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周重確實是猜對了,20萬料,確實是趙信準備在風帆戰艦中,弄出來的終極產物的,20萬料,換算成噸位,不過是6.5萬噸,在後世,20萬噸,甚至是30萬噸的船都成為主流的前提下,這樣的噸位,隻能夠稱之為小船。


    可是對於木質的風帆戰艦來說,已經非常的大了。


    要知道,不同於動力機組,已經不依靠風力,隻是動力的多少,多大的船都可以造,風帆戰艦,是依靠著風力的。


    船的大小,噸位,還有風帆的麵積,是成正比的。


    在解決了龍骨這個問題,使用了鋼結構的龍骨,替代了原來的純粹實木龍骨和木質組合龍骨,原則上,定海軍可以任意的製造船。


    在純鋼的鑄造之下,20米,50米,甚至是100米,這樣的龍骨都可以造,寬度也可以依靠風帆時代的比例,可是能夠提供的風力有多少。


    風帆不可能無休無止的增加高度,高度到達一定程度,就會讓重心向上,重心是整個船隻的核心,為什麽的尖底的風帆戰艦,要比平底四方的中國式帆船,適應海情的能力更高,原因就在於重心較低,在遭受風浪的時候,不容易傾覆。


    無限製的提升風帆的高度,會不利於重心的穩定,同樣的,更加深入海裏的船底,也不可取。


    適當的吃水深度,會讓船的重心,一直保持在水麵以下,這樣可以在風浪來臨的時候,保持著足夠的穩定性,可是太過深的吃水,會產生巨大的阻力,這一點,對於動力戰艦無所謂,對於風帆就是致命的。


    如何從中間找到一個合適的點,後世是沒有結果的,因為風帆戰艦,在19世紀的時候,伴隨著蒸汽機為動力的輪船的大規模的出現,已經逐步的退出曆史舞台,後來,國際帆船之類邀請賽,還有環遊世界一類的體育賽事,他們的風帆,科技含量非常的高,環球帆船賽的航程高達的45000海裏,比赤道的周長幾乎快要長出一倍。


    這麽漫長的航程,很多隻是幾個人組隊,甚至有單人的帆船存在,卻可以用八九十天的時間的,完成整個航程,這個速度非常驚人。


    趙信當然不會想過,要製造這樣的帆船的,那是不可能的,沒有精確到毫米,甚至更精的加工手段,沒有對風帆動力,有著深入的了解的前提下的,這些是天方夜譚。


    更別說,為了降低重量,整個船身都是用高新材料,不但重量非常的輕,強度也相當的大,這也成為了這些帆船屢屢創造紀錄根本。


    趙信現在,連橡膠都沒有弄出來,更別說那些材料,隻能夠在木船的基礎上麵,未來,在解決了板材和龍骨的問題之後,帆船重量,肯定會超過現在的標準,


    不過,超過萬噸級的帆船,依然是一個很難以完成的認為,因為越大的船越不容易保持整體的強度,在狂風暴雨之中,越是小的船,受力越小,越是大的船,受力也就越大。


    木頭的,強度有限,風帆戰艦最大噸位的船,應該是11000噸左右,鄭和的寶船,老外算是3000多噸,中國自己算是2萬多噸,這中間,就是料跟噸的換算了。


    拿一艘沉沒的廣友號來算,2000料的船隻,混裝了近百噸的茶葉,36.5萬件瓷器,還塞入了1600名乘客和200名水手,這玩意,在商船時代,最少也是萬噸級的商船。


    大名鼎鼎的泰坦尼克號,也不過是搭乘2200人,那可是超過4.5萬噸的大型油輪。


    當然了,那種超級豪華的油輪,跟舊式的風帆,是兩個概念,噸位計算也不同。


    趙信自己都不知道,他所說的20萬料,是按照後世公認的計算數據來算的,這個不能說錯,可是木質風帆船,達到20萬料,那個噸位,可不是隻有6.5萬料那麽的簡單了,其中的需要解決的問題太多了。


    卡牌係統和穿越者的見識,就是他的底氣,風帆時代最好的帆已經弄出來了,對於船的模型,還有流體方麵的研究,也已經開始進行了,在整個海上,沒有任何的敵對勢力的前提下,定一個高一點的目標,那不是問題。


    木質船身強度不夠了,可以用鋼鐵包裹來彌補,相對於比水重的鋼鐵船隻,比說輕的木頭,更容易布局,噸位也不用那麽的限製,唯一的限製,就是在動力上麵。


    可是,現在定海軍沒有橡膠,也沒有關於橡膠的替代品,蒸汽機這樣的動力,遲遲沒有辦法弄出來,可是類似的輔助東西,比如說,人力,或者其他方麵的輔助動力,還是可以。


    在解決了材料這個基本的問題的時候,哪怕是動力裝置沒有辦法弄出來,傳動裝置是可以的,不同於槳船的限製,在底部安裝螺旋槳,通過傳動軸,把動力傳輸到這裏,或許無法成為的主要的動力,卻可以充當輔助。


    這樣下來,同樣噸位船隻使用的人員,會大大的增加,相對於牛馬,人力是可控和集合的,在多個傳動裝置組合的前提下,整體性和紀律性,要比力量更大強很多。


    哪怕安排600人負責輔助,超過10萬料的大船,也足以容納這麽多,加上輔助動力,是定海軍在沒有弄出來蒸汽機之前,最好的選擇。


    這樣,也會產生積極的意義,那就是未來,當蒸汽機完成,通過少許的改裝,就可以把他們用在這個上麵。


    不同於趙信的見多識廣,其他的四人,哪怕是上過戰場的,見過超過10萬人會戰的孫吉,也是目瞪口呆。


    20萬料,相當於目前,定海軍製作最大的船的20倍,這可不是簡單的相加的,從200料的河船到4000料海船,這中間的差別已經是巨大的,但是,總是可以接受的,可是從1萬料,到20萬料,這可不是一般的程度啊。


    實際上,到了最終,定海軍的發展,依然沒有造出來的20萬料船隻,甚至從某種意義上麵說,10萬料,已經是極限了的,這是加了鐵皮船身,內部加固的,各種高壓板材,還有輔助設施的。


    以當時定海軍的科技水平,強行的開啟20萬料的海船,並不是沒可能,可是這樣來的整體投入,必然會高於普通的船隻,甚至從某種意義上麵,當鋼鐵的輪船,成為主流的前提下,還是堅持木質的風帆,那不是的逆潮流發展麽?


    四個人全部震驚,他們已經不能想到,20萬料的船,到底有多麽的可怕了的,特別是孫吉,他帶領著新建成的1萬料的風帆,前往了海盜島,他雖然不是海軍,卻在不斷的學習,很清楚在海戰之中,大船跟小船之間的區別。


    200料的船,肯定裝不上弩炮,隻有足夠大船,才可以裝上,而弩炮數量的多少,也代表著船的威力,1萬料的船,幾十個弩炮,加上特製的弩箭,已經顯現出毀天滅地的可怕了,20萬料,是一個什麽概念。


    難怪要那麽大,同時,趙信也告知了他們的接下來的布置,整個15公裏的運河,將會密集興建,大量的造船廠,目前在運河開挖的同時,前期的準備工作已經的開始了。


    從江南得到的木料,現在臨時的放在港口,可是伴隨著一個個烘幹房的建立,還有一部分造船廠奠基,他們就會派上用場。


    趙信把未來,運河的發展,一點點的講述給他們四個人聽,未來的港口,將會成為定海軍的造船中心,將會成為海軍的核心。


    薛玉和孫吉當然是興奮無比,定海軍幾乎不會有什麽陸戰,海軍將會是唯一的發展,特別是孫吉,經曆了海盜一戰,還有些不怎麽過癮,一艘大船怎麽夠用,還是要多一點。


    15公裏的運河,還是這麽龐大的運河,這中間,會有多少的造船廠,保守估計也幾百個吧。


    定海軍從來都不會小規模,大名府的鐵匠作坊的,別人都是一個鐵匠,哪怕是大名府,幾百個上千個鐵匠,已經算很多了,可是定海軍隻要涉足,肯定是上萬個,龐大的人力,產生龐大的產量的,最終降低成本。


    造船業也是一樣,現在的定海軍,航運是重中之重,瘋狂暴漲的人員,讓定海軍在各方麵,一直都在緊張的狀態之中。


    借助著海商的大船,緩解了定海軍的問題,可是海商不可能長期為定海軍效力,他們的根基,還是在海上交易,隻要季風一起,他們會立刻選擇離開,沒有什麽能夠挽回他們的腳步。


    北宋的季風季節,那是在春夏之交,也就是說,還有幾個月的時間,如何在幾個月之中,彌補運力不足的問題,這成為了關鍵,要解決這些,必然需要造船的爆發。


    別人的,永遠都是別人的,在使用過萬料的帆船之後,孫吉發現,哪怕是海商的幾萬料的大船,也比不上這些船,一旦定海軍的帆船大規模的投產,那麽整個定海軍的運輸效率,還會增高很多。


    孫吉和薛玉兩個人,更多是從軍人的角度考慮,先考慮的就是海軍,後才是這些船的好處。


    跟他們不一樣的是,周重和王雪兩個人,他們因為從政的關係的,他們考慮的更加深入。


    定海軍為什麽要發展海軍,這一點,在高層不是什麽秘密,定海軍現在的發展,肯定不會無欲無求。


    節度使這個身份有些尷尬,有唐朝,還有西夏李家的先例,北宋中樞對於節度使肯定是警惕的,別看定海軍發展的不錯,可是一旦踏上陸地,那麽麵對,可不是一點點的壓力,那是很多。


    定海軍的麵積不小,又是鋼筋混凝土的結構,容納的人員會比平常的北宋城市多很多,別說是180萬人,就算是再多幾倍,也可以容納下來。


    可定海軍不能總是造城市住人啊,他必須發展,否則的,就無法支撐如此恐怖投入的,定海軍在城市建設上麵的投入,可以說是冠絕整個北宋,北宋建國這麽多年,單純主動投入的項目,恐怕就沒有定海軍兩年的投入大。


    周重掌管的港口區,王雪掌管的工業區,都是跟這個有關,港口區是原材料的運來,商品的運走,工業區,雖然少了兩個大型的企業,可是卻占據了定海軍相當的工業,他們很清楚,目前定海軍,工業用地太少了。


    這不,一些中小企業的建立,居然沒有什麽土地,7層的大樓,可能要容納7個,甚至是14個工廠,這樣很不方便。


    畢竟,工廠需要很多的原材料,也需要運出不少產品,如果不是定海軍出色的起重裝置,單純把這些東西運送上去下來,耗費的成本就非常的可怕。


    樓房可以解決的,永遠是最簡單的輕工加工的企業,可是有鋼鐵廠和水泥廠的支撐,定海軍都明白,隻有大投入,大規模的重型企業,才是發展的重點。


    可惜,定海軍沒有那麽大的地盤,鋼鐵廠和水泥廠的擴建計劃,都流產了,更別說是別的企業。


    土地,成為了定海軍最缺乏的地方,在拿下海盜島的時候,就有人提出,開發海盜島,可是西西勘察了之後,海盜島不具備大規模的建立工業的基礎,隻能夠容納幾萬人居住和一些小型工廠。


    這就有些雞肋了,在定海軍附近,沒有較大的島嶼,甚至連定海軍的十分之一的島嶼都沒有,這就是一個巨大的問題,一直都困擾著定海軍。


    不過,在高層之中,流傳著一個傳說,在千裏之外的一個大島,那是比定海軍還要大出百倍的,現在已經派人去初步的勘察了。


    不知道怎麽的,在趙信提到了造船的時候,周重和王雪都不約而同的想到這一點,難道是哪裏選拔管理者?


    趙信不坐船,或者說不坐船深入遠洋,這一點,高層之中人盡皆知,千裏之外的海島,哪怕再大,趙信也不會直接管理,肯定會挑選出來一個管理者,那麽這一次的會談,目的性就很強了。


    果然,接下來的談話,兩個人又確認了這個看法,不約而同的向上麵引,讓趙信非常滿意,反倒是孫吉和薛玉兩個人,渾然不覺的。


    趙信最終長歎了一聲結束了這一次的會談,孫吉和薛玉,很忠誠,也很有能力,可是還是差了一點,好在,沒有人會給琉球設定的一個領導者,那會出問題的,一文一武是標配,相對於施政,軍事上的力量更加保險,這也是兩個人最需要的選擇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皇宋錦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年殘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年殘夢並收藏皇宋錦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