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前送禮忙
王氏背著裝枸杞的竹筐習慣性地從後門進了家。
一進家,王氏瞧見堂屋的後門敞著,便就知道李滿囤和紅棗回家來了。
“怎麽樣,賣出去了嗎?”等不及放下竹筐,王氏徑直走進堂屋,想問問情況。不想,才進屋,就為屋裏紅彤彤的家什亮瞎了眼睛。
這家什,王氏試探地摸了把椅子背,漆麵竟較族長家嫁女兒的陪嫁還好,光滑不說,還特別厚實,比她此生見過的所有家什的漆麵都厚實。
“這,這得多少錢啊?”王氏自言自語地出了聲。
李滿囤聞聲進來,正聽到,便答道:“這一堂家什,長案加桌椅,正好六兩。”
六兩,王氏直覺自己聽錯了,便即又問一遍:“這多少錢?”
“六兩,”李滿囤理解王氏的心情,他也不敢相信自己真的花二十來兩買了家什,便耐心解釋道:“長案加下麵的櫃子,一套3兩,桌椅一套,3兩。”
“這堂屋兩樣加起來六兩。”
真是六兩!王氏覺得頭暈,半晌才問道:“咱家哪來錢買這家什?”
“你來,我告訴你。”李滿囤叫王氏進了房,把紅棗賣豬油熬八爪鼇十兩一壇的事,說了一遍。然後又拿出剩下的六錠雪花銀交王氏收著。
想想,李滿囤又囑咐道:“家裏的,咱們莊戶人難得能存下銀子。這銀子,咱家先存著,不要用。”
六十兩銀子,半天就使了一半,現倒來囑咐我?王氏心中好笑,嘴上隻管答應。
收好銀子,王氏又一樣樣細瞧過堆了半炕的棉胎、布匹,方去紅棗房裏看家什。
有了李滿囤的話做基礎,王氏再看紅棗房裏足花了十七兩,比建現在這所宅子都貴的家什,便即隻有驕傲。
還是自家閨女有出息,王氏驕傲地想:小小年紀便即就把自己的嫁妝都掙出來了。
不像自己,沒本事,出門隻一個馬桶和一個包袱,為婆婆和妯娌看低嫌棄。
想到自己這些年受的明裏暗裏的氣,王氏啐了一口。
呸,一個個養了兒子又如何?現還不都指著自己閨女的主意賺錢。她一個閨女便勝她們兒女全部。
可惜,王氏的這一番心思,無人能訴,隻能自己腹誹一番。
回到房間,王氏把從樟木箱裏拿出兩錠銀子,然後放入另一個箱子收著。王氏決定從現在起就給女兒存嫁妝,她得讓女兒體體麵麵地出門,比村裏所有女孩兒都體麵。
王氏的心思,紅棗不知道,她正吭哧吭哧地拿刷子刷竹席。
這沒自來水和浴缸就是不方便啊,紅棗邊刷邊抱怨,這水,都是她爹辛苦挑回來的,她得省著用,但席子不刷幹淨,怎麽行?不行。紅棗丟下刷子,跑去攔住拎著竹筐正準備出門抓八爪鼇的李滿囤。
“爹,”紅棗道:“咱家還是打口井吧?這水用起來實在不方便。”
“成!”這次李滿囤同意了:“等過了中秋,咱家打地窖準備秋收,就請師傅一起打口井。”
他家人口少,有挑水的勞力,不如去抓八爪鼇cc這八爪鼇過了九月,就很難見到了。
紅棗算了算,今兒八月初五,離中秋十五,也就十天了。她等得及。
家裏買了好幾匹布,晚上,王氏準備做活。她想先把紅棗的帳子給做出來。結果,布攤開了,王氏才想起沒有剪子cc她的剪子被紅棗拿堂屋剪螃蟹去了。
帳子做不成了,王氏便即也到堂屋幫忙剝蟹。瞧見王氏回來,李滿囤覺得奇怪,順口問了一句,王氏便說了剪刀的事。
李滿囤想了想,便即說道:“既這樣,我明天再去城裏一趟。買剪刀,再順便把八月節給舅舅和你娘家的禮托驛站給送過去。”
八月節,李滿囤得給他爹、族長、二伯、他舅家和王氏娘家送禮。他爹、族長、二伯好說,就在村裏,啥時候送都來得及。他舅家則在六十裏外的青葦村,王氏的娘家則在八十裏外的大山裏。給這兩家的東西,得折成錢,托驛站送過去。
昨兒原說辦這事,結果買東西給買忘了。
原先未成家時,李高地都是參照與於氏娘家一壇酒、兩條魚、一塊臘肉和一包白糖的禮物給他禮金300文送舅家節禮,而他因要付驛站費用50文,故每次隻能送250文。
後來,他親妹桃花許了舅家的表弟,於氏便即說自家要送滿囤舅家的禮,而桃花又要送娘家的禮,兩個禮一來一往,白便宜了驛站,倒不如兩家省事的好。所以,竟是再不給李滿囤禮錢。
李滿囤沒錢送禮,他舅舅也不計較,每年大年初二都使他表弟同桃花回來瞧他,倒送他幾串錢零花。
後來,李滿囤成了家,於氏許兒子們留私房零花,李滿囤打零工賺了錢,除了上交,一年也能剩一吊多錢。李滿囤手裏有了錢,便即立複了與他舅的節禮。至於王氏娘家,則是由公中的給,與先前一樣都是交50文驛費,250文禮錢。
今年,李滿囤準備一家就按300文送,驛站費,他另出。同時還打算各稍一封信,說明他製幹枸杞得錢的事。
幹枸杞已經是全村,包括外姓皆知,李滿囤以為沒必要再瞞著舅家和王氏娘家。
至於分家,李滿囤則一字沒提,橫豎該知道的時候自然會知道。現在說了,沒得叫他們懸心。
分家出來,照規矩,李滿囤還得給他爹李高地送孝親錢。李滿囤準備參照他家與嶽家禮300錢的標準加倍給。李滿囤準備給他爹一壇酒、兩條魚、三斤肉、一包白糖,然後再外加一塊做一身衣裳的粗布,就他買的那匹灰褐色粗布,和3串錢。這些,差不多900文,在村裏也算是頂尖的了。
此外,族長、二伯是至親,也得有節禮來往。這兩家,李滿囤也準備參照嶽家的給。然後,今夏建房期間,族人多有出力,雖說族人們幫忙是該的,但該有的謝禮還是不能少。對於族人,李滿囤準備一家送兩包點心。
早起,李滿囤又進了城,這次,紅棗沒跟著來。紅棗得在家剝螃蟹,昨兒布匹和家什的物價使紅棗明白,她家的家底離進城還差了十萬八千裏。
她得繼續為進城而奮鬥。
李滿囤進城後,先去雜貨店,買了剪刀、白糖後便即在街頭尋到一個代寫書信的書生,與了他二十文錢後借了他的筆墨寫了兩封信。
寫完信,李滿囤把筆墨還給書生後拿著兩封信正欲吹幹,卻不想前方突突跑來一個人,一直跑到近前,方喘氣說:“客官,我們掌櫃的,請您過去說話。”
李滿囤細瞧來人,見是昨兒四海樓裏頂和氣的那個夥計,便即問道:“可是許掌櫃?”
“是,是我們掌櫃。”
李滿囤奇怪了,錢貨兩訖,還能有啥事?
“知道什麽事嗎?”李滿囤不解地問。
小夥計搖頭:“不知道。”
李滿囤想了想,決定跟夥計走一趟,畢竟拿了人家那麽多銀子。
依舊是昨日的廂房,許掌櫃一見李滿囤進來,立站起來迎道:“客官,你那黃金醬,還有嗎?”
還要?李滿囤頗為吃驚:“許掌櫃,昨兒,四壇醬,您都賣了?”
“賣了!”許掌櫃點頭。
“您生意興隆。”李滿囤拱手恭賀。
一碗麵一兩醬,二十斤醬,便是兩百碗。李滿囤心說:這城裏人可真有錢,竟有這麽多人舍得花200文吃碗麵。200文,買近七斤肉,都夠全家吃好幾天了。
許掌櫃聞言拱手回禮道:“彼此,彼此。”
李滿囤想了想說:“掌櫃的,不瞞你說,這醬,我還有,但不多。”
“多少,我都要。”許掌櫃說道:“不過,得趕八月節節前。”
“客官,”許掌櫃推心置腹:“我不瞞你,買這個的都是送節禮用。”
“不然,僅靠我這個店,可吃不下這麽貴的貨。”
經許掌櫃這麽一說,李滿囤明白了:城裏的有錢人,送節禮自不是他莊戶人所能比。
沒有送上門的錢不要的道理。李滿囤點頭道:“掌櫃的,我也不瞞你。”
“我家現還有八壇,我可以明日,也就是,八月初七給您送過來。”
“您可來得及?”
“來得及,來得及。”許掌櫃聞言不迭點頭:“我還是那句話,節前,也就是八月十一前,你有多少,我收多少。”
“過了八月十一,我便隻能看店裏情況,量力而為。”
“成,”李滿囤點頭,站起身道:“那就說定了。明天我送八壇來。”
“一言為定!”許掌櫃也站起身,似忽然想起一樣拍了下額頭:“瞧我,竟還未請教兄台貴姓。”
李滿囤老實地拱手道:“免貴,姓李。”
“李爺,幸會!”許掌櫃世故地回禮。
四海樓出來,李滿囤趕緊去驛站捎了信和錢,然後便馬不停蹄地趕回家。
家裏隻紅棗在剝八爪鼇。李滿囤洗了手,也跟紅棗一起剝。
午間,王氏回來,聽說酒樓八月十一前敞開收豬油熬八爪鼇,便即連枸杞也顧不得摘了,在家裏幫著剝蟹和熬製。
如此一番勞作,終於當晚趕出十壇豬油熬八爪鼇,早起由李滿囤挑進城,換得百兩白銀。
銀子到手,李滿囤也顧不得去買先前想要的家什,便急急忙忙買了豬油,然後趕回家去剝八爪鼇,捉八爪鼇。
就這樣兩天十壇,到八月十一,李滿囤第三次將十壇醬送到四海樓,得了百兩銀子後,以為交易達成,將事先額外準備的一壇醬搬出,準備給許掌櫃,不想許掌櫃又說:“李老弟,十三之前,你還能再送十壇嗎?”
是的,經過幾日的交易,李滿囤和許掌櫃的交情突飛猛進,兩人已以兄弟相稱。
李滿囤搬壇子的手停下,吃驚道:“還要?”
“要!”許掌櫃說:“李老弟,我私下告訴你,你自己明白就好,別跟人說。”
“我們東家生意做得大。這年節應酬的人就多。”
“你這醬稀罕,漏送了誰都不好。”
說不得,李滿囤一家又忙了兩天,趕八月十三又送過去十壇,方才完了這樁生意。
這一次生意,李滿囤一家忙活八天,竟得銀四百兩。紅棗琢磨,有這四百兩銀子,終該夠在城裏買套房了吧。
八月十三,李滿囤城裏回來,帶了四壇酒、八條大鰱魚、十二斤肉和幾十包點心。
到家後,李滿囤便即同了王氏,領著紅棗拿了一壇酒、兩條魚、三斤肉,一包白糖,二十尺粗布和五百文錢趕去了老宅。
幾日沒來老宅,沒成想,老宅添了一頭牛。
李高地人逢喜事精神爽,整個人心思都在牛上,咋見到李滿囤竟是一楞,竟沒問一句李滿囤十來天沒見,都幹啥了。
李滿囤瞧著老宅的牛也是羨慕,但知自家人口少,沒人放牛,便即隻能暗歎。家裏什麽都好,就是這孩子少了點。
中午,於氏留了午飯。飯桌坐定,李滿囤瞧他爹、他繼母、他兩兄弟、兩弟妹,以及他的侄子侄女們,人人一身新衣,便即覺得心酸cc他、王氏和紅棗還是一身舊衣。
家裏不是沒布,但就是沒時間做,上不了身。李滿囤想,還是紅棗說的對,他家人口少,禁不住事。
一有事,他家就抓了掃帚丟了耙,顧了這頭丟了那頭。
可歎他活了三十五歲,竟不如一個孩子看得清楚。
王氏背著裝枸杞的竹筐習慣性地從後門進了家。
一進家,王氏瞧見堂屋的後門敞著,便就知道李滿囤和紅棗回家來了。
“怎麽樣,賣出去了嗎?”等不及放下竹筐,王氏徑直走進堂屋,想問問情況。不想,才進屋,就為屋裏紅彤彤的家什亮瞎了眼睛。
這家什,王氏試探地摸了把椅子背,漆麵竟較族長家嫁女兒的陪嫁還好,光滑不說,還特別厚實,比她此生見過的所有家什的漆麵都厚實。
“這,這得多少錢啊?”王氏自言自語地出了聲。
李滿囤聞聲進來,正聽到,便答道:“這一堂家什,長案加桌椅,正好六兩。”
六兩,王氏直覺自己聽錯了,便即又問一遍:“這多少錢?”
“六兩,”李滿囤理解王氏的心情,他也不敢相信自己真的花二十來兩買了家什,便耐心解釋道:“長案加下麵的櫃子,一套3兩,桌椅一套,3兩。”
“這堂屋兩樣加起來六兩。”
真是六兩!王氏覺得頭暈,半晌才問道:“咱家哪來錢買這家什?”
“你來,我告訴你。”李滿囤叫王氏進了房,把紅棗賣豬油熬八爪鼇十兩一壇的事,說了一遍。然後又拿出剩下的六錠雪花銀交王氏收著。
想想,李滿囤又囑咐道:“家裏的,咱們莊戶人難得能存下銀子。這銀子,咱家先存著,不要用。”
六十兩銀子,半天就使了一半,現倒來囑咐我?王氏心中好笑,嘴上隻管答應。
收好銀子,王氏又一樣樣細瞧過堆了半炕的棉胎、布匹,方去紅棗房裏看家什。
有了李滿囤的話做基礎,王氏再看紅棗房裏足花了十七兩,比建現在這所宅子都貴的家什,便即隻有驕傲。
還是自家閨女有出息,王氏驕傲地想:小小年紀便即就把自己的嫁妝都掙出來了。
不像自己,沒本事,出門隻一個馬桶和一個包袱,為婆婆和妯娌看低嫌棄。
想到自己這些年受的明裏暗裏的氣,王氏啐了一口。
呸,一個個養了兒子又如何?現還不都指著自己閨女的主意賺錢。她一個閨女便勝她們兒女全部。
可惜,王氏的這一番心思,無人能訴,隻能自己腹誹一番。
回到房間,王氏把從樟木箱裏拿出兩錠銀子,然後放入另一個箱子收著。王氏決定從現在起就給女兒存嫁妝,她得讓女兒體體麵麵地出門,比村裏所有女孩兒都體麵。
王氏的心思,紅棗不知道,她正吭哧吭哧地拿刷子刷竹席。
這沒自來水和浴缸就是不方便啊,紅棗邊刷邊抱怨,這水,都是她爹辛苦挑回來的,她得省著用,但席子不刷幹淨,怎麽行?不行。紅棗丟下刷子,跑去攔住拎著竹筐正準備出門抓八爪鼇的李滿囤。
“爹,”紅棗道:“咱家還是打口井吧?這水用起來實在不方便。”
“成!”這次李滿囤同意了:“等過了中秋,咱家打地窖準備秋收,就請師傅一起打口井。”
他家人口少,有挑水的勞力,不如去抓八爪鼇cc這八爪鼇過了九月,就很難見到了。
紅棗算了算,今兒八月初五,離中秋十五,也就十天了。她等得及。
家裏買了好幾匹布,晚上,王氏準備做活。她想先把紅棗的帳子給做出來。結果,布攤開了,王氏才想起沒有剪子cc她的剪子被紅棗拿堂屋剪螃蟹去了。
帳子做不成了,王氏便即也到堂屋幫忙剝蟹。瞧見王氏回來,李滿囤覺得奇怪,順口問了一句,王氏便說了剪刀的事。
李滿囤想了想,便即說道:“既這樣,我明天再去城裏一趟。買剪刀,再順便把八月節給舅舅和你娘家的禮托驛站給送過去。”
八月節,李滿囤得給他爹、族長、二伯、他舅家和王氏娘家送禮。他爹、族長、二伯好說,就在村裏,啥時候送都來得及。他舅家則在六十裏外的青葦村,王氏的娘家則在八十裏外的大山裏。給這兩家的東西,得折成錢,托驛站送過去。
昨兒原說辦這事,結果買東西給買忘了。
原先未成家時,李高地都是參照與於氏娘家一壇酒、兩條魚、一塊臘肉和一包白糖的禮物給他禮金300文送舅家節禮,而他因要付驛站費用50文,故每次隻能送250文。
後來,他親妹桃花許了舅家的表弟,於氏便即說自家要送滿囤舅家的禮,而桃花又要送娘家的禮,兩個禮一來一往,白便宜了驛站,倒不如兩家省事的好。所以,竟是再不給李滿囤禮錢。
李滿囤沒錢送禮,他舅舅也不計較,每年大年初二都使他表弟同桃花回來瞧他,倒送他幾串錢零花。
後來,李滿囤成了家,於氏許兒子們留私房零花,李滿囤打零工賺了錢,除了上交,一年也能剩一吊多錢。李滿囤手裏有了錢,便即立複了與他舅的節禮。至於王氏娘家,則是由公中的給,與先前一樣都是交50文驛費,250文禮錢。
今年,李滿囤準備一家就按300文送,驛站費,他另出。同時還打算各稍一封信,說明他製幹枸杞得錢的事。
幹枸杞已經是全村,包括外姓皆知,李滿囤以為沒必要再瞞著舅家和王氏娘家。
至於分家,李滿囤則一字沒提,橫豎該知道的時候自然會知道。現在說了,沒得叫他們懸心。
分家出來,照規矩,李滿囤還得給他爹李高地送孝親錢。李滿囤準備參照他家與嶽家禮300錢的標準加倍給。李滿囤準備給他爹一壇酒、兩條魚、三斤肉、一包白糖,然後再外加一塊做一身衣裳的粗布,就他買的那匹灰褐色粗布,和3串錢。這些,差不多900文,在村裏也算是頂尖的了。
此外,族長、二伯是至親,也得有節禮來往。這兩家,李滿囤也準備參照嶽家的給。然後,今夏建房期間,族人多有出力,雖說族人們幫忙是該的,但該有的謝禮還是不能少。對於族人,李滿囤準備一家送兩包點心。
早起,李滿囤又進了城,這次,紅棗沒跟著來。紅棗得在家剝螃蟹,昨兒布匹和家什的物價使紅棗明白,她家的家底離進城還差了十萬八千裏。
她得繼續為進城而奮鬥。
李滿囤進城後,先去雜貨店,買了剪刀、白糖後便即在街頭尋到一個代寫書信的書生,與了他二十文錢後借了他的筆墨寫了兩封信。
寫完信,李滿囤把筆墨還給書生後拿著兩封信正欲吹幹,卻不想前方突突跑來一個人,一直跑到近前,方喘氣說:“客官,我們掌櫃的,請您過去說話。”
李滿囤細瞧來人,見是昨兒四海樓裏頂和氣的那個夥計,便即問道:“可是許掌櫃?”
“是,是我們掌櫃。”
李滿囤奇怪了,錢貨兩訖,還能有啥事?
“知道什麽事嗎?”李滿囤不解地問。
小夥計搖頭:“不知道。”
李滿囤想了想,決定跟夥計走一趟,畢竟拿了人家那麽多銀子。
依舊是昨日的廂房,許掌櫃一見李滿囤進來,立站起來迎道:“客官,你那黃金醬,還有嗎?”
還要?李滿囤頗為吃驚:“許掌櫃,昨兒,四壇醬,您都賣了?”
“賣了!”許掌櫃點頭。
“您生意興隆。”李滿囤拱手恭賀。
一碗麵一兩醬,二十斤醬,便是兩百碗。李滿囤心說:這城裏人可真有錢,竟有這麽多人舍得花200文吃碗麵。200文,買近七斤肉,都夠全家吃好幾天了。
許掌櫃聞言拱手回禮道:“彼此,彼此。”
李滿囤想了想說:“掌櫃的,不瞞你說,這醬,我還有,但不多。”
“多少,我都要。”許掌櫃說道:“不過,得趕八月節節前。”
“客官,”許掌櫃推心置腹:“我不瞞你,買這個的都是送節禮用。”
“不然,僅靠我這個店,可吃不下這麽貴的貨。”
經許掌櫃這麽一說,李滿囤明白了:城裏的有錢人,送節禮自不是他莊戶人所能比。
沒有送上門的錢不要的道理。李滿囤點頭道:“掌櫃的,我也不瞞你。”
“我家現還有八壇,我可以明日,也就是,八月初七給您送過來。”
“您可來得及?”
“來得及,來得及。”許掌櫃聞言不迭點頭:“我還是那句話,節前,也就是八月十一前,你有多少,我收多少。”
“過了八月十一,我便隻能看店裏情況,量力而為。”
“成,”李滿囤點頭,站起身道:“那就說定了。明天我送八壇來。”
“一言為定!”許掌櫃也站起身,似忽然想起一樣拍了下額頭:“瞧我,竟還未請教兄台貴姓。”
李滿囤老實地拱手道:“免貴,姓李。”
“李爺,幸會!”許掌櫃世故地回禮。
四海樓出來,李滿囤趕緊去驛站捎了信和錢,然後便馬不停蹄地趕回家。
家裏隻紅棗在剝八爪鼇。李滿囤洗了手,也跟紅棗一起剝。
午間,王氏回來,聽說酒樓八月十一前敞開收豬油熬八爪鼇,便即連枸杞也顧不得摘了,在家裏幫著剝蟹和熬製。
如此一番勞作,終於當晚趕出十壇豬油熬八爪鼇,早起由李滿囤挑進城,換得百兩白銀。
銀子到手,李滿囤也顧不得去買先前想要的家什,便急急忙忙買了豬油,然後趕回家去剝八爪鼇,捉八爪鼇。
就這樣兩天十壇,到八月十一,李滿囤第三次將十壇醬送到四海樓,得了百兩銀子後,以為交易達成,將事先額外準備的一壇醬搬出,準備給許掌櫃,不想許掌櫃又說:“李老弟,十三之前,你還能再送十壇嗎?”
是的,經過幾日的交易,李滿囤和許掌櫃的交情突飛猛進,兩人已以兄弟相稱。
李滿囤搬壇子的手停下,吃驚道:“還要?”
“要!”許掌櫃說:“李老弟,我私下告訴你,你自己明白就好,別跟人說。”
“我們東家生意做得大。這年節應酬的人就多。”
“你這醬稀罕,漏送了誰都不好。”
說不得,李滿囤一家又忙了兩天,趕八月十三又送過去十壇,方才完了這樁生意。
這一次生意,李滿囤一家忙活八天,竟得銀四百兩。紅棗琢磨,有這四百兩銀子,終該夠在城裏買套房了吧。
八月十三,李滿囤城裏回來,帶了四壇酒、八條大鰱魚、十二斤肉和幾十包點心。
到家後,李滿囤便即同了王氏,領著紅棗拿了一壇酒、兩條魚、三斤肉,一包白糖,二十尺粗布和五百文錢趕去了老宅。
幾日沒來老宅,沒成想,老宅添了一頭牛。
李高地人逢喜事精神爽,整個人心思都在牛上,咋見到李滿囤竟是一楞,竟沒問一句李滿囤十來天沒見,都幹啥了。
李滿囤瞧著老宅的牛也是羨慕,但知自家人口少,沒人放牛,便即隻能暗歎。家裏什麽都好,就是這孩子少了點。
中午,於氏留了午飯。飯桌坐定,李滿囤瞧他爹、他繼母、他兩兄弟、兩弟妹,以及他的侄子侄女們,人人一身新衣,便即覺得心酸cc他、王氏和紅棗還是一身舊衣。
家裏不是沒布,但就是沒時間做,上不了身。李滿囤想,還是紅棗說的對,他家人口少,禁不住事。
一有事,他家就抓了掃帚丟了耙,顧了這頭丟了那頭。
可歎他活了三十五歲,竟不如一個孩子看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