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著鎮江焦山上,沙裏密慘遭不測,悟虛的突兀出現,沈昌岐為了安撫敖厲嵊、敖狂等人,開脫悟虛之嫌,出言挽留悟虛暫且做客幾日。悟虛知道了金剛密了義生死佛珠的威力,又有觀音菩薩傳下的海音螺,倒也不怕,便領了沈昌岐的一番好意,與其一起乘七彩龍舟,太湖一遊。


    那敖青、敖厲嵊、敖狂三人,則各自離去,處理諸般事宜。


    萬裏晴空之下,太湖煙波浩瀚,雲蒸霧騰,七彩祥光萬道。悟虛與沈昌岐相對而坐,心中不由暗暗稱奇:這龍王三太子,敖無畏,經過東極島之劫難,似乎消去傳聞中的暴戾脾性,舉手投足之間,氣度不凡,不急不躁,頗有點名士風範,隻不過顧盼之間隱隱透著些陰狠,想必是轉修鬼道功法的緣故。


    沈昌岐,長發束玉冠,一身金絲蟠龍出雲袍,白皙麵容泛寒露,深綠雙目射金光,望著悟虛,緩緩說道,“悟虛大師,據本王所知,廬山六峰已經漸漸有禁製開啟,奇珍異寶顯露,功法典籍出世。本座要是如大師這般逍遙自在,早就上山,尋覓仙緣去了。”


    “然則,三太子,卻又為何逗留人世間呢?難道那無上大道,也比不過這眼前世俗權位?”悟虛合掌反問。


    “嗬嗬,”沈昌岐低聲笑道,神情說不出的灑脫,“敢問大師,何為魔?”


    佛經說常常提到魔,大涅槃經中提到魔王波旬逼迫要求世尊涅槃,楞嚴經中提到五十陰魔。有指代惡人,也有比喻求佛之路上的苦難。後人引申,要或統稱一切不好的事物,或泛泛而指心中不順。沈昌岐所問的魔,顯然便是這最後一種。


    悟虛合掌道了一聲阿彌陀佛,示意自己願聽其詳。


    沈昌岐,便又說道,“本王在東極、桃花諸多島,曆經生死,九死一生,死裏逃生,勉強修成鬼身。回想種種,心中意難平。若是就此上廬山,恐怕心魔難消。”


    悟虛便答道,“三太子既然曆經生死,便應當知道人世間種種,正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沈昌岐,笑而不語。


    忽然,微風咋起,遠處一隻白鷺,貼著水麵掠過,帶起一絲漣漪,隨後飛隱於漫漫雲霧之中,湖麵複如鏡。


    沈昌岐,便吟道,“白鶴隨風自茲去,一湖秋水送漣漪。生生死死觀此鏡,總有因果照雲起。”


    沈昌岐,這四句詩。前兩句,說的是方才情景。白鶴掠過,湖水漣漪。後兩句,緊接著融理入景,自己曆經的生生死死,本心還是如平鏡湖麵,但其中種種,卻是如同湖水之氣升騰成雲一般,有著因果關係,喻指自己曆經劫難之後,以真人四層修為境界還不上廬山,逗留在人世間,也是因前因而有後果。


    因何前因?


    ”本王在東極、桃花諸多島,曆經生死,九死一生,死裏逃生,勉強修成鬼身“


    所以,沈昌岐要複仇,要還債。複仇,害他殺他之仇;還債,助其死裏逃生修成鬼身的債。


    這是悟虛的理解。悟虛此刻,還不知道沈昌岐反過來吞噬了龍王三太子的神識,還以為麵前之人便是真的龍王三太子。


    悟虛,點點頭,表示理解,沉吟片刻,卻又說道,”東海妖盟在人世間的勢力,幾乎已經被拔除一空。三太子此仇,若是還想報,便須得上廬山。至於上廬山之後,是去陰罡峰,還是羅刹峰,小僧倒是覺得,不妨選羅刹峰。畢竟,三太子如今是鬼道修士。“


    沈昌岐,歎了一口氣,知道悟虛不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方有此說。也不駁斥,隻是搖搖頭,緩緩說道,”不瞞大師笑話,本王曆經生死,卻沒有看破紅塵,說四大皆空,反倒是由此覺得這人世間,有太多不平之事。小到偷盜搶劫、逼害無辜,大到苛政暴捐、酷刑冤獄。總須得有人替天行道。本王不才,願盡力而為。這便也是本王心中的魔。“


    悟虛一愣,隨即合掌恭聲道,”原來如此。三太子,倒是於生死間起了慧根。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三太子若是真有此心,魔便是佛。是佛是魔,隻在一念之間。“


    沈昌岐,又搖搖頭,複又望著悟虛,說道,”慧根談不上,但本王如今行事,總是不離因果二字。若是離了因果,無論是做人做妖,還有什麽意思?佛門之中,不也最重因果麽?“


    “阿彌陀佛,”悟虛頓首,“佛門確實看重因果。所謂眾法皆空,因果不空。菩薩畏因,眾生畏果。但因果糾纏,遂至生死流轉,苦海無邊,三太子何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三太子口中所謂的不離因果,便是有仇報仇,有恩報恩,若有什麽心願便要去了,因為這心願也是有前因,也是一果。這倒確實不離因果二字,但佛門說因果,乃是說苦講空,說完因果,繼而再說避免因果,盡熄外緣,涅盤清淨。若不然,今日因,明日果,明日果,又成明明日之因,糾纏流轉,永無停歇。悟虛此番話,便是勸三太子看空這些因果,否則在人世間一味糾纏,難免迷失於苦海而不能出。


    沈昌岐,忽然大笑道,“聽說大師,原先也是差點被一名叫做莫恩的喇嘛的滅殺,也曆經過生死。此中,種種恐怖和頓悟,想必大師也有。那麽大師為何如今還不上廬山去?有何因果?有何心魔?“


    悟虛隻覺被當頭棒喝,呆呆地坐在船頭,悵然若失。


    莫恩殺劫,外人知曉。但何人知曉,悟虛乃是轉世重生此人世間呢?要說曆經生死,死於後世一個時空,重生於如今此人世間,這才是大生死!大生死間,有大恐怖,也有大領悟。是以悟虛,方才悟空,讀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便自然而然心生感觸,讀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便自然而然心生歡喜,便一心想要修習佛法,追求大道。


    但,悟虛始終對那善惡輪回一說,抱有一絲潛在的懷疑。你今生做牛做馬,任人欺淩,便是因為你前世作惡?他如今家財萬貫,魚肉鄉民,便是因為他前世行善積德?有人做盡了壞事,喪盡天良,卻好好的活著,難道是要等他長命百歲之後,方得打入十八層阿鼻地獄?尤其是元末這個時代,人分數等,南人賤不如狗,好人命不長,奸惡之人,橫行無忌,逍遙法外。難道,今生行善積德,便是為了來生作威作福,享受這人世間的榮華富貴?那眾生豈不是更糾纏於癡迷於俗世種種業障,還怎麽出離苦海?


    再有,那些修士之人,更是視凡人如螻蟻。對於這些修士之人,佛門講的因果循環、善惡輪回,又是如何應現?


    因著這些疑慮困惑,悟虛方才被妙音逐出山門,又莫名地親近愛護那些揭竿而起、敢於抗爭、不願逆來順受的白蓮教教眾,也潛意識地放鬆了戒律,不戒酒,不懼色。


    是以,到了今日,悟虛不上廬山,便是因著兩樁事,一樁,白蓮教教眾,一樁則是與趙彤之****。總是時時想著,要佑護千千萬那些白蓮教眾,使其不至於誤入歧途,遭受大劫難。總是冥冥期望,天下盡快太平,然後趙彤得報家仇國恨,放下一切,脫離魔道,如此,悟虛自己也就心安了。這便是悟虛的執著,悟虛的心魔。


    方才悟虛勸三太子放下執著上廬山,可三太子反過來卻問自己有何執著,為何不上廬山。


    悟虛心中真是翻江倒海。


    那三太子可能是要爭霸天下,施展胸中抱負,過一下皇帝癮。自己轉世重生,曆經大生死,求道之心堅定不移,對於此間所謂的帝王之位,榮華福貴,乃至男歡女愛,其實都看得極淡了,但因著對佛法的因著一絲疑慮,不能接受人的一生一世,便是前世注定的說話,依舊放不下人世間的些許。


    這兩者其實又有什麽呢?都是放不下對人世間的執著,都是因果。


    看來,自己真的是要快點了斷人世間的因果,早些上廬山,追求大道。


    ”阿彌陀佛!“悟虛沉默良久,對著沈昌岐合掌頓拜道,”多謝三太子之言,令小僧猛然驚醒。“


    數日後,悟虛從太湖飛起,先是到了揚州府,在敖青驚愕的神色中,將兩份五分之一的妖靈丹,交到其手中。


    ”敖道友,不敢要麽?“悟虛笑問。


    敖青,麵色微一遲疑,隨即也笑顏道,”大師既然敢送來,敖某便敢收。“隨後低頭沉吟片刻,說道,”大師若是很急,敖某明日便閉關。此妖靈丹藥力霸道,便是五分之一,我先前也花了九天九夜,方才煉化。“


    悟虛笑道,”那小僧稍後再來拜會。“說罷,便起身,飛往應天府,去找那許久未曾謀麵,也不知道變得如何霸氣的如淨師弟朱元璋。


    正所謂


    人鬼殊途此心同,白鶴漣漪太湖遊。


    總有因果執與著,揚州飛過應天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山下漢豐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山下漢豐湖並收藏大明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