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沈妱跟著孟昕和蔣蓁入院,姐妹三個小時候就相處過,雖然鬧過幾次,如今性子都沉穩了,倒是親近。
孟昕將沈妱送入東廂房中,道:“這院子以前就是三姑姑住著的,裏頭還有幾箱她以前用過的小玩意兒,這些年都沒變多少。二姑姑來得早,祖母便安排住在了正屋,如今你和三姑姑住在東廂房,可別嫌擁擠才是。”
沈妱忍不住微微一笑道:“我正想和表姐多說說話呢,隻會想同住一屋,才不會覺得擁擠。”
孟昕以前有個小名叫“阿嫻”,正是蔣蓁以前提過的“嫻表姐”。她和蔣蓁小時候都是不肯吃虧的性子,吵架拌嘴鬧了好幾回,這回蔣蓁上京,兩人一接觸,各自懂事後倒是相處的融洽了。
蔣蓁也拉著孟昕的手,進屋後一同湊在火盆旁邊取暖,道:“今晚我和阿妱同榻說話兒,表姐要一起麽?”
“我明兒還得早起回家一趟,等日後有空再來。”孟昕將屋子環視一圈兒,便叫來小丫鬟,吩咐道:“換上兩床厚些的被子,夜裏警醒些,多添幾次炭火。”
她雖是已經出閣的姑娘,但因這些年田氏管著家,孟昕從旁協助了不少,這些丫鬟們對她的話自然也是敬奉著的,聞言連忙應下。
姐妹三個說了會兒話,孟昕便帶著丫鬟走了。
這裏沈妱和蔣蓁各自盥洗完畢,被窩裏已經拿湯婆子焐得暖熱。沈妱穿一件象牙色交領撒花的寢衣鑽進被窩裏去,因為這一路勞頓,加上後晌情緒起伏激動,這會子便已經犯困,眯著眼打起盹兒來。
正迷迷糊糊的,忽聽旁邊錦被悉悉索索,曉得是蔣蓁來了。
果不其然,蔣蓁在她肩上搡了搡,道:“都還沒說話呢,就困成這樣了?”
“打個盹罷了,養養精神。”沈妱翻身過來,姐妹倆都拿錦被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隻把臉蛋兒和青絲露在外頭,麵對麵的說話。
層層軟帳紗羅已經垂下,狹小的空間裏最適宜說體己話,沈妱心頭存著疑惑,不好跟孟昕說,對蔣蓁卻是沒防備的,問道:“這位二舅母是怎麽回事,統共沒說幾句話,卻句句不離端王殿下。”
蔣蓁撇了撇嘴,道:“二舅母出身侯府,你也知道吧?”
陸氏確實是侯府出身,便是隻有名分而無威儀的文忠侯府。不過她的父親不是嫡長、不管家事,她本身又是個庶出,兩層算下來,才沒能巴望到公府皇親,而是嫁給了官位不算太高的孟應闕。
蔣蓁便續道:“她的嫡母姓王,跟寧遠侯府的二夫人是親姐妹,那位二夫人膝下有個姑娘叫崔文鴛,是當今崔太妃的娘家侄女,我聽說那位崔姑娘曾跟端王殿下議親了呢。”
跟徐琰議親?這消息讓沈妱一怔,就聽蔣蓁續道:“據說當時是先太後張羅著的,就隻差著禮部安排了。誰知道親事還沒定下,先太後就薨了,等端王殿下過了孝期,這事情沒人再提,就揭了過去。”
“那後來呢,那位姑娘一直未嫁麽?”沈妱記得先太後薨逝是在四年前,當時徐琰十七歲,崔文鴛應該也差不太多,如今四年過去,她怎麽也得年過十八了吧?
蔣蓁搖了搖頭,蹭得錦被悉索作響,“我聽人說,她如今還是待字閨中,那念頭一直沒消下去,還瞧著端王殿下呢。”
沈妱便是一笑,“我記得你定的是寧遠侯府長房那位叫崔澈的,算起來,她往後便是你堂姐了?”
“是啊,不知道等我嫁進去的時候,她會不會依舊是個老姑娘。”蔣蓁也是一笑。
沈妱便又打趣道:“你才來京城幾天,這消息你都能知道。”
“這事兒京城中人盡皆知,想不聽說都難。”
……
沈妱有些無語。姑娘家愛慕徐琰這樣的人物也無可厚非,可把事情鬧到人盡皆知,那位崔文鴛也不知是怎麽想的?已經提過的親事被揭過去,顯見得徐琰不想娶她,她卻不改舊心,留成了老姑娘,又是這樣張揚的,難道還覺得有一日徐琰能轉了心意接受她?
沈妱隻知道徐琰至今未曾娶親,卻不知道他身後還有這樣一段韻事,倒是覺得好奇。
不過這事兒也隻是好奇而已,沈妱瞧著蔣蓁那張越見消瘦的臉蛋,問道:“你上京城的這些日子,可都順利麽?”
“也算順利吧。”蔣蓁咬了咬唇,“我們原先住在外麵的別居裏,後來外祖父病重,就搬來了這裏。母親說年節裏走動的多,想帶我各處走走,如今瞧外祖父這個情形,怕是不會有多少走動了。總歸姐姐也還在京裏,在這兒住的日子久了,倒也不像以前那樣擔心了。”
“苓表姐那裏都好吧?”
“姐姐懷著身子,說是快要臨盆了,這個冬天都在家裏養胎呢。”蔣蓁眨了眨眼睛,“我那回去瞧她,姐姐身子也很好,徐國公府的那位老夫人肯照料她,也沒受什麽委屈,倒是很稱心的。”
“這樣便好了,姐夫雖不襲爵,如今身在翰林院中,將來必有前途,表姐也能順心如意。”沈妱這時候困勁兒又來了,掩著嘴兒打個哈欠。
蔣蓁便是一嗔,“罷了,還想跟你徹夜說話呢,瞧你這樣子也說不成了,先睡吧。也不知道外祖父能不能撐到明兒,他老人家若是……”聲音一低,蔣蓁垂眸瞧了瞧那撒花帳子,悄悄的歎了口氣。
姐妹倆幼時對孟老太爺印象太深,即便數年來兩地相隔,感情也是不薄的。想起病榻上那位憔悴的老人,不免各自黯然。
黯然著,黯然著,也就深深睡了過去。
次日清晨天還沒亮呢,便有丫鬟匆匆進屋來,輕輕的叫醒她們,道:“老太爺那邊夜裏殯天了,明院那邊剛遞來的信兒。老夫人吩咐兩位姑娘不必即刻過去,隻是要早點起身,先用些飯食。”
沈妱和蔣蓁聞言,皆是怔在那裏。
昨夜沈妱因為疲累,睡得很沉,一晚上都沒聽見外麵的動靜。蔣蓁倒是在物業夢回的時候隱約聽見了外頭的雲板聲,隻是當時睡得迷糊,隻當是在夢裏的幻覺,並未留心,誰知道竟真的是老太爺去了?
姐妹倆哭也哭了,心中知道老太爺挺不過這幾日,如今聞聽噩耗,心中悲痛,倒是沒有哭出來。
兩個人早已備了素服,如今將衣服換了,簡簡單單的用了兩碗清粥小菜,估摸著時間差不多了,便往明院而來。
明院外早已是人頭攢動,來往匆忙。白色的帳幔長垂,廊下每隔幾步便是一盞蒼白的燈籠,那醒目的紅色都拿白色或藍色的布匹包裹住,乍一眼看上去,滿目淒然。
不過這裏臨近內院,養病時偶有外人來探望自是不妨事,喪事上人來人往就多有不便了。孟老夫人和孟應闕一合計,便將靈柩停在了外頭的蒼煙閣。
孟老太爺纏綿病榻多日,喪事所用的物件一應都是齊備的,這事兒半夜裏就張羅起來了,如今滿府上下,已是籌備妥當了。男丁和婆子們都在外頭張羅,明院裏則坐著滿麵淚痕的孟老夫人和蔣姨媽、沈夫人。
沈妱還未走進屋內,就已聽到裏裏麵嗚嗚咽咽的哭泣聲,一時間勾起傷懷,不由也掉下淚來。
孟老太爺的喪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比起那些公府侯門來,孟家自然是不敢大擺排場的,可老太爺到底是從內閣裏退下來的人,門生裏有不少人官至高位,且兩個兒子也都在官場之中,往來吊唁的人不少,喪事自然也不能簡薄。
府裏的事情如今都是田氏管著,她這些天在病榻跟前伺候,連著幾夜沒休息好,精神自是不濟。好在有韓氏在旁幫襯,又有孟老夫人坐鎮,按著往常的分工將喪事安排下去,倒也勉強算有條不紊。
這一日將訃告都送出去,那位嫁入郡王府的孟姃便也來了。
次日辦起喪事來,從府門口到蒼煙閣,沿途所見皆是白色帳幔,府中僧道往來,哀婉之聲傳遍,於這冷峭冬日裏倍增淒清。
蔣姨媽和沈夫人、郡王妃均是出嫁的女兒,沈妱和蔣蓁,還有郡王府的那位縣主表姐都算是外姓之女,雖然傷懷追思,哭過靈之後也沒她們什麽事,又見田氏、陸氏、韓氏等人都忙著招呼前來吊唁的女客,她們怕添麻煩,便在明院的一處小暖閣裏帶著。
縣主封號柔音,人如其名,聲音婉轉動人,性子柔和可親。
她知道蔣蓁來年要嫁入寧遠侯府的事,這時候姐妹幾個圍坐在窗邊兒,柔音縣主便將來客一一指給蔣蓁認識,“這位是徐國公的夫人,苓表姐的婆母……這位是江閣老的夫人,跟外祖母是舊交……這位是文忠侯府的夫人,那是工部尚書的夫人,那是齊家的……”
蔣蓁上京前,蔣姨媽就已跟她說過京城中大致跟孟家和蔣家有關的人,這會子經柔音縣主一指,便也能對上號了。
三個人正瞧著呢,柔音縣主忽然咦了一聲,道:“怎麽端王叔也派人來了?”
孟昕將沈妱送入東廂房中,道:“這院子以前就是三姑姑住著的,裏頭還有幾箱她以前用過的小玩意兒,這些年都沒變多少。二姑姑來得早,祖母便安排住在了正屋,如今你和三姑姑住在東廂房,可別嫌擁擠才是。”
沈妱忍不住微微一笑道:“我正想和表姐多說說話呢,隻會想同住一屋,才不會覺得擁擠。”
孟昕以前有個小名叫“阿嫻”,正是蔣蓁以前提過的“嫻表姐”。她和蔣蓁小時候都是不肯吃虧的性子,吵架拌嘴鬧了好幾回,這回蔣蓁上京,兩人一接觸,各自懂事後倒是相處的融洽了。
蔣蓁也拉著孟昕的手,進屋後一同湊在火盆旁邊取暖,道:“今晚我和阿妱同榻說話兒,表姐要一起麽?”
“我明兒還得早起回家一趟,等日後有空再來。”孟昕將屋子環視一圈兒,便叫來小丫鬟,吩咐道:“換上兩床厚些的被子,夜裏警醒些,多添幾次炭火。”
她雖是已經出閣的姑娘,但因這些年田氏管著家,孟昕從旁協助了不少,這些丫鬟們對她的話自然也是敬奉著的,聞言連忙應下。
姐妹三個說了會兒話,孟昕便帶著丫鬟走了。
這裏沈妱和蔣蓁各自盥洗完畢,被窩裏已經拿湯婆子焐得暖熱。沈妱穿一件象牙色交領撒花的寢衣鑽進被窩裏去,因為這一路勞頓,加上後晌情緒起伏激動,這會子便已經犯困,眯著眼打起盹兒來。
正迷迷糊糊的,忽聽旁邊錦被悉悉索索,曉得是蔣蓁來了。
果不其然,蔣蓁在她肩上搡了搡,道:“都還沒說話呢,就困成這樣了?”
“打個盹罷了,養養精神。”沈妱翻身過來,姐妹倆都拿錦被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隻把臉蛋兒和青絲露在外頭,麵對麵的說話。
層層軟帳紗羅已經垂下,狹小的空間裏最適宜說體己話,沈妱心頭存著疑惑,不好跟孟昕說,對蔣蓁卻是沒防備的,問道:“這位二舅母是怎麽回事,統共沒說幾句話,卻句句不離端王殿下。”
蔣蓁撇了撇嘴,道:“二舅母出身侯府,你也知道吧?”
陸氏確實是侯府出身,便是隻有名分而無威儀的文忠侯府。不過她的父親不是嫡長、不管家事,她本身又是個庶出,兩層算下來,才沒能巴望到公府皇親,而是嫁給了官位不算太高的孟應闕。
蔣蓁便續道:“她的嫡母姓王,跟寧遠侯府的二夫人是親姐妹,那位二夫人膝下有個姑娘叫崔文鴛,是當今崔太妃的娘家侄女,我聽說那位崔姑娘曾跟端王殿下議親了呢。”
跟徐琰議親?這消息讓沈妱一怔,就聽蔣蓁續道:“據說當時是先太後張羅著的,就隻差著禮部安排了。誰知道親事還沒定下,先太後就薨了,等端王殿下過了孝期,這事情沒人再提,就揭了過去。”
“那後來呢,那位姑娘一直未嫁麽?”沈妱記得先太後薨逝是在四年前,當時徐琰十七歲,崔文鴛應該也差不太多,如今四年過去,她怎麽也得年過十八了吧?
蔣蓁搖了搖頭,蹭得錦被悉索作響,“我聽人說,她如今還是待字閨中,那念頭一直沒消下去,還瞧著端王殿下呢。”
沈妱便是一笑,“我記得你定的是寧遠侯府長房那位叫崔澈的,算起來,她往後便是你堂姐了?”
“是啊,不知道等我嫁進去的時候,她會不會依舊是個老姑娘。”蔣蓁也是一笑。
沈妱便又打趣道:“你才來京城幾天,這消息你都能知道。”
“這事兒京城中人盡皆知,想不聽說都難。”
……
沈妱有些無語。姑娘家愛慕徐琰這樣的人物也無可厚非,可把事情鬧到人盡皆知,那位崔文鴛也不知是怎麽想的?已經提過的親事被揭過去,顯見得徐琰不想娶她,她卻不改舊心,留成了老姑娘,又是這樣張揚的,難道還覺得有一日徐琰能轉了心意接受她?
沈妱隻知道徐琰至今未曾娶親,卻不知道他身後還有這樣一段韻事,倒是覺得好奇。
不過這事兒也隻是好奇而已,沈妱瞧著蔣蓁那張越見消瘦的臉蛋,問道:“你上京城的這些日子,可都順利麽?”
“也算順利吧。”蔣蓁咬了咬唇,“我們原先住在外麵的別居裏,後來外祖父病重,就搬來了這裏。母親說年節裏走動的多,想帶我各處走走,如今瞧外祖父這個情形,怕是不會有多少走動了。總歸姐姐也還在京裏,在這兒住的日子久了,倒也不像以前那樣擔心了。”
“苓表姐那裏都好吧?”
“姐姐懷著身子,說是快要臨盆了,這個冬天都在家裏養胎呢。”蔣蓁眨了眨眼睛,“我那回去瞧她,姐姐身子也很好,徐國公府的那位老夫人肯照料她,也沒受什麽委屈,倒是很稱心的。”
“這樣便好了,姐夫雖不襲爵,如今身在翰林院中,將來必有前途,表姐也能順心如意。”沈妱這時候困勁兒又來了,掩著嘴兒打個哈欠。
蔣蓁便是一嗔,“罷了,還想跟你徹夜說話呢,瞧你這樣子也說不成了,先睡吧。也不知道外祖父能不能撐到明兒,他老人家若是……”聲音一低,蔣蓁垂眸瞧了瞧那撒花帳子,悄悄的歎了口氣。
姐妹倆幼時對孟老太爺印象太深,即便數年來兩地相隔,感情也是不薄的。想起病榻上那位憔悴的老人,不免各自黯然。
黯然著,黯然著,也就深深睡了過去。
次日清晨天還沒亮呢,便有丫鬟匆匆進屋來,輕輕的叫醒她們,道:“老太爺那邊夜裏殯天了,明院那邊剛遞來的信兒。老夫人吩咐兩位姑娘不必即刻過去,隻是要早點起身,先用些飯食。”
沈妱和蔣蓁聞言,皆是怔在那裏。
昨夜沈妱因為疲累,睡得很沉,一晚上都沒聽見外麵的動靜。蔣蓁倒是在物業夢回的時候隱約聽見了外頭的雲板聲,隻是當時睡得迷糊,隻當是在夢裏的幻覺,並未留心,誰知道竟真的是老太爺去了?
姐妹倆哭也哭了,心中知道老太爺挺不過這幾日,如今聞聽噩耗,心中悲痛,倒是沒有哭出來。
兩個人早已備了素服,如今將衣服換了,簡簡單單的用了兩碗清粥小菜,估摸著時間差不多了,便往明院而來。
明院外早已是人頭攢動,來往匆忙。白色的帳幔長垂,廊下每隔幾步便是一盞蒼白的燈籠,那醒目的紅色都拿白色或藍色的布匹包裹住,乍一眼看上去,滿目淒然。
不過這裏臨近內院,養病時偶有外人來探望自是不妨事,喪事上人來人往就多有不便了。孟老夫人和孟應闕一合計,便將靈柩停在了外頭的蒼煙閣。
孟老太爺纏綿病榻多日,喪事所用的物件一應都是齊備的,這事兒半夜裏就張羅起來了,如今滿府上下,已是籌備妥當了。男丁和婆子們都在外頭張羅,明院裏則坐著滿麵淚痕的孟老夫人和蔣姨媽、沈夫人。
沈妱還未走進屋內,就已聽到裏裏麵嗚嗚咽咽的哭泣聲,一時間勾起傷懷,不由也掉下淚來。
孟老太爺的喪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比起那些公府侯門來,孟家自然是不敢大擺排場的,可老太爺到底是從內閣裏退下來的人,門生裏有不少人官至高位,且兩個兒子也都在官場之中,往來吊唁的人不少,喪事自然也不能簡薄。
府裏的事情如今都是田氏管著,她這些天在病榻跟前伺候,連著幾夜沒休息好,精神自是不濟。好在有韓氏在旁幫襯,又有孟老夫人坐鎮,按著往常的分工將喪事安排下去,倒也勉強算有條不紊。
這一日將訃告都送出去,那位嫁入郡王府的孟姃便也來了。
次日辦起喪事來,從府門口到蒼煙閣,沿途所見皆是白色帳幔,府中僧道往來,哀婉之聲傳遍,於這冷峭冬日裏倍增淒清。
蔣姨媽和沈夫人、郡王妃均是出嫁的女兒,沈妱和蔣蓁,還有郡王府的那位縣主表姐都算是外姓之女,雖然傷懷追思,哭過靈之後也沒她們什麽事,又見田氏、陸氏、韓氏等人都忙著招呼前來吊唁的女客,她們怕添麻煩,便在明院的一處小暖閣裏帶著。
縣主封號柔音,人如其名,聲音婉轉動人,性子柔和可親。
她知道蔣蓁來年要嫁入寧遠侯府的事,這時候姐妹幾個圍坐在窗邊兒,柔音縣主便將來客一一指給蔣蓁認識,“這位是徐國公的夫人,苓表姐的婆母……這位是江閣老的夫人,跟外祖母是舊交……這位是文忠侯府的夫人,那是工部尚書的夫人,那是齊家的……”
蔣蓁上京前,蔣姨媽就已跟她說過京城中大致跟孟家和蔣家有關的人,這會子經柔音縣主一指,便也能對上號了。
三個人正瞧著呢,柔音縣主忽然咦了一聲,道:“怎麽端王叔也派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