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才過,穀雨未至,正是春意盛時。
玲瓏山館裏一樹海棠初綻,大叢的薔薇貼牆而生,嫣紅豔麗的花朵團團簇簇,像是潑開了濃烈的胭脂,參差點綴在枝葉之間,掩著架下正在打盹的小肥貓。
沈妱站在廊廡下,伸手去撫弄風鈴。
十四歲的姑娘正是窈窕爛漫的年紀,她穿一襲錦繡雙蝶鈿花衫,下麵是雨過天青色的暗花煙羅裙,青絲間別著香釵,釵頭的蝴蝶銜了細珠流蘇,隨她扭頭的動作微晃,襯著那膩膚嫩唇,秀眉美眸,更增嬌美。
簷下風鈴叮鈴作響,卻掩蓋不住窗戶內沈夫人和蔣姨媽的說話聲——
“……我也想盡早定下婚事,可老爺縱容阿妱,定要依她的心意來選人家,這丫頭又固執,我也是沒奈何。”沈夫人語調婉轉。
蔣姨媽的聲音含笑,“要我說,咱也不必往遠處找,阿妱常來往的幾個就很好。”
“董家的孩子嗎?”
“那個固然不錯,我卻更喜歡秦家那孩子。性子跟他父兄都不同,能文能武,溫文謙和,人品又貴重,最難得的是對阿妱上心,對妹夫也尊崇!”
她口中的“秦家孩子”是沈妱在書院的同窗,武川省都指揮使大人家的二公子秦愈。秦家是權勢盛隆的二品大員,沈家雖然書香傳承,論身份卻不過一介布衣,兩家明顯門不當戶不對。
蔣姨媽這話落在沈妱耳中,也隻能當做玩笑聽聽了。
再說,她跟秦愈的交情雖不淺,卻也隻是同窗之誼,要說把他招來沈家為婿,也虧蔣姨媽能想得出來。
沈妱黑漆漆的眸子靈動若水,掠過一抹無奈的笑。
果然,就聽裏麵沈夫人一笑道:“那孩子自然是百裏挑一的,可他那樣家世,哪能招婿。其實也不必高門貴戶,隻要待阿妱好,能守住這份兒家業,就足夠了。”
“他能是什麽家世?”蔣姨媽顯然不同意。
她的丈夫蔣文英是布政使,論官階比秦家還要高上半級,說話底氣也足。
屋裏安靜了一瞬,應是蔣姨媽在喝茶,繼而又聽她說:“咱們阿妱的容貌品行,若不是得守著這份家業,送進宮裏當娘娘都使得,哪裏還配不上他了!”
聽那語氣,護短的意思都快溢出來了,讓正在聽牆角的沈妱都忍俊不禁。
裏麵沈夫人也被逗笑了,歎了口氣,“招婿這事兒尷尬,想挑個合適的,又不能委屈了阿妱,實在太難。阿妱性子又倔,唉,我為著這事情快要愁死了!”
外麵沈妱聞言,不由嘟嘴輕哼。
她今年也才十四歲,就算招婿的事情不像嫁女那樣順當,那也不值得娘親這般發愁焦急吧?
聽起來像是她根本嫁不出去了似的。
沈家雖然隻是布衣,卻以書香傳承,沈妱的父親沈平是廬陵出了名的藏書家,才學極高,弟子廣布,在廬陵城裏名氣不小。雖然不好指望秦家那等門第,但是想進沈家門的人還是多著呢!
不過是沈妱不想這麽早定下婚事,跟沈夫人又說不通,才懇求沈平拖延而已。
她扁扁嘴,跑到院子裏,踮起腳尖折那初綻的海棠花枝。
這棵樹據說還是當年兄長出生時栽下的,二十年過去,海棠樹已長得繁茂葳蕤,年年果實累累,是這玲瓏山館裏最妙的風景。
隻是海棠尚在,向來疼愛她的兄長卻已經不知所蹤、生死不明。
已經八年了,他還活著嗎?還能回來嗎?
如果他能回來,母親也就不必為招婿的事情這般煩惱了吧。
沈妱對著花樹苦笑,將那花枝抱在胸前一嗅,就瞥見丫鬟石楠帶著石榴和石椒進了院子,懷裏各自抱著一束含苞的春花。
石榴臉上喜氣洋洋,獻寶一般將那紅如烈火的木棉湊到沈妱跟前,“姑娘,花兒都折來啦,好看嗎?”
“眼光不錯。”沈妱微笑稱讚,將那海棠花枝遞過去,“這枝供在我書桌上,薔薇插好瓶送給夫人,其它的你們安排吧。對了,準備一瓶木棉,待會送到外書房,用我書架上的瓷瓶。”
石榴和石椒應命而去,石楠便回道:“姑娘,剛才外頭書肆裏遞話進來,說秦二公子找你呢。”
秦愈?沈妱眯了眯眼,這算是說曹操,曹操就到嗎?
她抬步就想往外走,慌得石楠連忙阻攔,“姑娘帶上披風再出去,前兒的風寒還沒好呢,當心再著涼!”
春光溫煦,日頭和暖,哪裏就能再著涼了?
“那你快去取。”她敷衍了一聲,腳步輕快的出了玲瓏山館。
沈妱出生在藏書世家,曾祖父從戶部尚書的位子上辭官後便退守故裏,建起了藏書樓。經祖父沈磐和父親沈平幾十年的努力,如今沈家藏書已愈十萬卷,那書樓高有三層,周圍樹木陰翳,站在山館外一瞧,十分顯眼。
她家裏還開著刻書售賣的書肆,在這廬陵地界也小有名氣。
沈妱從後門走進書肆裏,果然見秦愈就站在書架下,正在挑書。
旁邊董叔謹眼尖,立馬拽他一把,迎了過來。
秦、董兩人性格迥異,走過來時卻破天荒的異口同聲道:“阿妱你聽說了嗎,出大事啦!”
董叔謹這人也就不說了,父親是富闊的鹽商,他又排行第三,肩上沒什麽重擔,便養成了公子哥兒的性子,平日裏咋咋呼呼是司空見慣。
可秦愈卻不一樣。他是二品大員家的嫡出公子,廬陵赫赫有名的“武狀元府文曲星”,雖然與董叔謹同齡,性格卻沉穩許多,書院裏那麽多同窗,最處變不驚的就是他了。
連秦愈都說是出大事了……沈妱不由好奇道:“什麽大事?”
董叔謹立馬道:“剛聽到的信兒,端王殿下要來咱們廬陵了,據說還要住上幾月!”
“阿妱你的風寒還未痊愈嗎?”秦愈最先出口的卻是關切。
沈妱失笑,道了聲“快痊愈啦”,心裏卻滿是訝然。
端王殿下徐琰的大名可謂如雷貫耳。他是當今皇上最疼愛的弟弟,向來有驍勇善戰之名,曾數次擊退北邊的燕國,據說此人冷厲嗜殺,戰功赫赫,身上掛著無數傳奇故事。
可如今的武川省政通人和、安寧太平,這位戰神來廬陵城做什麽?
問了問詳細,他兩人又說不出個所以然,隻是道:“今日學政大人請了許多人來書院裏議事,聽說是跟這個有關。“
董叔謹又叫身後的小廝把一包書拿過來,“這是韓思從你家借的書,他有事外出,就叫我幫著還回來,還讓謝謝夫子。”
“不足掛齒,不足掛齒。”沈妱一笑,叫旁邊的小夥計把書送往內院。
跟秦、董二人說了半天話,送走他們之後,沈妱也沒回玲瓏山館,直接往沈平的書房裏去了。
石榴辦事的手腳倒是麻利,那一瓶木棉已經派人送來了,用了乳白無暇的細頸瘦瓷瓶,通身不飾花紋色彩,卻仿佛最素淨清越的美人,質樸恬淡。幾枝木棉橫斜挑出,紅如烈火的花團錦簇,極致的紅與白相應,仿佛朱唇膩膚,入目成畫。
沈妱將那木棉賞了半天,調了調插瓶的姿態,便從書架上拿了書來閑讀。
到得日色西傾的時候聽見外頭傳來人聲,沈妱便如雀兒般迎了上去。
“爹爹,你可算回來啦!”她的聲音裏帶著風寒後軟軟的鼻音。
沈平臉上笑容溫煦,“不好好養病,怎麽又來偷我的書看?”
“哪有,女兒是來送花的!”沈妱跟著他進了書房,將那瓶木棉指給他看。
沈平甚是滿意,就勢在書桌旁坐下。
沈妱便湊了過去,“聽說端王殿下要來廬陵,爹爹知道他來做什麽嗎?”沈平雖然無心仕途,從未參加科舉考取功名,卻因為藏書巨富、才學頗高而做了廬陵書院的副院長,以教書育人、廣布學識,書院裏的事情他自然是清楚的。
沈平抬眉看了看她,“消息倒快。依你推測呢?”
“是不是為了五麟教的事情?”沈妱眼中有亮光閃過。
這是她想了半個後晌猜出的結果——
去年冬末的時候,僻處西陲的五麟教眾闖進隔壁泰寧省的一處州府衙門,殺了知州、通判,搶了當地有名的幾家富戶,確實是驚動朝廷的一件大事。五麟教這些匪徒神出鬼沒,而且和西邊的夜秦國有牽扯,這一事後眾說紛紜,不少人猜測這是夜秦要挑起戰事的意思。
端王殿下素來善戰,自然容易讓人想到泰寧的事情。
沈平聞言一笑,“也未必不對,不過按照官府的文書,他是來主持《四庫大典》征書之事的。”
“《四庫大典》!”沈妱一驚,“皇上當真要編這部書了?”見沈平點頭,不由大喜。
開國至今近兩百年,雖然目下邊境偶有戰事,似武川這等富庶內地卻是升平安泰,文事鼎盛。
惠平帝登基已有八年,朝政早在他掌握之中,升平久了,便漸漸興起了整理典籍的念頭。兩年前他初次提出此事,後經內閣、翰林院等商議,今年開朝的時候就下令征書,要編纂一部匯聚天下典籍的《四庫大典》。
這是能千古流芳的文壇盛事,當然不能一蹴而就,要把那浩如煙海的典籍梳理出個頭緒,還要保證無失無漏,頭一步的征書就至關重要。武川地處淮南,傳聞天下十分藏書,五分在皇家,四分在淮南,其藏書之盛,可見一斑。
皇上派端王殿下來此,也足見重視。
沈妱跟著沈平參與藏書之事多年,對於此舉自然也高興,黑漆漆的眸中盛滿笑意,叫那瓶木棉瞬時失了顏色。
沈平瞧著愛女,忍不住笑了笑,“三日後端王殿下將抵達廬陵,且等著吧。”
到三月初十那天,廬陵城飄起了沾衣欲濕的靡靡細雨。
城外官道的北側有一片栽滿了杏花的斜坡,此時杏花灼灼而開,在煙雨中浮起一層朦朧的細霧。武川省的布政使、都指揮使、按察使三位大員帶著廬陵的一眾地方官員聚了個齊全,在城門外靜候端王殿下駕臨。
玲瓏山館裏一樹海棠初綻,大叢的薔薇貼牆而生,嫣紅豔麗的花朵團團簇簇,像是潑開了濃烈的胭脂,參差點綴在枝葉之間,掩著架下正在打盹的小肥貓。
沈妱站在廊廡下,伸手去撫弄風鈴。
十四歲的姑娘正是窈窕爛漫的年紀,她穿一襲錦繡雙蝶鈿花衫,下麵是雨過天青色的暗花煙羅裙,青絲間別著香釵,釵頭的蝴蝶銜了細珠流蘇,隨她扭頭的動作微晃,襯著那膩膚嫩唇,秀眉美眸,更增嬌美。
簷下風鈴叮鈴作響,卻掩蓋不住窗戶內沈夫人和蔣姨媽的說話聲——
“……我也想盡早定下婚事,可老爺縱容阿妱,定要依她的心意來選人家,這丫頭又固執,我也是沒奈何。”沈夫人語調婉轉。
蔣姨媽的聲音含笑,“要我說,咱也不必往遠處找,阿妱常來往的幾個就很好。”
“董家的孩子嗎?”
“那個固然不錯,我卻更喜歡秦家那孩子。性子跟他父兄都不同,能文能武,溫文謙和,人品又貴重,最難得的是對阿妱上心,對妹夫也尊崇!”
她口中的“秦家孩子”是沈妱在書院的同窗,武川省都指揮使大人家的二公子秦愈。秦家是權勢盛隆的二品大員,沈家雖然書香傳承,論身份卻不過一介布衣,兩家明顯門不當戶不對。
蔣姨媽這話落在沈妱耳中,也隻能當做玩笑聽聽了。
再說,她跟秦愈的交情雖不淺,卻也隻是同窗之誼,要說把他招來沈家為婿,也虧蔣姨媽能想得出來。
沈妱黑漆漆的眸子靈動若水,掠過一抹無奈的笑。
果然,就聽裏麵沈夫人一笑道:“那孩子自然是百裏挑一的,可他那樣家世,哪能招婿。其實也不必高門貴戶,隻要待阿妱好,能守住這份兒家業,就足夠了。”
“他能是什麽家世?”蔣姨媽顯然不同意。
她的丈夫蔣文英是布政使,論官階比秦家還要高上半級,說話底氣也足。
屋裏安靜了一瞬,應是蔣姨媽在喝茶,繼而又聽她說:“咱們阿妱的容貌品行,若不是得守著這份家業,送進宮裏當娘娘都使得,哪裏還配不上他了!”
聽那語氣,護短的意思都快溢出來了,讓正在聽牆角的沈妱都忍俊不禁。
裏麵沈夫人也被逗笑了,歎了口氣,“招婿這事兒尷尬,想挑個合適的,又不能委屈了阿妱,實在太難。阿妱性子又倔,唉,我為著這事情快要愁死了!”
外麵沈妱聞言,不由嘟嘴輕哼。
她今年也才十四歲,就算招婿的事情不像嫁女那樣順當,那也不值得娘親這般發愁焦急吧?
聽起來像是她根本嫁不出去了似的。
沈家雖然隻是布衣,卻以書香傳承,沈妱的父親沈平是廬陵出了名的藏書家,才學極高,弟子廣布,在廬陵城裏名氣不小。雖然不好指望秦家那等門第,但是想進沈家門的人還是多著呢!
不過是沈妱不想這麽早定下婚事,跟沈夫人又說不通,才懇求沈平拖延而已。
她扁扁嘴,跑到院子裏,踮起腳尖折那初綻的海棠花枝。
這棵樹據說還是當年兄長出生時栽下的,二十年過去,海棠樹已長得繁茂葳蕤,年年果實累累,是這玲瓏山館裏最妙的風景。
隻是海棠尚在,向來疼愛她的兄長卻已經不知所蹤、生死不明。
已經八年了,他還活著嗎?還能回來嗎?
如果他能回來,母親也就不必為招婿的事情這般煩惱了吧。
沈妱對著花樹苦笑,將那花枝抱在胸前一嗅,就瞥見丫鬟石楠帶著石榴和石椒進了院子,懷裏各自抱著一束含苞的春花。
石榴臉上喜氣洋洋,獻寶一般將那紅如烈火的木棉湊到沈妱跟前,“姑娘,花兒都折來啦,好看嗎?”
“眼光不錯。”沈妱微笑稱讚,將那海棠花枝遞過去,“這枝供在我書桌上,薔薇插好瓶送給夫人,其它的你們安排吧。對了,準備一瓶木棉,待會送到外書房,用我書架上的瓷瓶。”
石榴和石椒應命而去,石楠便回道:“姑娘,剛才外頭書肆裏遞話進來,說秦二公子找你呢。”
秦愈?沈妱眯了眯眼,這算是說曹操,曹操就到嗎?
她抬步就想往外走,慌得石楠連忙阻攔,“姑娘帶上披風再出去,前兒的風寒還沒好呢,當心再著涼!”
春光溫煦,日頭和暖,哪裏就能再著涼了?
“那你快去取。”她敷衍了一聲,腳步輕快的出了玲瓏山館。
沈妱出生在藏書世家,曾祖父從戶部尚書的位子上辭官後便退守故裏,建起了藏書樓。經祖父沈磐和父親沈平幾十年的努力,如今沈家藏書已愈十萬卷,那書樓高有三層,周圍樹木陰翳,站在山館外一瞧,十分顯眼。
她家裏還開著刻書售賣的書肆,在這廬陵地界也小有名氣。
沈妱從後門走進書肆裏,果然見秦愈就站在書架下,正在挑書。
旁邊董叔謹眼尖,立馬拽他一把,迎了過來。
秦、董兩人性格迥異,走過來時卻破天荒的異口同聲道:“阿妱你聽說了嗎,出大事啦!”
董叔謹這人也就不說了,父親是富闊的鹽商,他又排行第三,肩上沒什麽重擔,便養成了公子哥兒的性子,平日裏咋咋呼呼是司空見慣。
可秦愈卻不一樣。他是二品大員家的嫡出公子,廬陵赫赫有名的“武狀元府文曲星”,雖然與董叔謹同齡,性格卻沉穩許多,書院裏那麽多同窗,最處變不驚的就是他了。
連秦愈都說是出大事了……沈妱不由好奇道:“什麽大事?”
董叔謹立馬道:“剛聽到的信兒,端王殿下要來咱們廬陵了,據說還要住上幾月!”
“阿妱你的風寒還未痊愈嗎?”秦愈最先出口的卻是關切。
沈妱失笑,道了聲“快痊愈啦”,心裏卻滿是訝然。
端王殿下徐琰的大名可謂如雷貫耳。他是當今皇上最疼愛的弟弟,向來有驍勇善戰之名,曾數次擊退北邊的燕國,據說此人冷厲嗜殺,戰功赫赫,身上掛著無數傳奇故事。
可如今的武川省政通人和、安寧太平,這位戰神來廬陵城做什麽?
問了問詳細,他兩人又說不出個所以然,隻是道:“今日學政大人請了許多人來書院裏議事,聽說是跟這個有關。“
董叔謹又叫身後的小廝把一包書拿過來,“這是韓思從你家借的書,他有事外出,就叫我幫著還回來,還讓謝謝夫子。”
“不足掛齒,不足掛齒。”沈妱一笑,叫旁邊的小夥計把書送往內院。
跟秦、董二人說了半天話,送走他們之後,沈妱也沒回玲瓏山館,直接往沈平的書房裏去了。
石榴辦事的手腳倒是麻利,那一瓶木棉已經派人送來了,用了乳白無暇的細頸瘦瓷瓶,通身不飾花紋色彩,卻仿佛最素淨清越的美人,質樸恬淡。幾枝木棉橫斜挑出,紅如烈火的花團錦簇,極致的紅與白相應,仿佛朱唇膩膚,入目成畫。
沈妱將那木棉賞了半天,調了調插瓶的姿態,便從書架上拿了書來閑讀。
到得日色西傾的時候聽見外頭傳來人聲,沈妱便如雀兒般迎了上去。
“爹爹,你可算回來啦!”她的聲音裏帶著風寒後軟軟的鼻音。
沈平臉上笑容溫煦,“不好好養病,怎麽又來偷我的書看?”
“哪有,女兒是來送花的!”沈妱跟著他進了書房,將那瓶木棉指給他看。
沈平甚是滿意,就勢在書桌旁坐下。
沈妱便湊了過去,“聽說端王殿下要來廬陵,爹爹知道他來做什麽嗎?”沈平雖然無心仕途,從未參加科舉考取功名,卻因為藏書巨富、才學頗高而做了廬陵書院的副院長,以教書育人、廣布學識,書院裏的事情他自然是清楚的。
沈平抬眉看了看她,“消息倒快。依你推測呢?”
“是不是為了五麟教的事情?”沈妱眼中有亮光閃過。
這是她想了半個後晌猜出的結果——
去年冬末的時候,僻處西陲的五麟教眾闖進隔壁泰寧省的一處州府衙門,殺了知州、通判,搶了當地有名的幾家富戶,確實是驚動朝廷的一件大事。五麟教這些匪徒神出鬼沒,而且和西邊的夜秦國有牽扯,這一事後眾說紛紜,不少人猜測這是夜秦要挑起戰事的意思。
端王殿下素來善戰,自然容易讓人想到泰寧的事情。
沈平聞言一笑,“也未必不對,不過按照官府的文書,他是來主持《四庫大典》征書之事的。”
“《四庫大典》!”沈妱一驚,“皇上當真要編這部書了?”見沈平點頭,不由大喜。
開國至今近兩百年,雖然目下邊境偶有戰事,似武川這等富庶內地卻是升平安泰,文事鼎盛。
惠平帝登基已有八年,朝政早在他掌握之中,升平久了,便漸漸興起了整理典籍的念頭。兩年前他初次提出此事,後經內閣、翰林院等商議,今年開朝的時候就下令征書,要編纂一部匯聚天下典籍的《四庫大典》。
這是能千古流芳的文壇盛事,當然不能一蹴而就,要把那浩如煙海的典籍梳理出個頭緒,還要保證無失無漏,頭一步的征書就至關重要。武川地處淮南,傳聞天下十分藏書,五分在皇家,四分在淮南,其藏書之盛,可見一斑。
皇上派端王殿下來此,也足見重視。
沈妱跟著沈平參與藏書之事多年,對於此舉自然也高興,黑漆漆的眸中盛滿笑意,叫那瓶木棉瞬時失了顏色。
沈平瞧著愛女,忍不住笑了笑,“三日後端王殿下將抵達廬陵,且等著吧。”
到三月初十那天,廬陵城飄起了沾衣欲濕的靡靡細雨。
城外官道的北側有一片栽滿了杏花的斜坡,此時杏花灼灼而開,在煙雨中浮起一層朦朧的細霧。武川省的布政使、都指揮使、按察使三位大員帶著廬陵的一眾地方官員聚了個齊全,在城門外靜候端王殿下駕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