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濺三尺。王將軍揮劍指天,怒道:“都住口!危言聳聽者,就地處決!秦國征戰四方,後有匈奴追兵、舊夏複國刺客,若再起了內亂,國將不國已!”
那邊的拓跋弘還並不清楚事態。
珍妃一直握著他的手。林媛獨自坐在妃輦上,抬眼望著天邊紅霞般的火光。
“前方如何了?”她緊了緊衣衫。
劉姑娘默不作聲,手中緊握弓弩。林媛定定朝前方望去。
嗬,會死在這裏麽?敵軍人多勢眾啊……
林媛咬牙閉上眼睛。說不怕是假的,自己畢竟是個女人。
沉悶的號角聲如同地動山搖的巨響,幾乎衝破耳膜。那是匈奴人在擊鼓號令……
等等!林媛突地睜開了眼睛。
這聲音似乎不對。
匈奴人崇拜雄鷹圖騰,號角聲多高亢嘹亮,寓意最廣闊的天空。且匈奴人心性粗野,他們的王室禮樂遠不如中原這般*肅穆……
可是如今這聲音……並不是這些日子在北塞戰場上經常聽到的那種感覺。
林媛霍地坐了起來,飛身上馬,與左右喝道:“不怕死的都跟本宮走!本宮要去北城門!”
她飛馬疾馳,這一輩子都沒有這麽快地騎過馬。她漸漸地感覺到事情的詭異,這比真正的匈奴大軍壓境,還要可怕百倍!
“淑妃!”有人認出了騎馬前來的林媛。
林媛站到了交戰的最前線。沒有深夜寒涼的冰冷,沒有身處血腥戰場的恐懼,沒有看到大軍壓境的焦心。她滿麵木然,目光呆滯地望著對麵的“敵軍”。
她艱難地舔了舔幹裂的嘴唇,喃喃道:“張將軍……”
她一直知道,張開山是東宮黨羽,也是如今監國的太子能夠調動的最大的武將勢力。
但是為什麽,他會站在自己的對麵,那數十萬的京城守備軍,會站在聖駕的對麵?
林媛用僅剩的勇氣,高聲喊了起來:“住手!快退兵……”
聲色戛然而止。有幾位武將用槍杆將她掃落下馬,隨即拿繩子捆了她,大喝道:“淑妃已經就擒!張開山率軍謀反,快拿下他!”
居庸關南城門。
拓跋弘終於得到奏報,京城提督張開山謀反,率軍前來居庸關意欲弑君。
半個時辰後,淑妃與張開山和其親信將領都被捆了帶到聖駕麵前。然而他們沒有見到皇帝的麵,拓跋弘直接下旨,淑妃關押,張開山一眾就地處決。
跟隨張開山來到居庸關的幾十萬兵卒並沒有真的與居庸關守軍兵戎相見。張開山等人被帶走後,其餘兵卒在一位邱姓偏將的率領下齊齊跪地請罪,並解釋說他們根本不知道張將軍是圖謀,隻以為是來救駕的。
匈奴大敵當前,皇帝哪敢內亂,再則幾十萬的人若都定了謀反,他們被逼急了真的反了那可就完了。
這時候的拓跋弘早氣得七竅生煙,張開山謀反這事,比匈奴真的攻下了居庸關還令他感到憤怒。他審問了幾個領兵的武官,所言與邱將軍一般無二,他遂得出結論——這些兵卒們都是忠於大秦、忠於拓跋皇族的,是張開山蒙騙他們,讓他們誤以為來居庸關是為了救駕,這才上演了一場烏龍。
幾十萬的人,都是受過“忠君愛國”的思想洗腦,一塊兒謀反真不太可能。而且自己又不是曆史上那些昏君,逼得底下人不得不反。
於是拓跋弘咽下一肚子火,擺擺手表示這是誤會,隻殺了張開山及其親信。
林媛再一次見到這世上的陽光時,已是十天之後。
聖駕已經出了居庸關南下。越往南走越暖和,北塞的冰冷漸漸褪去,而中原淮河那兒好巧不巧發了水災,水一直淹到了陝北,把一大片平原變成沼澤。
聖駕和隨行的大隊人馬在出了居庸關之後就沒遇上敵國追兵了,倒是因為沼澤地太難走,大軍跋涉艱苦,連皇帝車轎的輪子都陷下去好幾次。大軍走得慢悠悠,拓跋弘急得不行,若是沒受傷他肯定要從車裏蹦出來騎馬走。
而其餘的人,不論是受寵的珍妃還是被囚禁的淑妃,都被人拉出來騎馬走。輪子總陷下去,專拉車就得浪費好多工夫不是。
林媛在暗無天日的轎子裏被捆了十天,她還得慶幸這場水災,終於能出來透透氣了。
她頭昏腦漲地被人牽著馬,馬匹四周黑壓壓一片人圍著,看押女囚的架勢十足。她腦子都有些不清醒了,坐在馬背上就睡著了做夢,夢見自己的上輩子,夢見琪琪。
身邊有人和她悄聲地說了居庸關破城的那天晚上:“……張將軍被拖下去的時候一直喊冤呢,砍頭的時候還大喊著太子殿下絕沒有謀逆之心。”
“那天晚上,王將軍領兵迎敵,見是張將軍,就命令大家停手。而張將軍當時……也是傳令要屬下兵卒們放下武器!但是王將軍身後跟著的幾個副將,大喊著謀反還擅自率軍殺過去!這才鬧得不可收拾!”
“張將軍被處死得很倉促,後來是將軍身旁一位親信,因是第二天才被處死的,就放了些消息出來。說張將軍接了東宮殿下的旨意來居庸關,那旨意上的確是‘救駕’。張將軍之所以會攻城,是因為收到軍情奏報,說是居庸關已經被匈奴人攻下,皇上被敵軍圍困。他以為居庸關裏的兵馬是匈奴人,這才撞城門啊……”【1】
那是曾經收攏人心,林媛得到的最忠誠的心腹,即使她被定下謀逆大罪、被皇帝下旨囚禁,也會有人不怕死地效忠她,與她傳遞關鍵的消息。
可惜她並不能聽進去多少。
她不知道小琪現在怎麽樣了。
乾武二十年四月十八,東宮太子臥病,千裏之外的皇帝傳旨令皇長子趙王監國。
四月十九日,聖旨再次傳下,敕封皇五子吳王為北疆主帥,統禦三國戰事。馮懷恩加封從一品大司馬,位僅在上柱國將軍之下。
此時的皇帝並沒有趕回京城。他從居庸關南下後,西行抵達雲州。那是西梁王的所在。
居庸關中那群“被煽動謀反”的軍士們早被皇帝打發回了京城。拓跋弘並不擔心他們真有謀反之意——都是平民百姓的兒子,哪來貴族階級的權謀野心?而且在東宮無故“臥病”、京城中一切事宜交由趙王時,這批京城守軍並沒有表現出一絲異動。甚至在張開山死後接任統帥的甄將軍和幾位副將都沒有任何異議。
隨後京城守軍跋涉千裏急急趕回京城,首先就是奉旨將趙王迎上朝堂監國。
拓跋弘放下心,領著隨駕的兵卒們去了雲州。
五月初十,他頒下昭告天下的第三道聖旨——將被扣押在京城中的西梁王拓跋煜赦回西梁,同時以帝王的威名宣布,多年前楚達開是為國捐軀戰死在夏國人手中,並非被西梁暗害。
自此,西梁終於從危機中走了出來。
遠在匈奴境內作戰的吳王漸露鋒芒。即使他與吐蕃決裂,以馮懷恩為首的西梁勢力卻越發崛起,給了他最可靠的支持。
不過西梁雲州這地方,自從拓跋煜的父親死後,整個封地其實並不是新任西梁王做主,而是一切以大將馮懷恩馬首是瞻。馮懷恩早年就是西梁王心腹,後來西梁王及其唯一的嫡子相繼因病歿逝,幾個庶子接替王位鬧得雞犬不寧,西梁王府早就式微。馮懷恩作為手握兵權的武將,自然收攏了權柄。
所以皇帝赦不赦拓跋煜,其實無關緊要。
拓跋弘也明白這一點。但他還是下旨給赦了。西梁王如今仍算是馮懷恩的主子。屆時吳王登位,馮懷恩做了攝政王,他不能頂著個“背棄舊主”的壞名聲。
皇帝雖然沒有廢東宮,然而皇室貴族們看在眼中,早知皇帝已經屬意了吳王。雖然監國的是趙王,不過戰亂年代,兵權比什麽都寶貴。
秦國皇室再次掀起血腥風雨。儲位動蕩,天下難安。
這其中還出了個小事。
從京城被迎回來的西梁王拓跋煜,途中不幸中暑病死了。
皇帝思慮幾日之後,收回西梁王的敕封,將廣闊富饒的雲州作為湯沐邑賞賜給懷恪長帝姬。
帝姬的封地是不能世襲的。自此,作為封疆大吏的“西梁王”,被徹底收回權柄。
沒有人有異議。馮懷恩還千裏迢迢派親信回來謝恩。
馮懷恩說是西梁王麾下的武將,事實上他這輩子隻忠於一個主子,那就是當今皇帝的十一叔,最初的西梁王。他病死後嫡子也跟著病死了,王位被一群上不得台麵的庶子搶得頭破血流,馮懷恩對他們嗤之以鼻,心中不時哀歎舊主命不好。
舊主父子都病死,馮懷恩唯一認可的就是王府中的正統兒媳,嫡長媳懷恪帝姬。
懷恪帝姬雖是女流,卻血統高貴,丈夫在世的時候兩人是舉案齊眉的恩愛,公婆對她也最為信任。
這些年,懷恪帝姬守寡出家,並不參與王府王位交迭的鬥爭。和馮懷恩的心思一樣,她作為皇帝的長女,對丈夫的幾個庶出弟弟看都懶得看一眼,與他們鬥,簡直自降身份。
她安靜地守在廟裏,一壁傳旨給前線的馮懷恩,命令他支持吳王、結交蒙古大妃。馮懷恩有時候也和她意見相左,比如最後西梁王的敕封被收回這事,他並不十分讚同——但西梁的虎符可是一直在帝姬的手裏握著。
且如今整個雲州都成了帝姬的湯沐邑——那不僅僅是雲州一個大城,還包括邊陲的無數小鎮。要麽說西梁王是西疆一霸,這塊地方廣闊富饒,放眼望去那就是一個國中國。既成了皇女封地,這地方大大小小的官員自然歸屬皇女管轄了。
***
林媛跟隨聖駕,在雲州城裏住下來了。
很奇怪的是,拓跋弘已經處死了張開山,卻沒有賜死她這個淑妃。京城那邊傳來的消息隻是東宮身有微恙,一時抱病才由趙王接手國務。
林媛沒受什麽屈辱,皇帝既不殺她,也不肯將她押送回京城處置。
雲州封地被皇室收回的消息很快傳到她耳中。她並不覺得奇怪,皇帝意欲廢太子立吳王,這才提攜扇玉和馮懷恩一眾。五月初五端午節的時候,扇玉前來拜見父皇,林媛聽看守的侍從們竊語道懷恪帝姬出家這些年,竟是容貌越發姝麗滋潤,並不像是過了多年清苦生活的寡婦。
因著過端午,聖駕又在,雲州城裏開了廟會、燈會,很是熱鬧。林媛安靜端坐,自從來了雲州她又遭軟禁,從不許出門,整日麵對的都是黯淡無光的小黑屋。
前席的熱鬧與她無關,晚膳時宮人端上的菜肴多加了一菜一湯,算是給她過節。林媛並無不滿,在北塞打仗那會子每天吃的餅子裏都有泥,皇帝也和自己吃的一樣。在雲州城,就算是戴罪之身,竟還照著皇妃的禮遇一頓擺好幾個盤子呢。
宮人們擺了膳食,又有一位姑姑端著銀盤上前道:“娘娘,這些都是皇上的賞賜。皇上命您亥時一刻往書房裏去。”
林媛猛地抬頭,隨後她瞧見了銀盤中的東西——是些碧玉的頭麵飾物。
她連忙道:“我是戴罪之人,不可以佩戴首飾。”
“是皇上賞賜您。”那姑姑低眉順眼道:“娘娘早些用膳,皇上忙於戰事,您待會兒不能誤了時辰。”
林媛沉默半晌,跪地謝了恩,將東西收在匣子裏。
她很費解,拓跋弘為什麽要傳召她?
在他眼裏,她不已經是一個死人了麽?
她不敢怠慢,梳洗一番後由轎子抬著往皇帝的書房去。
身邊宮人都是皇帝心腹,不會和她多說半句話。雲州夏日的夜很涼爽,她抱著雙臂縮在轎子裏,撩了簾子深深地呼吸。
在轎子落地的時候他覺得心都揪起來了。晚風習習,吹在臉上卻是生疼的凜冽。
就在她踟躕許久,鼓足了勇氣想要叩門時,一個姣好的少女聲色在身旁響起:
“淑妃安。”
那是個陌生的麵孔,約莫十九歲上下,圓髻上插著樣式樸素的金簪。
林媛微愣,片刻後才記起隻有皇女和皇後才能佩戴九尾鳳的簪子。她麵容平靜,淡淡地伸手道:“長帝姬,多年不見。女大十八變,本宮差點認不出來。”
扇玉端然微笑:“是呢,已經七年多了,很多京城的夫人們都說快不認得兒臣了。兒臣方才去廟中祈福,剛剛回府路過這裏。看到淑母妃一切安好,兒臣就不擔心了。”她說話時,麵頰上有若隱若現的刀痕,隨著她一顰一笑顯現出來。
林媛道:“帝姬現在是身份貴重的人了,還對我行禮如儀,我應該感動才是。”又打量她的麵頰道:“帝姬這些年在雲州城裏,雖然守寡,然而以虎符號令馮懷恩一眾西梁武將、扶持吳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怕是並不似傳言中那般清苦可憐。帝姬臉上又是怎麽了?是拓跋淩幾個庶弟冒犯了麽?”
提及臉上傷痕,扇玉卻並沒有一絲尷尬,如常笑道:“並不是。我夫君年少病逝,我心中不舍,故而在麵上刻他名字。”說著看一眼書房中的燭火,道:“母妃快進去吧,皇上已經在等了。”
拓跋弘一直在書房裏。他傷勢漸漸痊愈,如今已能夠行走。禦醫叮囑他要臥床百日靜養的,不過隨軍奔波下來他不好意思叫人抬著,也不能撩開政事不管。
林媛進去時他靠著軟塌打瞌睡。林媛在地下站著不敢擅動,等了半個時辰腳都痛了,拓跋弘方摸一把眼睛,坐起來道:“你來了?去給朕拿水。”
林媛捧了茶盞奉上,一如這些年服侍他的樣子。
拓跋弘接過來一口氣喝了很多。自從受傷後他時常覺得渴,還嫌茶水味苦,隻愛喝白水了。
林媛默然立著。他抬頭看一眼林媛,又指使她去磨墨。
於是這一晚上,林媛都在書房裏伺候著,端茶遞水翻折子,好久沒伺候過人還覺得手酸了。皇帝並不肯和她閑話,十分專注地埋頭在奏報和折子裏。
這麽一直忙到子時,外頭漆黑不見五指,皇帝終於撩開筆命令她去拿盥洗的盆子。林媛依言端了東西來服侍,屋子裏的三十六盞燭火吹得隻剩三盞,而且一個宮女都沒有。
備注【1】:很顯然,東宮太子受人陷害。張開山本是忠臣,在一係列誤會中被皇帝認定為謀反。
這個情節看似不可思議、脫離實際,小櫻寫的時候也再三猶豫,但終於決定就這麽寫下去。
取材唐朝史實:唐玄宗的寵妃武惠妃為了扶持親生兒子壽王上位,設計構陷太子李瑛、太子妃之兄薛鏽以及另外兩位皇子。她派人去召三王入宮,說是宮中有賊,想請他們幫忙,而他們也答應了。惠妃接著又告訴玄宗:“太子跟二王要謀反了!他們穿鐵甲進宮了!”玄宗派人察看,果真如此,便找宰相李林甫(武惠妃黨羽)商議。李林甫說:“這是陛下的家務事,不是臣等應該幹預的。”玄宗便下定決心,廢三王為庶人。不久,三位庶人皆遇害,天下人都為他們感到冤枉。
自從陷害了太子等人之後,武惠妃害了疑心病,屢次看到他們的鬼魂,竟一病不起。請巫師在夜裏作法、為他們改葬,甚至用處死的人來陪葬,各種辦法都用盡了,可全都沒用。最後,還是被自己嚇死了,年僅38歲。
惠妃死後,玄宗追贈她皇後之位,諡曰貞順皇後,葬於敬陵,並立廟祭祀。然其謀害三王之事人盡皆知,乾元年間,被唐肅宗廢去一切皇後祠享。
小櫻對這一段曆史著迷不已,今天終於完成心願,將它用自己的方式寫出來。
太子李瑛生母是麗妃,娼妓出身,算是個傳奇。武惠妃是武則天的後人,武家的女人個個是神話,締造了那個年代非常人能理解的混亂。惠妃一次殺三王,比起武則天幾個兒子輪流當皇帝最後廢了兒子自己當皇帝……那都不算事。至於惠妃的兒子壽王,恩,他就是楊貴妃的原配老公。楊貴妃是在武惠妃死後才嫁給李隆基的。啊哈,真是令人著迷的曆史啊……
備注太長本不該收費,但附言裏寫不下,隻好發正文,磨鐵收費四舍五入,這裏多400字下一章多200,就醬紫補(未完待續)
那邊的拓跋弘還並不清楚事態。
珍妃一直握著他的手。林媛獨自坐在妃輦上,抬眼望著天邊紅霞般的火光。
“前方如何了?”她緊了緊衣衫。
劉姑娘默不作聲,手中緊握弓弩。林媛定定朝前方望去。
嗬,會死在這裏麽?敵軍人多勢眾啊……
林媛咬牙閉上眼睛。說不怕是假的,自己畢竟是個女人。
沉悶的號角聲如同地動山搖的巨響,幾乎衝破耳膜。那是匈奴人在擊鼓號令……
等等!林媛突地睜開了眼睛。
這聲音似乎不對。
匈奴人崇拜雄鷹圖騰,號角聲多高亢嘹亮,寓意最廣闊的天空。且匈奴人心性粗野,他們的王室禮樂遠不如中原這般*肅穆……
可是如今這聲音……並不是這些日子在北塞戰場上經常聽到的那種感覺。
林媛霍地坐了起來,飛身上馬,與左右喝道:“不怕死的都跟本宮走!本宮要去北城門!”
她飛馬疾馳,這一輩子都沒有這麽快地騎過馬。她漸漸地感覺到事情的詭異,這比真正的匈奴大軍壓境,還要可怕百倍!
“淑妃!”有人認出了騎馬前來的林媛。
林媛站到了交戰的最前線。沒有深夜寒涼的冰冷,沒有身處血腥戰場的恐懼,沒有看到大軍壓境的焦心。她滿麵木然,目光呆滯地望著對麵的“敵軍”。
她艱難地舔了舔幹裂的嘴唇,喃喃道:“張將軍……”
她一直知道,張開山是東宮黨羽,也是如今監國的太子能夠調動的最大的武將勢力。
但是為什麽,他會站在自己的對麵,那數十萬的京城守備軍,會站在聖駕的對麵?
林媛用僅剩的勇氣,高聲喊了起來:“住手!快退兵……”
聲色戛然而止。有幾位武將用槍杆將她掃落下馬,隨即拿繩子捆了她,大喝道:“淑妃已經就擒!張開山率軍謀反,快拿下他!”
居庸關南城門。
拓跋弘終於得到奏報,京城提督張開山謀反,率軍前來居庸關意欲弑君。
半個時辰後,淑妃與張開山和其親信將領都被捆了帶到聖駕麵前。然而他們沒有見到皇帝的麵,拓跋弘直接下旨,淑妃關押,張開山一眾就地處決。
跟隨張開山來到居庸關的幾十萬兵卒並沒有真的與居庸關守軍兵戎相見。張開山等人被帶走後,其餘兵卒在一位邱姓偏將的率領下齊齊跪地請罪,並解釋說他們根本不知道張將軍是圖謀,隻以為是來救駕的。
匈奴大敵當前,皇帝哪敢內亂,再則幾十萬的人若都定了謀反,他們被逼急了真的反了那可就完了。
這時候的拓跋弘早氣得七竅生煙,張開山謀反這事,比匈奴真的攻下了居庸關還令他感到憤怒。他審問了幾個領兵的武官,所言與邱將軍一般無二,他遂得出結論——這些兵卒們都是忠於大秦、忠於拓跋皇族的,是張開山蒙騙他們,讓他們誤以為來居庸關是為了救駕,這才上演了一場烏龍。
幾十萬的人,都是受過“忠君愛國”的思想洗腦,一塊兒謀反真不太可能。而且自己又不是曆史上那些昏君,逼得底下人不得不反。
於是拓跋弘咽下一肚子火,擺擺手表示這是誤會,隻殺了張開山及其親信。
林媛再一次見到這世上的陽光時,已是十天之後。
聖駕已經出了居庸關南下。越往南走越暖和,北塞的冰冷漸漸褪去,而中原淮河那兒好巧不巧發了水災,水一直淹到了陝北,把一大片平原變成沼澤。
聖駕和隨行的大隊人馬在出了居庸關之後就沒遇上敵國追兵了,倒是因為沼澤地太難走,大軍跋涉艱苦,連皇帝車轎的輪子都陷下去好幾次。大軍走得慢悠悠,拓跋弘急得不行,若是沒受傷他肯定要從車裏蹦出來騎馬走。
而其餘的人,不論是受寵的珍妃還是被囚禁的淑妃,都被人拉出來騎馬走。輪子總陷下去,專拉車就得浪費好多工夫不是。
林媛在暗無天日的轎子裏被捆了十天,她還得慶幸這場水災,終於能出來透透氣了。
她頭昏腦漲地被人牽著馬,馬匹四周黑壓壓一片人圍著,看押女囚的架勢十足。她腦子都有些不清醒了,坐在馬背上就睡著了做夢,夢見自己的上輩子,夢見琪琪。
身邊有人和她悄聲地說了居庸關破城的那天晚上:“……張將軍被拖下去的時候一直喊冤呢,砍頭的時候還大喊著太子殿下絕沒有謀逆之心。”
“那天晚上,王將軍領兵迎敵,見是張將軍,就命令大家停手。而張將軍當時……也是傳令要屬下兵卒們放下武器!但是王將軍身後跟著的幾個副將,大喊著謀反還擅自率軍殺過去!這才鬧得不可收拾!”
“張將軍被處死得很倉促,後來是將軍身旁一位親信,因是第二天才被處死的,就放了些消息出來。說張將軍接了東宮殿下的旨意來居庸關,那旨意上的確是‘救駕’。張將軍之所以會攻城,是因為收到軍情奏報,說是居庸關已經被匈奴人攻下,皇上被敵軍圍困。他以為居庸關裏的兵馬是匈奴人,這才撞城門啊……”【1】
那是曾經收攏人心,林媛得到的最忠誠的心腹,即使她被定下謀逆大罪、被皇帝下旨囚禁,也會有人不怕死地效忠她,與她傳遞關鍵的消息。
可惜她並不能聽進去多少。
她不知道小琪現在怎麽樣了。
乾武二十年四月十八,東宮太子臥病,千裏之外的皇帝傳旨令皇長子趙王監國。
四月十九日,聖旨再次傳下,敕封皇五子吳王為北疆主帥,統禦三國戰事。馮懷恩加封從一品大司馬,位僅在上柱國將軍之下。
此時的皇帝並沒有趕回京城。他從居庸關南下後,西行抵達雲州。那是西梁王的所在。
居庸關中那群“被煽動謀反”的軍士們早被皇帝打發回了京城。拓跋弘並不擔心他們真有謀反之意——都是平民百姓的兒子,哪來貴族階級的權謀野心?而且在東宮無故“臥病”、京城中一切事宜交由趙王時,這批京城守軍並沒有表現出一絲異動。甚至在張開山死後接任統帥的甄將軍和幾位副將都沒有任何異議。
隨後京城守軍跋涉千裏急急趕回京城,首先就是奉旨將趙王迎上朝堂監國。
拓跋弘放下心,領著隨駕的兵卒們去了雲州。
五月初十,他頒下昭告天下的第三道聖旨——將被扣押在京城中的西梁王拓跋煜赦回西梁,同時以帝王的威名宣布,多年前楚達開是為國捐軀戰死在夏國人手中,並非被西梁暗害。
自此,西梁終於從危機中走了出來。
遠在匈奴境內作戰的吳王漸露鋒芒。即使他與吐蕃決裂,以馮懷恩為首的西梁勢力卻越發崛起,給了他最可靠的支持。
不過西梁雲州這地方,自從拓跋煜的父親死後,整個封地其實並不是新任西梁王做主,而是一切以大將馮懷恩馬首是瞻。馮懷恩早年就是西梁王心腹,後來西梁王及其唯一的嫡子相繼因病歿逝,幾個庶子接替王位鬧得雞犬不寧,西梁王府早就式微。馮懷恩作為手握兵權的武將,自然收攏了權柄。
所以皇帝赦不赦拓跋煜,其實無關緊要。
拓跋弘也明白這一點。但他還是下旨給赦了。西梁王如今仍算是馮懷恩的主子。屆時吳王登位,馮懷恩做了攝政王,他不能頂著個“背棄舊主”的壞名聲。
皇帝雖然沒有廢東宮,然而皇室貴族們看在眼中,早知皇帝已經屬意了吳王。雖然監國的是趙王,不過戰亂年代,兵權比什麽都寶貴。
秦國皇室再次掀起血腥風雨。儲位動蕩,天下難安。
這其中還出了個小事。
從京城被迎回來的西梁王拓跋煜,途中不幸中暑病死了。
皇帝思慮幾日之後,收回西梁王的敕封,將廣闊富饒的雲州作為湯沐邑賞賜給懷恪長帝姬。
帝姬的封地是不能世襲的。自此,作為封疆大吏的“西梁王”,被徹底收回權柄。
沒有人有異議。馮懷恩還千裏迢迢派親信回來謝恩。
馮懷恩說是西梁王麾下的武將,事實上他這輩子隻忠於一個主子,那就是當今皇帝的十一叔,最初的西梁王。他病死後嫡子也跟著病死了,王位被一群上不得台麵的庶子搶得頭破血流,馮懷恩對他們嗤之以鼻,心中不時哀歎舊主命不好。
舊主父子都病死,馮懷恩唯一認可的就是王府中的正統兒媳,嫡長媳懷恪帝姬。
懷恪帝姬雖是女流,卻血統高貴,丈夫在世的時候兩人是舉案齊眉的恩愛,公婆對她也最為信任。
這些年,懷恪帝姬守寡出家,並不參與王府王位交迭的鬥爭。和馮懷恩的心思一樣,她作為皇帝的長女,對丈夫的幾個庶出弟弟看都懶得看一眼,與他們鬥,簡直自降身份。
她安靜地守在廟裏,一壁傳旨給前線的馮懷恩,命令他支持吳王、結交蒙古大妃。馮懷恩有時候也和她意見相左,比如最後西梁王的敕封被收回這事,他並不十分讚同——但西梁的虎符可是一直在帝姬的手裏握著。
且如今整個雲州都成了帝姬的湯沐邑——那不僅僅是雲州一個大城,還包括邊陲的無數小鎮。要麽說西梁王是西疆一霸,這塊地方廣闊富饒,放眼望去那就是一個國中國。既成了皇女封地,這地方大大小小的官員自然歸屬皇女管轄了。
***
林媛跟隨聖駕,在雲州城裏住下來了。
很奇怪的是,拓跋弘已經處死了張開山,卻沒有賜死她這個淑妃。京城那邊傳來的消息隻是東宮身有微恙,一時抱病才由趙王接手國務。
林媛沒受什麽屈辱,皇帝既不殺她,也不肯將她押送回京城處置。
雲州封地被皇室收回的消息很快傳到她耳中。她並不覺得奇怪,皇帝意欲廢太子立吳王,這才提攜扇玉和馮懷恩一眾。五月初五端午節的時候,扇玉前來拜見父皇,林媛聽看守的侍從們竊語道懷恪帝姬出家這些年,竟是容貌越發姝麗滋潤,並不像是過了多年清苦生活的寡婦。
因著過端午,聖駕又在,雲州城裏開了廟會、燈會,很是熱鬧。林媛安靜端坐,自從來了雲州她又遭軟禁,從不許出門,整日麵對的都是黯淡無光的小黑屋。
前席的熱鬧與她無關,晚膳時宮人端上的菜肴多加了一菜一湯,算是給她過節。林媛並無不滿,在北塞打仗那會子每天吃的餅子裏都有泥,皇帝也和自己吃的一樣。在雲州城,就算是戴罪之身,竟還照著皇妃的禮遇一頓擺好幾個盤子呢。
宮人們擺了膳食,又有一位姑姑端著銀盤上前道:“娘娘,這些都是皇上的賞賜。皇上命您亥時一刻往書房裏去。”
林媛猛地抬頭,隨後她瞧見了銀盤中的東西——是些碧玉的頭麵飾物。
她連忙道:“我是戴罪之人,不可以佩戴首飾。”
“是皇上賞賜您。”那姑姑低眉順眼道:“娘娘早些用膳,皇上忙於戰事,您待會兒不能誤了時辰。”
林媛沉默半晌,跪地謝了恩,將東西收在匣子裏。
她很費解,拓跋弘為什麽要傳召她?
在他眼裏,她不已經是一個死人了麽?
她不敢怠慢,梳洗一番後由轎子抬著往皇帝的書房去。
身邊宮人都是皇帝心腹,不會和她多說半句話。雲州夏日的夜很涼爽,她抱著雙臂縮在轎子裏,撩了簾子深深地呼吸。
在轎子落地的時候他覺得心都揪起來了。晚風習習,吹在臉上卻是生疼的凜冽。
就在她踟躕許久,鼓足了勇氣想要叩門時,一個姣好的少女聲色在身旁響起:
“淑妃安。”
那是個陌生的麵孔,約莫十九歲上下,圓髻上插著樣式樸素的金簪。
林媛微愣,片刻後才記起隻有皇女和皇後才能佩戴九尾鳳的簪子。她麵容平靜,淡淡地伸手道:“長帝姬,多年不見。女大十八變,本宮差點認不出來。”
扇玉端然微笑:“是呢,已經七年多了,很多京城的夫人們都說快不認得兒臣了。兒臣方才去廟中祈福,剛剛回府路過這裏。看到淑母妃一切安好,兒臣就不擔心了。”她說話時,麵頰上有若隱若現的刀痕,隨著她一顰一笑顯現出來。
林媛道:“帝姬現在是身份貴重的人了,還對我行禮如儀,我應該感動才是。”又打量她的麵頰道:“帝姬這些年在雲州城裏,雖然守寡,然而以虎符號令馮懷恩一眾西梁武將、扶持吳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怕是並不似傳言中那般清苦可憐。帝姬臉上又是怎麽了?是拓跋淩幾個庶弟冒犯了麽?”
提及臉上傷痕,扇玉卻並沒有一絲尷尬,如常笑道:“並不是。我夫君年少病逝,我心中不舍,故而在麵上刻他名字。”說著看一眼書房中的燭火,道:“母妃快進去吧,皇上已經在等了。”
拓跋弘一直在書房裏。他傷勢漸漸痊愈,如今已能夠行走。禦醫叮囑他要臥床百日靜養的,不過隨軍奔波下來他不好意思叫人抬著,也不能撩開政事不管。
林媛進去時他靠著軟塌打瞌睡。林媛在地下站著不敢擅動,等了半個時辰腳都痛了,拓跋弘方摸一把眼睛,坐起來道:“你來了?去給朕拿水。”
林媛捧了茶盞奉上,一如這些年服侍他的樣子。
拓跋弘接過來一口氣喝了很多。自從受傷後他時常覺得渴,還嫌茶水味苦,隻愛喝白水了。
林媛默然立著。他抬頭看一眼林媛,又指使她去磨墨。
於是這一晚上,林媛都在書房裏伺候著,端茶遞水翻折子,好久沒伺候過人還覺得手酸了。皇帝並不肯和她閑話,十分專注地埋頭在奏報和折子裏。
這麽一直忙到子時,外頭漆黑不見五指,皇帝終於撩開筆命令她去拿盥洗的盆子。林媛依言端了東西來服侍,屋子裏的三十六盞燭火吹得隻剩三盞,而且一個宮女都沒有。
備注【1】:很顯然,東宮太子受人陷害。張開山本是忠臣,在一係列誤會中被皇帝認定為謀反。
這個情節看似不可思議、脫離實際,小櫻寫的時候也再三猶豫,但終於決定就這麽寫下去。
取材唐朝史實:唐玄宗的寵妃武惠妃為了扶持親生兒子壽王上位,設計構陷太子李瑛、太子妃之兄薛鏽以及另外兩位皇子。她派人去召三王入宮,說是宮中有賊,想請他們幫忙,而他們也答應了。惠妃接著又告訴玄宗:“太子跟二王要謀反了!他們穿鐵甲進宮了!”玄宗派人察看,果真如此,便找宰相李林甫(武惠妃黨羽)商議。李林甫說:“這是陛下的家務事,不是臣等應該幹預的。”玄宗便下定決心,廢三王為庶人。不久,三位庶人皆遇害,天下人都為他們感到冤枉。
自從陷害了太子等人之後,武惠妃害了疑心病,屢次看到他們的鬼魂,竟一病不起。請巫師在夜裏作法、為他們改葬,甚至用處死的人來陪葬,各種辦法都用盡了,可全都沒用。最後,還是被自己嚇死了,年僅38歲。
惠妃死後,玄宗追贈她皇後之位,諡曰貞順皇後,葬於敬陵,並立廟祭祀。然其謀害三王之事人盡皆知,乾元年間,被唐肅宗廢去一切皇後祠享。
小櫻對這一段曆史著迷不已,今天終於完成心願,將它用自己的方式寫出來。
太子李瑛生母是麗妃,娼妓出身,算是個傳奇。武惠妃是武則天的後人,武家的女人個個是神話,締造了那個年代非常人能理解的混亂。惠妃一次殺三王,比起武則天幾個兒子輪流當皇帝最後廢了兒子自己當皇帝……那都不算事。至於惠妃的兒子壽王,恩,他就是楊貴妃的原配老公。楊貴妃是在武惠妃死後才嫁給李隆基的。啊哈,真是令人著迷的曆史啊……
備注太長本不該收費,但附言裏寫不下,隻好發正文,磨鐵收費四舍五入,這裏多400字下一章多200,就醬紫補(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