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導員上來,問駕駛員怎麽了,是不是走錯了地方。駕駛員傻了,拇指戳了戳身後的駕駛室,說那個叫劉峰的家夥帶路把他帶到這裏的,本來他讓他帶路去包紮所的,看來帶對了地方,不過也帶錯了地方,現在再往包紮所趕,不曉得趕得贏不。駕駛員催促士兵們趕緊卸彈藥箱和壓縮餅幹,卡車還要抓緊時間送傷員到包紮所急救,不然他還真要血流幹死個球的!他一邊跟士兵們咋呼他今天如何見了鬼,先是紅螞蟻帶路,把他帶到傷員跟前,傷員本來該帶路去包紮所,歪打正著地把他帶到這裏來了。卸貨的士兵們往駕駛室裏一看,其中一個認出裏麵垂死的傷號,說:“好像是工兵營的!”


    教導員認識劉峰,證實說,是工兵營一連三排排副。教導員拍著車窗玻璃呼喚:“老劉!老劉!”


    對基層部隊幹部間的尊稱“老劉”,傷員毫無反應,被曬得黝黑的臉仍然光潔,看上去不到二十歲,印堂和顴骨浮著不祥的灰白,眼皮幾乎透明,像將死的禽類。


    教導員明白,這個姓劉的排副是活不成了,他用他救助自己生命最關鍵的幾十分鍾故意給駕駛員“帶錯了路”,現在彈藥給養是送到了地方,但去包紮所來不及了。於是教導員帶領全營士兵給昏死的劉峰敬了個禮。


    我不知道當時劉峰那麽做是不是不想活了。用他的命帶路,必要,似乎也不必要。劉峰等候救護車的岔路口離包紮所不到七公裏,假如駕駛員先把他送進急救帳篷,再掉頭給xx團送炸彈給養區別也就是三四十分鍾,幾百個彈盡糧絕的軍人無非延長三四十分鍾的彈盡糧絕。沒錯,那三四十分鍾裏,有遭遇敵人襲擊的可能,也有太平無事的可能。事後看,確實太平無事;xx團的無線電被炸毀,稀裏糊塗脫離了作戰,此後的兩天都沒有卷入戰事。我也不知道,劉峰選擇冒死幫駕駛員送給養彈藥,是他高貴人格所致,還是想創造一個英雄故事。也許他跟何小曼一樣,潛意識裏也存在著求死的願望。這個秘密願望是在林丁丁叫喊“救命啊!”的刹那開始萌生。也許晚一些,那念頭萌生在我們全體對他反目的時候。本來郝淑雯要林丁丁保證,絕不出賣劉峰,但到了後來,劉峰反正已經落水,不參加人群痛打他幾下說不過去,會得罪多數。所以郝淑雯也參加了痛打劉峰的集體。本來嘛,集體痛打個什麽,人也好,狗也好,都是一種宣泄,也都是一種狂歡。


    劉峰在那個卡車駕駛員發瘋一樣開著車往包紮所趕的時候,心裏是狠狠的,趕吧,趕不及了,你趕不過我動脈漏出的血。卡車被開進一個個彈坑水窪,泥水濺到兩側車門的玻璃上,劉峰被驚醒。駕駛員見他醒來,咋呼帶出哭腔:“你個舅子!你誆老子!你不想活,你莫要死在老子的車上嘛!”劉峰露出得逞的微笑:這就是他要的,他的死將創造一個英雄故事,這故事會流傳得很遠,會被譜成曲,填上詞,寫成歌,流行到一個女歌手的歌本上,那個生有甜美歌喉的林丁丁最終不得不歌唱它,不自禁地在歌唱時想到他,想到他的死跟她是有關係的,有著細細一根纖毫的關係,但她脫離不了那關係。夏夜,那一記觸摸,就是他二十六歲一生的全部情史,你還叫“救命”?最終送命的是我。在卡車狂奔發出快散架的聲音中,他稱心如意地看著泥漿在玻璃上濺著禮花。他的生命將要譜寫的這個英雄故事,以及這故事將要譜寫的英雄頌歌,讓所有痛斥他的人都會高唱。你們翻臉翻得真快呀,昨天還那麽擁戴我,在選舉雷鋒標兵的會上,隻見一片齊刷刷的手臂豎起的青紗帳,眨眼間就是一片齊刷刷的拳頭:“劉峰,表麵上雷鋒,思想是個垃圾堆!”我用死來讓你們虧欠,讓你們負罪。讓你們跟林丁丁一樣,心底最深處明白,這一筆命債是怎麽欠下的。劉峰想到這裏,看著被泥漿徹底弄渾的玻璃窗,心滿意足地閉上眼睛。


    劉峰被送到包紮所已經是深度昏迷。駕駛員此刻對劉峰已經形成英雄崇拜情結,為他獻出30的o型熱血。劉峰的事跡是從駕駛員口中傳出的。正好軍區一個記者在這個包紮所采訪,就把事跡寫成了報道,叫作《與生命逆行》。


    那篇報道和何小曼的報道前後腳見報。我當時還是這行的新手,看了這兩篇報道,隻覺得哪裏不對勁,不是那麽回事,可說不出所以然。我遺憾那兩篇報道不是我寫的,我想我會寫得真實一些,脫離我軍英雄故事的套路腔調遠一些,說的話更像人話,行為也更人類一些。無論如何,我了解的他們,是多出許多層麵的。


    那種英雄事跡的寫法多少要對何小曼突發的精神疾病負責。何小曼在一篇五千字的報告文學裏是這麽個形象:柔弱而倔強,堅忍而充滿理想主義,一副瘦削的鐵肩膀把一個重傷員背負了十幾公裏路,背過山穀河灘,背過蛇蠍橫行的叢林,背過敵人出沒的村落,從死亡邊緣背回人間。何小曼讀到這篇報道時不相信那個女主人公是自己。她把經過回想了一遍又一遍,怎麽也跟報道不是一回事。大致是這樣一個經過:她和另外一個年輕的男性護理員搭乘一輛運輸烈士遺體的卡車回包紮所,卡車誤入雷區,車被炸毀,駕駛和副駕駛當場犧牲,那個同行的男兵腿部負傷,她攙扶他步行十多裏地,途中碰到一個紀錄片攝製組,用裝載攝製設備的車把他們送回了野戰醫院。何小曼在攙扶男護士返回的途中,他過度疲勞,走不動了,可是又不敢停留,她確實背過他一小段路,而不是報道裏寫的那樣:背著受傷的戰友爬山涉水。那戰友十七八歲,典型的四川山民,瘦小結實,怎麽也超過一百斤,斃了她她也不可能背著他強行軍十幾裏!有那麽一段路程,她用裹屍布纏住他,一頭用繩子係在自己腰上匍匐前進,布很快磨得襤褸不堪,她哭著求他跟她一塊爬,最後他們沿著公路的草叢爬行了一兩裏地,遇上了攝製組的車。


    何小曼也認不出報紙上的照片:一個穿著護士白衣的女兵坐在樹根上,背後的晾衣繩上飄著若幹潔白的床單,夕陽照在她年輕的臉蛋上,她手指尖捏著一枝野花,花瓣似乎撓癢了她的嘴唇。照片上的女護士是好看,好看得跟一首詩似的,那種讓人一念就肉麻的詩。照片旁邊的一行字為:“戰地天使何小曼”。報道刊登後的第二天,她清晨上早班,剛出門就被門對麵兩棵樹上拴著的一條橫幅嚇回去,驚著了。橫幅上的大字說:“響應軍區號召,掀起向何小曼同誌學習的熱潮!”


    她退回門內,感覺像遭了伏擊。她四歲那年父親出門,也是看到一條橫幅,趕緊退回家門的。那是相反的總動員,動員人們起來打倒“右傾”分子的父親。他隻是睡一夜覺的工夫,人們全動員起來,聯合起來,將他打倒了。他好端端地睡覺做夢,人們在外麵拉出標語用“右傾”二字伏擊了他。小曼跟父親一樣,輕輕把窗打開一條縫,想看看“伏擊”她的橫幅標語是不是還在那兒,是不是自己剛才看花了眼。確實在那兒,大紅底子,金黃大字。她關上窗,真的,她好端端地睡覺,也是讓人伏擊了。榮譽不能伏擊一個人嗎?她在屋裏轉了一圈,又一圈,怎麽出門?早班正等著她去上呢,可是見了人該說什麽,該拿出什麽姿態和神態?一個被眾人“學習”的人該是什麽樣子?


    十分鍾後,正在掃院子和跑操的年輕護理員們看見的何護士,跟昨天是不一樣的:黑色半高跟皮鞋,白底帶天藍點點的襯衫,藍色軍服裙剛達到膝蓋上。頭發最精彩,在腦後堆了一個豐厚的大發髻,把後腦勺和脖子的線條拉長了,山溝裏的人用他們的褒義詞形容這頭發:“洋氣。”門口的橫幅大標語把小曼嚇回去之後,她用於抵禦的方法就是把自己裝扮起來。標語上的何小曼似乎不是她,跟報紙刊登的大照片上那個“天使”一樣,是另一個人,她的一番裝扮,似乎在往那個人靠攏。她花了十多分鍾收拾她的頭發,那曾經被弟弟揪被叫作“屎橛子”的粗黑頭發,她把那一堆濃厚得曾令我們質疑的頭發在腦後盤起,又在臉上擦一層極薄的粉,再把嘴唇點上一層誰也察覺不出的顏色,然後她瞪著臉盆架上的小鏡子,看裏麵的臉孔是不是像那另一個人?是不是跟報紙上的照片靠近了些?接下去是選擇服裝。她一共兩件便衣襯衫,一件純白色,一件帶藍點兒。帶藍點兒那件是跟丈夫結婚時買的,結婚合影裏她穿的就是它。結婚合影裏的她也不像她,像天下所有為嫁人而嫁人的新娘,一生過到頭才發現,就在結婚照上鮮亮過幸福過。她的半高跟丁字形黑皮鞋也是結婚照的行頭,穿上它們她就一米六零了,總不能讓向你學習的人失望。報紙照片上的“天使”何小曼雖是坐著,但兩條腿擺成了舞姿,顯得十分修長,於是整個人看上去就高挑許多,起碼一米六五,不及郝淑雯至少跟林丁丁一般高矮。她把軍服裙的裙腰往上提了一截,裙擺下的腿露得多一些,她深知自己就這雙腿最值得招搖。


    自從何小曼救了那個男護理員,包紮所宣傳股就預感到,不起眼的何護士將是塊做英雄文章的好材料,必須把何護士保護起來,不能再把她留在前線。就這樣,剛參加了一個禮拜戰爭的何小曼被送回了川滇交界山溝裏的醫院院部。說起來,何小曼拯救戰友的事跡比她人先到達,等她從火車上下來,政治部主任已經帶著兩名軍區報紙的記者來迎接她了。


    她一路小跑,大葉桉樹夾出的甬道兩邊,全拉起紅底金字的橫幅大標語,標語上全是她的名字,她的名字前麵全是讚美詞:英雄護士,救死扶傷的天使,白求恩式的白衣戰士……她越走越急,被子彈追著似的,幸虧院部的人跟她不熟,一時還沒有把她的模樣和名字對上號。她覺得心髒在喉嚨口跳,在太陽穴上跳,手指尖、眼皮上、睫毛尖到處傳導著心髒的跳動。父親曾經從白底黑字的標語叢中,也是這樣跑,被子彈追著一樣。她跑到護士值班室門口,推開門便說:“對不起,我遲到了!”


    護士值班室坐了五六個人,見了她一起從凳子椅子上站起來。她又遭到了伏擊。人們伸出雙手跟她握手。她還是那句話,對不起,遲到了。五六個人都說不遲不遲,我們都在等你。


    她想,怎麽不遲呢?她當了兩年護士,從來沒遲到過一分鍾。現在遲了二十分鍾了,讓夜班護士替她多值了二十分鍾的班,頭上的發髻,腳上的半高跟,臉上的薄粉,身上的襯衫,她生怕他們看出來,那遲到的二十分鍾被她用去做什麽了。五六個人中的一個是醫院政治部的,就是幾天前到火車站迎接她的年輕的政治部主任。


    年輕的政治部主任向她介紹另外幾個來客,都是省裏新聞單位的,希望能邀請何護士到省裏的學校和機關去做報告。何小曼感覺每個人的目光都過分地亮,都在給她打追光,而她卻拚命地在想台詞。她大概是說了句什麽詞兒,因為五六個人馬上都做出反應,說她“太謙虛”。年輕的主任叫她小何,說小何今天就不上班了,啊?回去準備準備吧,啊?明天一早的火車,成昆特快。年輕的政治部主任官腔夠老成。等到省裏來的人離開,主任從口袋裏摸出一遝稿紙塞在她手裏:“這是做報告的稿子,都給你準備好了。”


    好了,提詞兒的來了。


    何小曼用了一整天時間排練稿紙上的台詞。稿子是有關她在“背著受重傷的戰友向著生命的岸爬去”時的心理活動,說她多少次地動搖、絕望、恐懼,有那麽一刹那,自私和貪生的閃念出現了,她甚至想到一個人逃生,但看著戰友的無助,聽見他因傷痛而發出的呻吟,她戰勝了那個自私貪生的自我。這稿子,隻能當台詞念。


    戰鬥英雄報告團隻有何小曼一個女兵,真正的一顆掌上明珠。她和所有報告團成員一樣,軍裝的前胸沒一塊地方閑著,軍功章、紀念章,還有一朵比她臉盤還大的絲綢光榮花。所有英雄都被打扮得可以坐進花轎。火車站的高音喇叭在唱《再見吧媽媽》,火車車廂裏還是《再見吧媽媽》,到了成都大馬路上,聽的看的呼吸的都是《再見吧媽媽》。何小曼上前線之前沒跟媽媽再見,她跟媽媽最後一次說再見是一年前的長途電話上。長途電話是母親打來的,叫她為繼父買一種藏藥。那次“再見!媽媽”之後,她決心再也不見了。


    “軍號已吹響,鋼槍已擦亮,行裝已背好,部隊要出發。”


    對出征的戰士,母親象征了太多太多。空氣裏全是《再見吧媽媽》的歌聲,我想象小曼的心是如何的空,那是母親的位置空出來之後的空。戴著大紅光榮花的小曼,坐在戰鬥英雄的主席台上,她是否恍若隔世地想起我們那段朝夕相處的青春?是否想起我們共有的那些不上台麵的小毛病?女兵們無論私下還是公開地吃零食,或者是零食大會餐,各自把五湖四海的零食集中起來,很少有人請何小曼的客。小曼之所以把饅頭掰成小塊兒,用紙包起來,一點點地吃,是因為那樣她就也有零食吃了。


    “你不要悄悄地流淚,你不要把兒牽掛……”


    誰會悄悄流淚?小曼有的是讓女兒悄悄流淚的母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芳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嚴歌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嚴歌苓並收藏芳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