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遠門建於明洪武初年,位於陪都老城的正西方,甕門朝向東北方向,此門是古陪都通往川蜀等地的起點,故名之曰“通遠”。
此外,關於這名字還有一個傳說,那就是“通遠門、響鑼鼓、埋死人”。
因為通遠門是古陪都的戰略要塞,曆史上曾有無數次的戰役在這裏打響,而最為慘烈的一次就發生在明朝末年。那次戰役總共持續了六天之久,敵軍炸塌通遠門轉角城牆,一舉攻入陪都。領將下令兵士大肆殺戮城中百姓以解心中之恨,《荒書》記載“城中男女皆斷右手”,陪都城內十室九空,通遠門外大白天也有老虎上街拖人,稱“萬戶蕭疏鬼唱歌”也毫不過分。
因為殺人過多,怕屍體扔在江中汙染水源,敵軍便將人拖出城外埋葬,通遠門外一帶由此成為“亂葬崗”,於是“通遠”一門不但成為遠途跋涉的必經之門,甚至成為喪葬的出行之門。
隨著城域不斷擴張,通遠門一帶成為新城延伸的必經之地,當時的陪都政府遷移了上萬墳丘,並請西藏活佛在陪都超度亡靈,建了一座菩提金剛塔。而巴曼子將軍墳也修建於這個時期前後,它與菩提金剛他分列於通遠門的兩側,一個利於左,一個臥於右,相傳也是為了震懾當年的軍士亡魂。
那巴曼子又是何許人呢?
巴蔓子是東周末期(約戰國中期)的巴國將軍,約公元前4世紀,巴國朐忍發生內亂,時巴國國力衰弱,國君受到叛亂勢力脅迫,百姓被殘害。巴國將軍蔓子遂以許諾酬謝楚國三城為代價,借楚兵平息內亂。事平,楚使索城,蔓子認為國家不可分裂,身為人臣不能私下割城。但不履行承諾是為無信,割掉國土是為不忠,蔓子告曰“將吾頭往謝之,城不可得也。”於是自刎,以授楚使,巴蔓子以頭留城,借以忠信兩全。
曾經的巴曼子墓乃是一個墓園,所占麵積頗為廣大,但後來隨著新城的建設,拆除城牆後,馬路一段的低估被填高,墓園遂被置於馬路的堡坎之下,而老伍頭見到他所說的“大將軍”的時候,就是在那個堡坎下,不過當時的老伍頭還隻是“小伍”,年紀僅僅在二十歲上下。
那是一個夏天的深夜,老伍頭在建築工地上做完工回來,先去不遠處的江邊洗個澡,一手拎著洗涮後未幹的衣服,一手拎著一根碗口粗細的竹扁擔。這種扁擔是做重力活的必備工具之一,搭上一根結實的尼龍繩之後,幾乎可以解決工地上所有的夥計。
一邊走,老伍頭一邊哼唱著小調兒,心裏卻在算著工錢,再過上幾天就到了結賬的日子了,到時候就買進不少的米麵油鹽,可以好好地犒勞一下肚子了。半大小子吃窮老子,老伍頭正值壯年,要不是靠著父親隔三差五地去江裏撈點魚蝦,估計連填飽肚子都有困難。
走了小半天,老吳頭突然發現有點兒不對頭。這條路他每天都走,就是閉著眼睛都能摸回家,可今天走了那麽久了,卻還沒到拐彎的岔路口。老伍頭抬起頭看了看月亮,不知道什麽時候,天上的月亮變得朦朧起來,那輪皎潔的玉盤被霧氣遮住了大部分的光輝。
“咦,我怎麽繞到這邊來了?”
可能是老伍頭光顧著美滋滋地算工錢了,居然莫名其妙地跑到了一條巷子裏,因為回家心切,他也沒多想自己沿路過來為什麽沒看到房子,急忙加緊腳步往前趕。可是走出去一段路之後,老伍頭就覺得越來越不對勁了,他從小就是在這一代長大的,對這一帶是熟到不能再熟了,但今天卻發現有些房子改變了樣貌,一些最近幾年才修建起來的新房子全都不見了,反倒是老人們經常提起的一些老建築都清清楚楚地展現在眼前。
老伍頭似乎有所醒悟,就在他轉身的時候,卻聽到前麵傳來一陣熙攘的聲音。老伍頭踮腳朝那邊看了一眼,發現巷子口那邊燈火通明,人影晃動,恍如就是一個集市。
老伍頭想了想,不知道是不是好奇心作祟,他居然鬼使神差地走了過去。
巷子口那邊果然是一個集市,一個小攤上都掛著白色的紙燈籠,從衣服到吃食,從日常用品到各式工具都無一不包,花花綠綠地擺滿一地,玲琅滿目地掛滿整攤。集市上人頭攢動、摩肩擦踵,老伍頭可是很多年沒看到這副場景了,心下立刻大喜。他兜裏還揣著一點兒零錢,平時都舍不得花,就想在這個夜市上扯幾尺布,拿回去讓老娘做幾件汗衫。
逛來逛去地轉悠了大半天,新鮮物件倒是瞧見不少,但老伍頭卻始終沒找到賣布的攤子,這裏賣的都是做好的衣服。老伍頭始終沒好意思上去問價,他帶的錢太少了,而那些衣服又太過華麗,恐怕問了也是買不起。
老伍頭泄氣地搖了搖頭,轉身往回走,看得著摸不著,逛再久也是浪費時間,還不如早點兒回家睡覺呢。
“通通通!”集市上突然傳來一陣銅鑼開路的聲音,期間還夾在著嗩呐聲,吹得正是百鳥朝鳳。
“這是誰家啊,大半夜的接婆娘!”老伍頭皺了皺眉頭,“就算是二婚,這也太晚點兒了吧!要是頭婚,離天亮接新媳婦兒還好幾個鍾頭呢!”
扭頭過一看,老伍頭就被眼前的場景給嚇到了,因為那場麵實在是太壯觀了,仿佛是當年大財主娶婆姨的場麵。一座八抬紅色大嬌顫悠悠地被幾個紅衣綠褲的小廝抬了出來,前麵銅鑼開道,後麵古樂手緊跟,兩側各立兩匹高頭大馬,真是好不威風!
老伍頭往邊上靠了靠,嘴裏卻是罵個不停,自己早就成年了,提親的倒是不少,卻始終備不起彩禮錢,甚至連個安置老婆的窩都沒有。這年頭,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啊!
“哎,小伍兒,怎麽是你啊?”
老伍頭詫異地扭過頭,隻見一匹高頭大馬立在身前,馬身上坐著一個二十來歲的英俊男子,全身披紅掛彩,赫然是一副新郎官的打扮。
“你是?”
“怎麽?不認識啦,我啊,金子,城西北角的金啟釤啊!”
“金啟釤?你……你不是……”老伍頭嚇得倒退出去好幾步,臉都白了。
金啟釤是城西北角金財主家的小兒子,解放前,這家可謂是財大勢大,老伍頭的老子就是給他家扛活的,可沒少受他家的欺負。十多年前,他們家的田地讓政府給分了,這小子的氣焰小了很多,甚至市場反過來巴結他們這些泥腿子。可老伍頭清楚地記得,在某年夏天去江裏洗澡的時候,這小子因為水性不濟被江水衝跑了,連個屍首都沒撈回來。
“唉,你想錯了,我沒死!”金啟釤從馬上跳下來,“我讓水給卷跑了,碰巧讓下江打漁的船工給救了!”
“不……不可能,你家裏還……還給你出喪呢!”
“那是掩人耳目!”金啟釤歎了一口氣,“既然今天在這裏撞見你了,我也就不瞞了。你也知道我家的遭遇,被救起以後,我爹擔心我被牽連,就偷偷轉移了不少錢,讓我在親戚家躲了十多年!眼看著現在該成家立業了,爹娘身邊又沒人照顧,我這才回來的!”
“那……那你怎麽大半夜的娶親啊!”
“什麽大半夜的娶親啊,我是從養父母家成的親,可我爹娘非要讓我回家裏洞房,這才急急忙忙地往回趕!”金啟釤說,“老人家就想圖個熱鬧,所以才弄出這場麵,好讓我爹娘高興高興!”
“哦,原來是這樣啊!”老伍頭這才將信將疑地點點頭,隨即擺了擺手,“行啦,離家不遠了,你趕快走吧,別讓二老等急了!”想和更多誌同道合的人一起聊《詭狩》,;”,聊人生,尋知己~
此外,關於這名字還有一個傳說,那就是“通遠門、響鑼鼓、埋死人”。
因為通遠門是古陪都的戰略要塞,曆史上曾有無數次的戰役在這裏打響,而最為慘烈的一次就發生在明朝末年。那次戰役總共持續了六天之久,敵軍炸塌通遠門轉角城牆,一舉攻入陪都。領將下令兵士大肆殺戮城中百姓以解心中之恨,《荒書》記載“城中男女皆斷右手”,陪都城內十室九空,通遠門外大白天也有老虎上街拖人,稱“萬戶蕭疏鬼唱歌”也毫不過分。
因為殺人過多,怕屍體扔在江中汙染水源,敵軍便將人拖出城外埋葬,通遠門外一帶由此成為“亂葬崗”,於是“通遠”一門不但成為遠途跋涉的必經之門,甚至成為喪葬的出行之門。
隨著城域不斷擴張,通遠門一帶成為新城延伸的必經之地,當時的陪都政府遷移了上萬墳丘,並請西藏活佛在陪都超度亡靈,建了一座菩提金剛塔。而巴曼子將軍墳也修建於這個時期前後,它與菩提金剛他分列於通遠門的兩側,一個利於左,一個臥於右,相傳也是為了震懾當年的軍士亡魂。
那巴曼子又是何許人呢?
巴蔓子是東周末期(約戰國中期)的巴國將軍,約公元前4世紀,巴國朐忍發生內亂,時巴國國力衰弱,國君受到叛亂勢力脅迫,百姓被殘害。巴國將軍蔓子遂以許諾酬謝楚國三城為代價,借楚兵平息內亂。事平,楚使索城,蔓子認為國家不可分裂,身為人臣不能私下割城。但不履行承諾是為無信,割掉國土是為不忠,蔓子告曰“將吾頭往謝之,城不可得也。”於是自刎,以授楚使,巴蔓子以頭留城,借以忠信兩全。
曾經的巴曼子墓乃是一個墓園,所占麵積頗為廣大,但後來隨著新城的建設,拆除城牆後,馬路一段的低估被填高,墓園遂被置於馬路的堡坎之下,而老伍頭見到他所說的“大將軍”的時候,就是在那個堡坎下,不過當時的老伍頭還隻是“小伍”,年紀僅僅在二十歲上下。
那是一個夏天的深夜,老伍頭在建築工地上做完工回來,先去不遠處的江邊洗個澡,一手拎著洗涮後未幹的衣服,一手拎著一根碗口粗細的竹扁擔。這種扁擔是做重力活的必備工具之一,搭上一根結實的尼龍繩之後,幾乎可以解決工地上所有的夥計。
一邊走,老伍頭一邊哼唱著小調兒,心裏卻在算著工錢,再過上幾天就到了結賬的日子了,到時候就買進不少的米麵油鹽,可以好好地犒勞一下肚子了。半大小子吃窮老子,老伍頭正值壯年,要不是靠著父親隔三差五地去江裏撈點魚蝦,估計連填飽肚子都有困難。
走了小半天,老吳頭突然發現有點兒不對頭。這條路他每天都走,就是閉著眼睛都能摸回家,可今天走了那麽久了,卻還沒到拐彎的岔路口。老伍頭抬起頭看了看月亮,不知道什麽時候,天上的月亮變得朦朧起來,那輪皎潔的玉盤被霧氣遮住了大部分的光輝。
“咦,我怎麽繞到這邊來了?”
可能是老伍頭光顧著美滋滋地算工錢了,居然莫名其妙地跑到了一條巷子裏,因為回家心切,他也沒多想自己沿路過來為什麽沒看到房子,急忙加緊腳步往前趕。可是走出去一段路之後,老伍頭就覺得越來越不對勁了,他從小就是在這一代長大的,對這一帶是熟到不能再熟了,但今天卻發現有些房子改變了樣貌,一些最近幾年才修建起來的新房子全都不見了,反倒是老人們經常提起的一些老建築都清清楚楚地展現在眼前。
老伍頭似乎有所醒悟,就在他轉身的時候,卻聽到前麵傳來一陣熙攘的聲音。老伍頭踮腳朝那邊看了一眼,發現巷子口那邊燈火通明,人影晃動,恍如就是一個集市。
老伍頭想了想,不知道是不是好奇心作祟,他居然鬼使神差地走了過去。
巷子口那邊果然是一個集市,一個小攤上都掛著白色的紙燈籠,從衣服到吃食,從日常用品到各式工具都無一不包,花花綠綠地擺滿一地,玲琅滿目地掛滿整攤。集市上人頭攢動、摩肩擦踵,老伍頭可是很多年沒看到這副場景了,心下立刻大喜。他兜裏還揣著一點兒零錢,平時都舍不得花,就想在這個夜市上扯幾尺布,拿回去讓老娘做幾件汗衫。
逛來逛去地轉悠了大半天,新鮮物件倒是瞧見不少,但老伍頭卻始終沒找到賣布的攤子,這裏賣的都是做好的衣服。老伍頭始終沒好意思上去問價,他帶的錢太少了,而那些衣服又太過華麗,恐怕問了也是買不起。
老伍頭泄氣地搖了搖頭,轉身往回走,看得著摸不著,逛再久也是浪費時間,還不如早點兒回家睡覺呢。
“通通通!”集市上突然傳來一陣銅鑼開路的聲音,期間還夾在著嗩呐聲,吹得正是百鳥朝鳳。
“這是誰家啊,大半夜的接婆娘!”老伍頭皺了皺眉頭,“就算是二婚,這也太晚點兒了吧!要是頭婚,離天亮接新媳婦兒還好幾個鍾頭呢!”
扭頭過一看,老伍頭就被眼前的場景給嚇到了,因為那場麵實在是太壯觀了,仿佛是當年大財主娶婆姨的場麵。一座八抬紅色大嬌顫悠悠地被幾個紅衣綠褲的小廝抬了出來,前麵銅鑼開道,後麵古樂手緊跟,兩側各立兩匹高頭大馬,真是好不威風!
老伍頭往邊上靠了靠,嘴裏卻是罵個不停,自己早就成年了,提親的倒是不少,卻始終備不起彩禮錢,甚至連個安置老婆的窩都沒有。這年頭,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啊!
“哎,小伍兒,怎麽是你啊?”
老伍頭詫異地扭過頭,隻見一匹高頭大馬立在身前,馬身上坐著一個二十來歲的英俊男子,全身披紅掛彩,赫然是一副新郎官的打扮。
“你是?”
“怎麽?不認識啦,我啊,金子,城西北角的金啟釤啊!”
“金啟釤?你……你不是……”老伍頭嚇得倒退出去好幾步,臉都白了。
金啟釤是城西北角金財主家的小兒子,解放前,這家可謂是財大勢大,老伍頭的老子就是給他家扛活的,可沒少受他家的欺負。十多年前,他們家的田地讓政府給分了,這小子的氣焰小了很多,甚至市場反過來巴結他們這些泥腿子。可老伍頭清楚地記得,在某年夏天去江裏洗澡的時候,這小子因為水性不濟被江水衝跑了,連個屍首都沒撈回來。
“唉,你想錯了,我沒死!”金啟釤從馬上跳下來,“我讓水給卷跑了,碰巧讓下江打漁的船工給救了!”
“不……不可能,你家裏還……還給你出喪呢!”
“那是掩人耳目!”金啟釤歎了一口氣,“既然今天在這裏撞見你了,我也就不瞞了。你也知道我家的遭遇,被救起以後,我爹擔心我被牽連,就偷偷轉移了不少錢,讓我在親戚家躲了十多年!眼看著現在該成家立業了,爹娘身邊又沒人照顧,我這才回來的!”
“那……那你怎麽大半夜的娶親啊!”
“什麽大半夜的娶親啊,我是從養父母家成的親,可我爹娘非要讓我回家裏洞房,這才急急忙忙地往回趕!”金啟釤說,“老人家就想圖個熱鬧,所以才弄出這場麵,好讓我爹娘高興高興!”
“哦,原來是這樣啊!”老伍頭這才將信將疑地點點頭,隨即擺了擺手,“行啦,離家不遠了,你趕快走吧,別讓二老等急了!”想和更多誌同道合的人一起聊《詭狩》,;”,聊人生,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