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毒蠍蟄傷的肌膚已經紅腫,還起了水泡,還有出血點,手搭在蟄傷周圍皮膚上,感覺皮膚已經發燙。
這隻毒蠍子不是一般的毒啊!真想捉住它泡酒喝!
我看見了傷口正中的那根細如發的毒刺。
這時候夕兒已經從登山包裏拿出了那隻小藥盒,打開攤在我的麵前。
我伸手拿起一卷醫用紗布,扯開一段,用剪刀剪了個缺口,然後一下撕開了。
用紗布把曦兒的大腿根紮住了,防止毒液回流,一旦毒液擴散到全身,尤其擴散到心髒那後果不堪設想。
同時我吩咐夕兒把曦兒的上半身抬起來,給血液回流造成阻力。
“給我一瓶礦泉水!”我對夕兒道。
局部消毒後,我用手中的刀片切開了刺傷處皮膚。
曦兒麵色發白,滿臉冷汗,神智已經不清。
我揭開礦泉水瓶蓋,用礦泉水衝洗傷口的血水。
衝淨後,我雙膝跪地,俯身,用嘴對著傷口處用力吸,吸了一口吐掉,用礦泉水漱口,再吸再漱口,如此往複,直到我覺得差不多了,才拿醫用紗布卷撕下一段,折疊成一個正方形,用酒精淋濕,覆蓋在傷處。
“等等!”我抬頭對夕兒道,“我去找點草藥!”
我扭頭跑出去,在周圍找了許久,才找見了兩種草藥,一種是“魚腥草”,一種“白花蛇舌草”。
我把葉子捋下來,擱進嘴裏咀嚼起來,等我回到曦兒身邊時,嘴裏的草藥已經被咀嚼得泥沫狀,我吐在手裏,揭開曦兒腿上的酒精紗布,把那草藥覆在她傷口處,再把酒精紗布覆蓋其上,再用醫用紗布卷把傷口纏裹起來,最後鬆開了捆紮在大腿根的紗布。
這個不能捆紮的太久,已防造成血脈阻滯,嚴重會造成下肢壞死!不能捆綁得太緊,以阻斷靜脈血液回流即可,一般都是二十分鍾要鬆開一次!
夕兒坐在她妹身手,緊緊抱住麵前顫抖的身子,一邊拿起毛巾給她臉上的汗。
“哎!都怪我!不該一時興起來這裏徒步。”夕兒自責地說。
我看著她道:“別難過。沒事的。我想經過這種處理,曦兒的中毒症狀應該會得到緩解了。”
果不其然,曦兒的中毒症狀慢慢得到了緩解,臉色逐漸恢複了過來。
我讓夕兒不停地喂礦泉水跟她喝,幾乎把我們所擁有的礦泉水全部喂給她喝了。很快她就頻頻地跑到樹叢裏去小解,夕兒攙扶著她去,一個曦兒害怕再被什麽毒蠍子蟄了,二個擔心她還沒完全恢複,會再次暈倒過去。
多喝水多小解,稀釋毒液,排出毒液,這也是中毒療法之一。不管中了什麽毒,這都是最常用的輔助療法之一。
現在的情況下,肯定不能再往前走了,隻能往回走。
差不多一個多小時後,我們來到了最近的一個傣族村落。
我們來的時候隻走了半個多小時,回去的時候用了一個多小時,主要是曦兒還沒完全恢複,我和夕兒一路攙扶著她往回走。
我看最好還是在這個村落裏找戶人家過夜算了,曦兒這種情況不宜遠行,她需要臥鋪休息。
我們就近走到傣族村落的一戶人家樓下。
傣家人的住房一般為竹樓或木樓,現在有一些條件好的也換成了鋼筋混凝土的,樣子是二層小別墅樣式。我們去的這家是木樓,整個樓房結構均是卯榫結構,所有的柱子都是直接放在一個石頭墩子上,木料都經過了防腐處理。理整個結構非常科學牢固。
傣族人們都很友善,見我和夕兒攙扶著一個病人,趕緊上前幫忙。
把我們引進家門口,沿樓梯上到樓上。
傣族人居住的竹樓是一種幹欄式建築。竹樓近似方形,以數十根大竹子支撐,懸空鋪樓板;房上用茅草排覆蓋,竹牆縫隙很大,既通風又透光,樓上兩麵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樓分兩層,樓上住人,樓下飼養牲畜,堆放雜物,也是舂米、織布的地方。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無領對襟袖衫,下穿長管褲,以白布或藍布包頭。傣族婦女的服飾各地有較大差異,但基本上都以束發、筒裙和短衫為共同特征。筒裙長到腳麵,衣衫緊而短,下擺僅及腰際,袖子卻又長又窄。
值得一提的是傣族女子的傳統服裝,十分能凸顯女性身體之美,可見設計這服裝的傣族老祖宗很有審美情趣喔。
這是一個三口之家,夫婦倆和一個女兒。女兒名叫小倩,十五六歲的樣子,模樣兒生得十分秀麗,雙眸多情而又明亮。
小倩見到陌生人很害羞,躲躲藏藏的,卻又帶著十分的好奇心,處處窺視著我們。
她的牙齒已經染成了紫色,很顯然已經舉行過成年禮了。
傣族女子的成年禮,以染齒為主要內容。女子到15歲時,便三五相約,結伴染齒,表明自己已跨入了青年的門坎。
染齒是過去傣族姑娘結婚前必須做的一件事,她們認為牙齒越黑越美,就越能討得小夥子的歡心。
傣族婦女未婚和已婚在發型和服飾上還是有所區別的,已婚的婦女頭發一般是規規矩矩地盤起來的,未婚的少女頭發花樣比較多,一般不會全部盤起來,服飾也比較明麗,樣式比較多。
我們決定在這戶傣族人家的家裏過夜,雖然現在才是午後。
沒辦法,我們隻能推延一天回濱海了。
攙扶著曦兒在鋪上安頓好之後,我和夕兒來到村落裏散步。
這裏環境真美,有熱帶雨林,有河流小溪,河邊叢生著茂盛的鳳尾竹。
在路上行走的傣族少女似乎個個身段曼妙,容顏秀麗。
這真叫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啊!
村落的大道兩側的油棕樹隨風搖曳,椰子樹和檳榔樹亭亭玉立,使寧靜的邊陲縣城格外嫵媚秀氣。鳳尾竹下的傣家竹樓裏走出穿著緊身上衣和筒裙的傣族少女,如孔雀般瑰麗,婀娜多姿!
偶爾也哈尼族的婦女,背著竹簍,嚼著檳榔,穿著深藍色的上衣和短裙。其頭飾、耳垂、頸環、胸飾、腳飾,布滿了全身;赤橙黃藍,黑白金銀,在藍黑色的基調上構成了一幅色彩斑斕,對比強烈的圖案……
夕兒對傣族的習俗比較了解,她來過很多次了。
夕兒告訴我像這樣的傣族村寨在雲南西雙版納還有很多,至今在村寨裏仍然保持著這樣的風俗,大家都遵循著千百年來的“規矩”和諧的生活著。
夕兒還告訴我傣族是個十分友善的少數民族,不過在傣族人家裏做客,還是有一些禁忌的。
首先進門要脫鞋;然後不能拍照;還有不能進臥室;最後客人留宿時腳的朝向還有規定。進門脫鞋,無話可說,畢竟人家是木地板,穿鞋也許會弄髒。
傣家樓上客廳中有三根柱子,兩根是臥室與客廳並排分開的,一根是火塘旁邊的。臥室中的兩根,靠外的一根叫“吉祥柱”可以靠著休息,靠裏的一根是人死後用的,稱為“升天柱”,家中的人死了,家人把死去的人靠在這根柱子上沐浴、穿衣、裹屍體,等候火葬。火塘邊的一根是絕對不許靠的,那是傣家的頂天柱,若靠了柱子意味著不尊重主人。
傣家住宅,都習慣住在樓上,而樓上臥室隻有一塊隔板與客廳相分,臥室中沒有隔板分成小間,幾代人都住在裏麵,是用蚊帳分開,中間有一定間隔,分門進出。幔帳的顏色還有規定,小孩和未娶的姑娘用白色,年輕夫婦用紅色,老年人用黑色。傣族人接待客人時很可能叫他們留宿,客人要睡在客廳,客人睡覺時腳要朝向門口,意思是將來要走出去的;要嫁進來的“貓”們的腳是要朝向臥室的,因為將來要走進去。
夕兒還告訴我傣族是男人的天堂,女人的天下。這跟我們漢族不一樣,漢族向來重男輕女,而在傣族,女人叫“哨哆哩”,男人叫“貓哆哩”,老年女性叫“咪桃”,老年男子叫“波桃”,女孩叫“小龍英”,男孩叫“小龍仔”。
傣族人喜歡生女孩,倒也不是討厭男孩,隻是因為男孩八歲要送到寺廟出家當和尚,在寺廟裏男孩們一起做工,一起學習各種知識。
男孩到十八歲可以還俗,但不能回家,如果看中了那家的姑娘,要在她家幹苦力三年,第一年要砍夠三年用的柴,第二年要割橡膠,第三年要和老銀匠學打銀器,一是學習技術,二是憑自己的手藝親手打製送給心愛的“哨哆哩”的銀飾,才能正式嫁進女家。所以在雲南十八怪中有一怪就是:和尚可以談戀愛。有趣的是,這裏是女的娶男的,男人的嫁妝也不是被子、金銀,而是三百棵橡膠樹。當男人正式嫁進女家時,要送給女人三件銀器:銀手環、銀碗和銀腰帶。據說送給妻子的銀腰帶越寬,說明“貓”的能力越強!
漢族一個村寨裏最高的官是村長、書記等,而傣家村寨最高的官是婦女主任。如果在村寨裏看到一位“咪桃”的銀腰帶有一柞寬,那他就是婦女主任。
這隻毒蠍子不是一般的毒啊!真想捉住它泡酒喝!
我看見了傷口正中的那根細如發的毒刺。
這時候夕兒已經從登山包裏拿出了那隻小藥盒,打開攤在我的麵前。
我伸手拿起一卷醫用紗布,扯開一段,用剪刀剪了個缺口,然後一下撕開了。
用紗布把曦兒的大腿根紮住了,防止毒液回流,一旦毒液擴散到全身,尤其擴散到心髒那後果不堪設想。
同時我吩咐夕兒把曦兒的上半身抬起來,給血液回流造成阻力。
“給我一瓶礦泉水!”我對夕兒道。
局部消毒後,我用手中的刀片切開了刺傷處皮膚。
曦兒麵色發白,滿臉冷汗,神智已經不清。
我揭開礦泉水瓶蓋,用礦泉水衝洗傷口的血水。
衝淨後,我雙膝跪地,俯身,用嘴對著傷口處用力吸,吸了一口吐掉,用礦泉水漱口,再吸再漱口,如此往複,直到我覺得差不多了,才拿醫用紗布卷撕下一段,折疊成一個正方形,用酒精淋濕,覆蓋在傷處。
“等等!”我抬頭對夕兒道,“我去找點草藥!”
我扭頭跑出去,在周圍找了許久,才找見了兩種草藥,一種是“魚腥草”,一種“白花蛇舌草”。
我把葉子捋下來,擱進嘴裏咀嚼起來,等我回到曦兒身邊時,嘴裏的草藥已經被咀嚼得泥沫狀,我吐在手裏,揭開曦兒腿上的酒精紗布,把那草藥覆在她傷口處,再把酒精紗布覆蓋其上,再用醫用紗布卷把傷口纏裹起來,最後鬆開了捆紮在大腿根的紗布。
這個不能捆紮的太久,已防造成血脈阻滯,嚴重會造成下肢壞死!不能捆綁得太緊,以阻斷靜脈血液回流即可,一般都是二十分鍾要鬆開一次!
夕兒坐在她妹身手,緊緊抱住麵前顫抖的身子,一邊拿起毛巾給她臉上的汗。
“哎!都怪我!不該一時興起來這裏徒步。”夕兒自責地說。
我看著她道:“別難過。沒事的。我想經過這種處理,曦兒的中毒症狀應該會得到緩解了。”
果不其然,曦兒的中毒症狀慢慢得到了緩解,臉色逐漸恢複了過來。
我讓夕兒不停地喂礦泉水跟她喝,幾乎把我們所擁有的礦泉水全部喂給她喝了。很快她就頻頻地跑到樹叢裏去小解,夕兒攙扶著她去,一個曦兒害怕再被什麽毒蠍子蟄了,二個擔心她還沒完全恢複,會再次暈倒過去。
多喝水多小解,稀釋毒液,排出毒液,這也是中毒療法之一。不管中了什麽毒,這都是最常用的輔助療法之一。
現在的情況下,肯定不能再往前走了,隻能往回走。
差不多一個多小時後,我們來到了最近的一個傣族村落。
我們來的時候隻走了半個多小時,回去的時候用了一個多小時,主要是曦兒還沒完全恢複,我和夕兒一路攙扶著她往回走。
我看最好還是在這個村落裏找戶人家過夜算了,曦兒這種情況不宜遠行,她需要臥鋪休息。
我們就近走到傣族村落的一戶人家樓下。
傣家人的住房一般為竹樓或木樓,現在有一些條件好的也換成了鋼筋混凝土的,樣子是二層小別墅樣式。我們去的這家是木樓,整個樓房結構均是卯榫結構,所有的柱子都是直接放在一個石頭墩子上,木料都經過了防腐處理。理整個結構非常科學牢固。
傣族人們都很友善,見我和夕兒攙扶著一個病人,趕緊上前幫忙。
把我們引進家門口,沿樓梯上到樓上。
傣族人居住的竹樓是一種幹欄式建築。竹樓近似方形,以數十根大竹子支撐,懸空鋪樓板;房上用茅草排覆蓋,竹牆縫隙很大,既通風又透光,樓上兩麵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樓分兩層,樓上住人,樓下飼養牲畜,堆放雜物,也是舂米、織布的地方。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無領對襟袖衫,下穿長管褲,以白布或藍布包頭。傣族婦女的服飾各地有較大差異,但基本上都以束發、筒裙和短衫為共同特征。筒裙長到腳麵,衣衫緊而短,下擺僅及腰際,袖子卻又長又窄。
值得一提的是傣族女子的傳統服裝,十分能凸顯女性身體之美,可見設計這服裝的傣族老祖宗很有審美情趣喔。
這是一個三口之家,夫婦倆和一個女兒。女兒名叫小倩,十五六歲的樣子,模樣兒生得十分秀麗,雙眸多情而又明亮。
小倩見到陌生人很害羞,躲躲藏藏的,卻又帶著十分的好奇心,處處窺視著我們。
她的牙齒已經染成了紫色,很顯然已經舉行過成年禮了。
傣族女子的成年禮,以染齒為主要內容。女子到15歲時,便三五相約,結伴染齒,表明自己已跨入了青年的門坎。
染齒是過去傣族姑娘結婚前必須做的一件事,她們認為牙齒越黑越美,就越能討得小夥子的歡心。
傣族婦女未婚和已婚在發型和服飾上還是有所區別的,已婚的婦女頭發一般是規規矩矩地盤起來的,未婚的少女頭發花樣比較多,一般不會全部盤起來,服飾也比較明麗,樣式比較多。
我們決定在這戶傣族人家的家裏過夜,雖然現在才是午後。
沒辦法,我們隻能推延一天回濱海了。
攙扶著曦兒在鋪上安頓好之後,我和夕兒來到村落裏散步。
這裏環境真美,有熱帶雨林,有河流小溪,河邊叢生著茂盛的鳳尾竹。
在路上行走的傣族少女似乎個個身段曼妙,容顏秀麗。
這真叫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啊!
村落的大道兩側的油棕樹隨風搖曳,椰子樹和檳榔樹亭亭玉立,使寧靜的邊陲縣城格外嫵媚秀氣。鳳尾竹下的傣家竹樓裏走出穿著緊身上衣和筒裙的傣族少女,如孔雀般瑰麗,婀娜多姿!
偶爾也哈尼族的婦女,背著竹簍,嚼著檳榔,穿著深藍色的上衣和短裙。其頭飾、耳垂、頸環、胸飾、腳飾,布滿了全身;赤橙黃藍,黑白金銀,在藍黑色的基調上構成了一幅色彩斑斕,對比強烈的圖案……
夕兒對傣族的習俗比較了解,她來過很多次了。
夕兒告訴我像這樣的傣族村寨在雲南西雙版納還有很多,至今在村寨裏仍然保持著這樣的風俗,大家都遵循著千百年來的“規矩”和諧的生活著。
夕兒還告訴我傣族是個十分友善的少數民族,不過在傣族人家裏做客,還是有一些禁忌的。
首先進門要脫鞋;然後不能拍照;還有不能進臥室;最後客人留宿時腳的朝向還有規定。進門脫鞋,無話可說,畢竟人家是木地板,穿鞋也許會弄髒。
傣家樓上客廳中有三根柱子,兩根是臥室與客廳並排分開的,一根是火塘旁邊的。臥室中的兩根,靠外的一根叫“吉祥柱”可以靠著休息,靠裏的一根是人死後用的,稱為“升天柱”,家中的人死了,家人把死去的人靠在這根柱子上沐浴、穿衣、裹屍體,等候火葬。火塘邊的一根是絕對不許靠的,那是傣家的頂天柱,若靠了柱子意味著不尊重主人。
傣家住宅,都習慣住在樓上,而樓上臥室隻有一塊隔板與客廳相分,臥室中沒有隔板分成小間,幾代人都住在裏麵,是用蚊帳分開,中間有一定間隔,分門進出。幔帳的顏色還有規定,小孩和未娶的姑娘用白色,年輕夫婦用紅色,老年人用黑色。傣族人接待客人時很可能叫他們留宿,客人要睡在客廳,客人睡覺時腳要朝向門口,意思是將來要走出去的;要嫁進來的“貓”們的腳是要朝向臥室的,因為將來要走進去。
夕兒還告訴我傣族是男人的天堂,女人的天下。這跟我們漢族不一樣,漢族向來重男輕女,而在傣族,女人叫“哨哆哩”,男人叫“貓哆哩”,老年女性叫“咪桃”,老年男子叫“波桃”,女孩叫“小龍英”,男孩叫“小龍仔”。
傣族人喜歡生女孩,倒也不是討厭男孩,隻是因為男孩八歲要送到寺廟出家當和尚,在寺廟裏男孩們一起做工,一起學習各種知識。
男孩到十八歲可以還俗,但不能回家,如果看中了那家的姑娘,要在她家幹苦力三年,第一年要砍夠三年用的柴,第二年要割橡膠,第三年要和老銀匠學打銀器,一是學習技術,二是憑自己的手藝親手打製送給心愛的“哨哆哩”的銀飾,才能正式嫁進女家。所以在雲南十八怪中有一怪就是:和尚可以談戀愛。有趣的是,這裏是女的娶男的,男人的嫁妝也不是被子、金銀,而是三百棵橡膠樹。當男人正式嫁進女家時,要送給女人三件銀器:銀手環、銀碗和銀腰帶。據說送給妻子的銀腰帶越寬,說明“貓”的能力越強!
漢族一個村寨裏最高的官是村長、書記等,而傣家村寨最高的官是婦女主任。如果在村寨裏看到一位“咪桃”的銀腰帶有一柞寬,那他就是婦女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