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這場紀念霍梅尼發動革命,推翻巴列維王朝的周年慶典,從喧鬧之中開始,悄然之中結束。
整個過程,根本分不清楚什麽時候是聚會的高.潮,全程都很熱烈,結尾卻又出奇的平淡。
中午,在享受了一頓伊朗原滋原味的美食之後,廣場上,已經看不到聚會的伊朗人,整個德黑蘭都仿佛一下子放空了,變得十分的寧靜和祥和。
餐廳之中,樊奕澤意外碰到了一個老鄉,一個來自老家的國際新聞記者。
隻是樊奕澤拒絕了這位老鄉的采訪要求,還看了一下這位老鄉剛剛完成了一篇有關伊朗的新聞報道草稿。
草稿的內容很有趣,用了很多十分現實的詞藻來形容伊朗社會,對於今天的聚會,也花費了不少筆墨描寫。
出發點也十分的新鮮,標題也十分的有意思:
《魯哈尼比***安全》
文章的草稿上寫了很多伊朗內部的安全情況,都是這位老鄉記者的親自見聞。
在今天的這場聚會之中,他寫到:“在伊朗革命日,總共有四道安檢關卡,在當地外交官的陪同下,我沒有接受安檢就過了前麵的兩道關卡,後麵兩道安檢關卡則是在人群擁堵之中蒙混過關,並且最終站在了距離魯哈尼不到三十米的地方。
慶典持續了幾個小時,而這幾個小時的時間之中,魯哈尼站在現場上百萬的民眾麵前,講台上以及魯哈尼的身邊,沒有任何安全措施,也沒有用防彈玻璃與民眾隔開,不像***在白宮就職演說之中,在大場合的演說之中,都是站在防彈玻璃的後麵進行的……”
看了一下全篇的報導,樊奕澤對於這個記者老鄉印象不錯,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年輕人。
“你為什麽要寫這樣的報導。”樊奕澤放下了人家的新聞草稿,問道。
“我想要讓國內看到真正的伊朗,不是西方媒體渲染下的伊朗,以後我也會讓國內看到外麵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真實世界。”年輕的記者激動的說道:
“如果不是這一次親自來到伊朗,我也不敢相信,伊朗這個國家真正的模樣,居然和我想象之中差距如此巨大。
一年前,我在五角大樓邊上散布,隨便拍了一些地鐵站兩邊的宣傳畫,結果在十分鍾之內,受到實槍實彈的美軍士兵三次盤問,並且每一次都要求打開相機,檢查照片。
對比過去一年在美國的見聞,我感慨頗多,你知道嗎?哪怕是在紐約,我晚上出門的時候,我朋友問我最多的一個問題是,你帶槍了沒有,沒有的話,要帶上槍。
那時候我才了解到,美國的警察沒有義務保護某一個美國公民,而是保護整個美國,因此出門要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報警之後,也不能指望警察會全力幫助你。”
樊奕澤問道:“那你認為伊朗怎麽樣?”
“伊朗的警察都很懈怠,就算你對警察局拍照,他們都懶得理你,就算你走進警察局,再走出來,都不會受到盤問,平時也很少巡邏,有警訊的時候才會出警,各個都很清閑。”年輕的記者想了想,總結說道:“對比美國,伊朗的警察幸福多了。”
“你是怎麽看伊朗現在的國情?核問題對伊朗人真的那麽重要嗎?”樊奕澤是越問越覺得有意思,繼續問道。
年輕的記者對樊奕澤的問題,是來者不拒,雖然樊奕澤沒有答應采訪,但是在他看來,有時間與這樣的人聊天,本身就是巨大的收獲。
“樊先生,在這個問題之前,我還可以加一個問題,為什麽伊朗這個國家,是整個中東世界,最全麵反美的?
對這個問題,我來到伊朗之後,問過很多伊朗人,他們有的是政府官員,有的是媒體人,還有伊朗的學者,普通的百姓。
我得到的回答都是出奇的一致:‘我們是獨立、有尊嚴的國家。為什麽美國、以色列有那麽多核武器沒有人追問,伊朗和平利用核能源就會被質疑?’……”
“如果美國打完伊拉克再回來打伊朗,你認為伊朗會贏嗎?”樊奕澤又問道。
“這個問題我在與伊朗國家電視台,英語頻道新聞主管聊到的時候了解到,伊朗並不是一個小國,對伊朗人來說,伊朗是一個大國,伊朗的國土麵積是西歐八國總和,人口與德國相當,在世界上國土麵積和人口都排在全球第十七,首都德黑蘭是西亞最大城市,也是全球第十九大城市,伊朗的國內生產總值可以排進世界前二十。
因此在聊到會有戰爭的話題時,我最經常聽到的一個回答是:‘伊朗不是伊拉克,不是阿富汗,我們沒有那麽容易被征服。’
對此我堅信,伊朗還不是南斯拉夫,不是巴拿馬,在我的感覺之中,如果美國真的要進攻伊朗,那伊朗很有可能就是上世紀的朝鮮、越南,美國有很大的贏麵,但是占不到太大的便宜。”
“那你認為伊朗戰爭會到來嗎?”樊奕澤又問道。
“會不會到來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在伊朗,完全沒有戰爭到來的感覺,在德黑蘭北邊的厄爾布爾士山,許多伊朗人還在滑雪嬉戲,山頂欣賞城市的茶餐廳內依然人滿為患,上下高峰期擁堵堪比全球任何一座大都市,加油車輛一字排開都有上百米,各個博物館內遊客熙熙攘攘,伊朗各個城市的商業和鬧市區,人群摩肩接踵。
這不是戰爭到來的景象,沒有三步一崗,空中沒有呼嘯的戰鬥機,街道上也看不到裝甲車輛,城市之中沒有隨時響起的警報聲。”
接連幾個問題,得到的回答都很具體,不愧是專門搞新聞的記者,了解的就是全麵透徹。
而最後一個問題,也是問出了這個時期的關鍵,在國際上,隨著伊拉克戰場上,伊拉克軍隊無力回天的時候,國際上有很多聲音都在喊著,美國馬上就會調轉槍口,對準伊朗。
整個過程,根本分不清楚什麽時候是聚會的高.潮,全程都很熱烈,結尾卻又出奇的平淡。
中午,在享受了一頓伊朗原滋原味的美食之後,廣場上,已經看不到聚會的伊朗人,整個德黑蘭都仿佛一下子放空了,變得十分的寧靜和祥和。
餐廳之中,樊奕澤意外碰到了一個老鄉,一個來自老家的國際新聞記者。
隻是樊奕澤拒絕了這位老鄉的采訪要求,還看了一下這位老鄉剛剛完成了一篇有關伊朗的新聞報道草稿。
草稿的內容很有趣,用了很多十分現實的詞藻來形容伊朗社會,對於今天的聚會,也花費了不少筆墨描寫。
出發點也十分的新鮮,標題也十分的有意思:
《魯哈尼比***安全》
文章的草稿上寫了很多伊朗內部的安全情況,都是這位老鄉記者的親自見聞。
在今天的這場聚會之中,他寫到:“在伊朗革命日,總共有四道安檢關卡,在當地外交官的陪同下,我沒有接受安檢就過了前麵的兩道關卡,後麵兩道安檢關卡則是在人群擁堵之中蒙混過關,並且最終站在了距離魯哈尼不到三十米的地方。
慶典持續了幾個小時,而這幾個小時的時間之中,魯哈尼站在現場上百萬的民眾麵前,講台上以及魯哈尼的身邊,沒有任何安全措施,也沒有用防彈玻璃與民眾隔開,不像***在白宮就職演說之中,在大場合的演說之中,都是站在防彈玻璃的後麵進行的……”
看了一下全篇的報導,樊奕澤對於這個記者老鄉印象不錯,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年輕人。
“你為什麽要寫這樣的報導。”樊奕澤放下了人家的新聞草稿,問道。
“我想要讓國內看到真正的伊朗,不是西方媒體渲染下的伊朗,以後我也會讓國內看到外麵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真實世界。”年輕的記者激動的說道:
“如果不是這一次親自來到伊朗,我也不敢相信,伊朗這個國家真正的模樣,居然和我想象之中差距如此巨大。
一年前,我在五角大樓邊上散布,隨便拍了一些地鐵站兩邊的宣傳畫,結果在十分鍾之內,受到實槍實彈的美軍士兵三次盤問,並且每一次都要求打開相機,檢查照片。
對比過去一年在美國的見聞,我感慨頗多,你知道嗎?哪怕是在紐約,我晚上出門的時候,我朋友問我最多的一個問題是,你帶槍了沒有,沒有的話,要帶上槍。
那時候我才了解到,美國的警察沒有義務保護某一個美國公民,而是保護整個美國,因此出門要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報警之後,也不能指望警察會全力幫助你。”
樊奕澤問道:“那你認為伊朗怎麽樣?”
“伊朗的警察都很懈怠,就算你對警察局拍照,他們都懶得理你,就算你走進警察局,再走出來,都不會受到盤問,平時也很少巡邏,有警訊的時候才會出警,各個都很清閑。”年輕的記者想了想,總結說道:“對比美國,伊朗的警察幸福多了。”
“你是怎麽看伊朗現在的國情?核問題對伊朗人真的那麽重要嗎?”樊奕澤是越問越覺得有意思,繼續問道。
年輕的記者對樊奕澤的問題,是來者不拒,雖然樊奕澤沒有答應采訪,但是在他看來,有時間與這樣的人聊天,本身就是巨大的收獲。
“樊先生,在這個問題之前,我還可以加一個問題,為什麽伊朗這個國家,是整個中東世界,最全麵反美的?
對這個問題,我來到伊朗之後,問過很多伊朗人,他們有的是政府官員,有的是媒體人,還有伊朗的學者,普通的百姓。
我得到的回答都是出奇的一致:‘我們是獨立、有尊嚴的國家。為什麽美國、以色列有那麽多核武器沒有人追問,伊朗和平利用核能源就會被質疑?’……”
“如果美國打完伊拉克再回來打伊朗,你認為伊朗會贏嗎?”樊奕澤又問道。
“這個問題我在與伊朗國家電視台,英語頻道新聞主管聊到的時候了解到,伊朗並不是一個小國,對伊朗人來說,伊朗是一個大國,伊朗的國土麵積是西歐八國總和,人口與德國相當,在世界上國土麵積和人口都排在全球第十七,首都德黑蘭是西亞最大城市,也是全球第十九大城市,伊朗的國內生產總值可以排進世界前二十。
因此在聊到會有戰爭的話題時,我最經常聽到的一個回答是:‘伊朗不是伊拉克,不是阿富汗,我們沒有那麽容易被征服。’
對此我堅信,伊朗還不是南斯拉夫,不是巴拿馬,在我的感覺之中,如果美國真的要進攻伊朗,那伊朗很有可能就是上世紀的朝鮮、越南,美國有很大的贏麵,但是占不到太大的便宜。”
“那你認為伊朗戰爭會到來嗎?”樊奕澤又問道。
“會不會到來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在伊朗,完全沒有戰爭到來的感覺,在德黑蘭北邊的厄爾布爾士山,許多伊朗人還在滑雪嬉戲,山頂欣賞城市的茶餐廳內依然人滿為患,上下高峰期擁堵堪比全球任何一座大都市,加油車輛一字排開都有上百米,各個博物館內遊客熙熙攘攘,伊朗各個城市的商業和鬧市區,人群摩肩接踵。
這不是戰爭到來的景象,沒有三步一崗,空中沒有呼嘯的戰鬥機,街道上也看不到裝甲車輛,城市之中沒有隨時響起的警報聲。”
接連幾個問題,得到的回答都很具體,不愧是專門搞新聞的記者,了解的就是全麵透徹。
而最後一個問題,也是問出了這個時期的關鍵,在國際上,隨著伊拉克戰場上,伊拉克軍隊無力回天的時候,國際上有很多聲音都在喊著,美國馬上就會調轉槍口,對準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