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若無其事地恢複嚴肅表情, 正直地平視前方。
江原瞪我好一會才側身轉向地圖,慢慢將手指移到淮河流域:“淮河, 我國進取長江之根本,攻守兼備、戰略縱深之地。無江淮, 我軍便沒有轉圜餘地,更無以對南越構成進攻態勢,一旦開戰,反而會受南越掣肘。若他們的兵力到達到淮河,戰線就會被迫移至淮北,要重新奪回主動,將付出艱苦代價。三城盡占淮河上遊, 對下遊重鎮形成俯衝之勢, 失去後會直接破壞我軍在淮河一線布防的完整性,影響整體戰略布局。”
溫繼讚同地點頭:“陛下曆來重視經營淮河重鎮,這次命越王領兵東海,也是令他著力整頓江淮兵力之意。”
江原嚴肅道:“正是。”說著在地圖上山東位置輕點, “山東水軍雖訓練有素, 然而遠離前線戰場,要整體遷移到長江之內作戰畢竟不現實——如越王所說,數量也嫌單薄。將來最理想的角色,是作為一支奇兵,從海路策應渡江大軍。而我國在淮河造船練軍,將來向長江投放兵力,卻是順理成章。”
梁王不悅道:“如今在討論淮南三城, 太子不必牽扯到山東水軍。”
江原立刻躬身拜道:“叔父見諒。”又將眾人視線引向長江,“江淮本是一體,南越無有江淮,便等於將長江天險的阻礙削去半數,我國隻要逐漸蠶食南越江北領土,就能將南越逼至隻能死守而不能進攻的境地。如果聽從越王意見割地,雖會暫時令越人放鬆警惕,卻將有助於南越重鑄江淮攻防體係。我軍更是連唯一可以依托的河係都要丟掉,水軍訓練受阻,優勢大大削弱。因此無論對內安撫,還是對外進取,三城之地決不可失!”
我冷冷問道:“然則太子如何應對南越?”
江原拄劍冷笑:“重奪三城,貴在神速。表麵上盡可做出誠心割地之態,暗地迅速集結重兵,一舉將毫不設防的越軍盡數殲滅,以洗刷我國被迫割地之恥。到時南越朝野必然驚懼,即使惱羞成怒而發兵,普通軍士也必因三城本非原有國土而不肯冒險出力。至於南越掌權者如趙謄、楚尚庸之流,隻須我國派能言善辯者加以遊說,並賄以大量財貨美女,很快便能止息兵戈,令兩國關係回複原狀。”
我站起身:“太子所言大謬!我早說過,趙謄並非無能之輩,更受不得他人挑釁。太子此舉固能奪回三城,然而必然使魏國成為南越眼中之刺。士兵見識魏軍對敵手段,就算此時不肯出力,將來戰火不可避免時,必會拚死不降!太子既知可用大量財貨籠絡關係,對南越就更該一如既往地采用懷柔之策,免得功虧一簣。”
我嘴角微揚,越過眾人走到屏風旁,對江原側頭低語,“假若趙謄得不到土地,懷柔失敗,此戰因此不休。太子是否準備好重將我獻出去,保存實力以謀長遠?”
江原麵色倏然發沉,切齒道:“淩悅,你拿自己威脅我。”
我抬頭一笑:“魚與熊掌,殿下不可太貪心。”轉了轉眼睛,笑得更燦然,“何況你得到的遠比丟掉的有用。”
江原冷哼,用眾人聽得見的音量道:“我認為南越絕不會因三城與我國全麵開戰,因此不足為懼。不知道越王有何高見?除了堅持割地以麻痹南越的論調,可拿得出足以服眾的計策?”
我不著痕跡地把他擠到一邊,站在地圖之前,先將視線投向龍座上的江德:“臣除之前羅列的種種依約割地之必要,另對割地之後魏國如何經營布局、如何進取南越,最終盡得江南之地,有一整套策略。請陛下與諸位在座者,包括太子殿下不吝指正。”
溫繼微笑道:“越王暢言無妨,老臣事前絕不會帶半點成見,陛下和眾位大人一心為國,自然更不會帶有偏見。”
我恭然向他一拜:“多謝溫相。”接著掃向座間眾人,“臣對南越策略有五:一為君,二為臣,三為民,四為城,五為兵。此五策,須舉國同心、朝廷上下左右相輔相合方能為之,一旦付諸實現,南越覆滅近在眼前,區區三城之地,自然不足掛齒。”
剛一說完,梁王已經不留情麵地刺道:“越王一味誇誇其談,言過其實,卻無半點涉及實事。難道這便是南越養出的武將?”
我漠然一笑:“是不是信口開河,梁王聽下去才可評判。我生為越人,長於江畔,又兼統兵多年,在座有誰比我熟知南越一草一木,了解南越人心向背?”
江原走回梁王身側坐下,表情冷然:“越王既然如此洞悉,因何在南越狼狽遭人誣陷?這難道不說明越王感知不足為信?”
我聽他如此挖苦,也不禁有些惱怒,正要開口駁斥,江德不耐煩地示意江原住嘴,問道:“越王但說此五策何解?何為君策,何又為臣策?”
我隻得無視江原,平靜答道:“回陛下,君策即是對君之策,臣策自然是對臣之策,以此類推而已。”見江德頷首,我續道,“君,一國掌權者,如一軍之統帥,一舟之舵手。君主之作為,關係國家安危存亡。眼前南越國君趙煥已然失勢,但是餘威猶存,太子趙謄□□在手,難免受到質疑。趙謄處心積慮多年,為的就是登上皇位,並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趙謄為人自負,臣以為魏國此時當順其喜好,支持他進一步篡位,如此將更加引起朝中正直之臣與他離心離德。等趙謄登上皇位後,我國以卑微姿態百般敬奉,割地進貢,使他不覺中驕傲自滿,更加輕視魏國。此策一為驕兵計之延續,二為將來伐越之口實。”
溫繼撫須笑道:“此計雖好,然無新意。那麽如何行臣策?”
我笑:“臣策也無新意,事實上魏國也從未間斷行使。親近國君身邊有影響力的人物,或重金買通,或投其所好,總之令其為魏國說話,心向魏國。對那些中正之臣,用一切力量阻撓他們向君主進言,讓他們事事受製並與被魏國買通的大臣產生矛盾,進一步擾亂國君的視聽,使之或受到猜忌,或被認為無能之輩而棄用。”
江原鄙薄道:“果然無新意。”
我冷淡地笑:“此事自然應是太子殿下長項,望您再接再厲。”麵向眾人繼續道,“第三為民策。江南氣候溫濕,作物一年兩熟甚或三熟,江北卻隻得一熟,若單比內耗,魏國無法與南越對抗。因此必須派出專門人力,暗中赴南越收購囤積糧草布匹,同時魏軍在春耕時四處遊擊,延誤江北越人種糧時節,秋收時則深入田地搶收作物,最終使越人斷糧缺糧。南越富庶之國,新並入的蜀川更是絲帛糧米之鄉,百姓生活富足,本不樂從軍,如果軍中糧缺,士兵便會對朝廷生出抱怨,朝廷必然為平撫軍隊而收重稅,最終激起百姓不滿。”
江德沉吟道:“此節朕也想到過,隻是收效甚微。畢竟江北還易收效,要將糧食運出江南,或者擾亂江南春耕,目前軍隊還無法做到。”
我嘴角一彎:“陛下何必要將糧草運出江南,隻須囤積某處,大軍過江後正可就地取糧。”
江德眼睛微亮:“這件事誰可辦到?”
“臣在民間認識一些商人,或者可以不露痕跡地滲透入南越。”
江德想了想,微笑道:“此事稍後詳述,先說下去。”
“是。南越百姓安於現狀,不喜兵爭,雖是好事,也有壞處,便是臣此前所說的立信之事。軍力不強,攻勢不猛,無以談進取天下。然而如果軍隊殺戮太過,不論引起越人反抗,還是令越人心懷暗恨,都是長久之患。越人宣揚以文德治國,魏國單靠武力取南越,或會遭越人輕視鄙薄。對於多數南越百姓,令他們隻遠遠聽聞魏國威名,自己在不知不覺中被接收,應是最好的結果。因此臣認為,此次割地,不宜失信天下,但可在開戰時結合魏軍的勝利散布一些消息,讓他們明白魏國並不是沒有實力,而是南越太子卑鄙相迫,魏國君主賢明不願失信之故。魏國遠攻其心,再令南越自苦其身,兵臨城下時自然歸附。”
溫繼終於麵露訝異:“越王,果真南越民性民心如此?”
我輕描淡寫道:“雖不能一概論之,但大致如此。何況民心在於引導,假若越人普遍聽到相關言論,事實又顯示魏國賢明而南越苛刻,魏軍踏入江南土地便不會受到過多排斥。”
溫繼看了看江德:“越王所言極具誘惑,老臣倒有些傾向於暫且割地了。”
江原故意把身體歪向一旁,麵色陰沉不善。梁王也仍是冷笑:“丞相小心被蒙蔽,越王的話不過又是無形空言罷了,除去屯糧還算靠譜,其餘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
我目光微閃,也冷笑著看向梁王:“以上三策皆為文伐,後麵兩策才涉及用兵。敢問梁王,攻越之要在何處?”
梁王似乎對我的詢問十分不屑:“自然是渡江!”
我追問:“渡江之突破口在何處?”
“當然是京口、采石。”
我再問:“若要奪京口、采石該當如何?”
梁王哼一聲不再理睬,江進忍不住插嘴:“得廣陵、曆陽。”
我不肯罷休:“若要得廣陵、曆陽呢?”
江進一邊奇怪一邊道:“保淮河一線布防完整?這明明是皇兄的觀點。”
我笑起來:“也對,卻不全對。”
梁王冷冷問道:“那越王言下之意,攻越之要在何處?”
我抬起劍鞘,慢慢指向長江源頭:“就在此地!”
江進驚道:“蜀川?”
我肯定道:“蜀川!”
江進皺眉表示不解:“蜀川四塞之地,何以成為攻越要衝?過去越王著力經營的不是荊襄麽?”
我微笑:“韓王心明如鏡。不過沒有川中作為後盾,荊襄又怎麽能經營穩固?如果說安豐三城占盡淮河上遊,那麽蜀川就占盡了長江上遊。而且長江與淮河決然不同,淮河上下遊之間落差不逾百丈,所謂水流最急河麵最窄處也有近十丈,船隻穿行自如,毫無驚險。而長江源自高山大川,從源頭順流而下,差距何止千丈?如此落差,即使從下遊突破防線渡江,不久也必被上遊增援兵力所鉗製。南越當初之所以不搶淮河而先滅蜀川,便是為此。”
江進變臉:“原來南越布軍重中之重在此處,我還道是蜀川不穩之故。以前兩位皇兄一個專心攻趙,一個布防江淮,我兵力最少卻麵對最大壓力,哪有不吃虧之理?”
江原淡然出聲道:“三弟,不得關中,魏國便有心腹之患;不防江淮,我國便不能分南越之心力;你不在荊襄抗住重壓,南越早已經揮師北上,奪取淮河。對長江兩路並重,本來便是早已製定好的策略,你兵力少些乃是因為地形受限,下遊寬廣是以需要多設兵力。”
他接著看向我,露出譏誚表情,“而且建康雖倚仗上遊庇護,卻素來對荊襄充滿猜忌,萬一荊襄守將存有反心,對建康便是滅頂之災。沒有越淩王先在荊襄擁兵自重,又怎麽能對他離間成功?”
“你!”我大怒,一甩手,劍鞘猛然脫開劍身飛向江原。
江原側頭一躲,伸臂接住,回手用力扔回我腳下,眸子冷漠:“越王若還記得離間之苦,就不要妄言惹人猜忌!”
江德在龍座上嚴厲道:“太子!讓越王說完。”
溫繼急忙起身:“朝堂之上,二位切莫動手。”叫過侍衛,收走了在座所有人隨身攜帶的佩劍。
我與江原不示弱地盯住對方片刻,同時移開目光,看向地圖。我整理思緒,重新道:“如上所述,江南之重在蜀川,魏軍若得蜀川,隻要乘舟順流而下,長江天險即破。蜀川之重在何處?韓王方才之言不錯,在漢中、荊襄!漢中既下,可扼蜀川通北要道劍閣,切斷南越與關中領土聯係,荊襄若下,長江門戶洞開,處處可渡!”
一直未曾發話的周玄冷靜開口:“依越王策,第四針對南越之城,當舍棄對淮河的重視,先取漢中襄陽?”
我點頭承認道:“這其中又以襄陽更重。長江綿延萬裏,不可能處處設防,沿岸許多要衝之地便被作為重鎮經營起來。襄陽扼漢水中遊,城池易守難攻,卻可以輕易出兵馳援長江上遊任一重鎮,且優勢明顯。荊襄之地人口密集,乃蜀川與下遊樞紐,如蜀川之喉,江南之臍,得此處,南越如被攔腰截斷,頓失江水上遊之勢。”
周玄不置可否,又陷入沉默。
我又對江原道:“荊襄與建康確實關係微妙,既相互依存,又若即若離,曆來受朝廷重視卻又易受猜忌。若要得荊襄,太子殿下還可故伎重演,離間荊襄守將與朝廷關係。”
江原哼笑:“既然是越王殿下一人的計策,何須叫我實施?穩紮穩打的策略不用,偏偏另辟險徑,急於求成。你愛受人唾罵,炫耀才能,與我無關。”
我不覺麵容一僵,還是堅定了決心,向江德道:“陛下,臣最後一策,是用兵。軍隊實力乃國家根本,兵將沒有足夠能力,任何策略都是空談。臣請陛下準我統領魏國伐越事宜,從現在起布置分配各方人力物力,為最後渡江總攻,一舉滅越作準備!”
此言一出,果然眾人無語,宇文靈殊擔憂地看我,周玄與梁寇鈞仍是無所反應,江進表情詫異,梁王不屑,江原黑臉。
蕭賢慢慢道:“周大將軍、太子、梁王、韓王麵前,越王此語未免張狂。”
我道:“蕭大人對所列五策有何質疑盡管提出,小王可一一作解。”
蕭賢也陷入沉默。溫繼起身問:“眾位對越王之策可有存疑之處?”等了一會又道,“如果沒有,請陛下裁度。”
江德並未多看我,犀利地掃視眾人:“有誰讚同太子立即收地、穩步推進?”眾人良久無言,江德又問,“讚同越王放棄三城、率先圖謀荊襄的不妨言明。”依舊無人回應。
江德站起身:“既然眾卿不便明言,散朝後可寫入奏章交朕審閱,朕會找你們單獨詢問。下麵宣布對太子越王擅自闖入南越,惹下事端的懲罰。張餘兒!”
我走到階前,與江原一起下跪聽旨。
便聽張餘兒上前宣道:“陛下口諭:太子越王行事魯莽,致使魏越兩國邦交受挫,民心惶惑,不嚴懲不足以平眾怒。但念太子身為脛14孔鐦憂幔y閡荒輳愀興脊癰迤芳耙隕瞎僭奔躓喊肽輳輝酵跎砦淄酰恢怨椅兀仔潭y閡荒輳棧仄淞煬ǎ愀興脊
江原瞪我好一會才側身轉向地圖,慢慢將手指移到淮河流域:“淮河, 我國進取長江之根本,攻守兼備、戰略縱深之地。無江淮, 我軍便沒有轉圜餘地,更無以對南越構成進攻態勢,一旦開戰,反而會受南越掣肘。若他們的兵力到達到淮河,戰線就會被迫移至淮北,要重新奪回主動,將付出艱苦代價。三城盡占淮河上遊, 對下遊重鎮形成俯衝之勢, 失去後會直接破壞我軍在淮河一線布防的完整性,影響整體戰略布局。”
溫繼讚同地點頭:“陛下曆來重視經營淮河重鎮,這次命越王領兵東海,也是令他著力整頓江淮兵力之意。”
江原嚴肅道:“正是。”說著在地圖上山東位置輕點, “山東水軍雖訓練有素, 然而遠離前線戰場,要整體遷移到長江之內作戰畢竟不現實——如越王所說,數量也嫌單薄。將來最理想的角色,是作為一支奇兵,從海路策應渡江大軍。而我國在淮河造船練軍,將來向長江投放兵力,卻是順理成章。”
梁王不悅道:“如今在討論淮南三城, 太子不必牽扯到山東水軍。”
江原立刻躬身拜道:“叔父見諒。”又將眾人視線引向長江,“江淮本是一體,南越無有江淮,便等於將長江天險的阻礙削去半數,我國隻要逐漸蠶食南越江北領土,就能將南越逼至隻能死守而不能進攻的境地。如果聽從越王意見割地,雖會暫時令越人放鬆警惕,卻將有助於南越重鑄江淮攻防體係。我軍更是連唯一可以依托的河係都要丟掉,水軍訓練受阻,優勢大大削弱。因此無論對內安撫,還是對外進取,三城之地決不可失!”
我冷冷問道:“然則太子如何應對南越?”
江原拄劍冷笑:“重奪三城,貴在神速。表麵上盡可做出誠心割地之態,暗地迅速集結重兵,一舉將毫不設防的越軍盡數殲滅,以洗刷我國被迫割地之恥。到時南越朝野必然驚懼,即使惱羞成怒而發兵,普通軍士也必因三城本非原有國土而不肯冒險出力。至於南越掌權者如趙謄、楚尚庸之流,隻須我國派能言善辯者加以遊說,並賄以大量財貨美女,很快便能止息兵戈,令兩國關係回複原狀。”
我站起身:“太子所言大謬!我早說過,趙謄並非無能之輩,更受不得他人挑釁。太子此舉固能奪回三城,然而必然使魏國成為南越眼中之刺。士兵見識魏軍對敵手段,就算此時不肯出力,將來戰火不可避免時,必會拚死不降!太子既知可用大量財貨籠絡關係,對南越就更該一如既往地采用懷柔之策,免得功虧一簣。”
我嘴角微揚,越過眾人走到屏風旁,對江原側頭低語,“假若趙謄得不到土地,懷柔失敗,此戰因此不休。太子是否準備好重將我獻出去,保存實力以謀長遠?”
江原麵色倏然發沉,切齒道:“淩悅,你拿自己威脅我。”
我抬頭一笑:“魚與熊掌,殿下不可太貪心。”轉了轉眼睛,笑得更燦然,“何況你得到的遠比丟掉的有用。”
江原冷哼,用眾人聽得見的音量道:“我認為南越絕不會因三城與我國全麵開戰,因此不足為懼。不知道越王有何高見?除了堅持割地以麻痹南越的論調,可拿得出足以服眾的計策?”
我不著痕跡地把他擠到一邊,站在地圖之前,先將視線投向龍座上的江德:“臣除之前羅列的種種依約割地之必要,另對割地之後魏國如何經營布局、如何進取南越,最終盡得江南之地,有一整套策略。請陛下與諸位在座者,包括太子殿下不吝指正。”
溫繼微笑道:“越王暢言無妨,老臣事前絕不會帶半點成見,陛下和眾位大人一心為國,自然更不會帶有偏見。”
我恭然向他一拜:“多謝溫相。”接著掃向座間眾人,“臣對南越策略有五:一為君,二為臣,三為民,四為城,五為兵。此五策,須舉國同心、朝廷上下左右相輔相合方能為之,一旦付諸實現,南越覆滅近在眼前,區區三城之地,自然不足掛齒。”
剛一說完,梁王已經不留情麵地刺道:“越王一味誇誇其談,言過其實,卻無半點涉及實事。難道這便是南越養出的武將?”
我漠然一笑:“是不是信口開河,梁王聽下去才可評判。我生為越人,長於江畔,又兼統兵多年,在座有誰比我熟知南越一草一木,了解南越人心向背?”
江原走回梁王身側坐下,表情冷然:“越王既然如此洞悉,因何在南越狼狽遭人誣陷?這難道不說明越王感知不足為信?”
我聽他如此挖苦,也不禁有些惱怒,正要開口駁斥,江德不耐煩地示意江原住嘴,問道:“越王但說此五策何解?何為君策,何又為臣策?”
我隻得無視江原,平靜答道:“回陛下,君策即是對君之策,臣策自然是對臣之策,以此類推而已。”見江德頷首,我續道,“君,一國掌權者,如一軍之統帥,一舟之舵手。君主之作為,關係國家安危存亡。眼前南越國君趙煥已然失勢,但是餘威猶存,太子趙謄□□在手,難免受到質疑。趙謄處心積慮多年,為的就是登上皇位,並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趙謄為人自負,臣以為魏國此時當順其喜好,支持他進一步篡位,如此將更加引起朝中正直之臣與他離心離德。等趙謄登上皇位後,我國以卑微姿態百般敬奉,割地進貢,使他不覺中驕傲自滿,更加輕視魏國。此策一為驕兵計之延續,二為將來伐越之口實。”
溫繼撫須笑道:“此計雖好,然無新意。那麽如何行臣策?”
我笑:“臣策也無新意,事實上魏國也從未間斷行使。親近國君身邊有影響力的人物,或重金買通,或投其所好,總之令其為魏國說話,心向魏國。對那些中正之臣,用一切力量阻撓他們向君主進言,讓他們事事受製並與被魏國買通的大臣產生矛盾,進一步擾亂國君的視聽,使之或受到猜忌,或被認為無能之輩而棄用。”
江原鄙薄道:“果然無新意。”
我冷淡地笑:“此事自然應是太子殿下長項,望您再接再厲。”麵向眾人繼續道,“第三為民策。江南氣候溫濕,作物一年兩熟甚或三熟,江北卻隻得一熟,若單比內耗,魏國無法與南越對抗。因此必須派出專門人力,暗中赴南越收購囤積糧草布匹,同時魏軍在春耕時四處遊擊,延誤江北越人種糧時節,秋收時則深入田地搶收作物,最終使越人斷糧缺糧。南越富庶之國,新並入的蜀川更是絲帛糧米之鄉,百姓生活富足,本不樂從軍,如果軍中糧缺,士兵便會對朝廷生出抱怨,朝廷必然為平撫軍隊而收重稅,最終激起百姓不滿。”
江德沉吟道:“此節朕也想到過,隻是收效甚微。畢竟江北還易收效,要將糧食運出江南,或者擾亂江南春耕,目前軍隊還無法做到。”
我嘴角一彎:“陛下何必要將糧草運出江南,隻須囤積某處,大軍過江後正可就地取糧。”
江德眼睛微亮:“這件事誰可辦到?”
“臣在民間認識一些商人,或者可以不露痕跡地滲透入南越。”
江德想了想,微笑道:“此事稍後詳述,先說下去。”
“是。南越百姓安於現狀,不喜兵爭,雖是好事,也有壞處,便是臣此前所說的立信之事。軍力不強,攻勢不猛,無以談進取天下。然而如果軍隊殺戮太過,不論引起越人反抗,還是令越人心懷暗恨,都是長久之患。越人宣揚以文德治國,魏國單靠武力取南越,或會遭越人輕視鄙薄。對於多數南越百姓,令他們隻遠遠聽聞魏國威名,自己在不知不覺中被接收,應是最好的結果。因此臣認為,此次割地,不宜失信天下,但可在開戰時結合魏軍的勝利散布一些消息,讓他們明白魏國並不是沒有實力,而是南越太子卑鄙相迫,魏國君主賢明不願失信之故。魏國遠攻其心,再令南越自苦其身,兵臨城下時自然歸附。”
溫繼終於麵露訝異:“越王,果真南越民性民心如此?”
我輕描淡寫道:“雖不能一概論之,但大致如此。何況民心在於引導,假若越人普遍聽到相關言論,事實又顯示魏國賢明而南越苛刻,魏軍踏入江南土地便不會受到過多排斥。”
溫繼看了看江德:“越王所言極具誘惑,老臣倒有些傾向於暫且割地了。”
江原故意把身體歪向一旁,麵色陰沉不善。梁王也仍是冷笑:“丞相小心被蒙蔽,越王的話不過又是無形空言罷了,除去屯糧還算靠譜,其餘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
我目光微閃,也冷笑著看向梁王:“以上三策皆為文伐,後麵兩策才涉及用兵。敢問梁王,攻越之要在何處?”
梁王似乎對我的詢問十分不屑:“自然是渡江!”
我追問:“渡江之突破口在何處?”
“當然是京口、采石。”
我再問:“若要奪京口、采石該當如何?”
梁王哼一聲不再理睬,江進忍不住插嘴:“得廣陵、曆陽。”
我不肯罷休:“若要得廣陵、曆陽呢?”
江進一邊奇怪一邊道:“保淮河一線布防完整?這明明是皇兄的觀點。”
我笑起來:“也對,卻不全對。”
梁王冷冷問道:“那越王言下之意,攻越之要在何處?”
我抬起劍鞘,慢慢指向長江源頭:“就在此地!”
江進驚道:“蜀川?”
我肯定道:“蜀川!”
江進皺眉表示不解:“蜀川四塞之地,何以成為攻越要衝?過去越王著力經營的不是荊襄麽?”
我微笑:“韓王心明如鏡。不過沒有川中作為後盾,荊襄又怎麽能經營穩固?如果說安豐三城占盡淮河上遊,那麽蜀川就占盡了長江上遊。而且長江與淮河決然不同,淮河上下遊之間落差不逾百丈,所謂水流最急河麵最窄處也有近十丈,船隻穿行自如,毫無驚險。而長江源自高山大川,從源頭順流而下,差距何止千丈?如此落差,即使從下遊突破防線渡江,不久也必被上遊增援兵力所鉗製。南越當初之所以不搶淮河而先滅蜀川,便是為此。”
江進變臉:“原來南越布軍重中之重在此處,我還道是蜀川不穩之故。以前兩位皇兄一個專心攻趙,一個布防江淮,我兵力最少卻麵對最大壓力,哪有不吃虧之理?”
江原淡然出聲道:“三弟,不得關中,魏國便有心腹之患;不防江淮,我國便不能分南越之心力;你不在荊襄抗住重壓,南越早已經揮師北上,奪取淮河。對長江兩路並重,本來便是早已製定好的策略,你兵力少些乃是因為地形受限,下遊寬廣是以需要多設兵力。”
他接著看向我,露出譏誚表情,“而且建康雖倚仗上遊庇護,卻素來對荊襄充滿猜忌,萬一荊襄守將存有反心,對建康便是滅頂之災。沒有越淩王先在荊襄擁兵自重,又怎麽能對他離間成功?”
“你!”我大怒,一甩手,劍鞘猛然脫開劍身飛向江原。
江原側頭一躲,伸臂接住,回手用力扔回我腳下,眸子冷漠:“越王若還記得離間之苦,就不要妄言惹人猜忌!”
江德在龍座上嚴厲道:“太子!讓越王說完。”
溫繼急忙起身:“朝堂之上,二位切莫動手。”叫過侍衛,收走了在座所有人隨身攜帶的佩劍。
我與江原不示弱地盯住對方片刻,同時移開目光,看向地圖。我整理思緒,重新道:“如上所述,江南之重在蜀川,魏軍若得蜀川,隻要乘舟順流而下,長江天險即破。蜀川之重在何處?韓王方才之言不錯,在漢中、荊襄!漢中既下,可扼蜀川通北要道劍閣,切斷南越與關中領土聯係,荊襄若下,長江門戶洞開,處處可渡!”
一直未曾發話的周玄冷靜開口:“依越王策,第四針對南越之城,當舍棄對淮河的重視,先取漢中襄陽?”
我點頭承認道:“這其中又以襄陽更重。長江綿延萬裏,不可能處處設防,沿岸許多要衝之地便被作為重鎮經營起來。襄陽扼漢水中遊,城池易守難攻,卻可以輕易出兵馳援長江上遊任一重鎮,且優勢明顯。荊襄之地人口密集,乃蜀川與下遊樞紐,如蜀川之喉,江南之臍,得此處,南越如被攔腰截斷,頓失江水上遊之勢。”
周玄不置可否,又陷入沉默。
我又對江原道:“荊襄與建康確實關係微妙,既相互依存,又若即若離,曆來受朝廷重視卻又易受猜忌。若要得荊襄,太子殿下還可故伎重演,離間荊襄守將與朝廷關係。”
江原哼笑:“既然是越王殿下一人的計策,何須叫我實施?穩紮穩打的策略不用,偏偏另辟險徑,急於求成。你愛受人唾罵,炫耀才能,與我無關。”
我不覺麵容一僵,還是堅定了決心,向江德道:“陛下,臣最後一策,是用兵。軍隊實力乃國家根本,兵將沒有足夠能力,任何策略都是空談。臣請陛下準我統領魏國伐越事宜,從現在起布置分配各方人力物力,為最後渡江總攻,一舉滅越作準備!”
此言一出,果然眾人無語,宇文靈殊擔憂地看我,周玄與梁寇鈞仍是無所反應,江進表情詫異,梁王不屑,江原黑臉。
蕭賢慢慢道:“周大將軍、太子、梁王、韓王麵前,越王此語未免張狂。”
我道:“蕭大人對所列五策有何質疑盡管提出,小王可一一作解。”
蕭賢也陷入沉默。溫繼起身問:“眾位對越王之策可有存疑之處?”等了一會又道,“如果沒有,請陛下裁度。”
江德並未多看我,犀利地掃視眾人:“有誰讚同太子立即收地、穩步推進?”眾人良久無言,江德又問,“讚同越王放棄三城、率先圖謀荊襄的不妨言明。”依舊無人回應。
江德站起身:“既然眾卿不便明言,散朝後可寫入奏章交朕審閱,朕會找你們單獨詢問。下麵宣布對太子越王擅自闖入南越,惹下事端的懲罰。張餘兒!”
我走到階前,與江原一起下跪聽旨。
便聽張餘兒上前宣道:“陛下口諭:太子越王行事魯莽,致使魏越兩國邦交受挫,民心惶惑,不嚴懲不足以平眾怒。但念太子身為脛14孔鐦憂幔y閡荒輳愀興脊癰迤芳耙隕瞎僭奔躓喊肽輳輝酵跎砦淄酰恢怨椅兀仔潭y閡荒輳棧仄淞煬ǎ愀興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