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捷報頻傳。
而如意派人去兗荊揚江四州訪查民情所得的結果,卻令她觸目驚心。
她去找二郎要了些戶籍文書查看,一個人悶不做聲的算著賬。二郎咬著拇指在一旁看了她好一會兒,終於忍不住打岔,“你想查什麽,找個計吏來問問就是了。”
如意又算了一陣,才擱下筆,道,“你吃過橡實嗎?”
“我吃那個做什麽?”
“我也沒吃過。前幾天特地讓人給我找來嚐,又苦又澀,根本就無法入口。可是有人說,能吃橡實吃飽了也是好的。”她煩惱的揉了揉麵頰,將自己拍清醒過來,正色對二郎道,“你能想象嗎?那些人一年到頭都在種糧,到頭來自己卻得用這種豬食充饑,還擔憂吃不飽。”
明明想要保持平靜,可說到後麵她語氣已不由酸楚起來。
二郎默不作聲的看了她一會兒,道,“你過問這些做什麽。”
如意道,“……就是想算一算如今的狀況得持續多久,又能支撐多久。好適時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你力所能及的,也不過是削減掉你食邑內的封租。莫非你還能將手伸到旁人封地上不成?還是說連天下賦稅、國庫花銷你都要置喙?”他見如意要開口,立刻便打斷她,“你還是省一省。如今北伐的局勢一片大好,你現在敢去說這些敗興的話,阿爹心情好不和你計較也就罷了。萬一心情不好,治你個禍亂人心的罪也未見得!”
他極少對如意這般疾言厲色。如意原本情緒就有些激動,被他一嗬斥,不由氣血上湧。
二郎卻依舊不罷休,“何況,你以為就隻有你知道民間疾苦。阿爹用兵前就沒想過會有什麽後果嗎?需要你來提醒?”他自覺的敲打得差不多了,語氣才稍稍平緩下來,“況且,古來又不是沒有過饑荒,途有餓殍的荒年百姓都過來了,何況是現在?阿爹心裏有數——前幾年太湖接連大熟,民間多有存糧,一時半會兒還不要緊。縱然有幾處地域艱難些,熬一熬也就過去了,壞不了大局。等到明年五月米熟,一切都會好起來。”
如意氣過頭了,語氣反而越發清醒,“萬一明年不是豐年呢?”她說,“按說接連攻下四五座城池,多少也能從敵人手裏繳獲些糧草。可我看你這邊的文書,前線索要糧草怎麽反而更急?我不懂行軍都知道情形不對,你們是怎麽看出‘局勢大好’的?照這樣下去,縱然明年依舊是個豐年,隻要北伐還在持續,民間饑荒也隻會更糟而已。”
她憂慮的其實也不僅這些——就她派去北邊的商隊傳回來的消息看,戰線北推至濟水一帶後,因北方河流枯水難以通運,前線糧草已經有些跟不上。而北朝先前看似失利,卻步步將兵力和糧草集中到濟水一代。如意雖不懂得行軍,但她懂商貿啊,總覺著這種情形像是北朝有意為之。在敵人的主場上,戰事按著敵人的節奏進展,這怎麽看都不像是“局勢大好”。
——這些真正“禍亂人心”的話她還沒說呢。就隻側麵提及自己的不安,二郎便急不可待的給她扣帽子,她怎麽能不惱火。
前線索糧一事的怪異之處,她不說二郎還真沒主意到,已然將此事記在心上。但對著如意他也依舊一口咬定,“縱然如此,也短不了你的供奉。你又何必操這些無謂的心?”
如意不解,“你不操心?”
二郎也委屈,道,“該操心的是阿爹和太子。我操心又有什麽用?徒然招人煩罷了。”
如意默然。片刻後才道,“你也不要覺著這些事事不關己,就不肯拚力去做……”她想起那日徐思手指撫過地圖上一處處王公顯貴的故宅,感歎滄海桑田,不由消沉道,“誰知道這些因果應在什麽時候?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若真有大事降臨,縱然是皇子公主又能如何?”
她收拾好紙筆便要離開。
二郎忙伸手攔住她,道,“你帶這些東西出去做什麽?”
如意道,“我要整理出來給阿爹看。”
二郎心裏一急,隻想攔下如意——如今天子是真的聽不進逆耳之言,他說了尚且不討喜,何況如意?
然而他自幼便對如意有種又愛又畏的感情,別看嘴上取笑嘲諷起她來一套一套的,但真要對她做什麽了卻又束手束腳。手足無措時腦中一橫,便道,“我府裏一紙一筆你都不準帶出去!”
——從四五歲長大到十三四歲,他著急時對她犯傻的方式還一以貫之,半點兒都沒長進。
如意不由也跟著氣惱起來,將抄錄下的紙張往二郎懷裏一塞,便道,“還給你就是!”反正她早記在心裏了。
轉身便氣鼓鼓的離開。
二郎伸手去拉她——如意哪裏肯讓他拉住?隻一閃身,甚至頭都沒回便避開拉扯,大步繼而跑著,上樹加翻牆便離開——連門都沒稀罕走。
二郎放心不下她,思來想去也無旁的法子。
他和如意的相處模式從來都是互相之間有求必應,可若要阻止對方做什麽——不論是如意阻止他還是他阻止如意,就沒有能成功的——他們兩個其實都是相當自以為是的人,縱然互相敬愛,可也都各行其是。
……當然這也並不絕對,隻要二郎以自己的前途和安危加以威脅,如意最後必定會順從她。至於如意,她做不出同樣的事,便更吃虧些。
可二郎不願為這種事威脅如意——因為他很清楚如意所做才是忠、孝和大義之所在。雖說他也不是那麽在乎這些東西,但他也決然不願見到,在如意心裏自己的形象和這些東西對立起來。
最終二郎還是親自去登門拜訪了。
如意聽霽雪說“二殿下來了”時,當真驚訝了一陣——她此刻正在長幹裏那個被她叫做“總舵”的小院子裏,雖說也她置買這處院子並沒有瞞著徐思和二郎,但也確實沒特地告訴他們。原本她就沒把這處院子當自己的私產。誰知二郎竟知道來此處找她。
她到底還是擱下手頭的東西,請二郎去正堂裏相見。
二郎知道出入這個院子的都是長幹裏有名的行商——他本人地位使然,素來都和商人沒什麽交情。但他知道如意對商賈販運之事深有興致,便也從來都不幹涉她的交際。何況這些人又多是徐思和徐茂推薦給如意的,他沒查處什麽毛病來,便很放心。
這一日他親自過來,見這小院子裏內外人手出入,分明就很有行伍風範。不像商人,倒更像是訓練有素的私衛。二郎不由就留了心,暗暗的想著以後尋個時機命人去試探一下才好。
如意終於從後堂出來。
她對二郎的氣惱從來都沒有持續超過一晚上的,此刻見了二郎雖略有些別扭,語氣卻已十分柔和,“你怎麽來這邊了?”
二郎:……
二郎想到自己招惹了她,急得接連兩天都沒睡好,看看他的黑眼圈,她好意思問他“怎麽來這邊”嗎?
便直奔主題道,“——之前討論的事,我來和阿爹說。”
如意愣了一下,片刻後才道,“……你不怕阿爹訓斥你了嗎。”
二郎哼哼唧唧,道,“那也比阿爹訓斥你強。”不過他已放棄了阻止如意的念頭,便也不再置氣,隻正色道,“你放心吧,我比你更知道怎麽跟阿爹說話,阿爹對我也就麵上嚴厲罷了,不會真拿我怎麽樣的。”又道,“何況我回去仔細過問了一下,前線的情形確實有許多讓人疑慮之處。這種時候總得有個人站出來說‘危言’。若連我都不敢,還能指望誰?”太子嗎?——他又慣例在心裏鄙視了一下維摩。
如意想了想,這才道,“那你等一下,我拿些東西給你看。”轉身要進屋前,又忍不住回頭叮囑二郎,道,“你悄悄的看就好,可千萬不要說出去。被人知道了還指不定怎麽想我呢。”
二郎不由大感有趣,心想——原來你也知道有些東西得隱瞞啊。心裏得意,卻克製住了沒笑出來,隻傲嬌道,“先看了再說吧。”哼~
二郎怎麽也沒想到,如意拿出來的竟是一疊諜報。
——也不能說是諜報。但確實是非經官方渠道傳回來的前線非官方的情報,且在敵軍動向上比軍報還要更加清晰。
畢竟前線軍報怎麽寫都掌握在前線將領手中,雖說也有天子的令官,但這些令官都隨軍而行,他們能知道的情報也無非的軍中所能知道的情報。也依舊站在當局者的角度。
可是如意得到的這些消息,來源卻更加駁雜。
二郎一邊翻閱一邊忍不住問如意,“你派人去北邊打探消息了?”
如意道,“行商而已……”
二郎忍不住諷刺,“你家行商一直這麽巨細靡遺?連官府征調民夫築城都要打探?”
“那當然,官府征調民夫築城背後也蘊含了許多商機。”如意理直氣壯道,“‘富無經業,則貨無常主,能者輻湊,不肖者瓦解’,你們當官的還可以靠祖上蔭庇,我們經商的非有見識和才幹不能致巨富。就和打仗差不多,每一次決策失誤,都必然有真金白銀的損失。當然要巨細靡遺的分析局麵、利弊。不瞞你說,這些年我和表哥都是這麽練出來,有時拿到手上的消息比這些還駁雜呢。”
二郎:……他頭一次知道,他阿姐竟把是經商當打仗來演練。
二郎沒想料到如意手下商隊竟這麽擅長打探、整理消息,越發覺著這些人不是尋常商人之流。
他雖不像如意那般練了三次年的眼力,但對軍政時局卻比如意更敏銳,也很快便從中看出關鍵來。他麵色也不由凝重起來——他心中原本就有些猜測,隻沒能證實罷了。而這信中所提到的許多事,正從側麵證明他猜測不虛。
如意也將自己的不安緩緩分析給二郎聽。二郎一邊想自己的,一邊聽她的,一心二用,很快便將消息盤理清楚了。
“看來是要在石門、枋頭、武陽一帶決戰了。”他默默的想,“然而西麵並州一帶虎視眈眈,不知是坐看虎鬥還是如何。汝南似乎也不安定。這兩處恰都在大軍左翼薄弱之處,汝南更是在大軍側後……”他不由就在心底暗歎一聲——預言敗績的謀士曆來就沒有好下場。在大好局麵下跑去說些令人敗興的話,也許這一次他真要好好的惹他阿爹生一回氣了。
雖這麽想著,他也還是對如意道,“我會盡快給阿爹上書,但你也要知道,這次出征是阿爹一意孤行的結果。傾國之力,許勝不許敗。縱然有這樣那樣的隱患,阿爹隻怕也鐵了心不會回頭。我會盡量想辦法規勸阿爹,但你也得想我保證,不管結果如何,你都不能再插手了。”
如意垂眸想了一會兒——她也知道二郎這是在保護她,免得她被天子的怒火波及。雖然二郎從沒明說什麽,但如意依稀覺著,他們同母異父之事二郎恐怕是心知肚明的。旁人倒也罷了,若二郎也知道這些秘辛,她多少還是有些難為情的。
最後還是點頭道,“若連你也無法改變陛下的心思,我又何必非要去碰壁。隻私下做些我力所能及的事罷了。”
二郎又道,“……不過你可以去和阿娘商議——我去找阿爹,你去找阿娘,這叫涇渭分明。”
如意噗的就被他逗笑出來,“什麽涇渭分明啊!你以為這是分家呢!”
二郎見她破陰轉霽,才抿唇一笑。一時又想,“你才是想分家的那一個啊,我可從來都沒想過娶親出嫁、各自成家這麽無情的事。”
二郎和如意的思路不同。
說真的,他並不關心民間米價如何。百姓在他心裏隻是一個常被一本正經拿來說事、但模糊不可知的符號——國有大事,勢必就得有大花銷。若因為影響到百姓過日子就要罷手,那朝廷九成的舉動就都不用做了。
二郎曾聽徐茂說過一件往事,說當初還沒有五胡亂華的時候,曾有個太守戍守涼州、隴上一帶。因胡人強悍,他便驅逐百姓修建烏壁城防,百姓都苦不堪言,痛恨他酷烈。可許多年後,胡人肆虐屠殺漢人,百姓恰是依賴他當年修建的烏堡得以苟全性命於亂世。
古人說“肉食者鄙”,但就二郎看來,百姓作為一個整體也是十足愚蠢且短視的,不足與之謀。
所謂天子牧民,誰家牧人放牧還過問羊是怎麽想的?身居高位者,所謀劃的是整體、長久的利益。隻要別折騰到秦末的地步,百姓短期的困苦不足以影響成策。若他真拿“百姓苦不堪言”來規勸天子,天子絕對不會覺著他是憂國憂民,隻會以為他是沒事找事、沽名釣譽來了。
不過若他拿戰局來說事,那就又是另一種情形了。
二郎很快向天子上書,提議加強對並州的戍守,防備西魏國趁虛而入。
——他無意規勸天子罷兵,這不切實際。他隻竭力避免北伐期間可能會導致前線失利的狀況,促使戰事盡快穩妥的結束罷了。
天子居然很吃他這一套,命他當廷陳說原委和策略。
那是天和五年二月,二皇子蕭懷朔十四歲。在這次廷議上他初露頭角。早先朝臣們大都隻聽說過他的聰穎,卻都以為他也不過是太子蕭懷猷一類早慧的文學之士。這一次正麵交流後,才都驟然明白天子早年為何屬意於他。
這少年氣度沉穩,雖少言談,但心眼洞明。令人稱異。而他言談舉止之間的果斷和態度鮮明,也和太子素來的柔弱少主張迥然相異。確實比太子更有為人君的那種令人“近而生畏”的氣質和洞察力。
太子也是好的,氣質學養樣樣都頂尖,性情也仁愛。可在眼下這種國有大事的節骨眼上,同這個弟弟一比,似乎就隱隱有些令人失望了。
待到北邊再有戰報傳來時,天子召集宰輔商議軍務,二郎就有了一個固定的席位。
他這才逐步將對前線局勢的考量說出來,引得眾人注意到一些早先有意無意的忽略掉的危機。
確實如二郎所預料,縱然聽了這麽多變數和異數,天子也全然沒有罷兵的想法。
所幸有人在一旁說“危言”,提醒變數,天子對這次戰事的狂熱漸漸平息下來。
而二郎所預言的那些變數也果然一樣一樣的都應驗了。因朝中和前線各有準備,倒沒有造成過於嚴重的後果。
但戰事也確實像如意所擔憂的那般,在濟水一線逐步穩定膠著下來。糧草如流水一般源源不斷的填進這個仿佛沒有底的窟窿裏。
變故發生在這一年五月。
汝南有人起兵叛亂,從後方截斷了往前線運糧的通道。
而如意派人去兗荊揚江四州訪查民情所得的結果,卻令她觸目驚心。
她去找二郎要了些戶籍文書查看,一個人悶不做聲的算著賬。二郎咬著拇指在一旁看了她好一會兒,終於忍不住打岔,“你想查什麽,找個計吏來問問就是了。”
如意又算了一陣,才擱下筆,道,“你吃過橡實嗎?”
“我吃那個做什麽?”
“我也沒吃過。前幾天特地讓人給我找來嚐,又苦又澀,根本就無法入口。可是有人說,能吃橡實吃飽了也是好的。”她煩惱的揉了揉麵頰,將自己拍清醒過來,正色對二郎道,“你能想象嗎?那些人一年到頭都在種糧,到頭來自己卻得用這種豬食充饑,還擔憂吃不飽。”
明明想要保持平靜,可說到後麵她語氣已不由酸楚起來。
二郎默不作聲的看了她一會兒,道,“你過問這些做什麽。”
如意道,“……就是想算一算如今的狀況得持續多久,又能支撐多久。好適時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你力所能及的,也不過是削減掉你食邑內的封租。莫非你還能將手伸到旁人封地上不成?還是說連天下賦稅、國庫花銷你都要置喙?”他見如意要開口,立刻便打斷她,“你還是省一省。如今北伐的局勢一片大好,你現在敢去說這些敗興的話,阿爹心情好不和你計較也就罷了。萬一心情不好,治你個禍亂人心的罪也未見得!”
他極少對如意這般疾言厲色。如意原本情緒就有些激動,被他一嗬斥,不由氣血上湧。
二郎卻依舊不罷休,“何況,你以為就隻有你知道民間疾苦。阿爹用兵前就沒想過會有什麽後果嗎?需要你來提醒?”他自覺的敲打得差不多了,語氣才稍稍平緩下來,“況且,古來又不是沒有過饑荒,途有餓殍的荒年百姓都過來了,何況是現在?阿爹心裏有數——前幾年太湖接連大熟,民間多有存糧,一時半會兒還不要緊。縱然有幾處地域艱難些,熬一熬也就過去了,壞不了大局。等到明年五月米熟,一切都會好起來。”
如意氣過頭了,語氣反而越發清醒,“萬一明年不是豐年呢?”她說,“按說接連攻下四五座城池,多少也能從敵人手裏繳獲些糧草。可我看你這邊的文書,前線索要糧草怎麽反而更急?我不懂行軍都知道情形不對,你們是怎麽看出‘局勢大好’的?照這樣下去,縱然明年依舊是個豐年,隻要北伐還在持續,民間饑荒也隻會更糟而已。”
她憂慮的其實也不僅這些——就她派去北邊的商隊傳回來的消息看,戰線北推至濟水一帶後,因北方河流枯水難以通運,前線糧草已經有些跟不上。而北朝先前看似失利,卻步步將兵力和糧草集中到濟水一代。如意雖不懂得行軍,但她懂商貿啊,總覺著這種情形像是北朝有意為之。在敵人的主場上,戰事按著敵人的節奏進展,這怎麽看都不像是“局勢大好”。
——這些真正“禍亂人心”的話她還沒說呢。就隻側麵提及自己的不安,二郎便急不可待的給她扣帽子,她怎麽能不惱火。
前線索糧一事的怪異之處,她不說二郎還真沒主意到,已然將此事記在心上。但對著如意他也依舊一口咬定,“縱然如此,也短不了你的供奉。你又何必操這些無謂的心?”
如意不解,“你不操心?”
二郎也委屈,道,“該操心的是阿爹和太子。我操心又有什麽用?徒然招人煩罷了。”
如意默然。片刻後才道,“你也不要覺著這些事事不關己,就不肯拚力去做……”她想起那日徐思手指撫過地圖上一處處王公顯貴的故宅,感歎滄海桑田,不由消沉道,“誰知道這些因果應在什麽時候?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若真有大事降臨,縱然是皇子公主又能如何?”
她收拾好紙筆便要離開。
二郎忙伸手攔住她,道,“你帶這些東西出去做什麽?”
如意道,“我要整理出來給阿爹看。”
二郎心裏一急,隻想攔下如意——如今天子是真的聽不進逆耳之言,他說了尚且不討喜,何況如意?
然而他自幼便對如意有種又愛又畏的感情,別看嘴上取笑嘲諷起她來一套一套的,但真要對她做什麽了卻又束手束腳。手足無措時腦中一橫,便道,“我府裏一紙一筆你都不準帶出去!”
——從四五歲長大到十三四歲,他著急時對她犯傻的方式還一以貫之,半點兒都沒長進。
如意不由也跟著氣惱起來,將抄錄下的紙張往二郎懷裏一塞,便道,“還給你就是!”反正她早記在心裏了。
轉身便氣鼓鼓的離開。
二郎伸手去拉她——如意哪裏肯讓他拉住?隻一閃身,甚至頭都沒回便避開拉扯,大步繼而跑著,上樹加翻牆便離開——連門都沒稀罕走。
二郎放心不下她,思來想去也無旁的法子。
他和如意的相處模式從來都是互相之間有求必應,可若要阻止對方做什麽——不論是如意阻止他還是他阻止如意,就沒有能成功的——他們兩個其實都是相當自以為是的人,縱然互相敬愛,可也都各行其是。
……當然這也並不絕對,隻要二郎以自己的前途和安危加以威脅,如意最後必定會順從她。至於如意,她做不出同樣的事,便更吃虧些。
可二郎不願為這種事威脅如意——因為他很清楚如意所做才是忠、孝和大義之所在。雖說他也不是那麽在乎這些東西,但他也決然不願見到,在如意心裏自己的形象和這些東西對立起來。
最終二郎還是親自去登門拜訪了。
如意聽霽雪說“二殿下來了”時,當真驚訝了一陣——她此刻正在長幹裏那個被她叫做“總舵”的小院子裏,雖說也她置買這處院子並沒有瞞著徐思和二郎,但也確實沒特地告訴他們。原本她就沒把這處院子當自己的私產。誰知二郎竟知道來此處找她。
她到底還是擱下手頭的東西,請二郎去正堂裏相見。
二郎知道出入這個院子的都是長幹裏有名的行商——他本人地位使然,素來都和商人沒什麽交情。但他知道如意對商賈販運之事深有興致,便也從來都不幹涉她的交際。何況這些人又多是徐思和徐茂推薦給如意的,他沒查處什麽毛病來,便很放心。
這一日他親自過來,見這小院子裏內外人手出入,分明就很有行伍風範。不像商人,倒更像是訓練有素的私衛。二郎不由就留了心,暗暗的想著以後尋個時機命人去試探一下才好。
如意終於從後堂出來。
她對二郎的氣惱從來都沒有持續超過一晚上的,此刻見了二郎雖略有些別扭,語氣卻已十分柔和,“你怎麽來這邊了?”
二郎:……
二郎想到自己招惹了她,急得接連兩天都沒睡好,看看他的黑眼圈,她好意思問他“怎麽來這邊”嗎?
便直奔主題道,“——之前討論的事,我來和阿爹說。”
如意愣了一下,片刻後才道,“……你不怕阿爹訓斥你了嗎。”
二郎哼哼唧唧,道,“那也比阿爹訓斥你強。”不過他已放棄了阻止如意的念頭,便也不再置氣,隻正色道,“你放心吧,我比你更知道怎麽跟阿爹說話,阿爹對我也就麵上嚴厲罷了,不會真拿我怎麽樣的。”又道,“何況我回去仔細過問了一下,前線的情形確實有許多讓人疑慮之處。這種時候總得有個人站出來說‘危言’。若連我都不敢,還能指望誰?”太子嗎?——他又慣例在心裏鄙視了一下維摩。
如意想了想,這才道,“那你等一下,我拿些東西給你看。”轉身要進屋前,又忍不住回頭叮囑二郎,道,“你悄悄的看就好,可千萬不要說出去。被人知道了還指不定怎麽想我呢。”
二郎不由大感有趣,心想——原來你也知道有些東西得隱瞞啊。心裏得意,卻克製住了沒笑出來,隻傲嬌道,“先看了再說吧。”哼~
二郎怎麽也沒想到,如意拿出來的竟是一疊諜報。
——也不能說是諜報。但確實是非經官方渠道傳回來的前線非官方的情報,且在敵軍動向上比軍報還要更加清晰。
畢竟前線軍報怎麽寫都掌握在前線將領手中,雖說也有天子的令官,但這些令官都隨軍而行,他們能知道的情報也無非的軍中所能知道的情報。也依舊站在當局者的角度。
可是如意得到的這些消息,來源卻更加駁雜。
二郎一邊翻閱一邊忍不住問如意,“你派人去北邊打探消息了?”
如意道,“行商而已……”
二郎忍不住諷刺,“你家行商一直這麽巨細靡遺?連官府征調民夫築城都要打探?”
“那當然,官府征調民夫築城背後也蘊含了許多商機。”如意理直氣壯道,“‘富無經業,則貨無常主,能者輻湊,不肖者瓦解’,你們當官的還可以靠祖上蔭庇,我們經商的非有見識和才幹不能致巨富。就和打仗差不多,每一次決策失誤,都必然有真金白銀的損失。當然要巨細靡遺的分析局麵、利弊。不瞞你說,這些年我和表哥都是這麽練出來,有時拿到手上的消息比這些還駁雜呢。”
二郎:……他頭一次知道,他阿姐竟把是經商當打仗來演練。
二郎沒想料到如意手下商隊竟這麽擅長打探、整理消息,越發覺著這些人不是尋常商人之流。
他雖不像如意那般練了三次年的眼力,但對軍政時局卻比如意更敏銳,也很快便從中看出關鍵來。他麵色也不由凝重起來——他心中原本就有些猜測,隻沒能證實罷了。而這信中所提到的許多事,正從側麵證明他猜測不虛。
如意也將自己的不安緩緩分析給二郎聽。二郎一邊想自己的,一邊聽她的,一心二用,很快便將消息盤理清楚了。
“看來是要在石門、枋頭、武陽一帶決戰了。”他默默的想,“然而西麵並州一帶虎視眈眈,不知是坐看虎鬥還是如何。汝南似乎也不安定。這兩處恰都在大軍左翼薄弱之處,汝南更是在大軍側後……”他不由就在心底暗歎一聲——預言敗績的謀士曆來就沒有好下場。在大好局麵下跑去說些令人敗興的話,也許這一次他真要好好的惹他阿爹生一回氣了。
雖這麽想著,他也還是對如意道,“我會盡快給阿爹上書,但你也要知道,這次出征是阿爹一意孤行的結果。傾國之力,許勝不許敗。縱然有這樣那樣的隱患,阿爹隻怕也鐵了心不會回頭。我會盡量想辦法規勸阿爹,但你也得想我保證,不管結果如何,你都不能再插手了。”
如意垂眸想了一會兒——她也知道二郎這是在保護她,免得她被天子的怒火波及。雖然二郎從沒明說什麽,但如意依稀覺著,他們同母異父之事二郎恐怕是心知肚明的。旁人倒也罷了,若二郎也知道這些秘辛,她多少還是有些難為情的。
最後還是點頭道,“若連你也無法改變陛下的心思,我又何必非要去碰壁。隻私下做些我力所能及的事罷了。”
二郎又道,“……不過你可以去和阿娘商議——我去找阿爹,你去找阿娘,這叫涇渭分明。”
如意噗的就被他逗笑出來,“什麽涇渭分明啊!你以為這是分家呢!”
二郎見她破陰轉霽,才抿唇一笑。一時又想,“你才是想分家的那一個啊,我可從來都沒想過娶親出嫁、各自成家這麽無情的事。”
二郎和如意的思路不同。
說真的,他並不關心民間米價如何。百姓在他心裏隻是一個常被一本正經拿來說事、但模糊不可知的符號——國有大事,勢必就得有大花銷。若因為影響到百姓過日子就要罷手,那朝廷九成的舉動就都不用做了。
二郎曾聽徐茂說過一件往事,說當初還沒有五胡亂華的時候,曾有個太守戍守涼州、隴上一帶。因胡人強悍,他便驅逐百姓修建烏壁城防,百姓都苦不堪言,痛恨他酷烈。可許多年後,胡人肆虐屠殺漢人,百姓恰是依賴他當年修建的烏堡得以苟全性命於亂世。
古人說“肉食者鄙”,但就二郎看來,百姓作為一個整體也是十足愚蠢且短視的,不足與之謀。
所謂天子牧民,誰家牧人放牧還過問羊是怎麽想的?身居高位者,所謀劃的是整體、長久的利益。隻要別折騰到秦末的地步,百姓短期的困苦不足以影響成策。若他真拿“百姓苦不堪言”來規勸天子,天子絕對不會覺著他是憂國憂民,隻會以為他是沒事找事、沽名釣譽來了。
不過若他拿戰局來說事,那就又是另一種情形了。
二郎很快向天子上書,提議加強對並州的戍守,防備西魏國趁虛而入。
——他無意規勸天子罷兵,這不切實際。他隻竭力避免北伐期間可能會導致前線失利的狀況,促使戰事盡快穩妥的結束罷了。
天子居然很吃他這一套,命他當廷陳說原委和策略。
那是天和五年二月,二皇子蕭懷朔十四歲。在這次廷議上他初露頭角。早先朝臣們大都隻聽說過他的聰穎,卻都以為他也不過是太子蕭懷猷一類早慧的文學之士。這一次正麵交流後,才都驟然明白天子早年為何屬意於他。
這少年氣度沉穩,雖少言談,但心眼洞明。令人稱異。而他言談舉止之間的果斷和態度鮮明,也和太子素來的柔弱少主張迥然相異。確實比太子更有為人君的那種令人“近而生畏”的氣質和洞察力。
太子也是好的,氣質學養樣樣都頂尖,性情也仁愛。可在眼下這種國有大事的節骨眼上,同這個弟弟一比,似乎就隱隱有些令人失望了。
待到北邊再有戰報傳來時,天子召集宰輔商議軍務,二郎就有了一個固定的席位。
他這才逐步將對前線局勢的考量說出來,引得眾人注意到一些早先有意無意的忽略掉的危機。
確實如二郎所預料,縱然聽了這麽多變數和異數,天子也全然沒有罷兵的想法。
所幸有人在一旁說“危言”,提醒變數,天子對這次戰事的狂熱漸漸平息下來。
而二郎所預言的那些變數也果然一樣一樣的都應驗了。因朝中和前線各有準備,倒沒有造成過於嚴重的後果。
但戰事也確實像如意所擔憂的那般,在濟水一線逐步穩定膠著下來。糧草如流水一般源源不斷的填進這個仿佛沒有底的窟窿裏。
變故發生在這一年五月。
汝南有人起兵叛亂,從後方截斷了往前線運糧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