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些,其實李鋒還是很感興趣的,畢竟前世這些著名的財團傳聞遍世界,不過也僅僅是傳聞而已。
看到李鋒對這些東西感興趣,王伯也來了興致,說起了一些不為人知的美帝政治、財團等等。
幸好這些是那些富豪家族都知道的隱秘,也不算特別重視,沒有涉及到一些富豪家族私人隱秘,也不在保密範圍之內。
當然了,王伯不算是那種終身的管家,了解的內容也都是通過那些新興家族、富豪了解的。
很多豪門家族的管家其實跟親人一樣,非常了解一個家族的各方麵隱秘,這些管家都是終身製的,甚至很多都是幾代相傳為富豪家族服務。
王伯就說,他接觸過不少家族管家,祖孫三代都為一個家族做管家服務,這些管家家族跟富豪家族的聯係已經非常親密了。
雖然王伯沒有細說這樣的家族以及終身管家,不過李鋒也能夠猜測得出來,美國畢竟就這麽點時間,這些傳說中的家族不外乎摩根、洛克菲勒等等這些傳說中掌控世界的隱秘家族了。
......
“美國從建國開始就跟政治家族以及財團分不開的,各大政治家族以及財團在其內政外交上就扮演著各種重要的角色。
美國傳世名著《飄》的作者瑪格麗特·米歇爾的父親是一名曆史學家,他曾經跟自己的女兒這麽說過:“一個人發財的機會有兩種,一種是這個國家重建的時候,另一種是這個國家處於戰爭的時候,而戰爭更是發財的好機會。”
這個“道理”對國家也是適用的,美國通過一次次戰爭,尤其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大發戰爭財,賺了個盆滿缽滿,也從英國“殖民地”一步步成為全球霸主。
而在這個過程中,美國壟斷財團,尤其是軍工集團的身影一直在美國政府背後如影隨形。
20世紀初,當時美國《生活》雜誌曾發表過一次很有意思的教義問答式的對話:
問:“查爾斯,誰創造了世界?”
答:“公元前4004年,上帝創造了世界,但是1901年,詹姆斯·希爾、皮爾龐特·摩根及約翰·洛克菲勒將這個世界重新改組。”
......
對話裏的詹姆斯·希爾是美國鐵路大亨和金融大佬,皮爾龐特·摩根是富可敵國的摩根財團的當家人,約翰·洛克菲勒是美國石油大亨。
這幾個人都是當時美國的頭麵人物,不誇張地說,這三個人“吼一聲”,整個北美大陸就要“抖三抖”。
芬利·彼得·鄧恩,是20世紀初美國著名的新聞記者、幽默作家,他在自己的作品裏這麽描寫摩根:“皮爾龐特·摩根叫來了他的一名辦公人員,他是國家銀行的總裁。
‘詹姆斯,從銀行裏拿出點錢來,去把歐洲給我買回來,’摩根說,‘我想把它重新組織一下,讓它一直給我付錢。’”
上麵的描寫雖然誇張卻並不過分,摩根家族這樣的壟斷財團在美國政治經濟生活中簡直是“神一樣的存在”,我們熟悉的通用動力、格魯曼等軍火巨頭都是財團旗下一員。
1900年,時任共和黨副總統西奧多·羅斯福邀請當時的陸軍部長伊萊休·魯特參加他為皮爾龐特·摩根舉行的宴會。
他寫信說:“我希望你能來參加我為皮爾龐特·摩根舉行的宴會。你瞧,這意味著我在努力變成一個與有勢力的階級接觸的保守分子,我想我需要一些鼓勵。”
......
一年後,時任總統威廉·麥金萊被無政府主義者刺殺身亡,42歲的西奧多·羅斯福繼任總統。
西奧多·羅斯福成為總統後,對外奉行門羅主義,實行擴張政策,建設強大軍隊,幹涉美洲事務。無疑,這些政策是很合當時美國壟斷財團的胃口的。
誕生於19世紀初的摩根財團,在美國金融業、鋼鐵業、鐵路業以及軍火工業等諸多領域都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鼎盛時期,摩根家族基本壟斷了英美兩國之間的資金往來。
正是摩根家族在背後的資金支持,美國才能在一戰中獲勝;摩根家族還將美國的鐵路業和鋼鐵業“收入囊中”,摩根對美國鐵路業的兼並重組甚至被稱為“美國鐵路摩根化”。
而在金融領域,摩根財團更是“一手遮天”,公司曾聯手羅斯柴爾德家族向美國政府提供350萬盎司黃金實物,穩定金本位製度,並在數次金融危機中力挽狂瀾。
在美聯儲成立前,摩根財團是事實上的“美國央行”。
......
現在賣“油漆”的化工巨頭杜邦集團前身也是軍火商,公司的每一次飛速發展都跟戰爭有關。
從1804年杜邦家族造出第一批黑火藥開始,杜邦家族踏著士兵殘骸,伴隨著“帶血的利潤”,“公司業績”一路狂飆,從一個小作坊成長為全球軍火巨頭。
我們僅從一戰就能看到杜邦家族是如何從戰爭中發大財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杜邦公司很快就接到了無數訂單。
從戰爭爆發到年底,在不增加設備和人員的情況下,短短6個月後,杜邦火藥生產總量已經達到平時生產量的13倍,到1917年4月美國參戰時,杜邦公司的火藥產能已經達到1914年的54倍。
整個一戰期間,協約國集團所射出的炮彈,40%使用了杜邦公司的炸藥和發射火藥。
最重要的是,當時每磅無煙火藥的生產成本為31美分,而杜邦出售給協約國的售價為97.5美分,利潤高達生產成本的2.2倍。
帶血的利潤如此誘人,杜邦集團對戰爭當然不會拒絕,必要的時候,他會積極“發動”戰爭,攫取超額利潤。
......
1963年,打算結束越南戰爭的時任美國總統肯尼迪在得州達拉斯被暗殺,達拉斯是美國軍火商的“地盤”。
雖然沒有證據證明肯尼迪的死與他打算結束越南戰爭有關,但接替他的約翰遜就任總統後,迅速擴大越戰規模,將越南戰爭從“特種戰爭”升級為“局部戰爭”。
為了擴大越戰,約翰遜不惜隱瞞關鍵情報,包括一份認為美國在越南取得軍事勝利機會很小的關鍵報告,以及中央情報局的一份分析。
約翰遜一意孤行、執意擴大越戰的後果之一,就是美國各大軍火商在戰爭中大發橫財,杜邦家族更是獲得了“大豐收”。
與五角大樓訂立合同最多的40家公司中,杜邦集團旗下的企業占了8家,僅杜邦公司一家就從軍火合同中狂賺10億美元。而其他財團旗下公司在越戰中的總收入在150億-170億美元。
這些很多資料,都已經解密或者被報道的,由此可知,美國的政治跟財團是密不可分的,想要在美國發展,到了一定階段,一定要去了解這個國家背後的真相。”
......
“王伯,那現在這些財團、家族是否還有當初那麽巔峰的影響力、財力?”李鋒有點吃驚、倒吸一口涼氣的問道。
聽著數任總統被刺殺的消息,以及各種軍火巨頭等各種消息,雖然前世李鋒也聽到了很多的傳聞,可是像這樣的詳細說法,李鋒還是第一次聽說。
“哈哈,這你放心,已經不可能有這麽大的影響力了,雖然這些財團家族的影響力還在,不過想要恢複到鼎盛時期是不可能了。”
看著李鋒疑惑的神情,王伯笑著回道,隨即再次娓娓道來。
看到李鋒對這些東西感興趣,王伯也來了興致,說起了一些不為人知的美帝政治、財團等等。
幸好這些是那些富豪家族都知道的隱秘,也不算特別重視,沒有涉及到一些富豪家族私人隱秘,也不在保密範圍之內。
當然了,王伯不算是那種終身的管家,了解的內容也都是通過那些新興家族、富豪了解的。
很多豪門家族的管家其實跟親人一樣,非常了解一個家族的各方麵隱秘,這些管家都是終身製的,甚至很多都是幾代相傳為富豪家族服務。
王伯就說,他接觸過不少家族管家,祖孫三代都為一個家族做管家服務,這些管家家族跟富豪家族的聯係已經非常親密了。
雖然王伯沒有細說這樣的家族以及終身管家,不過李鋒也能夠猜測得出來,美國畢竟就這麽點時間,這些傳說中的家族不外乎摩根、洛克菲勒等等這些傳說中掌控世界的隱秘家族了。
......
“美國從建國開始就跟政治家族以及財團分不開的,各大政治家族以及財團在其內政外交上就扮演著各種重要的角色。
美國傳世名著《飄》的作者瑪格麗特·米歇爾的父親是一名曆史學家,他曾經跟自己的女兒這麽說過:“一個人發財的機會有兩種,一種是這個國家重建的時候,另一種是這個國家處於戰爭的時候,而戰爭更是發財的好機會。”
這個“道理”對國家也是適用的,美國通過一次次戰爭,尤其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大發戰爭財,賺了個盆滿缽滿,也從英國“殖民地”一步步成為全球霸主。
而在這個過程中,美國壟斷財團,尤其是軍工集團的身影一直在美國政府背後如影隨形。
20世紀初,當時美國《生活》雜誌曾發表過一次很有意思的教義問答式的對話:
問:“查爾斯,誰創造了世界?”
答:“公元前4004年,上帝創造了世界,但是1901年,詹姆斯·希爾、皮爾龐特·摩根及約翰·洛克菲勒將這個世界重新改組。”
......
對話裏的詹姆斯·希爾是美國鐵路大亨和金融大佬,皮爾龐特·摩根是富可敵國的摩根財團的當家人,約翰·洛克菲勒是美國石油大亨。
這幾個人都是當時美國的頭麵人物,不誇張地說,這三個人“吼一聲”,整個北美大陸就要“抖三抖”。
芬利·彼得·鄧恩,是20世紀初美國著名的新聞記者、幽默作家,他在自己的作品裏這麽描寫摩根:“皮爾龐特·摩根叫來了他的一名辦公人員,他是國家銀行的總裁。
‘詹姆斯,從銀行裏拿出點錢來,去把歐洲給我買回來,’摩根說,‘我想把它重新組織一下,讓它一直給我付錢。’”
上麵的描寫雖然誇張卻並不過分,摩根家族這樣的壟斷財團在美國政治經濟生活中簡直是“神一樣的存在”,我們熟悉的通用動力、格魯曼等軍火巨頭都是財團旗下一員。
1900年,時任共和黨副總統西奧多·羅斯福邀請當時的陸軍部長伊萊休·魯特參加他為皮爾龐特·摩根舉行的宴會。
他寫信說:“我希望你能來參加我為皮爾龐特·摩根舉行的宴會。你瞧,這意味著我在努力變成一個與有勢力的階級接觸的保守分子,我想我需要一些鼓勵。”
......
一年後,時任總統威廉·麥金萊被無政府主義者刺殺身亡,42歲的西奧多·羅斯福繼任總統。
西奧多·羅斯福成為總統後,對外奉行門羅主義,實行擴張政策,建設強大軍隊,幹涉美洲事務。無疑,這些政策是很合當時美國壟斷財團的胃口的。
誕生於19世紀初的摩根財團,在美國金融業、鋼鐵業、鐵路業以及軍火工業等諸多領域都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鼎盛時期,摩根家族基本壟斷了英美兩國之間的資金往來。
正是摩根家族在背後的資金支持,美國才能在一戰中獲勝;摩根家族還將美國的鐵路業和鋼鐵業“收入囊中”,摩根對美國鐵路業的兼並重組甚至被稱為“美國鐵路摩根化”。
而在金融領域,摩根財團更是“一手遮天”,公司曾聯手羅斯柴爾德家族向美國政府提供350萬盎司黃金實物,穩定金本位製度,並在數次金融危機中力挽狂瀾。
在美聯儲成立前,摩根財團是事實上的“美國央行”。
......
現在賣“油漆”的化工巨頭杜邦集團前身也是軍火商,公司的每一次飛速發展都跟戰爭有關。
從1804年杜邦家族造出第一批黑火藥開始,杜邦家族踏著士兵殘骸,伴隨著“帶血的利潤”,“公司業績”一路狂飆,從一個小作坊成長為全球軍火巨頭。
我們僅從一戰就能看到杜邦家族是如何從戰爭中發大財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杜邦公司很快就接到了無數訂單。
從戰爭爆發到年底,在不增加設備和人員的情況下,短短6個月後,杜邦火藥生產總量已經達到平時生產量的13倍,到1917年4月美國參戰時,杜邦公司的火藥產能已經達到1914年的54倍。
整個一戰期間,協約國集團所射出的炮彈,40%使用了杜邦公司的炸藥和發射火藥。
最重要的是,當時每磅無煙火藥的生產成本為31美分,而杜邦出售給協約國的售價為97.5美分,利潤高達生產成本的2.2倍。
帶血的利潤如此誘人,杜邦集團對戰爭當然不會拒絕,必要的時候,他會積極“發動”戰爭,攫取超額利潤。
......
1963年,打算結束越南戰爭的時任美國總統肯尼迪在得州達拉斯被暗殺,達拉斯是美國軍火商的“地盤”。
雖然沒有證據證明肯尼迪的死與他打算結束越南戰爭有關,但接替他的約翰遜就任總統後,迅速擴大越戰規模,將越南戰爭從“特種戰爭”升級為“局部戰爭”。
為了擴大越戰,約翰遜不惜隱瞞關鍵情報,包括一份認為美國在越南取得軍事勝利機會很小的關鍵報告,以及中央情報局的一份分析。
約翰遜一意孤行、執意擴大越戰的後果之一,就是美國各大軍火商在戰爭中大發橫財,杜邦家族更是獲得了“大豐收”。
與五角大樓訂立合同最多的40家公司中,杜邦集團旗下的企業占了8家,僅杜邦公司一家就從軍火合同中狂賺10億美元。而其他財團旗下公司在越戰中的總收入在150億-170億美元。
這些很多資料,都已經解密或者被報道的,由此可知,美國的政治跟財團是密不可分的,想要在美國發展,到了一定階段,一定要去了解這個國家背後的真相。”
......
“王伯,那現在這些財團、家族是否還有當初那麽巔峰的影響力、財力?”李鋒有點吃驚、倒吸一口涼氣的問道。
聽著數任總統被刺殺的消息,以及各種軍火巨頭等各種消息,雖然前世李鋒也聽到了很多的傳聞,可是像這樣的詳細說法,李鋒還是第一次聽說。
“哈哈,這你放心,已經不可能有這麽大的影響力了,雖然這些財團家族的影響力還在,不過想要恢複到鼎盛時期是不可能了。”
看著李鋒疑惑的神情,王伯笑著回道,隨即再次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