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北京城四個方向的城門一片混亂之時,作為總管戎政事務的襄城伯李國禎心急如焚,快馬奔到皇宮午門之時,雖還是隆冬臘月,卻早已汗流浹背,剛要入宮,卻被一名宦官和幾名侍衛給攔住了。
李國禎怒了,氣得肺都快炸了,不等宦官詢問,就忍不住地怒吼道:“這都是什麽時候了?君臣還能有多少次的見麵機會?”
然而,那名宦官不動如山,擺出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輕飄飄飄的尖聲問道:“襄城伯,你有什麽要緊的事情要見皇上嗎?”
這一刻,李國禎滿腔的怒火,噌噌直往上竄,心中暗罵道:“傻逼玩意兒,沒看到老子滿頭大汗,都急成這幅模樣了,你還問這句話,有沒有腦子?長沒長眼?”
最終,李國禎還是忍住了,按耐住胸中的怒火,冷靜了下來,深深地知道,如果過不了眼前的這一關,不解釋清楚,根本就見不到皇上,更解決不了問題。
因此,李國禎不得不耐著性子說道:“守城禁衛軍幾乎都不服從命令,幾乎就是處於棄守的狀態,全都臥在地上不起來,用鞭子抽起一人,另一人又臥了下去。”
看到李國禎的態度轉變,還算不錯,再一聽這一番的回答,宦官沒有敢再阻攔,帶著李國禎向裏走去。
“跟我來吧~!”
很快,李國禎就被帶到了崇禎的麵前,前者又將剛剛的話語講述了一番,更是焦急地補充道:“皇上,由於三大營未退守城中,協助城防,城中的城防兵力明顯不足,城牆箭堵上的人寥寥無幾,加上大多數士卒不肯上前,城牆上的箭堵每堵還排不上一人。”
這一刻,崇禎的焦慮表現無遺,再也無法掩飾,幾乎是不假思索的對著旁邊的徐高喝道:“立即傳朕的聖旨出去,皇宮內院的所有內侍全部集合,除了留下一部分錦衣衛,全都隨襄城伯前去把守城門!”
“是,皇上,奴才遵旨!”
徐高匆匆地離去了,李國禎卻是又說道:“皇上,要想根本解決問題,緩解京城的危機,唯有鼓勵兵卒的士氣,讓他們主動地禦敵。”
“襄城伯,朕何嚐不明白這一點?”崇禎歎息回應了一句,突然反應了過來,心中頓時一動,懷有一絲希望,激動地轉而問道:“難道你有什麽良策,能夠調起兵卒的士氣?”
“皇上,還是老辦法,唯有讓將士們見到軍餉,方能調起他們的士氣。”
聞聽此言,崇禎皇帝朱由檢頓時表現出了病急亂投醫的模樣,轉頭看向了身後的太監,命令道:“傳朕的旨意下去,宮中的所有金銀之物全部取出,交給襄城伯!”
緊接著,朱由檢又看向了李國禎,吩咐道:“襄城伯,你去內閣一趟,讓他們草擬一份聖旨,張貼到全城之中,多捐錢物者,將會授予錦衣衛千戶的職務!”
李國禎也管不了那麽多了,社稷風雨飄搖,急需錢糧充作軍餉,以便鼓勵士氣,按耐住心裏的那份衝動,沒有指出聖旨裏的弊處,一旦實行,將會出現大量的武將。
正陽門下,內城之中,左都禦史李邦華與兵部給事中張縉彥焦急的交談著,話語裏充滿憤怒,發顫的聲音淹沒於各種雜音之中,唯有二人能夠聽到。
“李禦史,你那邊的情況怎麽樣了?是否順利?”
“哎,張大人你不是也看到了嗎?”李邦國歎息了一聲,進而繼續說道:“那些宦官根本就不讓本官靠近正陽門,更談不上登上城牆,巡視檢視守禦情況。”
說到這裏,李邦國的話語一頓,轉而問道:“張大人,你那邊的情況怎麽樣了?其他幾處的城防什麽情況?”
“哎...”
張縉彥也是歎息一聲,不禁地連連搖頭,這才緩緩答道:“李禦史,和你的遭遇一樣,本官檢視各個城門的守禦情況之時,也被那些宦官擋在了外麵,根本就登不上城牆。”
“真是不明白皇上怎麽想的?如此緊急關鍵的時刻,卻讓那些無才無德的宦官把守各個城門,負責京師的守禦。除了他們之外,其他的官員根本就無法了解防守的真實情況。”
聽到張縉彥這樣說,李邦國露出無奈之色,隻能緊接著說道:“張大人,再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要是任由這些宦官如此折騰,京城根本就堅守不了多久。為今之計,唯有去尋找兵部尚書楊嗣昌,向皇上稟報此事,讓聖上了解到這些宦官的跋扈。”
“看來也隻能這樣了。”張縉彥附和了一句,隨之眼露精光,麵上盡是堅毅之色,直直地看著李邦國,繼續說道:“李大人,走,你我二人一起去見楊尚書,將各個城門的情況告訴他。”
然而,李邦國卻是紋絲未動,反而拉住了張縉彥,突然轉而說道:“張大人,還是我一個人去吧,你先在府上等消息。”
“李大人,這是何意?”張縉彥任由對方拉著自己的衣袖,眉梢卻是微微揚了揚,麵露不解之色,額頭緊蹙地問道。
“張大人,你怎麽給忘了?就在今年,楊嗣昌剛剛上任不久,你就曾經參過他一本,若是......”
李邦國雖未說完,話語裏卻充滿意味深長之意,張縉彥頓時了然於胸,不禁想起了楊嗣昌的為人,心胸狹隘,個人恩怨要淩駕於大局之上,自己登上門去,即便是出於公務,但也是自討沒趣。
一念及此,張縉彥露出恍然之色,神情緩和了過來,沒有再繼續堅持,輕輕點頭,沉聲地說道:“好吧,李大人,多謝你的好意,本官就在這裏聽候消息,就不回府了。”
“嗯,好。”
李邦國答應一聲,深深看了對方一眼,沒有再勸說什麽,轉身匆匆離去,直奔楊嗣昌的府中。
乾清宮,剛打發走李國禎不久,崇禎皇帝仿佛失去了全身的力氣一般,失魂落魄的坐在龍椅之上,四周冷冷清清,除了兩名太監之外,再無第四人。
就在這時,兵部尚書楊嗣昌匆匆走了進來,快速打量了一下四周,不等朱由檢說話,麵露不解之色,搶先問道:“皇上,宮裏發生了什麽大事了嗎?微臣一路走來,除了一些宮門處有侍衛把守,幾乎沒見到什麽人,幾乎都是宮娥在當值。”
“哎...”
朱由檢無奈地歎息了一聲,緩緩抬起了頭領,露出了他那失落的神情,這才有氣無力地說道:“楊尚書,你有所不知,襄城伯剛剛前來匯報,各個城門告急,守城的兵力不足,朕隻能將宮內的兩千多內侍與侍衛派到了城牆上,抵禦亂軍的攻打。”
“原來如此!”
楊嗣昌恍然的應和了一句,緊接著麵露神采之色,朗聲說道:“啟稟皇上,兵部送來一個好消息,您的聖旨剛一張貼出去,就有一名六十多歲的老叟做出了響應,捐出了自己的畢生積蓄,雖然隻有四百兩銀子,但微臣覺得,還是應該給予嘉獎,以便鼓勵其他人捐銀捐糧。”
李國禎怒了,氣得肺都快炸了,不等宦官詢問,就忍不住地怒吼道:“這都是什麽時候了?君臣還能有多少次的見麵機會?”
然而,那名宦官不動如山,擺出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輕飄飄飄的尖聲問道:“襄城伯,你有什麽要緊的事情要見皇上嗎?”
這一刻,李國禎滿腔的怒火,噌噌直往上竄,心中暗罵道:“傻逼玩意兒,沒看到老子滿頭大汗,都急成這幅模樣了,你還問這句話,有沒有腦子?長沒長眼?”
最終,李國禎還是忍住了,按耐住胸中的怒火,冷靜了下來,深深地知道,如果過不了眼前的這一關,不解釋清楚,根本就見不到皇上,更解決不了問題。
因此,李國禎不得不耐著性子說道:“守城禁衛軍幾乎都不服從命令,幾乎就是處於棄守的狀態,全都臥在地上不起來,用鞭子抽起一人,另一人又臥了下去。”
看到李國禎的態度轉變,還算不錯,再一聽這一番的回答,宦官沒有敢再阻攔,帶著李國禎向裏走去。
“跟我來吧~!”
很快,李國禎就被帶到了崇禎的麵前,前者又將剛剛的話語講述了一番,更是焦急地補充道:“皇上,由於三大營未退守城中,協助城防,城中的城防兵力明顯不足,城牆箭堵上的人寥寥無幾,加上大多數士卒不肯上前,城牆上的箭堵每堵還排不上一人。”
這一刻,崇禎的焦慮表現無遺,再也無法掩飾,幾乎是不假思索的對著旁邊的徐高喝道:“立即傳朕的聖旨出去,皇宮內院的所有內侍全部集合,除了留下一部分錦衣衛,全都隨襄城伯前去把守城門!”
“是,皇上,奴才遵旨!”
徐高匆匆地離去了,李國禎卻是又說道:“皇上,要想根本解決問題,緩解京城的危機,唯有鼓勵兵卒的士氣,讓他們主動地禦敵。”
“襄城伯,朕何嚐不明白這一點?”崇禎歎息回應了一句,突然反應了過來,心中頓時一動,懷有一絲希望,激動地轉而問道:“難道你有什麽良策,能夠調起兵卒的士氣?”
“皇上,還是老辦法,唯有讓將士們見到軍餉,方能調起他們的士氣。”
聞聽此言,崇禎皇帝朱由檢頓時表現出了病急亂投醫的模樣,轉頭看向了身後的太監,命令道:“傳朕的旨意下去,宮中的所有金銀之物全部取出,交給襄城伯!”
緊接著,朱由檢又看向了李國禎,吩咐道:“襄城伯,你去內閣一趟,讓他們草擬一份聖旨,張貼到全城之中,多捐錢物者,將會授予錦衣衛千戶的職務!”
李國禎也管不了那麽多了,社稷風雨飄搖,急需錢糧充作軍餉,以便鼓勵士氣,按耐住心裏的那份衝動,沒有指出聖旨裏的弊處,一旦實行,將會出現大量的武將。
正陽門下,內城之中,左都禦史李邦華與兵部給事中張縉彥焦急的交談著,話語裏充滿憤怒,發顫的聲音淹沒於各種雜音之中,唯有二人能夠聽到。
“李禦史,你那邊的情況怎麽樣了?是否順利?”
“哎,張大人你不是也看到了嗎?”李邦國歎息了一聲,進而繼續說道:“那些宦官根本就不讓本官靠近正陽門,更談不上登上城牆,巡視檢視守禦情況。”
說到這裏,李邦國的話語一頓,轉而問道:“張大人,你那邊的情況怎麽樣了?其他幾處的城防什麽情況?”
“哎...”
張縉彥也是歎息一聲,不禁地連連搖頭,這才緩緩答道:“李禦史,和你的遭遇一樣,本官檢視各個城門的守禦情況之時,也被那些宦官擋在了外麵,根本就登不上城牆。”
“真是不明白皇上怎麽想的?如此緊急關鍵的時刻,卻讓那些無才無德的宦官把守各個城門,負責京師的守禦。除了他們之外,其他的官員根本就無法了解防守的真實情況。”
聽到張縉彥這樣說,李邦國露出無奈之色,隻能緊接著說道:“張大人,再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要是任由這些宦官如此折騰,京城根本就堅守不了多久。為今之計,唯有去尋找兵部尚書楊嗣昌,向皇上稟報此事,讓聖上了解到這些宦官的跋扈。”
“看來也隻能這樣了。”張縉彥附和了一句,隨之眼露精光,麵上盡是堅毅之色,直直地看著李邦國,繼續說道:“李大人,走,你我二人一起去見楊尚書,將各個城門的情況告訴他。”
然而,李邦國卻是紋絲未動,反而拉住了張縉彥,突然轉而說道:“張大人,還是我一個人去吧,你先在府上等消息。”
“李大人,這是何意?”張縉彥任由對方拉著自己的衣袖,眉梢卻是微微揚了揚,麵露不解之色,額頭緊蹙地問道。
“張大人,你怎麽給忘了?就在今年,楊嗣昌剛剛上任不久,你就曾經參過他一本,若是......”
李邦國雖未說完,話語裏卻充滿意味深長之意,張縉彥頓時了然於胸,不禁想起了楊嗣昌的為人,心胸狹隘,個人恩怨要淩駕於大局之上,自己登上門去,即便是出於公務,但也是自討沒趣。
一念及此,張縉彥露出恍然之色,神情緩和了過來,沒有再繼續堅持,輕輕點頭,沉聲地說道:“好吧,李大人,多謝你的好意,本官就在這裏聽候消息,就不回府了。”
“嗯,好。”
李邦國答應一聲,深深看了對方一眼,沒有再勸說什麽,轉身匆匆離去,直奔楊嗣昌的府中。
乾清宮,剛打發走李國禎不久,崇禎皇帝仿佛失去了全身的力氣一般,失魂落魄的坐在龍椅之上,四周冷冷清清,除了兩名太監之外,再無第四人。
就在這時,兵部尚書楊嗣昌匆匆走了進來,快速打量了一下四周,不等朱由檢說話,麵露不解之色,搶先問道:“皇上,宮裏發生了什麽大事了嗎?微臣一路走來,除了一些宮門處有侍衛把守,幾乎沒見到什麽人,幾乎都是宮娥在當值。”
“哎...”
朱由檢無奈地歎息了一聲,緩緩抬起了頭領,露出了他那失落的神情,這才有氣無力地說道:“楊尚書,你有所不知,襄城伯剛剛前來匯報,各個城門告急,守城的兵力不足,朕隻能將宮內的兩千多內侍與侍衛派到了城牆上,抵禦亂軍的攻打。”
“原來如此!”
楊嗣昌恍然的應和了一句,緊接著麵露神采之色,朗聲說道:“啟稟皇上,兵部送來一個好消息,您的聖旨剛一張貼出去,就有一名六十多歲的老叟做出了響應,捐出了自己的畢生積蓄,雖然隻有四百兩銀子,但微臣覺得,還是應該給予嘉獎,以便鼓勵其他人捐銀捐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