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三四月裏沈夫人和蔣姨媽放出了要給沈妱招婿的消息,便陸續有人問及,沈妱出遊在外的這段日子裏,已經有好幾個人跟沈夫人提起過此事了。
雖說招婿之事尷尬,但沈平在這廬陵小有名氣,沈妱又有張極漂亮的臉蛋,想進沈家的人還是不少。
沈夫人沒法否認,隻好笑著道:“確有此事,我們夫婦膝下無子,隻能指望叫阿妱繼承家業,叫殿下見笑了。”
“那此事可有進展?”
……
沈夫人沒想到端王殿下這尊大佛居然還有精力關心沈妱的婚事,隻得道:“倒是有合適的,隻是還未有定論。”
“沈姑娘聰慧伶俐,對藏書之事很有修為,是尋常女子難以企及的。”徐琰竟然開口誇讚沈妱,又道:“恕我冒昧,如今編纂《四庫大典》,乃是難得的良機,沈先生也有意叫沈姑娘趁此機會多學習領悟,其實……這事也不必著急。”
沈妱大感意外,毫不掩飾的看向徐琰,不明白他究竟是怎麽個意思。
徐琰正好也向她看過來,兩人目光相對時,徐琰驀然有些心虛。
他也是說完那句話後才反應過來越矩之處,畢竟是人家姑娘的婚事,你一個無親無故的男子,瞎摻和什麽呢?
可是心裏分明有道聲音在叫囂——不能叫她嫁給別人!
好在徐琰也不是扭捏糾結之人,剛才那番話說了就是說了,不管沈家母女如何理解,反正他自己知道,眼前這個小姑娘,已然走進了他的心裏。
那麽,她最好是不要嫁給別人。
徐琰喝了口茶,續道:“夫人莫怪我僭越,我也是覺得沈姑娘在藏書、刻書上的學識和見解比尋常男子還要突出。她應當有更加廣闊的天地,若是困於內宅,倒是可惜了。”
未及沈夫人答話,沈妱已經在心裏大吼了一聲“知己啊!”
她臉上登時現出喜悅之色,悄悄的給徐琰豎了個大拇指。
沈夫人倒是鎮定,聞言一笑,欠身道:“多謝王爺關懷。阿妱這回能趁著《四庫大典》多長見識,確實是她的幸運,王爺能這樣開明,民婦實在感激不盡。”卻是對沈妱的婚事不置一詞。
徐琰當然也不會再多說了,再說幾句話,便起身告辭。
離開時見沈妱滿麵笑意,不住的衝他笑,徐琰竟覺今日的陽光格外燦爛。
這頭沈夫人送走了徐琰,回身時便對沈妱冷了臉,吩咐道:“跟我過來!”
沈妱不明所以,惴惴的跟著她進了內院,沈夫人屏退眾人,在椅上端坐了,問道:“這位端王爺,到底是怎麽回事?平白無故的他怎麽還有心思關心你的婚事?”
“我也不知道啊。”沈妱被問得一愣,低頭回答,“在嘉義的時候我扭傷了腳,父親怕我耽擱下去會更難熬,正好端王殿下要回廬陵,便托他照顧我回來,僅此而已。至於他剛才說的話,先前他來書肆裏,知道我在刻書上的天賦,途中咱們去拜訪藏書名家,他也知道我在藏書上的見識,起了愛才之心,也不奇怪吧?”
“起愛才之心確實不奇怪,可怎麽又關心起了招婿的事情呢?”沈夫人皺眉,倒不是質問沈妱的語氣了,像是在自問。
沈妱哪裏敢提兩人同遊合歡花叢、同遊湄水還深夜談天的事情,隻能睜著眼睛說瞎話,“端王殿下貴為親王,自有一顆愛國愛民之心,想必也是希望我能曆練有成,能為藏書之業貢獻點力量。娘,說起來啊,這兩年正是關鍵的時候呢,你瞧爹爹天天帶我拜訪藏書家,有好些東西要學,那什麽招婿的事情……真的不必急在一時的。”
“我還不是為你著想!”沈夫人輕點她的額頭,“這些天那個霍宗淵又來鬧,你不知道我這心裏……”
“娘親放心,霍宗淵早就被端王殿下趕跑了,他以後肯定是不敢再來了!”沈妱寬慰。
可沈夫人眉間的愁緒卻更深了。
平白無故的,端王為什麽要幫著沈家趕跑霍宗淵呢?僅僅為了沈平為征書之事盡心竭力的原因?
沈夫人並不傻,才不相信端王會這般看重這個平淡無奇的白衣秀士。
女兒有多嬌美,沈夫人最是清楚,本就生了出眾的容貌,在外曆練幾年後又平添爽利氣度,認真說起來,沈妱雖不似大家閨秀那般穩重賢良,但某些方麵,蔣蓁和秦家的姑娘都未必及得上她。
都說父子兄弟,在喜愛偏好上總有相似之處。當年徐琰的兄長曾那樣癡迷……
沈夫人用手按著眉心,年輕時久遠的往事掠過心頭,隻覺淩亂無比。
徐琰征戰沙場,尊貴無雙,年已二十卻未娶親,他會喜歡怎樣的女子?
喜歡阿妱嗎?
沈夫人細細回思,分明感覺沈妱和徐琰之間有某種無聲的默契。
她早就聽說過徐琰冷厲嗜殺之名,也能看出他冷硬剛厲的氣質,這樣一個久居高位、對尋常小事不屑一顧的人,竟然會護送女兒回廬陵、幫她解除煩憂,剛才沈妱暗中豎起拇指時,他唇邊的笑竟是那樣柔和,如同猛虎乍現的溫柔。
沈夫人心中陡然一跳,猛虎乍現的溫柔,她當然明白那意味著什麽!
如果徐琰僅僅是徐琰,那麽將沈妱托付給他,自然是皆大歡喜。
可他並不僅僅是徐琰,他是當朝皇帝的親弟弟,是沙場征戰殺伐、在權勢圈裏打滾的人,他的分量,在魏王和太子的角逐中舉足輕重。
且不論沈妱嫁給他後要麵臨怎樣複雜的局麵,單憑當年那牽扯不清的舊事,如果讓宮中那位看到她的容貌、知曉她的身世,又該有多少麻煩!
沈夫人忍不住就歎了口氣。
沈妱頗為不解,問道:“母親你歎什麽氣呢?”
“阿妱。”沈夫人握住沈妱的手,語重心長,“不是娘親多嘴,這位端王殿下,咱們委實不該過於親近。他是當朝親王,這回來廬陵肯定不止是為了征書,若是跟他走得近了,對咱們沈家有害無益。”
沈妱當然明白這個道理,當年沈平拒不入仕,不就是為求清淨嗎?
趨利避害是人之常情,沈夫人想要遠離徐琰這個複雜的人物,也無可厚非。
可沈妱心裏總覺得不是滋味,徐琰幫著照拂鄭訓、幫著教訓薛家父女,這一路上盡心照顧她,以冷厲的手腕解決了霍宗淵這個大麻煩……他在做這些的時候,可曾考慮過利益得失嗎?
“娘,端王殿下幫了咱們很多……”
“我知道你想說什麽,”沈夫人打斷她,“趨利避害確實令人不齒,可是端王太特殊了,牽扯著秦雄和你的姨父,牽扯著魏王和太子,還有京城那一灘渾水,咱們不能不敬而遠之。”
她的神色那般嚴肅,叫沈妱心裏空落落的沒有底,勉強扯出一絲笑容,“沒有那麽嚴重吧?咱們也隻是在征書的事上有些來往而已,至於京城那些人物……”
“阿妱!”沈夫人肅容,是沈妱從未見過的迫切和擔憂,“你聽娘說,端王殿下的盛情咱們確實要感激,要記在心裏。但是,這裏頭還牽扯著許多目下還不能告訴你的東西,你隻要記得娘說的話,盡量離端王殿下遠一些,尤其是……你的婚事,更不該讓他攪進來。”
沈妱有些茫然失措。
她不明白母親為何如此迫切擔憂,但她也清楚的意識到,母親甚少用這樣的態度說話,既然說了,那必然是有極重要的事情。
“女兒記住了。”猶豫半天後,她點頭答應。
回到玲瓏山館的沈妱有些心不在焉,一會兒琢磨著端王的行為,一會兒又琢磨母親的話語,卻隻覺得眼前一團亂麻,怎麽都理不清楚。
母親叫她遠離端王,不止是為避開秦雄和姨父的糾葛,更是為了避開京城那一灘渾水吧?可那麽遙遠的事情,跟沈家又有什麽關係呢?
她驀然又想起這些年母親的古怪來。
沈夫人溫婉善良,處事波瀾不驚,雖然這幾年嘮叨了些,卻也當得起溫婉賢淑、端莊大方八個字,不負她出身官家的風範,她所做的事情也都是合情合理的,唯有一件事情叫沈妱始終不解——
從沈妱記事開始到如今,整整十來年的時間,除了外祖父和外祖母拜壽時母親曾去過京城外,其他時間裏,母親從不回京城探望雙親。
她不可能不掛念雙親,從她不間斷的書信、她跟蔣姨媽關於外祖家的談話中能看出來,她其實很掛念兩位老人。
可她為何就不願意回京探望呢?
以父親沈平的性子,但凡母親有此心願,必然會全力去滿足,可母親從未提過,甚至沈妱有時候吵嚷著想去看外祖父、外祖母和舅舅,都被她以各種理由搪塞了過去。
不是不願意回外祖家,難道是她不能回京城嗎?可是為什麽呢?
沈妱的外祖父雖曾入閣,如今卻早已退位讓賢,兩位舅舅一個是工部尚書,一個是鴻臚寺少卿,並不是什麽身份特別敏感的人物。他們跟母親雖非同母所生,感情據說也挺融洽,應當也不是母親不願回京城的理由。
那麽,這麽多年母親始終隱瞞著不肯說的理由,到底是什麽?
沈妱百思不得其解。
雖說招婿之事尷尬,但沈平在這廬陵小有名氣,沈妱又有張極漂亮的臉蛋,想進沈家的人還是不少。
沈夫人沒法否認,隻好笑著道:“確有此事,我們夫婦膝下無子,隻能指望叫阿妱繼承家業,叫殿下見笑了。”
“那此事可有進展?”
……
沈夫人沒想到端王殿下這尊大佛居然還有精力關心沈妱的婚事,隻得道:“倒是有合適的,隻是還未有定論。”
“沈姑娘聰慧伶俐,對藏書之事很有修為,是尋常女子難以企及的。”徐琰竟然開口誇讚沈妱,又道:“恕我冒昧,如今編纂《四庫大典》,乃是難得的良機,沈先生也有意叫沈姑娘趁此機會多學習領悟,其實……這事也不必著急。”
沈妱大感意外,毫不掩飾的看向徐琰,不明白他究竟是怎麽個意思。
徐琰正好也向她看過來,兩人目光相對時,徐琰驀然有些心虛。
他也是說完那句話後才反應過來越矩之處,畢竟是人家姑娘的婚事,你一個無親無故的男子,瞎摻和什麽呢?
可是心裏分明有道聲音在叫囂——不能叫她嫁給別人!
好在徐琰也不是扭捏糾結之人,剛才那番話說了就是說了,不管沈家母女如何理解,反正他自己知道,眼前這個小姑娘,已然走進了他的心裏。
那麽,她最好是不要嫁給別人。
徐琰喝了口茶,續道:“夫人莫怪我僭越,我也是覺得沈姑娘在藏書、刻書上的學識和見解比尋常男子還要突出。她應當有更加廣闊的天地,若是困於內宅,倒是可惜了。”
未及沈夫人答話,沈妱已經在心裏大吼了一聲“知己啊!”
她臉上登時現出喜悅之色,悄悄的給徐琰豎了個大拇指。
沈夫人倒是鎮定,聞言一笑,欠身道:“多謝王爺關懷。阿妱這回能趁著《四庫大典》多長見識,確實是她的幸運,王爺能這樣開明,民婦實在感激不盡。”卻是對沈妱的婚事不置一詞。
徐琰當然也不會再多說了,再說幾句話,便起身告辭。
離開時見沈妱滿麵笑意,不住的衝他笑,徐琰竟覺今日的陽光格外燦爛。
這頭沈夫人送走了徐琰,回身時便對沈妱冷了臉,吩咐道:“跟我過來!”
沈妱不明所以,惴惴的跟著她進了內院,沈夫人屏退眾人,在椅上端坐了,問道:“這位端王爺,到底是怎麽回事?平白無故的他怎麽還有心思關心你的婚事?”
“我也不知道啊。”沈妱被問得一愣,低頭回答,“在嘉義的時候我扭傷了腳,父親怕我耽擱下去會更難熬,正好端王殿下要回廬陵,便托他照顧我回來,僅此而已。至於他剛才說的話,先前他來書肆裏,知道我在刻書上的天賦,途中咱們去拜訪藏書名家,他也知道我在藏書上的見識,起了愛才之心,也不奇怪吧?”
“起愛才之心確實不奇怪,可怎麽又關心起了招婿的事情呢?”沈夫人皺眉,倒不是質問沈妱的語氣了,像是在自問。
沈妱哪裏敢提兩人同遊合歡花叢、同遊湄水還深夜談天的事情,隻能睜著眼睛說瞎話,“端王殿下貴為親王,自有一顆愛國愛民之心,想必也是希望我能曆練有成,能為藏書之業貢獻點力量。娘,說起來啊,這兩年正是關鍵的時候呢,你瞧爹爹天天帶我拜訪藏書家,有好些東西要學,那什麽招婿的事情……真的不必急在一時的。”
“我還不是為你著想!”沈夫人輕點她的額頭,“這些天那個霍宗淵又來鬧,你不知道我這心裏……”
“娘親放心,霍宗淵早就被端王殿下趕跑了,他以後肯定是不敢再來了!”沈妱寬慰。
可沈夫人眉間的愁緒卻更深了。
平白無故的,端王為什麽要幫著沈家趕跑霍宗淵呢?僅僅為了沈平為征書之事盡心竭力的原因?
沈夫人並不傻,才不相信端王會這般看重這個平淡無奇的白衣秀士。
女兒有多嬌美,沈夫人最是清楚,本就生了出眾的容貌,在外曆練幾年後又平添爽利氣度,認真說起來,沈妱雖不似大家閨秀那般穩重賢良,但某些方麵,蔣蓁和秦家的姑娘都未必及得上她。
都說父子兄弟,在喜愛偏好上總有相似之處。當年徐琰的兄長曾那樣癡迷……
沈夫人用手按著眉心,年輕時久遠的往事掠過心頭,隻覺淩亂無比。
徐琰征戰沙場,尊貴無雙,年已二十卻未娶親,他會喜歡怎樣的女子?
喜歡阿妱嗎?
沈夫人細細回思,分明感覺沈妱和徐琰之間有某種無聲的默契。
她早就聽說過徐琰冷厲嗜殺之名,也能看出他冷硬剛厲的氣質,這樣一個久居高位、對尋常小事不屑一顧的人,竟然會護送女兒回廬陵、幫她解除煩憂,剛才沈妱暗中豎起拇指時,他唇邊的笑竟是那樣柔和,如同猛虎乍現的溫柔。
沈夫人心中陡然一跳,猛虎乍現的溫柔,她當然明白那意味著什麽!
如果徐琰僅僅是徐琰,那麽將沈妱托付給他,自然是皆大歡喜。
可他並不僅僅是徐琰,他是當朝皇帝的親弟弟,是沙場征戰殺伐、在權勢圈裏打滾的人,他的分量,在魏王和太子的角逐中舉足輕重。
且不論沈妱嫁給他後要麵臨怎樣複雜的局麵,單憑當年那牽扯不清的舊事,如果讓宮中那位看到她的容貌、知曉她的身世,又該有多少麻煩!
沈夫人忍不住就歎了口氣。
沈妱頗為不解,問道:“母親你歎什麽氣呢?”
“阿妱。”沈夫人握住沈妱的手,語重心長,“不是娘親多嘴,這位端王殿下,咱們委實不該過於親近。他是當朝親王,這回來廬陵肯定不止是為了征書,若是跟他走得近了,對咱們沈家有害無益。”
沈妱當然明白這個道理,當年沈平拒不入仕,不就是為求清淨嗎?
趨利避害是人之常情,沈夫人想要遠離徐琰這個複雜的人物,也無可厚非。
可沈妱心裏總覺得不是滋味,徐琰幫著照拂鄭訓、幫著教訓薛家父女,這一路上盡心照顧她,以冷厲的手腕解決了霍宗淵這個大麻煩……他在做這些的時候,可曾考慮過利益得失嗎?
“娘,端王殿下幫了咱們很多……”
“我知道你想說什麽,”沈夫人打斷她,“趨利避害確實令人不齒,可是端王太特殊了,牽扯著秦雄和你的姨父,牽扯著魏王和太子,還有京城那一灘渾水,咱們不能不敬而遠之。”
她的神色那般嚴肅,叫沈妱心裏空落落的沒有底,勉強扯出一絲笑容,“沒有那麽嚴重吧?咱們也隻是在征書的事上有些來往而已,至於京城那些人物……”
“阿妱!”沈夫人肅容,是沈妱從未見過的迫切和擔憂,“你聽娘說,端王殿下的盛情咱們確實要感激,要記在心裏。但是,這裏頭還牽扯著許多目下還不能告訴你的東西,你隻要記得娘說的話,盡量離端王殿下遠一些,尤其是……你的婚事,更不該讓他攪進來。”
沈妱有些茫然失措。
她不明白母親為何如此迫切擔憂,但她也清楚的意識到,母親甚少用這樣的態度說話,既然說了,那必然是有極重要的事情。
“女兒記住了。”猶豫半天後,她點頭答應。
回到玲瓏山館的沈妱有些心不在焉,一會兒琢磨著端王的行為,一會兒又琢磨母親的話語,卻隻覺得眼前一團亂麻,怎麽都理不清楚。
母親叫她遠離端王,不止是為避開秦雄和姨父的糾葛,更是為了避開京城那一灘渾水吧?可那麽遙遠的事情,跟沈家又有什麽關係呢?
她驀然又想起這些年母親的古怪來。
沈夫人溫婉善良,處事波瀾不驚,雖然這幾年嘮叨了些,卻也當得起溫婉賢淑、端莊大方八個字,不負她出身官家的風範,她所做的事情也都是合情合理的,唯有一件事情叫沈妱始終不解——
從沈妱記事開始到如今,整整十來年的時間,除了外祖父和外祖母拜壽時母親曾去過京城外,其他時間裏,母親從不回京城探望雙親。
她不可能不掛念雙親,從她不間斷的書信、她跟蔣姨媽關於外祖家的談話中能看出來,她其實很掛念兩位老人。
可她為何就不願意回京探望呢?
以父親沈平的性子,但凡母親有此心願,必然會全力去滿足,可母親從未提過,甚至沈妱有時候吵嚷著想去看外祖父、外祖母和舅舅,都被她以各種理由搪塞了過去。
不是不願意回外祖家,難道是她不能回京城嗎?可是為什麽呢?
沈妱的外祖父雖曾入閣,如今卻早已退位讓賢,兩位舅舅一個是工部尚書,一個是鴻臚寺少卿,並不是什麽身份特別敏感的人物。他們跟母親雖非同母所生,感情據說也挺融洽,應當也不是母親不願回京城的理由。
那麽,這麽多年母親始終隱瞞著不肯說的理由,到底是什麽?
沈妱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