生乃是俗人,做夢都想要金榜題名,官呢自然是做的越大越好。”


    眾儒生又是一陣大笑。


    “鮑仁你呢?”李修元看向他問道。


    “學生進書院也是為求取功名!”鮑仁回道。


    李修元並未對三人的誌向做任何評價,隻自顧自的說道:“諸生相從於此,都帶著一顆求學之心。在下學識淺薄,怕不能給你們很好的幫助,就以四事相規,聊以答諸生之意。


    一曰立誌,二曰勤學,三曰改過,四曰責善。


    這四件事都很重要,你們聽仔細了,不要疏忽怠慢。


    立誌:誌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誌者。


    勤學:已立誌為君子,自當從事於學。凡學之不勤,必其誌之尚未篤也。


    改過:夫過者,自大賢所不免;然不害其卒為大賢者,為其能改也。故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


    責善:“責善,朋友之道;”然須“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愛,致其婉曲,使彼聞之而可從,繹之而可改,有所感而無所怒,乃為善耳!”


    李修元對諸生說的話,取自於前世記憶中,陽明先生在龍場悟道後,所寫下的《教條示龍場諸生》,也是陽明先生對儒生治學的看法。


    祝英台的身體漸漸挺直,細細的聽著王先生的傳授。其他的儒生也被李修元的治學之法折服,心中暗暗讚歎。


    隻聽祝英台道:“先生剛剛說了自己的治學之法,學生受教,懇請先生傳授您真正的學問。”


    眾儒生也一起向李修元看來,眼中帶著渴慕。


    陸山長擅長史學,乙字班的方瓊先生擅長辭章之學,丙字班的陳珣先生擅長格物之術,也不知這位受陸山長推崇的王先生身懷何種驚人的奇學。


    “嗬嗬,儒家之學,先賢之道傳下來約有八字,正心誠意,格物致知!”李修元看著眾儒生笑道:“不過依在下看來,正心誠意作為一種修養方法由先賢們說說也就算了,格物致知的解釋卻有些謬誤!”


    “什麽,王先生竟然在質疑先賢之道?”眾儒生心中驚駭,連性格慷爽的寧采臣也有些驚愕,隻有祝英台流露出感興趣的神色。


    隻聽李修元又道:“先賢們說要先格物才能致知,在下卻要說知乃自性,不必向外部格物窮理,格為正,格物便是正心,一切要返求自性,隻需致良知即可,而致良知向外延展,則為知行合一,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並非是我知道這個道理,卻做不到,而是那些你做不到的事,並不是你真正知道的事。”


    “致良知的依據莫不是孟子所言的人之四端?”


    “知行合一,先生可否詳細解說?”


    “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心外無物,心外無理!”李修元看著學堂中的眾學子笑道:“這些便是在下的全部學問了,以後的時日,在下會為諸生詳細講述心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仙魔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莊伯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莊伯微並收藏大宋仙魔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