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老實人說這種話的後果比杜醫官還悲慘。皇帝聽到他連一個簡單的有孕、小產病症都無法診斷,當即將他一腳從床榻前踹倒了牆根。
最後一人則是個醫術最不濟的。他年紀不大,當初踩著線考進內醫院,這些年也一直在混日子。他剛把手搭在林媛手腕上,腦子裏就亂了。但他是個什麽人?渾水摸魚多年,早已對此嫻熟無比。醫術雖不精,頭腦卻聰明。他想著那位杜醫官都說是小產,趙醫官又說診不出來,他略一思索便道:
“稟皇上,昭儀娘娘應是小產了。”
正在這時候,門外突地人聲大動,是幾位年長的醫官由內監扶著,氣喘籲籲地跑著趕來了。吳禦醫跑在最前頭,一進殿就被皇帝嗬斥著“怎麽這樣慢!”、“快去看看朕的昭儀”雲雲。幾人不敢怠慢,吳禦醫率先跪在了床榻前,杜醫官幾個則趕忙退開。
有宮女撩了帳子,在裏頭給林媛換下染血的被褥,拓跋弘看得觸目驚心,麵上已經現出悲色。幾個禦醫也驚呼起來,有人迭聲喊著:“快拿蓮房和生地黃!娘娘恐是血崩……”
吳禦醫鎮定自若,伸手在林媛手腕上按了兩瞬,又快速從藥箱中拿出一排玄色絲帛包裹的細長銀針,喚過隨行醫女命令她一一紮在林媛前額與上腹的幾處穴位。隨後他又開始細細診脈,左手診過又換右手,約莫一盞茶之後才回身與皇帝道:
“昭儀娘娘中毒小產,無可挽回,微臣隻能盡力保住娘娘的性命。針灸止血可以頂一陣子,但微臣不敢隨意開藥,等其餘醫官們診治後再商議藥方。”
拓跋弘長歎著閉上了眼睛。突然又猛地睜開眼,盯著吳禦醫道:“你說什麽?是中毒?”
吳禦醫低眉思忖著,撚起從林媛身上拔下來的銀針給皇帝過目:“針尖泛青色,這不是致死的藥,而是一種惡寒之物。有孕之人當然忌寒,小產不足為奇。而它能夠使銀針變色,說明藥性相當霸道,就算常人服用了也會五髒受損,體弱夭壽。”
“那是什麽藥?”
“微臣無能。”吳禦醫叩頭道。
拓跋弘冷哼一聲,指著其餘禦醫道:“你們一個一個地給昭儀診脈!”
到了這步田地,拓跋弘已經相信林媛小產的事實了。兩個醫官和一個有資曆的禦醫都如此說,那個趙醫官無能診脈,很可能是因為林媛小產得不尋常,是如吳禦醫所言的中毒所致,脈象和單純的小產有所差異,他才覺得古怪。
吳禦醫醫術不如梁院判,但在婦科上頭他是很有權威的。其餘禦醫聽他所言是“中毒”,而且是連他也不能辨識的奇毒,心裏就已經先入為主了。
吳禦醫拿出來的銀針是最好的證據,針灸是個偉大而奇特的發明,若銀針發黑說明人體內有砒霜,銀針發綠說明是致死的劇毒,發紅說明此人通過服食水銀或吞金來自盡,發青便是諸如大腕海螺之類的惡寒之物。
此時他們一一上前診治,果然,昭儀脈象與小產最為相似,卻稍有不同。
其中一位年邁的姚醫官還抖著聲色道:“的確有惡寒之物的痕跡……老臣拿不準啊,昭儀娘娘脈象古怪,實在無法判斷出到底是什麽奇物啊……”
“娘娘小產應是確定的了。”另一人埋頭跪著道:“請皇上節哀,娘娘的脈搏中已經沒有胎兒的心跳!”
“不論如何,當務之急是為娘娘止血,隨後再清毒。”吳禦醫插言之時,那邊幾個禦醫已經在商議藥方。姚禦醫主張用佛手散先排出林媛體內死胎,再下大量的蓮房和蟲草來止血。蟲草大補性熱,正好可對抗林媛體內的惡寒。
這個法子是最妥當適中的,幾個禦醫誰都診不出來林媛體內是什麽毒,根本不敢開解毒藥,隻是他們可以肯定那東西惡寒,用蟲草準沒錯。蓮房和佛手散都是溫性藥材,怎麽吃都不會吃壞人。
醫女很快熬好了藥,初雪幾人硬撬開林媛唇舌,將藥汁子死命往裏灌。
眾醫官搶治之時,拓跋弘心緒悲切地走了出來,招手吩咐人去傳皇後,命她放下劉貴姬的事,開始查慧昭儀中毒小產的原因。又命刑部官員插手,將慎刑司楚氏也提審一番,林媛在慎刑司呆了那麽些日子,可都是和楚華裳呆在一塊兒的。
跑腿的宮人很快回來傳話,道皇後今日染了風寒,臥病在床不能理事。拓跋弘無奈,又指派靜妃和趙昭儀主理此事。
林媛在建章宮裏曆經生死,拓跋弘也一直陪著。劉貴姬的事兒已經不足為重了,拓跋弘心裏很清楚,林媛既然自知有孕,當然不可能不顧自己的胎兒用傷胎的五石散來害人,林媛根本就是被冤枉的。而劉貴姬因五石散小產的事牽連上了同樣懷孕的林媛,這就更顯得詭異。
直到這一日的傍晚,幾位禦醫才如釋重負地回稟道林媛性命無憂了。
她流了很多血,最終止住血後眾人也十分擔憂,又給她灌了大量的參湯來吊著命。這樣折騰了一整日,她的呼吸才漸漸平穩,脈搏也不再細弱,吳禦醫宣布她能活下來了。
拓跋弘不住地歎息,他命幾個醫官在偏殿守著,若林媛一有不妥就要趕過來診治。入夜時分,拓跋弘耐不住心裏的悲傷,跑去了長樂宮見太後。
彼時太後身子稍有好轉。林媛小產一事闔宮大動,她自然早就得到消息。拓跋弘流著淚與她道:“母後,朕又失去了一個孩子啊!自從六皇子之後,宮中嬪妃流產之事甚是頻繁,朕再也沒有其餘的皇子出生了。”
母子兩個就是患難中的苦命人,互相安慰罷了。太後連連搖頭道:“皇兒啊,這都是命。二十年前哀家殺了你的十一皇弟和十三皇弟,齊嬪自盡的時候就對哀家說,說咱們會斷子絕孫……十年前你又殺了你的五個兄弟,你還記得江留王說過什麽嗎?可憐了媛丫頭,梁守昌今日一直在右丞相府裏頭,明日才能回宮。哀家聽說媛丫頭身子都給傷了,明日讓梁守昌去給她瞧瞧。”
“母後,朕已經命人徹查這件事了。”拓跋弘目光中透出狠色:“此事十分古怪,媛兒冰雪聰明,她早就知道自己有孕,卻遲遲不肯告訴朕。她小產昏迷之前,還對朕說她知而不報,犯了欺君之罪。母後,媛兒從前是非常相信朕的,她什麽事都會和朕說,這一次卻不敢說,一定是另有隱情。”
“不單是不敢說。”太後一時動怒,又開始咳了起來:“此前還傳出她草菅人命、打死數名宮女的事。媛兒不是那樣胡鬧的人!若沒有緣由,她不會這麽做!宮裏人都揣測她是因著被皇後關押,受了委屈,才打死人來泄憤。哀家卻覺著,恐怕那些死了的宮人與媛丫頭小產有牽連!媛丫頭以為是那些人在害她,這才下殺手!”
拓跋弘伺候著太後喝藥,一壁哀哀地歎氣。他坐了整整一個時辰,一直服侍著太後安歇就寢,才起身離開回建章宮。太後在他身後叮囑道:“這事兒哀家不會善罷甘休!等媛丫頭醒過來,你好生地問問她。”
***
林媛是在一日之後的黎明醒過來的。
她昏迷兩天兩夜,睜開眼睛的時候看什麽都是霧蒙蒙的。宮女們已經放下了帳子怕陽光刺到她的眼睛。
自然她一直是躺在建章宮寢殿裏的。這個時候拓跋弘還在早朝上,倒是幾個禦前宮女欣喜若狂地出去請了禦醫們進來。
吳禦醫一直在偏殿守著,梁院判這幾日出宮去了右丞相家中問診,昨日才堪堪回宮,也被太後遣到了這兒守著林媛。打頭進來的自是梁院判,他湊近林媛的帳子,低聲問道:“娘娘?您可以說話麽?”
林媛一聽就知道是梁院判在問話,心裏倏地一緊,隨後又鬆下來——是了,兩日前她昏迷時,右丞相蕭臻的祖母“恰巧”得了急病,梁院判就被遣去了蕭府。按著她對蕭臻的吩咐,蕭老夫人是昨日才稍有好轉的,梁守昌最快也要在蕭府裏呆兩天才成。
這個時間,距離她兩日前昏迷過去時已經過了一整天!
一天,足夠了!
梁守昌可不是一般人。梁家本和吳禦醫家中一樣是世代行醫的,後來鄉中發洪水,梁家遭難,家道中落。而這之後,上天眷顧的梁禦醫竟得到鬼醫虛穀子的賞識,成為他唯一的弟子,從此跟隨虛穀子江湖行醫。過了十年,生性散漫喜好遊曆天下的虛穀子不告而別,他就進了皇宮做禦醫。虛穀子這個人,景宗時就名揚天下,收梁禦醫這個徒弟的時候推測有一百五十歲,而且他到現在還活著,那他至少有兩百歲了。
虛穀子被傳得神乎其神,事實上,梁守昌的醫術也已經超脫了凡人的境界。
林媛對他可不敢像對付杜醫官、張禦醫他們那樣糊弄。那些禦醫們覺著林媛脈象奇特、診不出來,梁守昌可是一眼就能看出來問題所在。(未完待續)
最後一人則是個醫術最不濟的。他年紀不大,當初踩著線考進內醫院,這些年也一直在混日子。他剛把手搭在林媛手腕上,腦子裏就亂了。但他是個什麽人?渾水摸魚多年,早已對此嫻熟無比。醫術雖不精,頭腦卻聰明。他想著那位杜醫官都說是小產,趙醫官又說診不出來,他略一思索便道:
“稟皇上,昭儀娘娘應是小產了。”
正在這時候,門外突地人聲大動,是幾位年長的醫官由內監扶著,氣喘籲籲地跑著趕來了。吳禦醫跑在最前頭,一進殿就被皇帝嗬斥著“怎麽這樣慢!”、“快去看看朕的昭儀”雲雲。幾人不敢怠慢,吳禦醫率先跪在了床榻前,杜醫官幾個則趕忙退開。
有宮女撩了帳子,在裏頭給林媛換下染血的被褥,拓跋弘看得觸目驚心,麵上已經現出悲色。幾個禦醫也驚呼起來,有人迭聲喊著:“快拿蓮房和生地黃!娘娘恐是血崩……”
吳禦醫鎮定自若,伸手在林媛手腕上按了兩瞬,又快速從藥箱中拿出一排玄色絲帛包裹的細長銀針,喚過隨行醫女命令她一一紮在林媛前額與上腹的幾處穴位。隨後他又開始細細診脈,左手診過又換右手,約莫一盞茶之後才回身與皇帝道:
“昭儀娘娘中毒小產,無可挽回,微臣隻能盡力保住娘娘的性命。針灸止血可以頂一陣子,但微臣不敢隨意開藥,等其餘醫官們診治後再商議藥方。”
拓跋弘長歎著閉上了眼睛。突然又猛地睜開眼,盯著吳禦醫道:“你說什麽?是中毒?”
吳禦醫低眉思忖著,撚起從林媛身上拔下來的銀針給皇帝過目:“針尖泛青色,這不是致死的藥,而是一種惡寒之物。有孕之人當然忌寒,小產不足為奇。而它能夠使銀針變色,說明藥性相當霸道,就算常人服用了也會五髒受損,體弱夭壽。”
“那是什麽藥?”
“微臣無能。”吳禦醫叩頭道。
拓跋弘冷哼一聲,指著其餘禦醫道:“你們一個一個地給昭儀診脈!”
到了這步田地,拓跋弘已經相信林媛小產的事實了。兩個醫官和一個有資曆的禦醫都如此說,那個趙醫官無能診脈,很可能是因為林媛小產得不尋常,是如吳禦醫所言的中毒所致,脈象和單純的小產有所差異,他才覺得古怪。
吳禦醫醫術不如梁院判,但在婦科上頭他是很有權威的。其餘禦醫聽他所言是“中毒”,而且是連他也不能辨識的奇毒,心裏就已經先入為主了。
吳禦醫拿出來的銀針是最好的證據,針灸是個偉大而奇特的發明,若銀針發黑說明人體內有砒霜,銀針發綠說明是致死的劇毒,發紅說明此人通過服食水銀或吞金來自盡,發青便是諸如大腕海螺之類的惡寒之物。
此時他們一一上前診治,果然,昭儀脈象與小產最為相似,卻稍有不同。
其中一位年邁的姚醫官還抖著聲色道:“的確有惡寒之物的痕跡……老臣拿不準啊,昭儀娘娘脈象古怪,實在無法判斷出到底是什麽奇物啊……”
“娘娘小產應是確定的了。”另一人埋頭跪著道:“請皇上節哀,娘娘的脈搏中已經沒有胎兒的心跳!”
“不論如何,當務之急是為娘娘止血,隨後再清毒。”吳禦醫插言之時,那邊幾個禦醫已經在商議藥方。姚禦醫主張用佛手散先排出林媛體內死胎,再下大量的蓮房和蟲草來止血。蟲草大補性熱,正好可對抗林媛體內的惡寒。
這個法子是最妥當適中的,幾個禦醫誰都診不出來林媛體內是什麽毒,根本不敢開解毒藥,隻是他們可以肯定那東西惡寒,用蟲草準沒錯。蓮房和佛手散都是溫性藥材,怎麽吃都不會吃壞人。
醫女很快熬好了藥,初雪幾人硬撬開林媛唇舌,將藥汁子死命往裏灌。
眾醫官搶治之時,拓跋弘心緒悲切地走了出來,招手吩咐人去傳皇後,命她放下劉貴姬的事,開始查慧昭儀中毒小產的原因。又命刑部官員插手,將慎刑司楚氏也提審一番,林媛在慎刑司呆了那麽些日子,可都是和楚華裳呆在一塊兒的。
跑腿的宮人很快回來傳話,道皇後今日染了風寒,臥病在床不能理事。拓跋弘無奈,又指派靜妃和趙昭儀主理此事。
林媛在建章宮裏曆經生死,拓跋弘也一直陪著。劉貴姬的事兒已經不足為重了,拓跋弘心裏很清楚,林媛既然自知有孕,當然不可能不顧自己的胎兒用傷胎的五石散來害人,林媛根本就是被冤枉的。而劉貴姬因五石散小產的事牽連上了同樣懷孕的林媛,這就更顯得詭異。
直到這一日的傍晚,幾位禦醫才如釋重負地回稟道林媛性命無憂了。
她流了很多血,最終止住血後眾人也十分擔憂,又給她灌了大量的參湯來吊著命。這樣折騰了一整日,她的呼吸才漸漸平穩,脈搏也不再細弱,吳禦醫宣布她能活下來了。
拓跋弘不住地歎息,他命幾個醫官在偏殿守著,若林媛一有不妥就要趕過來診治。入夜時分,拓跋弘耐不住心裏的悲傷,跑去了長樂宮見太後。
彼時太後身子稍有好轉。林媛小產一事闔宮大動,她自然早就得到消息。拓跋弘流著淚與她道:“母後,朕又失去了一個孩子啊!自從六皇子之後,宮中嬪妃流產之事甚是頻繁,朕再也沒有其餘的皇子出生了。”
母子兩個就是患難中的苦命人,互相安慰罷了。太後連連搖頭道:“皇兒啊,這都是命。二十年前哀家殺了你的十一皇弟和十三皇弟,齊嬪自盡的時候就對哀家說,說咱們會斷子絕孫……十年前你又殺了你的五個兄弟,你還記得江留王說過什麽嗎?可憐了媛丫頭,梁守昌今日一直在右丞相府裏頭,明日才能回宮。哀家聽說媛丫頭身子都給傷了,明日讓梁守昌去給她瞧瞧。”
“母後,朕已經命人徹查這件事了。”拓跋弘目光中透出狠色:“此事十分古怪,媛兒冰雪聰明,她早就知道自己有孕,卻遲遲不肯告訴朕。她小產昏迷之前,還對朕說她知而不報,犯了欺君之罪。母後,媛兒從前是非常相信朕的,她什麽事都會和朕說,這一次卻不敢說,一定是另有隱情。”
“不單是不敢說。”太後一時動怒,又開始咳了起來:“此前還傳出她草菅人命、打死數名宮女的事。媛兒不是那樣胡鬧的人!若沒有緣由,她不會這麽做!宮裏人都揣測她是因著被皇後關押,受了委屈,才打死人來泄憤。哀家卻覺著,恐怕那些死了的宮人與媛丫頭小產有牽連!媛丫頭以為是那些人在害她,這才下殺手!”
拓跋弘伺候著太後喝藥,一壁哀哀地歎氣。他坐了整整一個時辰,一直服侍著太後安歇就寢,才起身離開回建章宮。太後在他身後叮囑道:“這事兒哀家不會善罷甘休!等媛丫頭醒過來,你好生地問問她。”
***
林媛是在一日之後的黎明醒過來的。
她昏迷兩天兩夜,睜開眼睛的時候看什麽都是霧蒙蒙的。宮女們已經放下了帳子怕陽光刺到她的眼睛。
自然她一直是躺在建章宮寢殿裏的。這個時候拓跋弘還在早朝上,倒是幾個禦前宮女欣喜若狂地出去請了禦醫們進來。
吳禦醫一直在偏殿守著,梁院判這幾日出宮去了右丞相家中問診,昨日才堪堪回宮,也被太後遣到了這兒守著林媛。打頭進來的自是梁院判,他湊近林媛的帳子,低聲問道:“娘娘?您可以說話麽?”
林媛一聽就知道是梁院判在問話,心裏倏地一緊,隨後又鬆下來——是了,兩日前她昏迷時,右丞相蕭臻的祖母“恰巧”得了急病,梁院判就被遣去了蕭府。按著她對蕭臻的吩咐,蕭老夫人是昨日才稍有好轉的,梁守昌最快也要在蕭府裏呆兩天才成。
這個時間,距離她兩日前昏迷過去時已經過了一整天!
一天,足夠了!
梁守昌可不是一般人。梁家本和吳禦醫家中一樣是世代行醫的,後來鄉中發洪水,梁家遭難,家道中落。而這之後,上天眷顧的梁禦醫竟得到鬼醫虛穀子的賞識,成為他唯一的弟子,從此跟隨虛穀子江湖行醫。過了十年,生性散漫喜好遊曆天下的虛穀子不告而別,他就進了皇宮做禦醫。虛穀子這個人,景宗時就名揚天下,收梁禦醫這個徒弟的時候推測有一百五十歲,而且他到現在還活著,那他至少有兩百歲了。
虛穀子被傳得神乎其神,事實上,梁守昌的醫術也已經超脫了凡人的境界。
林媛對他可不敢像對付杜醫官、張禦醫他們那樣糊弄。那些禦醫們覺著林媛脈象奇特、診不出來,梁守昌可是一眼就能看出來問題所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