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黑牛這一喊,我背著顧奕芯迫不及待的從青銅門縫裏走進去。
黑牛見我進來,呲著牙花子說到:“老蘇,我有一種被勝利衝昏頭腦的眩暈感,快!快擰我一下,我看看自己是不是在做夢!”
“還是別擰了,萬一是場美夢,我一擰,你醒了,我也得跟著醒!這……這簡直就是一個青銅博物館!”
別說黑牛,我自詡跟隨考古隊南征北戰多年,目睹過很多大墓的發掘,也從來沒見過如此震撼的場麵。
墓室足有籃球場大小,高約二三十米,中間有一道波浪形的青銅屏障,將墓室不完全的分為前後兩個墓室。墓室的前半部分在三道強光的照射下盡收眼底:射燈所照之處,皆閃耀著爍爍的青銅之光,整個墓室如同博物館的展廳,在錯落有致的青銅台上擺放著難以計數的青銅器具。
縱目望去,這些青銅器有生活用具、有藝術裝飾品,有禮樂重器,也有兵械刀戟。仿佛將一方國土上的曆史搬進了古墓之中。
高墨離看著眼前的景象,平靜的臉上浮現出一絲波瀾,幽深如潭的雙眸中也閃爍出一種不易覺察的激動。這一路上,他很少流露出這種表情,顯然,他不僅僅是被琳琅滿目的青銅器震撼到這麽簡單。
我把顧奕芯放在地上,讓她靠著銅門旁的牆壁坐著。隨後發現牆壁有些冰涼,又把自己的外套脫下來給她墊在後背上。
把顧奕芯安頓好之後,我迫不及待的將戰術射燈從頭頂上取下來,準備從墓室一側按順序去觀察這些青銅器。看見黑牛將背包背到胸前,走馬觀花似的看著前室內大大小小的青銅器具。
我打趣道:“奇怪了,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不是你黑牛的做事風格啊,你丫是不是有什麽不良圖謀?如實招來。”
黑牛笑著回答到:“我倔屁股你就知道要放什麽屁,還真被你蒙對了,牛爺我吸取上次的失敗經驗,準備先觀察後下手,專挑寶貝中的寶貝拿!此外,你有所不知,陪葬室和我們古董店一樣兒,最值錢的東西都不會擺在明麵兒上。我看了,這前室都是些反應當時社會生活戰鬥的器具,你們慢慢研究著,我去大屏風後麵看看,那裏肯定有值錢的寶貝!”
說罷,黑牛哼著酸曲從屏風一側往後室走去。我見這墓室內不像有機關的樣子,就沒去阻止他,兀自去觀看那些精美絕倫的青銅器具。
靠近銅門的是一蹲一人高的三足孔雀銅燈。孔雀一足繾綣離地,兩翅半展,仰著頭一幅躍躍起舞的樣子。暗黃色的燈芯從孔雀嘴中垂緌下來,我用手念了一下,燈芯有些粘濕,看樣子還有燈油。我掏出打火石對著它打了幾下,隨著火星飛濺,一簇暗黃的火苗從孔雀嘴中燃燒起來。
昏黃的火光將銅雀的影子映在墓牆上,隨著火苗攢動,那隻三足孔雀竟像活了一樣,在墓牆上翩翩起舞。
“真是絕妙的設計!”我自言自語的驚歎著,繼續往前觀看。隻見銅台上有一個方形的大銅盤,裏麵擺放著銅鐲、銅枕、青銅魚頭權杖等一些裝飾性的器物。這些器物上雕刻著奇異的花紋,充滿少數民族特有的風情。
我內心升騰出一絲疑惑,益州刺史的陪葬墓室裏,怎麽會出現少數民族特點如此濃重的陪葬品呢?難道刺史是少數族人?亦或者,他對南疆少數民族的文化有種近乎癡狂的熱愛,以至於將這些符號鮮明的東西帶進自己的地宮?但是,細想之下,覺著這兩種假設都不成立,因為益州刺史是一個殘暴酷吏,嗜血狂魔,他怎麽會如此有品味的去喜歡這些青銅器呢?
一時難以想通其中的緣由,我隻好耐著性子繼續往前看。方形銅盤旁邊擺放著近百隻大大小小的銅罐,這些銅罐呈現出張口的圓柱形,邊沿上雕鑄著複雜而逼真的場景。我恍然覺著這些銅罐甚為眼熟,仔細回想,竟一下子記起來了——這些銅罐和前幾年在晉寧發掘出土的貯貝器一模一樣。
那次考古活動是康教授主持的,我跟隊記錄。記得當時老爺子見了貯貝器很激動,他說這些貯貝器是雲南青銅文化的精髓。後來我自己查閱古籍資料,對貯貝器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貯貝器是雲南青銅文化特有的青銅容器,它最初的功能是用來存放貨貝。它們的器蓋或器身上往往雕鑄或刻有反映古代滇族社會生活方方麵麵的各種場景及圖像。如果出現在墓室中,其器蓋上雕鑄的某些圖像也往往顯現著墓葬主人生前的顯赫身份、地位或是一段榮耀的經曆。
如此說來,難道這個陪葬室和古滇國有關?!
我猛然回頭,發現高墨離也正在看這些貯貝器,便盯著他問道:“你認識這些東西?對不對?”
他點點頭。
我繼續問道:“這是古滇國的貯貝器,也是象征古滇王國王族權威的國之重器,它們怎麽會在這裏?”
“它們本就應該在這裏。”高墨離沉默了片刻,反問道:“這上麵的情景,你不覺著眼熟嗎?”
他這一問反倒讓我陷入了更大的困惑之中,難道我認識這些東西?或者,應該認識?
我趕緊去看那些貯貝器,隻見其上端的邊沿上無不雕鑄著複雜的場景:有的養蠶紡織;有的冶煉鑄造;有的讀書頌詩;有的奏樂起舞……那些銅雕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大到肢體造型,小到眉目表情,無不形象逼真。我逐個看去,竟如同穿越回古滇國,在巡視民生百態一般。
我在一口巨大的貯貝器前駐足,上麵雕鑄著春耕播種的繁忙景象:十多個農人分布在田野之中,有的抱著秧苗,有的驅趕著黃牛犁地,有的拿著農具,有的挑水灌溉,還有三五孩童在遠處撒歡奔跑。田埂上,站著兩位衣冠考究的男者,背對著我們觀看田間忙碌的景象。一位頭戴金冠,腰係玉帶,似是王者;另一位手扶佩劍,看樣子是位將軍。
我看著這尊銅雕,忽然感覺自己此刻仿佛正站埂之上,微風吹動衣袖,四周飄散著泥土的氣息。眼前是繁忙的播種春耕之景,遠處還有孩童在嬉鬧。
而我的身旁,就站著高墨離,像現在一樣。
黑牛見我進來,呲著牙花子說到:“老蘇,我有一種被勝利衝昏頭腦的眩暈感,快!快擰我一下,我看看自己是不是在做夢!”
“還是別擰了,萬一是場美夢,我一擰,你醒了,我也得跟著醒!這……這簡直就是一個青銅博物館!”
別說黑牛,我自詡跟隨考古隊南征北戰多年,目睹過很多大墓的發掘,也從來沒見過如此震撼的場麵。
墓室足有籃球場大小,高約二三十米,中間有一道波浪形的青銅屏障,將墓室不完全的分為前後兩個墓室。墓室的前半部分在三道強光的照射下盡收眼底:射燈所照之處,皆閃耀著爍爍的青銅之光,整個墓室如同博物館的展廳,在錯落有致的青銅台上擺放著難以計數的青銅器具。
縱目望去,這些青銅器有生活用具、有藝術裝飾品,有禮樂重器,也有兵械刀戟。仿佛將一方國土上的曆史搬進了古墓之中。
高墨離看著眼前的景象,平靜的臉上浮現出一絲波瀾,幽深如潭的雙眸中也閃爍出一種不易覺察的激動。這一路上,他很少流露出這種表情,顯然,他不僅僅是被琳琅滿目的青銅器震撼到這麽簡單。
我把顧奕芯放在地上,讓她靠著銅門旁的牆壁坐著。隨後發現牆壁有些冰涼,又把自己的外套脫下來給她墊在後背上。
把顧奕芯安頓好之後,我迫不及待的將戰術射燈從頭頂上取下來,準備從墓室一側按順序去觀察這些青銅器。看見黑牛將背包背到胸前,走馬觀花似的看著前室內大大小小的青銅器具。
我打趣道:“奇怪了,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不是你黑牛的做事風格啊,你丫是不是有什麽不良圖謀?如實招來。”
黑牛笑著回答到:“我倔屁股你就知道要放什麽屁,還真被你蒙對了,牛爺我吸取上次的失敗經驗,準備先觀察後下手,專挑寶貝中的寶貝拿!此外,你有所不知,陪葬室和我們古董店一樣兒,最值錢的東西都不會擺在明麵兒上。我看了,這前室都是些反應當時社會生活戰鬥的器具,你們慢慢研究著,我去大屏風後麵看看,那裏肯定有值錢的寶貝!”
說罷,黑牛哼著酸曲從屏風一側往後室走去。我見這墓室內不像有機關的樣子,就沒去阻止他,兀自去觀看那些精美絕倫的青銅器具。
靠近銅門的是一蹲一人高的三足孔雀銅燈。孔雀一足繾綣離地,兩翅半展,仰著頭一幅躍躍起舞的樣子。暗黃色的燈芯從孔雀嘴中垂緌下來,我用手念了一下,燈芯有些粘濕,看樣子還有燈油。我掏出打火石對著它打了幾下,隨著火星飛濺,一簇暗黃的火苗從孔雀嘴中燃燒起來。
昏黃的火光將銅雀的影子映在墓牆上,隨著火苗攢動,那隻三足孔雀竟像活了一樣,在墓牆上翩翩起舞。
“真是絕妙的設計!”我自言自語的驚歎著,繼續往前觀看。隻見銅台上有一個方形的大銅盤,裏麵擺放著銅鐲、銅枕、青銅魚頭權杖等一些裝飾性的器物。這些器物上雕刻著奇異的花紋,充滿少數民族特有的風情。
我內心升騰出一絲疑惑,益州刺史的陪葬墓室裏,怎麽會出現少數民族特點如此濃重的陪葬品呢?難道刺史是少數族人?亦或者,他對南疆少數民族的文化有種近乎癡狂的熱愛,以至於將這些符號鮮明的東西帶進自己的地宮?但是,細想之下,覺著這兩種假設都不成立,因為益州刺史是一個殘暴酷吏,嗜血狂魔,他怎麽會如此有品味的去喜歡這些青銅器呢?
一時難以想通其中的緣由,我隻好耐著性子繼續往前看。方形銅盤旁邊擺放著近百隻大大小小的銅罐,這些銅罐呈現出張口的圓柱形,邊沿上雕鑄著複雜而逼真的場景。我恍然覺著這些銅罐甚為眼熟,仔細回想,竟一下子記起來了——這些銅罐和前幾年在晉寧發掘出土的貯貝器一模一樣。
那次考古活動是康教授主持的,我跟隊記錄。記得當時老爺子見了貯貝器很激動,他說這些貯貝器是雲南青銅文化的精髓。後來我自己查閱古籍資料,對貯貝器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貯貝器是雲南青銅文化特有的青銅容器,它最初的功能是用來存放貨貝。它們的器蓋或器身上往往雕鑄或刻有反映古代滇族社會生活方方麵麵的各種場景及圖像。如果出現在墓室中,其器蓋上雕鑄的某些圖像也往往顯現著墓葬主人生前的顯赫身份、地位或是一段榮耀的經曆。
如此說來,難道這個陪葬室和古滇國有關?!
我猛然回頭,發現高墨離也正在看這些貯貝器,便盯著他問道:“你認識這些東西?對不對?”
他點點頭。
我繼續問道:“這是古滇國的貯貝器,也是象征古滇王國王族權威的國之重器,它們怎麽會在這裏?”
“它們本就應該在這裏。”高墨離沉默了片刻,反問道:“這上麵的情景,你不覺著眼熟嗎?”
他這一問反倒讓我陷入了更大的困惑之中,難道我認識這些東西?或者,應該認識?
我趕緊去看那些貯貝器,隻見其上端的邊沿上無不雕鑄著複雜的場景:有的養蠶紡織;有的冶煉鑄造;有的讀書頌詩;有的奏樂起舞……那些銅雕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大到肢體造型,小到眉目表情,無不形象逼真。我逐個看去,竟如同穿越回古滇國,在巡視民生百態一般。
我在一口巨大的貯貝器前駐足,上麵雕鑄著春耕播種的繁忙景象:十多個農人分布在田野之中,有的抱著秧苗,有的驅趕著黃牛犁地,有的拿著農具,有的挑水灌溉,還有三五孩童在遠處撒歡奔跑。田埂上,站著兩位衣冠考究的男者,背對著我們觀看田間忙碌的景象。一位頭戴金冠,腰係玉帶,似是王者;另一位手扶佩劍,看樣子是位將軍。
我看著這尊銅雕,忽然感覺自己此刻仿佛正站埂之上,微風吹動衣袖,四周飄散著泥土的氣息。眼前是繁忙的播種春耕之景,遠處還有孩童在嬉鬧。
而我的身旁,就站著高墨離,像現在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