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皇國與東羅馬帝國同出一脈,皆屬基督教,但一個是天主教,一個則稱東正教(此時尚未有新教),教義分歧不大,權利爭鬥不小。西羅馬帝國覆滅後,教皇國本受東羅馬管轄,後來教皇與篡位的法蘭克王丕平勾連,偽造文件稱東羅馬放棄對教皇的管轄權,於是教皇國自和東羅馬平起平坐。對此事東羅馬一直耿耿於懷,而教皇國也對東羅馬甚是忌憚。


    林衝穿前曆史上,十字軍的第四次東征,在教皇的忽悠下,臨時改變了戰略目標,竟然攻陷了君士坦丁堡,幾乎滅了東羅馬帝國!為什麽?前主子還在,叛出自立家門的總覺得是根心底的刺;隻有前主子沒了,自立者才能心安。


    所以教皇英諾森對東羅馬的要錢要兵,那是一毛不拔,反倒派了紅衣主教克萊芒,偷偷趕去熱那亞,透信給了大華朝住歐總領事燕青。當然,東羅馬求援這事兒紛紛揚揚,燕青哪能不知道?教皇也就是表個心而已。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東羅馬帝國占據了地中海周邊很多地域城池,很大程度上控製或影響著地中海商路。除了與大華朝關係密切的熱那亞,威尼斯、比薩等依賴海貿的共和國,紛紛出錢出物,支持東羅馬;西法蘭克的卡佩王朝,出兵五萬;東法蘭克的西方羅馬帝國,也就是後來的神聖羅馬帝國,答應出兵十萬;塞爾維亞人、保加利亞人、匈牙利人等臣服半臣服的勢力,可以貢獻十萬人馬,加上東羅馬自己的十五萬,攏共是四十萬人馬。哦!還有十萬,是被大華軍從各羅斯公國趕出來的羅斯人。到中華十八年(1144)的中,約翰二世手上,理論上可以聚起五十萬大軍。


    大華朝、大華軍、大華人,對箐教徒,比基督教更為嚴厲,大食人和塞爾柱人都認識到了這一點;而且,咄咄逼人的大華軍,西進的腳下,首當其衝的就是塞爾柱和大食。因此,收到約翰二世的邀請,沒有太多猶豫,都應承了下來,表示要出兵配合。隻是塞爾柱大蘇丹桑賈爾,自從敗給大華軍後,對疆域之內的各小蘇丹,控製力大減。尤其是羅姆蘇丹國蘇丹梅蘇德和讚吉王國蘇丹讚吉,根本就不聽招呼了,有事得求著他們。


    東羅馬招兵買馬,箐教人蠢蠢欲動,大華朝自然曉得。此時大華朝從汴京經長安和高昌至安北路首府呼延城(新疆額敏)的鐵路已經修成,投入使用;從呼延城通往索超城(布哈拉)的鐵路修築,也近尾聲。


    林衝是希望和東羅馬的戰事開端,可以拖到下一年度,這樣,大華朝鐵路直捅索超城(布哈拉),軍需運輸就沒大問題了。


    東羅馬等會不會隨林衝所願,把戰事開端拖倒明年,取決於各方的縱橫博弈。


    耶路撒冷,三教聖地,聖經中的世界中心,不大的城裏,有猶太教的哭牆和聖殿山、基督徒的聖墓教堂、箐教的阿科薩清真寺。這座曆史悠久的名城,經曆了美索不達米亞人、腓尼基人、希伯來人、羅馬人、大食人,直到四十多年前,十字軍第一次東征,從大食人手中奪回了耶路撒冷,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


    由於已被大食人占領了數百年,耶路撒冷王國的臣民,多數都是本地的***,統治階級則是來自西歐的法蘭克貴族。十字軍在地中海東方沿岸建立的其他國家,名義上均附屬於耶路撒冷王國,但實際上都各行其是。黎凡特沿海的;多受教皇影響;小亞細亞沿海的,則受拜占庭東羅馬影響更多。


    耶路撒冷王國的前國王鮑德溫死後,其女梅利桑德和丈夫富爾克繼承了王國。除了梅利桑德女王夫婦,在耶路撒冷還有兩支力量不可忽視,就是兩個騎士團:醫院騎士團和聖殿騎士團。醫院騎士團是戰場十字醫護的由來,而聖殿騎士團則創立了現代銀行業的雛形,具體就不多解釋了,以免注水太多。


    這兩支騎士團是教廷承認的獨立的會團,並被賜予一係列的經濟、政治特權,如無需繳納十一稅,無需接受任何政權的領導,隻受教皇節製。


    騎士團成立的初衷,是救援和保護來耶路撒冷城的基督教朝聖者,後來發展成強有力的天主教軍事組織,對所在地的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麵具有強烈的影響力。


    聖殿騎士團又稱神廟騎士團,是西法蘭克貴族以聖殿山的阿科薩清真寺作為根據地成立修士會,以保衛朝聖者的安全為己任,並攻擊異教徒。該寺建於昔日所羅門聖殿的廢墟之上,修士會因此得名。羅馬教廷正式支持並獲得諸多特權後,聖殿騎士團的規模、勢力和財富迅速增長,甚至發展出最早的銀行業。


    不過聖殿騎士團的力量和財富卻是真實的,他們被認為是十字軍時代東方真正的主人,耶路撒冷王國要對抗阿拉伯人主要就靠他們的力量。


    聖殿騎士團的根據地,基督教徒認為是所羅門聖殿原址,理所當然是基督教聖地;箐教徒則認為是阿科薩寺,是箐教聖寺。


    十字軍收複耶路撒冷後,將該寺一部分改為教堂,另一部分當作神廟及騎士團的營房和武器庫,大殿旁邊還建了一長溜馬廄,這令箐教徒非常憤恨。


    聖殿騎士團的擴充,占用了越來越多的阿科薩寺地方,青教徒們看在眼裏,恨在心裏。這幾日,又有傳聞說聖殿騎士團要摧毀阿科薩寺的大圓頂,將該寺徹底去箐。


    在有心人的煽動下,到處有人在說王國要將阿科薩寺摧毀,要將箐教徒驅逐。終於在一個夏夜,耶路撒冷城中的箐教徒暴亂,屠殺基督徒,攻擊聖殿山。


    這些有心人的首領,便是大華軍情局長鞭處處長,梁山好漢棍無雙韓伯龍。他帶人來到黎凡特一帶已有數年,以經商等為掩護,為大華軍獲取情報,清除障礙。


    韓伯龍收買了耶路撒冷王國兩個中級官員,借他們的口傳出了騎士團要毀去阿科薩寺的青珍痕跡,並徹底占用該寺的謠言;又用收買的幾個箐教頭目,信謠傳謠,煽動教眾,終於釀成了事端。


    耶路撒冷暴亂,耶路撒冷王國、聖殿騎士團、醫院騎士團這三支力量,短期就無法參與或援助東羅馬對大華軍的反擊了。


    事端一起,韓伯龍便功成身退,帶著手下,急奔海邊,登船離去。


    西門港,位於小亞細亞和黎凡特之間的地中海沿岸,它西麵隔海,正對著塞浦路斯島。十字軍東征,奪取了小亞細亞和黎凡特大部分沿地中海的城市,箐教隻保有寥寥幾個港口,西門港正是其中之一,處於塞爾柱帝國的一支,讚吉王國的勉強控製下。


    讚吉原是塞爾柱王朝蘇丹麥立克沙的突厥奴隸,後擔任過塞爾柱朝王子的太傅,在擔任巴士拉總督時,鎮壓了一次企圖推翻蘇丹的叛亂。1127年,蘇丹將摩蘇爾封給讚吉,領有阿勒頗、哈蘭、摩蘇爾3大城市。從此他以摩蘇爾為首府,建立了讚吉王朝,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範圍。十字軍東征,被箐教奪占的小亞細亞和黎凡特沿海多地陷落,讚吉勉勵抵抗,保住了讚吉王國在地中海的唯一出海口。


    與箐教讚吉王國直接對抗的的,是一直處於讚吉王國攻擊威脅下的埃德薩伯國,還有安條克公國、耶路撒冷王國、的黎波裏伯國等沿海基督教國家,拜占庭的東羅馬和羅馬的教皇國等,有時會援手。


    埃德薩伯國伯爵約瑟林二世,不甘一直被動挨打,出兵奪取了西門港,並將其更名為聖西門港。


    埃德薩伯國與讚吉王國衝突,便可削弱塞爾柱參與東羅馬反擊大華的實力。韓伯龍徑來聖西門港,便是為了與埃德薩伯國勾連。


    幾年下來,通過經商泡妞睡妹,韓伯龍已經學會了好幾種語言,加上他的絡腮胡子,棕眉褐眼,西式打扮,看起來就是個地中海白人。而韓伯龍選的手下,長相和裝扮也多往當地靠。


    韓伯龍的商船上,攜帶著大華朝的軍械,賣給埃德薩伯國。約瑟林二世專門麵見了韓伯龍一次,要他多提供一些大華軍軍械,特別是火器。大華軍擁有殺傷力強大之火器,此事早為西方各國所知,各國都在試圖獲取、竊取、強取、或自行研發火器,其中火藥炸城更已被應用於實戰。隻不過西方的火藥,還在黑火藥階段,而且沒有到大華軍黑火藥的威力水平。


    韓伯龍應承了要給埃德薩伯國更多的軍械;但火器一事,被韓伯龍已需要大華朝廷批準為由推諉了過去。


    韓伯龍在西門港的另一件大事,就是處決了在阿丹灣海戰中被俘,後被送到巴格達又轉來這裏為大食人造船的幾個大華工匠。


    這幾年,韓伯龍在這片地區縱橫,探事、諜間、懲奸,立下不少功勞,卻也間接壞了兩個梁山弟兄的性命。


    欲知韓伯龍緣何壞了兩個梁山兄弟的性命,且聽下回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林衝水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好樂無荒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好樂無荒人並收藏林衝水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