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武漢既下,北洋軍閥盡皆喪膽。時東路軍屢攻南昌不克,遂調第四軍入贛作戰。家昌隨張發奎率部援贛,首戰馬回嶺,全殲孫傳芳之謝鴻勳部,繼而協同第七軍克九江取南昌,旋回師武漢。此後,東線之北伐軍勢如破竹,相繼攻占福建、浙江。閩浙等省軍閥紛紛歸附。民國十六年三月下旬,北伐軍先取安慶,乘勝又陷南京。會攻南京時,唐生智為西路軍總指揮,率第八、第四、第九、第十一軍由鄂入豫,牽製北麵之敵。家昌此時已升任營長,隨軍出征。此前家昌已囑王秋有寫信給寶蓮,隻言尋家昌未果,將繼續尋找,雲雲。進入河南,戰事不繁。家昌慮父母親掛念,遂修家書一封。
時寶蓮收得王秋有之信,並未絕望,指望一日家昌能回。民國十六年,樂昌縣農會組建農民自衛軍,旗下設八個中隊,計千餘眾,龔楚任總指揮,譚軍略任副總指揮。龔楚任命寶蓮為中隊長。同年三月,寶蓮與皈塘鄉農會會長李順安率領千餘農軍圍攻劣紳何澤成,逼其退賠剝削農民之財物,又拉何澤成夫婦遊街示眾。其勢烈如猛火,縣中士紳皆惴惴。
一日歸家,寶蓮見何澤成竟為座上客。何澤成瞥見寶蓮,渾身顫抖,癱在地上,口稱:“女英雄饒命!”德聲笑道:“何世兄何懼之有?此乃家嫂。”何澤成舒氣道:“原來是賢侄媳,嚇殺老朽!你我是大水衝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識一家人!”寶蓮斷喝一聲:“誰與你是一家人?老鬼乃被縛之猴,不顫顫而待屠宰,卻來謝家飲逍遙茶!”何澤成又懼癱在地,乞求道:“何某願意立功!我有一事相稟。華容道上放曹操,他日必有還報時。”寶蓮道:“速速招來!”何澤成道:“農軍之內有奸細,去歲農軍李傳楷、鄭龍彪為汝城胡鳳璋圍殺,實為坪石人謝應丁、謝興民告密。”家樂聽了,嚇得麵如土色,喝住何澤成:“何家老鬼放屁!瘋狗無端咬人,不知死在眼前。”德聲尷尬道:“何世兄醉了!謝氏兄弟在舍下幫工多年,勤懇利落不惹是非,豈會幹那害人勾當!”何澤成聽了,左右為難,惟嘴唇發顫,說不出話。寶蓮騰地拔槍出門。眾人嚇得目瞪口呆。寶蓮尋出謝應丁,一腳將其踢翻,喝問:“傳楷縣長之死,可是你之所為?”應丁嚇懵了,脫口道:“是昌吉大哥。”時謝德聲等眾在後,聽得此言,盡皆失色,不知所為。家樂撲上去,撕打應丁,罵道:“應丁,你這狗東西、白眼狼!平白無辜陷害於我,可知‘死’字寫法!”應丁哭道:“大哥,我說錯話了,我被嚇昏了——二嫂,非是大哥所使,亦非應丁所害。”寶蓮抬手一槍,將謝應丁斃了,又用槍頂著家樂之額,罵道:“如此蛇蠍心腸之奸賊,留於世間何用!”謝家上下俱皆跪下,涕泣哀求不已。
忽有二人入院中,一人嗬嗬笑道:“誰言謝家欺負我女兒,分明是我女兒欺負謝家!”言罷仰天大笑。——原來是穆先容兄弟,兄弟二人長相酷似,若不細看,幾乎難辨。穆先容道:“此乃寶蓮之家公家婆。”穆先璋伸手過去:“親家翁,親家母,幸會幸會!小女刁鑽橫蠻,讓二老費心了。”德聲夫婦顫聲求道:“求求親家翁,二嫂要殺她大伯,請親家翁勸阻!”穆先璋問明緣由,笑道:“阿蓮,且聽為父一言:公是公,私為私,公不為難私,私不為難公。”寶蓮將槍收起,隨眾人進大堂就座。
寒暄未畢,隻見一郵差送信進來。德聲一看,喜上眉梢。其妻道:“或是昌儒家信?”德聲道:“正是。”其妻道:“我兒可安然?”德聲喜道:“安然。”其妻喜道:“且念來聽聽。”德聲念道:
“父母親在上,不孝兒千裏跪拜:
“兒自逃婚在外兩年矣!初時夜走樂昌,下廣州。九峰人薛嶽助我入黃埔四期。苦學一年,因兒成績優異,破格隨軍征伐。匆匆過家鄉,未得拜別父母。後入湘,連克數城。我軍威武文明,湘民悉望風景附。九月達鄂地,十月克武漢。吳佩孚敗績,兩湖竟平。之後我北伐軍轉而赴江西進擊孫傳芳所部。經過苦戰,將其擊潰。從此,我北伐軍所向披靡,閩浙等省軍閥望風而降。今年三月下旬先後攻克安慶、南京。
兒現率一團之眾,駐河南以製吳軍。上天庇護,兒經大小戰事數十次,竟無一小傷,望父母親勿掛念孩兒。父母親在家亦當保重身體。祖父母可安好?哥嫂可安好?寶蓮可曾為難你們,可曾回韶關?
不孝兒跪安
民國十六年四月七日
穆先璋讚道:“我女婿在北伐軍中,露盡臉兒了。”寶蓮抓住父親之手,喜滋滋問道:“老頭快說,昌儒怎樣露臉兒了?”先璋道:“軍中傳聞,我女婿如常山趙子龍,於百萬軍中,左右衝突,如入無人之境。倘若昌儒打南京,為父或為其俘虜!——我如今也歸附國民政府了,曾與薛嶽師長有一麵之緣。提起昌儒,伯陵亦佩服不已。”謝家人聽罷皆喜。穆先璋轉頭道:“然軍旅之事,畢竟凶多吉少。倘若那天掛了,親家往何處尋兒子?穆某豈不失卻女婿!老百姓過日子,實實在在才是福,要此虛榮何所用?”言罷拍拍德聲之肩膀,語重心長歎道:“親家公,且深思!”德聲夫婦聽了,臉露憂懼之色。穆先璋道:“倒不如做文官,迎來送往受益多,平平安安,光宗耀祖。我在韶關替女婿謀一分好差使,一句話之勞而已。”德聲擔憂道:“昌儒在家時,尚難以管教。如今在外瘋混,如何肯回?”穆先璋道:“曾聞昌儒敬愛者莫過其母,若假言其母病危思兒——親家母,非是穆某詛咒你,隻有此法可救昌儒。”德聲沉吟不語。先璋道:“若是昌儒不回,寶蓮無所寄托,必然又去農軍裏頭胡鬧。到時不小心把昌吉出賣農軍首領之事說出去,昌吉還能活麽?”德聲夫婦聽得心跳肉顫;家樂夫婦哭求道:“若昌儒不歸,家樂命休矣!”德聲夫婦含淚道:“兒子皆是父母身上肉,兒子平安就好!”
於是,德聲提筆寫信:“吾兒昌儒:知你平安,全家欣慰。吾兒離家近兩載矣,家中累遭變故:先是你祖母身患癱瘓之症,一年後辭世而去。你母親因你打仗之事,受了驚嚇,日夕涕泣,竟臥病不起。以至今日,病情愈重,常於昏迷中呼喚兒名,吾兒若遲歸,隻恐難見你母之麵矣!”穆先璋看罷,以指彈信箋,笑道:“此信若軍令,昌儒必歸矣!”寶蓮聽了,樂不可支。
時家昌羈於軍中,亦進退兩難:北伐軍攻占武漢時,已遷都於武漢,今攻南京得手,蔣中正等又欲設國府於南京,明眼人皆知黨國高層相鬥甚烈。蔣氏視共產黨人為心腹之患,不欲同桌而餐。一日,家昌收得薛嶽之書,俱言當今形勢:“愚兄駐南京,如入荊棘叢,左右不見道,甚是不如意。北伐軍雖是得勝之師,此時卻各懷異心,因利而訌,軍心渙散。今又發生‘南京事件’:源起第六軍入駐南京時,部分兵痞目無軍紀,襲擊南京外僑,劫掠英、美、日領事署及住宅。英領事受傷,金陵大學美籍副校長與震旦大學美籍預科校長皆為所殺。因而惹起泊在下關江麵之英美軍艦向南京城內開炮,死傷無辜平民甚眾。蔣中正、李宗仁等認為:此一事件,皆係共產黨所故意製造。因我軍席卷東南後,軍威極盛,東南又是富庶之區,入我治下,簡直是如虎添翼。現蔣某背信棄義,決意清黨,各師黃埔畢業之軍官皆惶恐,紛紛自由行動,成群結隊到上海來向蔣某質詢。質詢之主要內容便是蔣校長昔日在黃埔曾一再強調‘服從第三國際領導’,‘**便是反革命’,‘反農工便是替帝國主義服務’等等,如今國共關係日益惡化。黃埔學生感到彷徨。北伐勝利尚未全部完成,革命陣營內同室操戈。我曾建議共產黨把蔣逆抓起來,以平息現時**狀態。然共黨首領瞻前顧後,欲捕狼而懼其齒。愚兄認為:共黨今不作為,明日便被人為。賢弟在向華兄身邊,可探問向華兄之意。書短意長,願賢弟安好。”
家昌得書,猶豫不決,往見張發奎。時張發奎已為第四方麵軍第一縱隊司令官。張發奎一見家昌,即憂心道:“你那結義大哥,將被人置於火爐中,尚懵然不知。”家昌大驚道:“此話怎講?”張發奎道:“南京、上海軍中俱傳言:伯陵已被共黨收買,俱有左傾跡象。如此居於危牆之下,性命旦夕不保。”家昌道:“目前形勢逼人,不知向華兄有何見教?”張發奎道:“自古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共黨爭權,實在自不量力。現時國共裂痕日益明顯,清黨空氣正在醞釀之中。共黨為先發製人計,乃陰謀借刀殺人,在東南地區挑起外釁,擬利用外人與我軍為難,而彼輩則坐收漁利,因而製造南京事件。在上海,共黨蓄意作亂,群眾運動悉為共產黨所操縱。工會擁有武裝糾察隊千餘人,終日遊行示威,全市騷然,稍不如意,便聚眾要挾,動輒數萬人,情勢洶洶,滿城囂然。共產黨領袖陳獨秀、周恩來、汪壽華等均在上海大肆活動。上海工會氣焰薰天,已完全脫離我黨之掌握。形勢至此,清黨已勢在必行,望昌儒立定腳跟,勿為奸人所用。”家昌歎道:“國人好內鬥,自古皆然。共黨外人,同黨伐異,固然說的過去,然我黨內派係林立,明爭暗鬥,恐為外人所不齒。”張發奎道:“識時務者為俊傑,望昌儒明辨是非,看清形式,勸伯陵勿要過於偏激。”家昌默然。
家昌辭別張發奎出營,於河畔策馬緩行。其時曠野離迷,天雲漠漠。如今政局混亂,不知何去何從,家昌心結難解,仰天長歎。方歸駐地,忽通信兵呈上一封家書。家昌看了,跪地大哭,即馳馬複見張發奎。張發奎善言撫慰,親送其出司令部,道:“家逢不幸,為人子者理應盡孝。昌儒此番歸去,代我向令尊及家鄉父老致意。辦妥家事速歸,勿忘你我兄弟情誼——天佑令堂,昌儒歸家,定老少平安。”家昌應諾,複歸駐地。眾弟兄皆含淚相送。陳桂哭得如孩童一般,道:“哥哥此去,我等瞬間失了魂魄,在此胡混有何意思?哥哥若不回,眾弟兄也歸鄉,免得死在異鄉淒涼。”家昌哭道:“兄弟暫且忍耐一時,愚兄辦好家事,無論好歹,定然歸來。”何武哭道:“哥哥回去後,請去看望我母親,告訴老娘,兒子在千裏之外天天想家,囑我娘在我父親墳前多燒幾柱香,保佑我在外平安。”家昌安慰道:“眾兄弟請放心,我與眾兄弟患難與共至今,情同手足。家昌此次歸鄉,定然拜望各位義父義母。”家昌又囑黃福華與薛英明道:“家昌走後,二位兄弟要好好照顧眾弟兄。若在軍中不如意,可求助於向華兄——今次北伐,我樂昌弟兄陣亡數人,我亦會向地方政府申請撫恤烈士家屬。”黃福華道:“昌儒放心,隻要我阿黃不死,我與英明定會照顧好眾弟兄。”眾兄弟灑淚而別。(未完待續)
武漢既下,北洋軍閥盡皆喪膽。時東路軍屢攻南昌不克,遂調第四軍入贛作戰。家昌隨張發奎率部援贛,首戰馬回嶺,全殲孫傳芳之謝鴻勳部,繼而協同第七軍克九江取南昌,旋回師武漢。此後,東線之北伐軍勢如破竹,相繼攻占福建、浙江。閩浙等省軍閥紛紛歸附。民國十六年三月下旬,北伐軍先取安慶,乘勝又陷南京。會攻南京時,唐生智為西路軍總指揮,率第八、第四、第九、第十一軍由鄂入豫,牽製北麵之敵。家昌此時已升任營長,隨軍出征。此前家昌已囑王秋有寫信給寶蓮,隻言尋家昌未果,將繼續尋找,雲雲。進入河南,戰事不繁。家昌慮父母親掛念,遂修家書一封。
時寶蓮收得王秋有之信,並未絕望,指望一日家昌能回。民國十六年,樂昌縣農會組建農民自衛軍,旗下設八個中隊,計千餘眾,龔楚任總指揮,譚軍略任副總指揮。龔楚任命寶蓮為中隊長。同年三月,寶蓮與皈塘鄉農會會長李順安率領千餘農軍圍攻劣紳何澤成,逼其退賠剝削農民之財物,又拉何澤成夫婦遊街示眾。其勢烈如猛火,縣中士紳皆惴惴。
一日歸家,寶蓮見何澤成竟為座上客。何澤成瞥見寶蓮,渾身顫抖,癱在地上,口稱:“女英雄饒命!”德聲笑道:“何世兄何懼之有?此乃家嫂。”何澤成舒氣道:“原來是賢侄媳,嚇殺老朽!你我是大水衝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識一家人!”寶蓮斷喝一聲:“誰與你是一家人?老鬼乃被縛之猴,不顫顫而待屠宰,卻來謝家飲逍遙茶!”何澤成又懼癱在地,乞求道:“何某願意立功!我有一事相稟。華容道上放曹操,他日必有還報時。”寶蓮道:“速速招來!”何澤成道:“農軍之內有奸細,去歲農軍李傳楷、鄭龍彪為汝城胡鳳璋圍殺,實為坪石人謝應丁、謝興民告密。”家樂聽了,嚇得麵如土色,喝住何澤成:“何家老鬼放屁!瘋狗無端咬人,不知死在眼前。”德聲尷尬道:“何世兄醉了!謝氏兄弟在舍下幫工多年,勤懇利落不惹是非,豈會幹那害人勾當!”何澤成聽了,左右為難,惟嘴唇發顫,說不出話。寶蓮騰地拔槍出門。眾人嚇得目瞪口呆。寶蓮尋出謝應丁,一腳將其踢翻,喝問:“傳楷縣長之死,可是你之所為?”應丁嚇懵了,脫口道:“是昌吉大哥。”時謝德聲等眾在後,聽得此言,盡皆失色,不知所為。家樂撲上去,撕打應丁,罵道:“應丁,你這狗東西、白眼狼!平白無辜陷害於我,可知‘死’字寫法!”應丁哭道:“大哥,我說錯話了,我被嚇昏了——二嫂,非是大哥所使,亦非應丁所害。”寶蓮抬手一槍,將謝應丁斃了,又用槍頂著家樂之額,罵道:“如此蛇蠍心腸之奸賊,留於世間何用!”謝家上下俱皆跪下,涕泣哀求不已。
忽有二人入院中,一人嗬嗬笑道:“誰言謝家欺負我女兒,分明是我女兒欺負謝家!”言罷仰天大笑。——原來是穆先容兄弟,兄弟二人長相酷似,若不細看,幾乎難辨。穆先容道:“此乃寶蓮之家公家婆。”穆先璋伸手過去:“親家翁,親家母,幸會幸會!小女刁鑽橫蠻,讓二老費心了。”德聲夫婦顫聲求道:“求求親家翁,二嫂要殺她大伯,請親家翁勸阻!”穆先璋問明緣由,笑道:“阿蓮,且聽為父一言:公是公,私為私,公不為難私,私不為難公。”寶蓮將槍收起,隨眾人進大堂就座。
寒暄未畢,隻見一郵差送信進來。德聲一看,喜上眉梢。其妻道:“或是昌儒家信?”德聲道:“正是。”其妻道:“我兒可安然?”德聲喜道:“安然。”其妻喜道:“且念來聽聽。”德聲念道:
“父母親在上,不孝兒千裏跪拜:
“兒自逃婚在外兩年矣!初時夜走樂昌,下廣州。九峰人薛嶽助我入黃埔四期。苦學一年,因兒成績優異,破格隨軍征伐。匆匆過家鄉,未得拜別父母。後入湘,連克數城。我軍威武文明,湘民悉望風景附。九月達鄂地,十月克武漢。吳佩孚敗績,兩湖竟平。之後我北伐軍轉而赴江西進擊孫傳芳所部。經過苦戰,將其擊潰。從此,我北伐軍所向披靡,閩浙等省軍閥望風而降。今年三月下旬先後攻克安慶、南京。
兒現率一團之眾,駐河南以製吳軍。上天庇護,兒經大小戰事數十次,竟無一小傷,望父母親勿掛念孩兒。父母親在家亦當保重身體。祖父母可安好?哥嫂可安好?寶蓮可曾為難你們,可曾回韶關?
不孝兒跪安
民國十六年四月七日
穆先璋讚道:“我女婿在北伐軍中,露盡臉兒了。”寶蓮抓住父親之手,喜滋滋問道:“老頭快說,昌儒怎樣露臉兒了?”先璋道:“軍中傳聞,我女婿如常山趙子龍,於百萬軍中,左右衝突,如入無人之境。倘若昌儒打南京,為父或為其俘虜!——我如今也歸附國民政府了,曾與薛嶽師長有一麵之緣。提起昌儒,伯陵亦佩服不已。”謝家人聽罷皆喜。穆先璋轉頭道:“然軍旅之事,畢竟凶多吉少。倘若那天掛了,親家往何處尋兒子?穆某豈不失卻女婿!老百姓過日子,實實在在才是福,要此虛榮何所用?”言罷拍拍德聲之肩膀,語重心長歎道:“親家公,且深思!”德聲夫婦聽了,臉露憂懼之色。穆先璋道:“倒不如做文官,迎來送往受益多,平平安安,光宗耀祖。我在韶關替女婿謀一分好差使,一句話之勞而已。”德聲擔憂道:“昌儒在家時,尚難以管教。如今在外瘋混,如何肯回?”穆先璋道:“曾聞昌儒敬愛者莫過其母,若假言其母病危思兒——親家母,非是穆某詛咒你,隻有此法可救昌儒。”德聲沉吟不語。先璋道:“若是昌儒不回,寶蓮無所寄托,必然又去農軍裏頭胡鬧。到時不小心把昌吉出賣農軍首領之事說出去,昌吉還能活麽?”德聲夫婦聽得心跳肉顫;家樂夫婦哭求道:“若昌儒不歸,家樂命休矣!”德聲夫婦含淚道:“兒子皆是父母身上肉,兒子平安就好!”
於是,德聲提筆寫信:“吾兒昌儒:知你平安,全家欣慰。吾兒離家近兩載矣,家中累遭變故:先是你祖母身患癱瘓之症,一年後辭世而去。你母親因你打仗之事,受了驚嚇,日夕涕泣,竟臥病不起。以至今日,病情愈重,常於昏迷中呼喚兒名,吾兒若遲歸,隻恐難見你母之麵矣!”穆先璋看罷,以指彈信箋,笑道:“此信若軍令,昌儒必歸矣!”寶蓮聽了,樂不可支。
時家昌羈於軍中,亦進退兩難:北伐軍攻占武漢時,已遷都於武漢,今攻南京得手,蔣中正等又欲設國府於南京,明眼人皆知黨國高層相鬥甚烈。蔣氏視共產黨人為心腹之患,不欲同桌而餐。一日,家昌收得薛嶽之書,俱言當今形勢:“愚兄駐南京,如入荊棘叢,左右不見道,甚是不如意。北伐軍雖是得勝之師,此時卻各懷異心,因利而訌,軍心渙散。今又發生‘南京事件’:源起第六軍入駐南京時,部分兵痞目無軍紀,襲擊南京外僑,劫掠英、美、日領事署及住宅。英領事受傷,金陵大學美籍副校長與震旦大學美籍預科校長皆為所殺。因而惹起泊在下關江麵之英美軍艦向南京城內開炮,死傷無辜平民甚眾。蔣中正、李宗仁等認為:此一事件,皆係共產黨所故意製造。因我軍席卷東南後,軍威極盛,東南又是富庶之區,入我治下,簡直是如虎添翼。現蔣某背信棄義,決意清黨,各師黃埔畢業之軍官皆惶恐,紛紛自由行動,成群結隊到上海來向蔣某質詢。質詢之主要內容便是蔣校長昔日在黃埔曾一再強調‘服從第三國際領導’,‘**便是反革命’,‘反農工便是替帝國主義服務’等等,如今國共關係日益惡化。黃埔學生感到彷徨。北伐勝利尚未全部完成,革命陣營內同室操戈。我曾建議共產黨把蔣逆抓起來,以平息現時**狀態。然共黨首領瞻前顧後,欲捕狼而懼其齒。愚兄認為:共黨今不作為,明日便被人為。賢弟在向華兄身邊,可探問向華兄之意。書短意長,願賢弟安好。”
家昌得書,猶豫不決,往見張發奎。時張發奎已為第四方麵軍第一縱隊司令官。張發奎一見家昌,即憂心道:“你那結義大哥,將被人置於火爐中,尚懵然不知。”家昌大驚道:“此話怎講?”張發奎道:“南京、上海軍中俱傳言:伯陵已被共黨收買,俱有左傾跡象。如此居於危牆之下,性命旦夕不保。”家昌道:“目前形勢逼人,不知向華兄有何見教?”張發奎道:“自古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共黨爭權,實在自不量力。現時國共裂痕日益明顯,清黨空氣正在醞釀之中。共黨為先發製人計,乃陰謀借刀殺人,在東南地區挑起外釁,擬利用外人與我軍為難,而彼輩則坐收漁利,因而製造南京事件。在上海,共黨蓄意作亂,群眾運動悉為共產黨所操縱。工會擁有武裝糾察隊千餘人,終日遊行示威,全市騷然,稍不如意,便聚眾要挾,動輒數萬人,情勢洶洶,滿城囂然。共產黨領袖陳獨秀、周恩來、汪壽華等均在上海大肆活動。上海工會氣焰薰天,已完全脫離我黨之掌握。形勢至此,清黨已勢在必行,望昌儒立定腳跟,勿為奸人所用。”家昌歎道:“國人好內鬥,自古皆然。共黨外人,同黨伐異,固然說的過去,然我黨內派係林立,明爭暗鬥,恐為外人所不齒。”張發奎道:“識時務者為俊傑,望昌儒明辨是非,看清形式,勸伯陵勿要過於偏激。”家昌默然。
家昌辭別張發奎出營,於河畔策馬緩行。其時曠野離迷,天雲漠漠。如今政局混亂,不知何去何從,家昌心結難解,仰天長歎。方歸駐地,忽通信兵呈上一封家書。家昌看了,跪地大哭,即馳馬複見張發奎。張發奎善言撫慰,親送其出司令部,道:“家逢不幸,為人子者理應盡孝。昌儒此番歸去,代我向令尊及家鄉父老致意。辦妥家事速歸,勿忘你我兄弟情誼——天佑令堂,昌儒歸家,定老少平安。”家昌應諾,複歸駐地。眾弟兄皆含淚相送。陳桂哭得如孩童一般,道:“哥哥此去,我等瞬間失了魂魄,在此胡混有何意思?哥哥若不回,眾弟兄也歸鄉,免得死在異鄉淒涼。”家昌哭道:“兄弟暫且忍耐一時,愚兄辦好家事,無論好歹,定然歸來。”何武哭道:“哥哥回去後,請去看望我母親,告訴老娘,兒子在千裏之外天天想家,囑我娘在我父親墳前多燒幾柱香,保佑我在外平安。”家昌安慰道:“眾兄弟請放心,我與眾兄弟患難與共至今,情同手足。家昌此次歸鄉,定然拜望各位義父義母。”家昌又囑黃福華與薛英明道:“家昌走後,二位兄弟要好好照顧眾弟兄。若在軍中不如意,可求助於向華兄——今次北伐,我樂昌弟兄陣亡數人,我亦會向地方政府申請撫恤烈士家屬。”黃福華道:“昌儒放心,隻要我阿黃不死,我與英明定會照顧好眾弟兄。”眾兄弟灑淚而別。(未完待續)