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趁熱打鐵,在章得象同意了之後,開始以三司,中書省和樞密院,共同下達了一個旨意,全麵更換鐵料,是在整個朝野的前提下。


    這三個,是整個北宋最有權勢的機關,東西府三司,軍政財,三者合一之後,又是在朝議上麵下達的聖旨,還是這個以節約為名頭的,這是大義,誰也違反不了。


    樞密院幾乎被葉清臣一掃而光了,就算還有不是大名府的鐵料,也不多了的,其他的地方,也被葉清臣弄得雞飛狗跳的,本以為弄倒葉清臣,就可以解決問題,現在,仁宗聯合東西府,朝堂上多多少少有些微詞,可是仁宗,三司,樞密院都統一了,東府剩餘的宰輔們,誰也沒辦法,在稍稍堅持一下,也就從了。


    這是正當的理由,可以減少大量的開支,這個時代的宰撫,很清楚財政狀況的惡劣,既然兩全其美的事情,那麽何樂而不為呢?


    就這樣,東西府三司仁宗,整個北宋最有權勢,影響力最大四個中樞,全部都商議好了之後,那麽,這件事情就如同鋼鐵洪流,無法阻擋了。


    從上到下,總比從下到上容易的,更別說,這不是普通的而民生領域,是一些大宗材料的購買。


    這中間,還出現了一點的問題,原來,整個北宋的鐵料供應,是工部局和鑄造司等眾多部門支持的,這些部門之中,還養了數萬,甚至是數十萬的各種匠人。


    現在,當這個鐵料更換了之後,全部都交給大名的鐵匠作坊來生產的時候,這些人就沒辦法獲得訂單了。


    要知道,這可是有組織的,壯年的幾十萬人,這批人沒有了飯碗的,這個問題可就大了。


    特別是朝廷的訂單下來之後,一些有心人開始推波助瀾,這些人,隻是手藝人,又有什麽眼光,被人一扇動,就立刻亂了起來。


    沒辦法,飯碗是關鍵,本身依靠著朝廷,有一個不算太差的鐵飯碗,可是一下子推向市場,他們怎麽吃飯。


    這個事情鬧的有些大了,驚動了東西府,按照賈朝昌的想法,把這些人並入廂軍之中,暫時安頓下來。


    這一點,遭到了葉清臣的反對,趁著定海軍成立的這一點,他也想著逐步的裁撤廂軍,這可是一個長久的節約,一旦廂軍下降到一個合理的水平之下,每年的結餘會更多,北宋的財務狀況,也會逐步的向好。


    這就成問題了,幾十萬人啊,還是壯漢,雖然不是都擊中到京城,可是進程差不多有15萬左右,一旦鬧騰起來,可要出大亂子了。


    仁宗也很頭疼,使用鐵料,節約成本,這是大好事,為什麽就執行不下去了,要養活這些人來吃飯,不是說,又要給他們訂單,那樣的話,有一大部分價格就降低不了。


    好容易,通過壓製,讓整個朝廷全部都通過了這一項,總不能退回去。


    可是這些人要怎麽處理,總不能推著他們造反或者餓死吧。


    突然,仁宗的眼前一亮的,他突然想起來,為什麽趙信要弄這個鐵匠作坊,不就是為了開發定海軍麽,通過鐵匠作坊弄錢,而廂軍也是為了獲得足夠的人口和勞力。


    這部分人是不是可以交給趙信來處理,雖然隻是一個想法,可是趙信能夠支撐這麽大的盤子麽?


    仁宗準備先把這些人給安撫下來,暫時,提供一些工作,減少少部分的鐵料的訂單,讓這些人先安頓下來,然後在跟趙信商議之後再說。


    趙信不知道,遠在千裏之外,他居然得到了這麽一個好處,幾十萬人,而且還是他最需要的壯年勞力,還是那種有技術的。


    這些人在工部局和鑄造司的手中,發揮不出來他們作用,可是在趙信的手中,這些都是足夠的資源,甚至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甚至有鐵料的訂單,解決了最關鍵的資金的問題之後,錢不缺乏的時候,有了足夠的人力,定海軍發展,一定會插上翅膀。


    這一場騷動,因為仁宗的稍稍妥協之後,落下帷幕,暫時安撫了這些人之後,仁宗又讓葉清臣加快了轉移的速度,之前,還是慢慢抽調的工匠,現在隻要是鑄造司和工部局的工匠,直接粗暴的抽調,先把趙信需要3萬工匠湊到再說。


    在這一場大風波之下,另外一個事情,又引發了一連串騷動。張藝敗了,之後他自請下去,被仁宗一擼到底,最初還是參知政事銜的州判,後麵一路向下,削了參知政事,削了尚書銜,隻差沒有讓他告老還鄉。


    張藝也聰明,他知道貶謫隻是起點,隻要貼料的事情繼續醞釀,找到他,並且揪出來他,隻是一個時間的問題,與其等待這些被查出來的,還不如主動一點。


    不等禦史台查,就主動的上繳了差不多300萬貫的資金,以換取自身的安全,算是逃過一劫,仁宗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恢複了他禮部尚書銜,並且以禮部尚書的名義,知楚州。


    300萬貫,很是肉疼,可是張藝還留下了少許,不能說跟之前那麽的豪富,總算是可以差強人意,他算是逃出了這一劫,可是他主動的拿出了300萬貫,讓葉清臣和仁宗開始看到了這個灰色地帶的可怕。


    一個參知政事有這麽多,底下的或許沒有那麽多,可是人多啊。


    葉清臣這裏,實際上是有一些人的名單的,隻不過沒有這個機會,當三司,禦史台和仁宗三重的力量透視過來的時候,其他人就沒有這麽好命了的。


    以這個為紐帶,在一些灰色地帶,一共抓了差不多800多位,這些最高隻是3品的官員,最終揪出了差不多800萬,不是抄家勝似抄家,連仁宗也大大的動心,抄家這真的是最快的方法。


    由此可見北宋的富裕,朝堂上,一年收入的兩千多萬貫,可是隻是一小部分的官員,就積累除了800萬貫,財政問題,在這裏,一下子就解決了。


    當然了,也不能繼續下去了,真的查清楚了麽,沒有,可是繼續查下去,整個朝堂都要出問題,他們的位置,更加的簡單了,北宋多少官員,多少沒有實職的,讓他們先過來替代,隻要有幾個月到一兩年的時間,就熟悉了,到時候,看情況再來一次。


    北宋的官員們,沒想到仁宗居然有癮了,不過能夠在朝堂上麵貪汙,還不被發現,他們都是有能力的,錯開了更換鐵料這件誰也沒有想到的事情,要想揭開蓋子,非常困難的,而且有這個震懾,他們也會小心一點,不會那麽容易的被發現。


    一下子獲得了這麽多的收獲,仁宗當然要飲水思源,這一切都是趙信帶來的,多了800萬貫,對於北宋的財政狀況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好處,更別說因為換裝鐵料而減少的錢,兩者疊加,幾乎超過了1500萬貫。


    可是要怎麽給呢?就算是仁宗,也不可能無所顧忌,鐵料的事情,是有正當的理由,海量的節約的前提下,要是不分青紅皂白的給定海軍錢的話,那可就要影響到朝政的平衡了。


    最終,跟葉清臣商議,之前答應給定海軍錢,一步到位,另外,關於工匠和其他的要求,也加大碼的滿足,一套組合拳下來,趙信獲得的好處大了。


    這一場以鐵匠作坊為主體風暴,在短時間,就席卷了整個朝野,從中樞,到地方,在三司的監管之下,有三司使和內部的一些官員監控,在深挖之下,居然得到了更多的訂單,總數高達4億斤以上。


    聽起來是很多,可是這也就是20萬噸左右,比起北宋一年的產出,也就是多了一點,其中最少有一半以上,是本來不是使用鐵的,在鐵料降價了之後,轉而使用鐵的。


    首批的訂單,隻有8000萬斤,也是高達250萬貫的一個可怕生意,不過最初,隻有前期屬於樞密院的,送往了大名府,還隻有1500萬斤左右,主要是樞密院的1000萬斤和韓琦等幾個高層的,剩下的,還在完善,特別是跟葉清臣的事情之後,需要整合起來,再過去。


    在數百裏之外的大名府的,接到了第一批訂單趙信,還是有些不敢置信,曹劌親自送來的,三司起草,最終東西府和仁宗共同背書的訂單,就這麽的送來了。


    1500萬斤不多,也是一星期滿負荷生產的產量,這或許不會讓趙信吃驚,可是後續,可能有2-3億斤,這就讓他足夠吃驚了,保守估計,如果這是一年的量的話,隻是從鐵匠作坊購買的鐵料就高達1000萬貫。


    趙信生產鐵料的成本,目前已經降低到了17文左右,未來加大產量,增加規模的話,還會有少量減少的,在3億這個數字之下,每減少一文,就是30萬貫,如果降低到8文的時候的,可能幾百萬的利潤。


    一場讓趙信始料不及的工業革命,就這麽的產生了,有了鐵匠作坊,北宋會裝備更多,更好的鐵,這就是變化,雖然無法立竿見影的解決北宋的全部問題,卻可以從根子上,增加北宋的實力,這一點,是趙信最為看重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皇宋錦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年殘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年殘夢並收藏皇宋錦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