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十六年(1142)春末,大華軍從西東兩邊,先後進入了印度。
印度次大陸在這之前,從未有過統一的國家。事實上,林衝穿前的曆史上,是英國人統一了印度,東印度公司才是印度這個國家的國父。
此時的印度,最南端是泰米爾人的潘地亞國;南部和中部是朱羅國,也是印度次大陸上最強大的國家。北部則是王國林立,數十個拉傑普特人所建國家你爭我奪,你亡我興。所謂拉傑普特人,是曆史上從印度西北進入印度的外來征服者與當地土著的混雜,包括了雅利安人、希臘人、馬其頓人、波斯人、塞種人、貴霜人、匈奴人、西突厥人、嚈噠人和古加拉等民族。
在此之前,大華軍已經滅了伽色尼國,占據了印度西北的旁遮普一帶。西部戰區韓世忠兵分兩路,主力向東南,也就是德裏和尼泊爾方向,偏師向西南,也就是西華海(阿拉伯海)方向。
比韓世忠出兵稍晚一些,東部戰區嶽飛大軍在南洋艦隊和南海艦隊護送下,從撤地港(孟加拉國吉大港)登陸,向北向西北攻擊,目標區域大致是林衝穿前的孟加拉國、不丹、錫金、印度東北、尼泊爾一帶。明永路與印度次大陸交接地帶,多為原始森林,林衝穿前,抗日遠征軍就曾因此損失慘重。所以林衝令嶽飛直接從海上登陸。值得一提的是,來的路上,大華海軍順帶手把南洋半島(馬來半島)西麵的翠蘭群島(安達曼)收入囊中。
大華軍在印度的主要困難,不是人的抵抗,而是自然的抵抗。森林、高原、山地、沙漠、濕地,都有很多大華軍需要克服的困難。其中艱辛不去細表,中華十六年(1142)九月,嶽飛和韓世忠在德裏東北五百裏的赫德瓦(尼泊爾西北)會師。兩軍開心歡呼之餘,統計了下傷亡,作戰減員不到一千,非作戰減員超過三千。
以韓世忠和嶽飛新占地區為主,大華朝設立了第二十五路--夏西路,和第二十六路—夏南路。
夏西路,位於安西路東南,霍冠路以東,南抵西華海,北至勃律,東接幾個小王國。按林衝穿前地理,就是印度西北加克什米爾東南+尼泊爾西端。夏西路路府就在思文城(德裏),以紀念梁山好漢,井木犴郝思文。夏西路路長是金毛犬段景住。
夏南路則位於川西之南,明永以西,南抵明永灣(孟加拉灣),北至川西藏地,東臨明永路(緬甸),西接夏西路和幾個小王國。夏南路路府是彭圯城(孟加拉拉傑沙希),以紀念梁山好漢,天目將彭圯。夏南路路長是美髯公朱仝。
事實上,大華軍若要占地,完全可以把印度北部大小王國統統占領了,便是滅了朱羅國也不費勁。但林衝要求的是蠶食,是逐步將當地人向南趕,得給他們留出逃跑空間。所以在朱羅國以北,大華軍勢力範圍以南,還有十幾個小王國在苟延,作為大華軍和朱羅國的緩衝。
立了夏西路和夏南路之後,世界最高山峰及其所屬山脈,就完全成為大華朝的“內”山。林衝將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命名為夏峰,將其所屬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命名為諸夏山脈。
大華軍在陸上節節擴張,卻在海上遭遇了一場大敗。
大華朝的霍冠路路府,花榮城(伊朗東南臨海),大華海軍夏洋艦隊提舉李寶,正和霍冠路路長楊林苦臉對坐。
兩年多前,大華海軍組建了夏洋艦隊,駐節花榮城。李寶成了梁上好漢和太湖四傑之外,第一個擔任艦隊提舉的人。當時的李寶,可謂是躊躇滿誌,雄心萬丈,誓要幹出一番成績來。
大食人原本控製著去往西洋和去往華夏的兩頭商路,是西洋和大華朝之間海貿的中間商,拿大頭的中間商。大華立國後,在林衝的鼓勵和督促下,大華商船不但下了南洋,還真正下了西洋。這大食人如何肯?於是便有海賊海盜,盯著大華商船弄,其中不少海盜,實際就是大食國的軍船。
為了抵禦海盜,大華商船一方麵開拓從錫蘭跨過西華海(阿拉伯海)去遠夏島(馬達加斯加)的商路,自己也在船上多裝防禦武器;一麵向朝廷要求保護。所以才會有夏洋艦隊的成立。
西華海(阿拉伯海)過去是大食人的天下,大華海軍進入,衝突是免不了的。更何況夏洋艦隊就是要保護華夏商船免於大食人的劫掠。
大食海盜劫掠,夏洋艦隊護航。兩邊大小戰事十數起,各有損傷。大華海軍強在船好船大火力強,大食人強在熟悉海域、善於劫掠、海戰經驗豐富。
二個多月前,李寶率夏洋艦隊主力去救受海盜圍攻的大華商船隊,卻被海盜船引入紅海亞丁灣口的一片暗礁區,一艘戰船觸礁。隨後大食戰船齊出,圍攻夏洋艦隊。苦戰中,又一艘大華戰船觸礁。眼見大事不妙,李寶隻得拋下觸礁和受損的戰船,領著尚完好的戰船撤向花榮城。經過數日追逐連戰,最後跑回花榮城軍港的戰船,隻有一小半,還多帶著損傷。後來探知,有一艘戰船被俘,還有百餘軍兵和工匠也被俘。
李寶遭此大敗,自知罪責難逃,便上書樞密院和林衝,稟報戰事,自請處罰;另外還向李俊的南洋艦隊求助,要他們幫助護送在夏洋上航行的大華商船。之後,李寶一麵修理戰船治療傷員恢複軍心,一麵等待林衝和樞密院的處置。
李寶搖頭歎息:“皇上任我為夏洋艦隊提舉,我卻遭此大敗,實在是愧悔交加。當時我若是多個心眼,仔細一些,當能發覺大食人是在誘我前去紅海口的!”
楊林安慰李寶:“李提舉無須太憂,你敗而不亂,救下部分落水官兵,又將主力艦帶回,也算是敗後處置得當。皇上一貫秉公處事,當不會將你處罪或一擼到底的。”
李寶道:“就怕皇上調我離開這裏,沒了親手報仇的機會了。”
“天使到了!”一名吏員急匆匆進來稟報。
楊林和李寶迎出大門,遠處一隊騎軍護著一位軍官縱馬而來,到得近前下馬。見那軍官配著準校軍銜,向楊林和李寶敬禮道:“標下樞密院直屬旅四營副營長關群力,奉命前來,請南洋艦隊提舉李寶和霍冠路路長楊林接旨。”隨後掏出堪合道:“請驗堪合。”
楊林接過堪合,看了一眼道:“堪合無誤,請進。”
幾人入了大唐,關群力掏出一卷黃綢道:“聖旨在此,請楊路長和李提舉查勘封印後簽收。”
大華朝不用太監頒旨,也無須下跪領旨,皇帝的旨令和內閣的政令、樞密院的軍令是一個類型的。當然接旨者會更敬重些。
楊林和李寶驗過封印簽收之後,將聖旨置於案上,幾人立身鞠躬敬禮施禮,然後打開了聖旨。
這份聖旨,附有內閣簽印和樞密院簽印,應該說是大華朝皇帝、內閣、樞密院的聯合命令。
聖旨首先肯定海軍夏洋艦隊將士的奮勇犧牲,表示要從優撫恤犧牲官兵;其次對李寶的指揮追責,則他在敵情不明海況不明的情況下出戰並被帶入敵方預設的戰域,為此撤去他夏洋艦隊提舉之職,但令他暫署代理艦隊,以待新提舉上任,並將李寶軍銜從準將降為上校,觀後效再定是否進一步處罰;再者要李寶盡快恢複夏洋艦隊戰鬥力,特別要探明大食戰船的補給地聚集地以及各海域海況。最後要楊林這邊全力配合。
李寶看了聖旨,不由淚流滿麵,跪倒在地,感恩林衝寬宏,最重要的是給了他親手向大食人報仇的機會。
楊林一邊扶起李寶,一邊向關群力笑道:“正事辦完了,可以說說私情了。賢侄難得來趟霍冠,得好生看看咱這西域風光啊!”
關群力也笑著向楊林躬身抱拳行禮:“小侄給楊叔父見禮。適才不曾行禮,晚輩僭越了。”
楊林擺手:“先公後私,咱跟了皇上數十年,怎能忘了這個?”
原來關群力是關勝的長子,在梁山時便認識楊林。
楊林吩咐擺酒給關群力接風。席間楊林和李寶便向關群力問詢大華朝內地情形,畢竟霍冠路遠隔大幾千裏,消息來得慢,便是大華日報,也得晚一個月。
李寶歎道:“這地方實在有些遠了,訊息不暢啊!”
關群力道:“大華朝疆域越來越大,朝廷也一直致力要解決交通和通訊速度得問題。交通就要靠鐵路,我來時從開封到長安,便是坐的火車。聽說從長安到高昌(吐魯番)這段鐵路,明年就會通車,而從高昌到索超城(布哈拉)的鐵路,也早就開始建設了。”
楊林點頭:“若是能通火車,半個月內便可從京師到此地,那就太好了!”
李寶也點頭:“如今陸行船行,一般都要二個來月,若是十來日能到,那真是大不同了。”
楊林問:“賢侄剛才說的通訊問題,莫非也有進展了。”
關群力點頭:“華夏大學研究出了電和電話。電和蒸汽機似的,可助人勞作,還能夜間點亮;電話則可遠途通話。如今皇宮與內閣及各部,還有樞密院,便可以電話聯絡。聽說工部正在架設從開封到長安的電話線路。”
李寶問道:“那電話有如此神奇?”
關群力道:“這頭說話,那頭即刻聽見。若是此處有電話相連京師,那傳達命令就無須我如此過來,隻需一個電話了事。”
李寶歎道:“太神奇了!太神奇了!”
楊林道:“皇上英明睿智,當初在梁山,就曾有許多令我等歎為觀止的技物軍械。此番這電和電話,想必也是皇上指點的。”
關群力猛點頭:“叔父所言不差,聽說這兩年皇上常去華夏大學,指點研究人員,有時十天半月不回皇宮。”
幾人歎讚皇上一番,關群力又道:“廣州船廠為海軍建造了一個大殺器,我來時兵部和海軍司令部已經下令把這個大殺器調來夏洋,對付大食人。”
欲知此大殺器為何,且聽下回分解。
印度次大陸在這之前,從未有過統一的國家。事實上,林衝穿前的曆史上,是英國人統一了印度,東印度公司才是印度這個國家的國父。
此時的印度,最南端是泰米爾人的潘地亞國;南部和中部是朱羅國,也是印度次大陸上最強大的國家。北部則是王國林立,數十個拉傑普特人所建國家你爭我奪,你亡我興。所謂拉傑普特人,是曆史上從印度西北進入印度的外來征服者與當地土著的混雜,包括了雅利安人、希臘人、馬其頓人、波斯人、塞種人、貴霜人、匈奴人、西突厥人、嚈噠人和古加拉等民族。
在此之前,大華軍已經滅了伽色尼國,占據了印度西北的旁遮普一帶。西部戰區韓世忠兵分兩路,主力向東南,也就是德裏和尼泊爾方向,偏師向西南,也就是西華海(阿拉伯海)方向。
比韓世忠出兵稍晚一些,東部戰區嶽飛大軍在南洋艦隊和南海艦隊護送下,從撤地港(孟加拉國吉大港)登陸,向北向西北攻擊,目標區域大致是林衝穿前的孟加拉國、不丹、錫金、印度東北、尼泊爾一帶。明永路與印度次大陸交接地帶,多為原始森林,林衝穿前,抗日遠征軍就曾因此損失慘重。所以林衝令嶽飛直接從海上登陸。值得一提的是,來的路上,大華海軍順帶手把南洋半島(馬來半島)西麵的翠蘭群島(安達曼)收入囊中。
大華軍在印度的主要困難,不是人的抵抗,而是自然的抵抗。森林、高原、山地、沙漠、濕地,都有很多大華軍需要克服的困難。其中艱辛不去細表,中華十六年(1142)九月,嶽飛和韓世忠在德裏東北五百裏的赫德瓦(尼泊爾西北)會師。兩軍開心歡呼之餘,統計了下傷亡,作戰減員不到一千,非作戰減員超過三千。
以韓世忠和嶽飛新占地區為主,大華朝設立了第二十五路--夏西路,和第二十六路—夏南路。
夏西路,位於安西路東南,霍冠路以東,南抵西華海,北至勃律,東接幾個小王國。按林衝穿前地理,就是印度西北加克什米爾東南+尼泊爾西端。夏西路路府就在思文城(德裏),以紀念梁山好漢,井木犴郝思文。夏西路路長是金毛犬段景住。
夏南路則位於川西之南,明永以西,南抵明永灣(孟加拉灣),北至川西藏地,東臨明永路(緬甸),西接夏西路和幾個小王國。夏南路路府是彭圯城(孟加拉拉傑沙希),以紀念梁山好漢,天目將彭圯。夏南路路長是美髯公朱仝。
事實上,大華軍若要占地,完全可以把印度北部大小王國統統占領了,便是滅了朱羅國也不費勁。但林衝要求的是蠶食,是逐步將當地人向南趕,得給他們留出逃跑空間。所以在朱羅國以北,大華軍勢力範圍以南,還有十幾個小王國在苟延,作為大華軍和朱羅國的緩衝。
立了夏西路和夏南路之後,世界最高山峰及其所屬山脈,就完全成為大華朝的“內”山。林衝將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命名為夏峰,將其所屬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命名為諸夏山脈。
大華軍在陸上節節擴張,卻在海上遭遇了一場大敗。
大華朝的霍冠路路府,花榮城(伊朗東南臨海),大華海軍夏洋艦隊提舉李寶,正和霍冠路路長楊林苦臉對坐。
兩年多前,大華海軍組建了夏洋艦隊,駐節花榮城。李寶成了梁上好漢和太湖四傑之外,第一個擔任艦隊提舉的人。當時的李寶,可謂是躊躇滿誌,雄心萬丈,誓要幹出一番成績來。
大食人原本控製著去往西洋和去往華夏的兩頭商路,是西洋和大華朝之間海貿的中間商,拿大頭的中間商。大華立國後,在林衝的鼓勵和督促下,大華商船不但下了南洋,還真正下了西洋。這大食人如何肯?於是便有海賊海盜,盯著大華商船弄,其中不少海盜,實際就是大食國的軍船。
為了抵禦海盜,大華商船一方麵開拓從錫蘭跨過西華海(阿拉伯海)去遠夏島(馬達加斯加)的商路,自己也在船上多裝防禦武器;一麵向朝廷要求保護。所以才會有夏洋艦隊的成立。
西華海(阿拉伯海)過去是大食人的天下,大華海軍進入,衝突是免不了的。更何況夏洋艦隊就是要保護華夏商船免於大食人的劫掠。
大食海盜劫掠,夏洋艦隊護航。兩邊大小戰事十數起,各有損傷。大華海軍強在船好船大火力強,大食人強在熟悉海域、善於劫掠、海戰經驗豐富。
二個多月前,李寶率夏洋艦隊主力去救受海盜圍攻的大華商船隊,卻被海盜船引入紅海亞丁灣口的一片暗礁區,一艘戰船觸礁。隨後大食戰船齊出,圍攻夏洋艦隊。苦戰中,又一艘大華戰船觸礁。眼見大事不妙,李寶隻得拋下觸礁和受損的戰船,領著尚完好的戰船撤向花榮城。經過數日追逐連戰,最後跑回花榮城軍港的戰船,隻有一小半,還多帶著損傷。後來探知,有一艘戰船被俘,還有百餘軍兵和工匠也被俘。
李寶遭此大敗,自知罪責難逃,便上書樞密院和林衝,稟報戰事,自請處罰;另外還向李俊的南洋艦隊求助,要他們幫助護送在夏洋上航行的大華商船。之後,李寶一麵修理戰船治療傷員恢複軍心,一麵等待林衝和樞密院的處置。
李寶搖頭歎息:“皇上任我為夏洋艦隊提舉,我卻遭此大敗,實在是愧悔交加。當時我若是多個心眼,仔細一些,當能發覺大食人是在誘我前去紅海口的!”
楊林安慰李寶:“李提舉無須太憂,你敗而不亂,救下部分落水官兵,又將主力艦帶回,也算是敗後處置得當。皇上一貫秉公處事,當不會將你處罪或一擼到底的。”
李寶道:“就怕皇上調我離開這裏,沒了親手報仇的機會了。”
“天使到了!”一名吏員急匆匆進來稟報。
楊林和李寶迎出大門,遠處一隊騎軍護著一位軍官縱馬而來,到得近前下馬。見那軍官配著準校軍銜,向楊林和李寶敬禮道:“標下樞密院直屬旅四營副營長關群力,奉命前來,請南洋艦隊提舉李寶和霍冠路路長楊林接旨。”隨後掏出堪合道:“請驗堪合。”
楊林接過堪合,看了一眼道:“堪合無誤,請進。”
幾人入了大唐,關群力掏出一卷黃綢道:“聖旨在此,請楊路長和李提舉查勘封印後簽收。”
大華朝不用太監頒旨,也無須下跪領旨,皇帝的旨令和內閣的政令、樞密院的軍令是一個類型的。當然接旨者會更敬重些。
楊林和李寶驗過封印簽收之後,將聖旨置於案上,幾人立身鞠躬敬禮施禮,然後打開了聖旨。
這份聖旨,附有內閣簽印和樞密院簽印,應該說是大華朝皇帝、內閣、樞密院的聯合命令。
聖旨首先肯定海軍夏洋艦隊將士的奮勇犧牲,表示要從優撫恤犧牲官兵;其次對李寶的指揮追責,則他在敵情不明海況不明的情況下出戰並被帶入敵方預設的戰域,為此撤去他夏洋艦隊提舉之職,但令他暫署代理艦隊,以待新提舉上任,並將李寶軍銜從準將降為上校,觀後效再定是否進一步處罰;再者要李寶盡快恢複夏洋艦隊戰鬥力,特別要探明大食戰船的補給地聚集地以及各海域海況。最後要楊林這邊全力配合。
李寶看了聖旨,不由淚流滿麵,跪倒在地,感恩林衝寬宏,最重要的是給了他親手向大食人報仇的機會。
楊林一邊扶起李寶,一邊向關群力笑道:“正事辦完了,可以說說私情了。賢侄難得來趟霍冠,得好生看看咱這西域風光啊!”
關群力也笑著向楊林躬身抱拳行禮:“小侄給楊叔父見禮。適才不曾行禮,晚輩僭越了。”
楊林擺手:“先公後私,咱跟了皇上數十年,怎能忘了這個?”
原來關群力是關勝的長子,在梁山時便認識楊林。
楊林吩咐擺酒給關群力接風。席間楊林和李寶便向關群力問詢大華朝內地情形,畢竟霍冠路遠隔大幾千裏,消息來得慢,便是大華日報,也得晚一個月。
李寶歎道:“這地方實在有些遠了,訊息不暢啊!”
關群力道:“大華朝疆域越來越大,朝廷也一直致力要解決交通和通訊速度得問題。交通就要靠鐵路,我來時從開封到長安,便是坐的火車。聽說從長安到高昌(吐魯番)這段鐵路,明年就會通車,而從高昌到索超城(布哈拉)的鐵路,也早就開始建設了。”
楊林點頭:“若是能通火車,半個月內便可從京師到此地,那就太好了!”
李寶也點頭:“如今陸行船行,一般都要二個來月,若是十來日能到,那真是大不同了。”
楊林問:“賢侄剛才說的通訊問題,莫非也有進展了。”
關群力點頭:“華夏大學研究出了電和電話。電和蒸汽機似的,可助人勞作,還能夜間點亮;電話則可遠途通話。如今皇宮與內閣及各部,還有樞密院,便可以電話聯絡。聽說工部正在架設從開封到長安的電話線路。”
李寶問道:“那電話有如此神奇?”
關群力道:“這頭說話,那頭即刻聽見。若是此處有電話相連京師,那傳達命令就無須我如此過來,隻需一個電話了事。”
李寶歎道:“太神奇了!太神奇了!”
楊林道:“皇上英明睿智,當初在梁山,就曾有許多令我等歎為觀止的技物軍械。此番這電和電話,想必也是皇上指點的。”
關群力猛點頭:“叔父所言不差,聽說這兩年皇上常去華夏大學,指點研究人員,有時十天半月不回皇宮。”
幾人歎讚皇上一番,關群力又道:“廣州船廠為海軍建造了一個大殺器,我來時兵部和海軍司令部已經下令把這個大殺器調來夏洋,對付大食人。”
欲知此大殺器為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