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琰跟禮部尚書嚴屏走進承乾殿的時候,惠平帝剛批完折子,正靠在椅中閉目養神。貼身伺候他的大太監段保跪在旁邊,正拿手慢慢的捶著他的手臂大腿,疏散疲勞。
聽見沙沙的腳步聲,惠平帝抬起眼皮瞧了一眼。
若來的僅僅是徐琰,他興許會保持這個舒服的姿勢繼續躺著,畢竟是親自教養大的弟弟,許多時候不必太注重外在。
不過有禮部尚書在場,惠平帝不得不打起精神來,坐得端正些,繼而問道:“嚴卿此來是為何事?”
嚴屏再度行了禮,回稟道:“聖上命臣籌備端王殿下大婚之事,臣已草擬了儀程,請聖上過目。”說著,便雙手奉上文書,送呈皇帝禦覽。
——徐琰是親王之尊,娶妻生子都是要入宗室譜牒的。尤其是他已經明確了要娶沈妱做正妃,惠平帝又不反對,這程序自然愈發嚴格。皇室重要人物的婚事都是交由禮部籌備,嚴從“六禮”的程序,比尋常人家要繁瑣許多。
惠平帝粗略看過文書,問道:“太妃那裏怎麽說?”
徐琰想起了那日他與崔太妃的爭論。
崔太妃顯然不太想讓布衣出身的沈妱做正妃,說了許多關於世家門第的話。大意是沈妱出身蓬門蓽戶,比不上京中閨秀的識大體、懂進退,作為側妃或許無礙,但若居於正妃之位,恐怕還不能夠。
奈何徐琰實在太固執,雖然崔太妃勸說的話堆了一籮筐,他卻是什麽道理都不講,隻是撂下了一句話——
若是娶妃,必以沈妱為正妃;若不是沈妱,他寧可終身不娶,打一輩子光棍。
崔太妃說了好半天,卻是雞同鴨講,半點作用都沒有,最後氣得隻丟下了一句話,就再也不想理他了。
她說:“既是你娶媳婦,就自己看著辦吧,不必再來回我!”
這自然是她賭氣之下的話,徐琰卻奉為聖令,此時便回道:“太妃那裏沒說什麽。”
惠平帝不作他想,便道:“既是如此,就按照這個儀程來辦。隻是婚期定的有些緊了,從納彩到大婚,僅四五個多月的時間麽?”
徐琰坦然一笑,“臣弟年紀也不小了,婚事自然是越快越好。”
惠平帝聽了,忍不住笑道:“這話你如今倒是想起來了,先前那幾年,可就不見你著急。”他固然是天下之主,卻也是個深深體會過情字的人,曉得愛欲於人如有魔力,徐琰以前冷淡婚事,這會子突然熱情起來,那隻能說明他確實是喜歡那個姑娘。
孟姝的女兒自然是極好的,弟弟這般愛慕,惠平帝一點都不意外。
這份文書上自然有關於沈家家世的簡略介紹,惠平帝隨意再翻,目光凝在“孟姝”兩個字上,動彈不得。
底下徐琰和嚴屏站了半天也不見他說話,徐琰隻好探問道:“皇兄?”
“嗯。”惠平帝立馬回神,將那文書放在案上,“這個我再細看看,禮部就按這上頭的籌備。隻是廬陵距京城太遠,往來的路上要多加小心。”
嚴屏和徐琰依命而退,惠平帝獨坐在禦岸之前,對著“孟姝”兩個字瞧了許久。
那是曾經默默寫過無數遍的名字,像是有魔力似的,輕易勾起過往的記憶。身處威儀的皇宮,坐在至尊的龍椅上,卻總有奇異的孤獨和茫然如影附形,愈發顯得舊時記憶輕快明亮,他終究是按捺不住心裏的情緒起伏,起身往崔太妃的永福宮去了。
-
孟家的氣氛倒是漸漸緩過來了。
老太爺病情垂危的那段日子固然人人憂心傷懷,待喪事上的大悲大慟過去,便仿佛所有的情緒終於找到口子釋放了出去,大多數人胸中悲傷抑鬱之氣散盡,倒漸漸的能聽見一兩聲笑語了。
沈夫人八年未回京城,自然是攢了好些的話想跟母親說。
先前因為有孟老太爺的事情在,府裏眾人各自悲慟忙碌著,不能暢快的說話敘懷,這兩天正好天寒地凍,人人蟄伏在屋內靠著炭盆過冬,正宜圍爐共話。
明院之中的白色帳幔已盡皆撤去,雖然還有挽聯貼在廊柱之上,喪事的氣氛到底是日漸淡了。屋內的火盆燒得正旺,旁邊供著幾瓶新剪來的紅梅,香氣經那炭火一熏,便竄入屋中的每個角落。
孟老夫人還是坐在常用的黃花梨短榻上,旁邊放著檀香色的軟枕被褥,她這些天委實勞累,身子有些吃不消,這時候便是靠在軟枕上,說話歇息。
底下依次坐著陸氏和韓氏,並蔣姨媽、沈夫人、蔣蓁、沈妱和玉雪可愛的孟暘小姑娘。田氏那裏忙著喪事收尾的事情,這些天依舊是腳不沾地,郡王妃自送了靈之後依舊回郡王府去,孟昕也自回府去了。
壺中的水晾得剛好,沈夫人衝茶的技藝絕佳,此時便衝了一壺君山銀針,給眾人各呈一杯。
難免說起這些年蔣家和沈家在廬陵的境況,說起京城裏的種種事情,正說著呢,卻見一位老媽媽走進門來,道:“老夫人,宮裏派了人過來,說是傳太妃娘娘的口諭,老爺那裏已經接進客廳去了,說是也請您過去呢。”
孟老夫人大感意外。
自打孟老太爺退出內閣之後,孟家就不曾接過什麽聖旨了,後宮裏娘娘們的口諭更是跟孟家無關。如今陡然聽聞太妃娘娘傳諭,倒叫她詫異。
不過孟老夫人身上有誥命在,一年裏偶爾也能有一兩次入宮去赴宴,雖然從不是主角,但多少也習慣這些場麵。
接口諭自然用不著著誥命的冠服,她叫丫鬟取了罩衣來穿著,便起身往客廳去。陸氏和韓氏自然是陪伴在後,一路送她過去。
薛姨媽和沈夫人卻是不必動的,畢竟那是孟家的事情,她們客居此處,陪著老太太散散心也就罷了,家務事情上卻是不好參與。姐妹坐在一處,蔣姨媽是何等敏銳之人,在廬陵時見識過端王殿下對沈家的照拂,來京城後又看到康嬤嬤給沈妱送了禮物,這時候稍稍一猜,便有了點頭緒。
“該不會是為了阿妱的事情吧?”蔣姨媽擱下手中的茶杯,微露欣喜。
沈夫人對蔣姨媽一向不怎麽隱瞞事情,想了一想,按照徐琰那個態度和性子,興許還真有可能一回京就提起婚事,那麽崔太妃會傳口諭過來,也就不算奇怪了。
不過畢竟是不確定的事情,沈夫人隻是道:“興許是吧,誰知道呢。”
蔣姨媽卻犯了老毛病,先前被喪父之痛困擾,這會子總算碰見了能叫人高興的事情,當即道:“端王殿下他還真的……”
沈夫人無奈點頭道:“他確曾提起過此事,不過還沒定論,自然不能張揚。”
蔣姨媽自然也曉得這些,聞言甚是欣慰。等了兩盞茶的功夫,就見孟老夫人帶著陸氏和韓氏回來,臉上頗有困惑不解之色。
老夫人進門後就把目光黏在了沈妱身上,問道:“阿妱在家的時候,做過什麽套印書?”
沈妱覺得意外,承認道:“確實做過這個,雕版印製的時候拿朱紅的顏色把批注標出來,所以叫了套印。”
孟老夫人便點頭,“難怪。也不知太妃是從哪裏聽見了這個,說是十分好奇,想召你進宮細問,還說是叫我和你母親陪著一同進去。”
這話一出,沈妱母女和蔣姨媽母女自是了然——千裏迢迢的,誰能把套印書送到太妃跟前,那自然是徐琰,沒跑了!
旁邊陸氏聽得此言,自然也想到了端王殿下那裏,打量沈妱的目光不由又添了些戒備。徐琰照拂沈家,那沒什麽,但他居然把沈家的東西薦到太妃跟前,惹得太妃親自召見沈妱,這打得是什麽算盤?
陸氏正想開口呢,孟老夫人已經發話了,“今兒也累了,你們且先回去。姝兒和阿妱留下,你們沒進過宮,有些話我得叮囑你們。”
既是老夫人開口,陸氏也隻好依從,和田氏等人出去後各自忙碌。
眾人一走,屋裏就顯得空蕩了些。孟老夫人這一趟也費了些心神,便帶著沈妱母女往內室裏去,靠在羅漢床上,叫丫鬟拿了美人榻來捶腿,臉上憂色甚濃,“姝兒,這回太妃召見,你是去還是不去?”
沈夫人低垂著頭,半晌才定下了主意,道:“就說我傷心過度,臥床不起,請太妃見諒吧?”她跟母親商議,“總歸太妃想見的是阿妱,我去不去的,並不打緊。”
當年沈夫人和惠平帝的事情,旁人或許不知,孟老夫人和老太爺卻是知道的,否則也不會輕易縱容沈夫人遠嫁廬陵。如今沈夫人不想進宮徒惹是非,孟老夫人自然明白,隻是有一件事情叫她疑惑——
“好端端的,怎麽卻驚動了太妃?”
“大概是端王殿下覺著阿妱做的套印書有趣,這才薦給了太妃娘娘。”
“端王殿下?”孟老夫人一怔。
那一日康嬤嬤親自給沈妱送禮物的情景還曆曆在目,那時她心裏就存了疑惑,不曉得端王怎會對沈妱垂愛贈禮,隻是那時候一門心思都在老太爺的喪事上,未做多想。
如今舊話重提,孟老夫人才覺得奇怪——當年惠平帝曾癡迷於女兒,這回端王殿下不會又對沈妱動了心思吧?
聽見沙沙的腳步聲,惠平帝抬起眼皮瞧了一眼。
若來的僅僅是徐琰,他興許會保持這個舒服的姿勢繼續躺著,畢竟是親自教養大的弟弟,許多時候不必太注重外在。
不過有禮部尚書在場,惠平帝不得不打起精神來,坐得端正些,繼而問道:“嚴卿此來是為何事?”
嚴屏再度行了禮,回稟道:“聖上命臣籌備端王殿下大婚之事,臣已草擬了儀程,請聖上過目。”說著,便雙手奉上文書,送呈皇帝禦覽。
——徐琰是親王之尊,娶妻生子都是要入宗室譜牒的。尤其是他已經明確了要娶沈妱做正妃,惠平帝又不反對,這程序自然愈發嚴格。皇室重要人物的婚事都是交由禮部籌備,嚴從“六禮”的程序,比尋常人家要繁瑣許多。
惠平帝粗略看過文書,問道:“太妃那裏怎麽說?”
徐琰想起了那日他與崔太妃的爭論。
崔太妃顯然不太想讓布衣出身的沈妱做正妃,說了許多關於世家門第的話。大意是沈妱出身蓬門蓽戶,比不上京中閨秀的識大體、懂進退,作為側妃或許無礙,但若居於正妃之位,恐怕還不能夠。
奈何徐琰實在太固執,雖然崔太妃勸說的話堆了一籮筐,他卻是什麽道理都不講,隻是撂下了一句話——
若是娶妃,必以沈妱為正妃;若不是沈妱,他寧可終身不娶,打一輩子光棍。
崔太妃說了好半天,卻是雞同鴨講,半點作用都沒有,最後氣得隻丟下了一句話,就再也不想理他了。
她說:“既是你娶媳婦,就自己看著辦吧,不必再來回我!”
這自然是她賭氣之下的話,徐琰卻奉為聖令,此時便回道:“太妃那裏沒說什麽。”
惠平帝不作他想,便道:“既是如此,就按照這個儀程來辦。隻是婚期定的有些緊了,從納彩到大婚,僅四五個多月的時間麽?”
徐琰坦然一笑,“臣弟年紀也不小了,婚事自然是越快越好。”
惠平帝聽了,忍不住笑道:“這話你如今倒是想起來了,先前那幾年,可就不見你著急。”他固然是天下之主,卻也是個深深體會過情字的人,曉得愛欲於人如有魔力,徐琰以前冷淡婚事,這會子突然熱情起來,那隻能說明他確實是喜歡那個姑娘。
孟姝的女兒自然是極好的,弟弟這般愛慕,惠平帝一點都不意外。
這份文書上自然有關於沈家家世的簡略介紹,惠平帝隨意再翻,目光凝在“孟姝”兩個字上,動彈不得。
底下徐琰和嚴屏站了半天也不見他說話,徐琰隻好探問道:“皇兄?”
“嗯。”惠平帝立馬回神,將那文書放在案上,“這個我再細看看,禮部就按這上頭的籌備。隻是廬陵距京城太遠,往來的路上要多加小心。”
嚴屏和徐琰依命而退,惠平帝獨坐在禦岸之前,對著“孟姝”兩個字瞧了許久。
那是曾經默默寫過無數遍的名字,像是有魔力似的,輕易勾起過往的記憶。身處威儀的皇宮,坐在至尊的龍椅上,卻總有奇異的孤獨和茫然如影附形,愈發顯得舊時記憶輕快明亮,他終究是按捺不住心裏的情緒起伏,起身往崔太妃的永福宮去了。
-
孟家的氣氛倒是漸漸緩過來了。
老太爺病情垂危的那段日子固然人人憂心傷懷,待喪事上的大悲大慟過去,便仿佛所有的情緒終於找到口子釋放了出去,大多數人胸中悲傷抑鬱之氣散盡,倒漸漸的能聽見一兩聲笑語了。
沈夫人八年未回京城,自然是攢了好些的話想跟母親說。
先前因為有孟老太爺的事情在,府裏眾人各自悲慟忙碌著,不能暢快的說話敘懷,這兩天正好天寒地凍,人人蟄伏在屋內靠著炭盆過冬,正宜圍爐共話。
明院之中的白色帳幔已盡皆撤去,雖然還有挽聯貼在廊柱之上,喪事的氣氛到底是日漸淡了。屋內的火盆燒得正旺,旁邊供著幾瓶新剪來的紅梅,香氣經那炭火一熏,便竄入屋中的每個角落。
孟老夫人還是坐在常用的黃花梨短榻上,旁邊放著檀香色的軟枕被褥,她這些天委實勞累,身子有些吃不消,這時候便是靠在軟枕上,說話歇息。
底下依次坐著陸氏和韓氏,並蔣姨媽、沈夫人、蔣蓁、沈妱和玉雪可愛的孟暘小姑娘。田氏那裏忙著喪事收尾的事情,這些天依舊是腳不沾地,郡王妃自送了靈之後依舊回郡王府去,孟昕也自回府去了。
壺中的水晾得剛好,沈夫人衝茶的技藝絕佳,此時便衝了一壺君山銀針,給眾人各呈一杯。
難免說起這些年蔣家和沈家在廬陵的境況,說起京城裏的種種事情,正說著呢,卻見一位老媽媽走進門來,道:“老夫人,宮裏派了人過來,說是傳太妃娘娘的口諭,老爺那裏已經接進客廳去了,說是也請您過去呢。”
孟老夫人大感意外。
自打孟老太爺退出內閣之後,孟家就不曾接過什麽聖旨了,後宮裏娘娘們的口諭更是跟孟家無關。如今陡然聽聞太妃娘娘傳諭,倒叫她詫異。
不過孟老夫人身上有誥命在,一年裏偶爾也能有一兩次入宮去赴宴,雖然從不是主角,但多少也習慣這些場麵。
接口諭自然用不著著誥命的冠服,她叫丫鬟取了罩衣來穿著,便起身往客廳去。陸氏和韓氏自然是陪伴在後,一路送她過去。
薛姨媽和沈夫人卻是不必動的,畢竟那是孟家的事情,她們客居此處,陪著老太太散散心也就罷了,家務事情上卻是不好參與。姐妹坐在一處,蔣姨媽是何等敏銳之人,在廬陵時見識過端王殿下對沈家的照拂,來京城後又看到康嬤嬤給沈妱送了禮物,這時候稍稍一猜,便有了點頭緒。
“該不會是為了阿妱的事情吧?”蔣姨媽擱下手中的茶杯,微露欣喜。
沈夫人對蔣姨媽一向不怎麽隱瞞事情,想了一想,按照徐琰那個態度和性子,興許還真有可能一回京就提起婚事,那麽崔太妃會傳口諭過來,也就不算奇怪了。
不過畢竟是不確定的事情,沈夫人隻是道:“興許是吧,誰知道呢。”
蔣姨媽卻犯了老毛病,先前被喪父之痛困擾,這會子總算碰見了能叫人高興的事情,當即道:“端王殿下他還真的……”
沈夫人無奈點頭道:“他確曾提起過此事,不過還沒定論,自然不能張揚。”
蔣姨媽自然也曉得這些,聞言甚是欣慰。等了兩盞茶的功夫,就見孟老夫人帶著陸氏和韓氏回來,臉上頗有困惑不解之色。
老夫人進門後就把目光黏在了沈妱身上,問道:“阿妱在家的時候,做過什麽套印書?”
沈妱覺得意外,承認道:“確實做過這個,雕版印製的時候拿朱紅的顏色把批注標出來,所以叫了套印。”
孟老夫人便點頭,“難怪。也不知太妃是從哪裏聽見了這個,說是十分好奇,想召你進宮細問,還說是叫我和你母親陪著一同進去。”
這話一出,沈妱母女和蔣姨媽母女自是了然——千裏迢迢的,誰能把套印書送到太妃跟前,那自然是徐琰,沒跑了!
旁邊陸氏聽得此言,自然也想到了端王殿下那裏,打量沈妱的目光不由又添了些戒備。徐琰照拂沈家,那沒什麽,但他居然把沈家的東西薦到太妃跟前,惹得太妃親自召見沈妱,這打得是什麽算盤?
陸氏正想開口呢,孟老夫人已經發話了,“今兒也累了,你們且先回去。姝兒和阿妱留下,你們沒進過宮,有些話我得叮囑你們。”
既是老夫人開口,陸氏也隻好依從,和田氏等人出去後各自忙碌。
眾人一走,屋裏就顯得空蕩了些。孟老夫人這一趟也費了些心神,便帶著沈妱母女往內室裏去,靠在羅漢床上,叫丫鬟拿了美人榻來捶腿,臉上憂色甚濃,“姝兒,這回太妃召見,你是去還是不去?”
沈夫人低垂著頭,半晌才定下了主意,道:“就說我傷心過度,臥床不起,請太妃見諒吧?”她跟母親商議,“總歸太妃想見的是阿妱,我去不去的,並不打緊。”
當年沈夫人和惠平帝的事情,旁人或許不知,孟老夫人和老太爺卻是知道的,否則也不會輕易縱容沈夫人遠嫁廬陵。如今沈夫人不想進宮徒惹是非,孟老夫人自然明白,隻是有一件事情叫她疑惑——
“好端端的,怎麽卻驚動了太妃?”
“大概是端王殿下覺著阿妱做的套印書有趣,這才薦給了太妃娘娘。”
“端王殿下?”孟老夫人一怔。
那一日康嬤嬤親自給沈妱送禮物的情景還曆曆在目,那時她心裏就存了疑惑,不曉得端王怎會對沈妱垂愛贈禮,隻是那時候一門心思都在老太爺的喪事上,未做多想。
如今舊話重提,孟老夫人才覺得奇怪——當年惠平帝曾癡迷於女兒,這回端王殿下不會又對沈妱動了心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